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暖的母爱,严肃的父爱,我依赖了母爱,却忽略了父爱,父爱不是没有倾诉爱的声音,只是我未曾仔细聆听。
——题记
人生道路中我看见过许多次父亲的背影,我不曾去仔细打量过,也不曾觉得那样一个平常普通的背影中原来可以透露出那么多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原来可以折射出这么多的爱,直到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我才体会到原来父亲的爱是这么的深沉。
很多时候,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母爱,平常的嘘寒问暖,更多的是母亲给予我的关怀,母爱让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那种温暖也许因为我自身是一个女孩儿的原因,加上父亲本身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平常我跟父亲的交流并不是很多,都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儿”,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愿意将我的心事告诉母亲,也是如此,我忽略了父亲给我的爱,直到读了《背影》之后,我才明白原来父爱是如此的平静。
《背影》一文中的父亲的背影是那么的沉重、苍老,而又令人深思,“当父亲那蓬乱而纤细的发丝变的更加苍白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早已不是那在父亲怀里咿呀学语的孩子了……”,当我读到这处时,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怜悯与同情之情,此刻,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一个平时不善表达爱的朴实父亲,也许,他没有文中作者父亲那样苍老的外表,但我知道他非常的爱我,他的爱永远体现在严厉与慈祥之间,这也许是我十几年来对父亲的爱最简单的评价以及我对他的理解与爱。
“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作者对父亲这些行为细节的描写凸显出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的心情。我的父亲也是如此,虽然他平时不会刻意的去叮嘱我在外照顾好自己,虽然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我知道很多时候他只是在默默的小心呵护着我。这让我想起每次假期结束之后开学的日子,父亲总会提前帮我把东西整理好,不管严寒还是酷暑,遇到早上开学着急的时候,父亲甚至会起个大早独自提前出门去拦车只为帮我占下一个座位,只为让我在这段路程中能够有个座位不至于站着那么累;遇到下午返校的时候,父亲总会送我到车站,然后陪我一起等车,每次到车站后我说:“爸,你回去吧”,父亲总会简单的回一个字:“嗯”。但他却从来没有在我的车启动之前离开过,每次他都是站在那里默默的看着,偶尔会跟司机聊一会儿天,等到车启动缓缓而行,渐行渐远后他才肯离去,每次我都会习惯性的从后车窗望一眼,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其实是我忽略了父亲那种简单而深沉的爱,现在想来从后车窗中看到父亲那越来越小的身影,我才知道,原来每次父亲都是等我的车消失在他的视线中他才肯离去,是我忽略了父亲的爱,原来父爱是这样的简单,永远是这样的平静如湖。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为了给孩子买橘子,父亲不禁冒着危险,在父亲的眼里,为了孩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为了他的孩子,他牺牲和付出了那么那么多,我永远记得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那时父亲是多么的高大,而现如今,我已长大,父亲陪我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在这些春夏秋冬中父亲陪我一起成长,为我遮风挡雨,在这不经意间流逝的时间中,父亲也渐渐老去,额头上有了皱纹,父亲的背和之前相比也弯了许多,乌黑的头发中也增添了些许白发,身体不再像之前那样强壮结实我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趴在他的背上肆意玩耍。现在我依然走在求学之路上,是父亲用他那无私的爱与坚实的肩膀托起了我,使我的旅途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辛,那么孤独。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其实我觉得父亲并不是忘却了孩子的不好,因为他从来没有记过孩子的不好,每次父亲的“批评”应该都是一种激励。在父亲的眼中永远有孩子的存在,无论何时,他心中惦念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我也相信,不管日后我走多远,哪怕是日后自己到外面去工作、去学习,父亲也同样会惦念着我,也许他会说:在外面好好工作吧,总是想家干啥,家里又没啥,工作哪有不累的。其实实际的意思应该是:孩子,爸爸也很想念你啊,如果累了,就回来吧,家里永远是你的避风港,父亲宽厚的臂膀永远为你保驾护航。
《背影》的故事很简单,父亲给孩子买橘子也很平常,但在作者的人生中,那段时间,外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正是家境衰败之时,没有经济来源,父亲费尽艰辛只是为了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给即将离别的孩子去买橘子。其实事情很小,但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一定要真真切切的表达出来,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传递着他对我们的爱,或许在这之间有许多的爱真的微不足道,但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却没有一丝抱怨与后悔,这对我来说就是最伟大的爱。
父亲的爱是无法用言语去衡量的,我也知道,以我的钝笔是无法描绘父亲闪亮的俏影的,但我的心可以,我会把父亲的爱,父亲的背影永远刻画在我的心中。父亲给我留下不管是蹒跚的背影还是坚定的微笑,我都铭记于心,永生难忘,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承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题记
人生道路中我看见过许多次父亲的背影,我不曾去仔细打量过,也不曾觉得那样一个平常普通的背影中原来可以透露出那么多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原来可以折射出这么多的爱,直到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我才体会到原来父亲的爱是这么的深沉。
很多时候,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母爱,平常的嘘寒问暖,更多的是母亲给予我的关怀,母爱让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那种温暖也许因为我自身是一个女孩儿的原因,加上父亲本身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平常我跟父亲的交流并不是很多,都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儿”,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愿意将我的心事告诉母亲,也是如此,我忽略了父亲给我的爱,直到读了《背影》之后,我才明白原来父爱是如此的平静。
《背影》一文中的父亲的背影是那么的沉重、苍老,而又令人深思,“当父亲那蓬乱而纤细的发丝变的更加苍白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早已不是那在父亲怀里咿呀学语的孩子了……”,当我读到这处时,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怜悯与同情之情,此刻,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一个平时不善表达爱的朴实父亲,也许,他没有文中作者父亲那样苍老的外表,但我知道他非常的爱我,他的爱永远体现在严厉与慈祥之间,这也许是我十几年来对父亲的爱最简单的评价以及我对他的理解与爱。
“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作者对父亲这些行为细节的描写凸显出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的心情。我的父亲也是如此,虽然他平时不会刻意的去叮嘱我在外照顾好自己,虽然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我知道很多时候他只是在默默的小心呵护着我。这让我想起每次假期结束之后开学的日子,父亲总会提前帮我把东西整理好,不管严寒还是酷暑,遇到早上开学着急的时候,父亲甚至会起个大早独自提前出门去拦车只为帮我占下一个座位,只为让我在这段路程中能够有个座位不至于站着那么累;遇到下午返校的时候,父亲总会送我到车站,然后陪我一起等车,每次到车站后我说:“爸,你回去吧”,父亲总会简单的回一个字:“嗯”。但他却从来没有在我的车启动之前离开过,每次他都是站在那里默默的看着,偶尔会跟司机聊一会儿天,等到车启动缓缓而行,渐行渐远后他才肯离去,每次我都会习惯性的从后车窗望一眼,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其实是我忽略了父亲那种简单而深沉的爱,现在想来从后车窗中看到父亲那越来越小的身影,我才知道,原来每次父亲都是等我的车消失在他的视线中他才肯离去,是我忽略了父亲的爱,原来父爱是这样的简单,永远是这样的平静如湖。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为了给孩子买橘子,父亲不禁冒着危险,在父亲的眼里,为了孩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为了他的孩子,他牺牲和付出了那么那么多,我永远记得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那时父亲是多么的高大,而现如今,我已长大,父亲陪我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在这些春夏秋冬中父亲陪我一起成长,为我遮风挡雨,在这不经意间流逝的时间中,父亲也渐渐老去,额头上有了皱纹,父亲的背和之前相比也弯了许多,乌黑的头发中也增添了些许白发,身体不再像之前那样强壮结实我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趴在他的背上肆意玩耍。现在我依然走在求学之路上,是父亲用他那无私的爱与坚实的肩膀托起了我,使我的旅途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辛,那么孤独。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其实我觉得父亲并不是忘却了孩子的不好,因为他从来没有记过孩子的不好,每次父亲的“批评”应该都是一种激励。在父亲的眼中永远有孩子的存在,无论何时,他心中惦念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我也相信,不管日后我走多远,哪怕是日后自己到外面去工作、去学习,父亲也同样会惦念着我,也许他会说:在外面好好工作吧,总是想家干啥,家里又没啥,工作哪有不累的。其实实际的意思应该是:孩子,爸爸也很想念你啊,如果累了,就回来吧,家里永远是你的避风港,父亲宽厚的臂膀永远为你保驾护航。
《背影》的故事很简单,父亲给孩子买橘子也很平常,但在作者的人生中,那段时间,外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正是家境衰败之时,没有经济来源,父亲费尽艰辛只是为了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给即将离别的孩子去买橘子。其实事情很小,但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一定要真真切切的表达出来,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传递着他对我们的爱,或许在这之间有许多的爱真的微不足道,但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却没有一丝抱怨与后悔,这对我来说就是最伟大的爱。
父亲的爱是无法用言语去衡量的,我也知道,以我的钝笔是无法描绘父亲闪亮的俏影的,但我的心可以,我会把父亲的爱,父亲的背影永远刻画在我的心中。父亲给我留下不管是蹒跚的背影还是坚定的微笑,我都铭记于心,永生难忘,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承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