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根本目标,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儿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多感官和多层次参与,能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果把探究学习比喻成登山,探究活动设计为科学游戏串,孩子们在游戏串绳索的导航下结绳而行,教师助力推进,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学习体验,还能达到高效。下面就以苏教版四年级《力在哪里》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实践前后的改变。
教学现状
教材的基本情况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无处不在的力》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这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基于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影响”和“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后面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学生具备的基本素养 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玩中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日常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用力推可以使桌子移动;写字力气太大,铅笔芯会断等。知道力的名称,如重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表达力,以及力的要素这些知识却是学生所陌生的,他们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观察,且无能力提炼并归纳。
基于情境化的教学
为了在课程中为儿童提供特别的、真实可信的事实经验的机会,引导他们聚焦产生冲突的现象,促使他们自动进入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思维过程。我们大胆地把课本进行了科学游戏创新改编,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创设快乐的学习情景,并突显出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
游戏情境生活化 研究表明:将儿童的科学学习与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能不断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科学的愿望,并深入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在导入部分,通过学生喜欢的飞镖游戏进行话题引入,接下来通过“丛林猎手”“最佳狙击手”的两场闯关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力的存在和特点,并在“最佳射手”分享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力的三要素等教学重点,就水到渠成地被学生自行挖掘了出来。
科学知识情境化 情境化教学必须从儿童原有的前概念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出发点,而且要慢慢地呈现出他们的观念不断变化的轨迹,让思维可视化。
将原有教材中掰手腕、物体受力运动等生活中的场景,改编为飞镖超人(初步了解体验力的三要素)、丛林猎手(再次感受力的三要素并强调了力的大小)、狙击射手(实践、验证力的三要素并凸显了力的方向性)等科学游戏场景。孩子们通过参与游戏获得对科学概念及规律的直接体验,通过不断的成功尝试,促进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增强他们对科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和科学规律的主动构建。
探究游戏连贯化 情景化教学设计应将一个个具体化的概念之间建立关联,才能易于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联接、协调,建构认知模型。《力在哪里》的核心概念是力的三要素:力有方向、力有大小、力有作用点。它们关系是共存彼此,无法分开,每一个特性单独拎出都显得突兀,也不符合科学逻辑。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要有内在的连续性和情境性,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层次学习和理解。
思维建构进程化 情景化教学设计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还需包括大量的思维活动。如果仅仅是做而没有思考,学生就无法协调他们的证据和观点,无法在头脑中建立起新的联接,智力也得不到发展。
可以说,原来科学课程设计的依据主要来自编写者个人兴趣和教学经验,和孩子的现有知识体系脱节,也许是区域的差异也导致编者对学生前概念把握的不准确。在科学游戏串的探究中孩子们有了连贯性的学习进程,有趣的科学游戏情境又能体现概念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与教学目标更细化,也更具有适应性。如死板的扳手腕、拉测弹簧秤,这些都是在进行科学体验和探究,是比较符合成人眼中的科学探究。没有个体自我的思考,更像是流水线上的机械工人,必定是没有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利用科学游戏串,飞镖、猎手、射手等活动体验力的三要素的变化,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联系,真正理解和感悟力的特性。
结束语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基于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发现学习的意义,通过思而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在情境化的学习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
教学现状
教材的基本情况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无处不在的力》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这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基于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影响”和“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后面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学生具备的基本素养 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玩中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日常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用力推可以使桌子移动;写字力气太大,铅笔芯会断等。知道力的名称,如重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表达力,以及力的要素这些知识却是学生所陌生的,他们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观察,且无能力提炼并归纳。
基于情境化的教学
为了在课程中为儿童提供特别的、真实可信的事实经验的机会,引导他们聚焦产生冲突的现象,促使他们自动进入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思维过程。我们大胆地把课本进行了科学游戏创新改编,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创设快乐的学习情景,并突显出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
游戏情境生活化 研究表明:将儿童的科学学习与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能不断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科学的愿望,并深入理解周围的自然现象。在导入部分,通过学生喜欢的飞镖游戏进行话题引入,接下来通过“丛林猎手”“最佳狙击手”的两场闯关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力的存在和特点,并在“最佳射手”分享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力的三要素等教学重点,就水到渠成地被学生自行挖掘了出来。
科学知识情境化 情境化教学必须从儿童原有的前概念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出发点,而且要慢慢地呈现出他们的观念不断变化的轨迹,让思维可视化。
将原有教材中掰手腕、物体受力运动等生活中的场景,改编为飞镖超人(初步了解体验力的三要素)、丛林猎手(再次感受力的三要素并强调了力的大小)、狙击射手(实践、验证力的三要素并凸显了力的方向性)等科学游戏场景。孩子们通过参与游戏获得对科学概念及规律的直接体验,通过不断的成功尝试,促进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增强他们对科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和科学规律的主动构建。
探究游戏连贯化 情景化教学设计应将一个个具体化的概念之间建立关联,才能易于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联接、协调,建构认知模型。《力在哪里》的核心概念是力的三要素:力有方向、力有大小、力有作用点。它们关系是共存彼此,无法分开,每一个特性单独拎出都显得突兀,也不符合科学逻辑。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要有内在的连续性和情境性,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层次学习和理解。
思维建构进程化 情景化教学设计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还需包括大量的思维活动。如果仅仅是做而没有思考,学生就无法协调他们的证据和观点,无法在头脑中建立起新的联接,智力也得不到发展。
可以说,原来科学课程设计的依据主要来自编写者个人兴趣和教学经验,和孩子的现有知识体系脱节,也许是区域的差异也导致编者对学生前概念把握的不准确。在科学游戏串的探究中孩子们有了连贯性的学习进程,有趣的科学游戏情境又能体现概念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与教学目标更细化,也更具有适应性。如死板的扳手腕、拉测弹簧秤,这些都是在进行科学体验和探究,是比较符合成人眼中的科学探究。没有个体自我的思考,更像是流水线上的机械工人,必定是没有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利用科学游戏串,飞镖、猎手、射手等活动体验力的三要素的变化,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联系,真正理解和感悟力的特性。
结束语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基于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发现学习的意义,通过思而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在情境化的学习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