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视域下公民责任失范风险及防控策略探讨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网络所反映的小世界、无标度及虚实两相性为新时代公民责任伦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公民责任体现出责任关系复杂化、责任主体多元化、责任组织网络化和责任内容的虚实两相性等新的特征.新的责任失范风险表现为技术责任代替道德责任所导致的责任替代、新旧责任伦理的差异与矛盾所产生的责任冲突、复杂网络行为之现代性反思中的责任漂移以及集体行动困境中道德冷漠与道德盲视所产生的责任分散.针对责任失范风险,通过干预促使技术责任与道德责任的自洽、通过融合增强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深度勾连、通过提高觉解形成复杂网络中责任的理性认知、通过树立为他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行为的担当,从而有效提升复杂网络中公民责任失范风险的防控能力.
其他文献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四件青铜当卢,以天上的日、月、云纹,地上的祥禽、瑞兽,以及神格化的羽人等组成了内容丰富的纹饰图像.当卢纹饰图像的总体精神,反映了汉人的宇宙观及墓主渴望长生不老和升仙的思想意境.当卢的工艺特征和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较高的错金银技术和均衡连贯的构图,精致浪漫的线条,写实灵动的造型等.而图像的制作则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今本《列子·周穆王》与《穆天子传》重合部分在《穆天子传》未出土前未见于其他文献.张湛注《列子》时,《穆天子传》已在上层知识分子中流传近百年.《穆天子传》中的“田猎钓弋”虽然有一定的游乐性,主要目的是提供祭礼之用和粮草补给.而文中“乐”多指外交、军礼等礼乐中的“音乐”,故《穆天子传》中的周穆王并非淫乐的帝王.《列子·周穆王》中西见王母事件的序次、地点有所改动是伪作者受当时流行观点而窜改的.通过梳理《穆天子传》在两晋的传播情况及张湛同时代人对《穆天子传》的接受情况来看,《列子·周穆王》篇晚出于《穆天子传》.
公平性是政策制定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与救济是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却往往遭遇许多阻力.此类型的阻力实质是一种基于社会排斥的“邻避”问题,其根源在于公众与政府间的价值观冲突,是民间的功利主义与政策中的平等主义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基于罗尔斯《正义论》的视角,分析弱势群体政策执行中的邻避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寻求共识,化解矛盾,反对污名;并形成“事前规范,事中管控,事后反馈及补偿”的政策执行模式.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评价的改革创新.以增值评价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实现二者间整体效应,这不仅是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构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向往诉求.以增值评价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基础教育探索增值评价的规划设计、建立贯穿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增值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增值评价的多元参与、增强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
新出海昏《诗》价值极大,其章序与安大简《诗经》、清华简《诗》类文献有类似之处,但某些篇章与今传本《诗经》有明显的章序差异.通过对新出文献此类现象的梳理,并分析《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断章赋诗”的《诗》用方式,可以进一步明确《诗》文本的编纂过程中各家诗传章序有别的主要原因.“断章赋诗”的灵活性和伸缩性,既是一种断章取义,又因脱离“歌诗必类”的合乐要求,可能为各家编纂整理《诗》文本提供了不同章序的可能.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进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起步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与创新以及新时代新局面的开启与跃升四个发展阶段.百年来的发展实践推动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当前,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员的政治能力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是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当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够,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专业化水平体现在劳动专业技能、情境创设能力、活动引导能力和效果评价能力四大关键能力.提高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核心是提高他们关键能力.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构建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学习社群、建构促进教师关键能力发展的评价机制.
藉由以历史学、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以及所谓“观念史/概念史”等各种研究途径之互相参照,笔者试图综合探讨《荀子》和《吕氏春秋》政治哲学的撰写目的 和思想内容,并藉此期盼阐明《荀》《吕》两书对于战国时局的历史上之固有的思想意义.《荀》《吕》之出现的历史背景,即公元前256年发生的周、鲁两国之灭亡而由此出现的“后周鲁时代”,以如上历史背景为主要契机而诞生的《荀》《吕》政治哲学之共同目标应该在于构想能够治理全天下之人民的国家之建立.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荀》《吕》政治哲学的主要异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科建设上,以研究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为依托,组建了成规模、较稳定的学术队伍;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创办专业期刊、出版学术丛书等形式,实现了科学研究的自主化和制度化.学科结构上,逐步形成了以思想文化史为主干、学术文化史和社会文化史为主枝、新文化史为生力军的学术格局.问题意识和研究取向上,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启蒙,到90年代的回归传统,再到21世纪的文化重建和文化复兴.40多年来文化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石.
文章探讨了唐与黠戛斯绢马贸易的发展历程.贞观年间,黠戛斯通过以貂皮换丝绸加入了草原丝绸之路贸易网络,处于丝绸之路贸易链的末端.随着黠戛斯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亲自入唐,黠戛斯纳入与唐绢马贸易体系中,获得“本分马价绢”.安史之乱后回鹘垄断了与唐的绢马贸易,黠戛斯为其阻隔,只能转而与大食、吐蕃贸易.黠戛斯与回鹘长时期进行战争,也有争夺与唐绢马贸易权的动因.会昌年间,黠戛斯遣使来唐,代替回鹘成为与唐进行绢马贸易的主体.黠戛斯与唐绢马贸易呈现出的曲折性、阶段性特点,与漠北政治军事形势变化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