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年轻人狂欢的背后

来源 :中国服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果说,电竞曾经只是属于小众人群的亚文化,那么时至今日,它正逐渐走向主流大众,成为不可阻挡的新兴潮流,深受年轻人追捧。11月7日凌晨,"EDG夺冠"的消息开始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霸屏"。何为EDG?这是中国的一家电子竞技俱乐部。在当日举行的2021年(第11届)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代表中国战队的EDG以3∶2的比分战胜卫冕冠军韩国战队,摘得桂冠。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推力模型,分析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外投资区位的选择集中于东南亚国家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东南亚国家具有较好的政策持续性和税收政策优惠、土地成本低、环保要求相对宽松;印染、水电等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劳动力供给充足,工资水平较低;区位优越,市场辐射力强,交通运输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电力供应仍需改进,物流体系尚不完善,熟练工、高技能人才短缺等短板。另外,我国对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有较强政策支持,
吴兴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依托童装产业优势,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贸易流通链等数据,开发建设服装(童装)产业大脑,重塑产业发展底层逻辑;深化产业协同,助推童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童装是湖州市吴兴区规模最大的富民产业,涉及上下游1.4万家市场主体和约30万从业人员,年销售额超650亿元。2020年,吴兴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依托童装产业优势,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贸易流通链等数据,开发建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商务部新认定10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基地共有4家,涉及纺织服装领域基地有2家。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78家,涵盖机电产品(含装备制造)、农产品、轻工工艺品、纺织服装、医药、新型材料、专业化工、五金建材8大行业,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基地共有7
期刊
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人类的服装审美需求再度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服装上审美愉悦和躯体接触的舒适感,追求服装的高级质感。在高质量服装的要求下,国际服装贸易活动逐渐展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服装的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在现代服装国际贸易活动的展开以及全球服装媒体信息论坛的交流中,英语的使用是有效解决贸易合作交流语言差异性的有效方式。
期刊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深受世界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1400亿美元。中国纺织业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和示范产业。
期刊
2020年,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复工复产"既是当年我国媒体十大新词之首,更是外贸回归正轨甚至实现自我超越的一大动力。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在2020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在工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也稳步提升。在压力挑战中发掘深层动力,在多重目标间寻求最佳平衡,中国制造正在不断发力。
期刊
服装加工和对外贸易是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英语能力的训练与服装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学生服装英语的应用能力、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和服装行业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由张宏仁主编的《服装英语实用教材》(2015年1月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第3版)一书用英文写就,以服装加工贸易公司的实际生产运作为主线,介绍了服装加工、贸易中的部门划分、岗位职责和生产运作,能够让学习者
期刊
我国是纺织贸易大国,且纺织服装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条件改善,人民群众对纺织服装的安全性、环保性关注度也日益变高。现代仪器检测技术也在此背景下实现了飞速发展,将其应用在纺织服装检测活动中能更精确、更有效地保障纺织服装的环保性与安全性。文章将重点介绍几种应用广泛的现代仪器检测技术,阐述在纺织服装有害物质检测中应用现代仪器检测技术的具体做法。
中国纺织服装大数据中心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负责组织推进,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承建与实施单位的全国纺织行业数据汇聚、共享、应用平台。中国纺织服装大数据中心架构:在北京设立全国中心,在重点省份设立省级中心和地级市中心,在重点产业集群设立数据平台。中国纺织服装大数据中心功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国际贸易争竞争力提升等提供数
期刊
研究了中国产业向东盟转移的动因、影响及趋势,并提出应对对策。研究认为,东盟国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税收与关税政策优势,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使得中国部分产业向东盟转移的动因和趋势明显,劳动成本占比较高的产业尤其如此。部分产业向东盟转移对中国产业发展有负面影响,同时也有积极意义。为此,中国应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互补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链配套合作,积极拓展"非美市场"潜力,以智能制造和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