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社会潜流的岁月表情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惊叹于虽然的笔耕不辍。按说,身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的虽然,课程压力之重可想而知,其业余写作环境和时间难言优越,她却总能以行云流水的写作姿态示人,小说、童话、散文的新作问世已成家常便饭。虽然的取材往往无关乎“宏大叙事”,而是着意于凸现底层社会潜流中芸芸众生的生活原状,及其覆盖着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诸如此类,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那是底层社会潜流中的细碎浪花,微言大义,令人回味。
  杜拉斯在《情人》开篇有句话,“18岁,我就老了”,此言可用来形容我对虽然的某种感觉。虽然来自乡村,知晓农家的四季耕作,习俗百态,也熟悉乡野里的草木荣枯,鸟语花香,其文学资源得天独厚。她的小说不受“文以载道”的束缚,写作伊始,就跨越了本该属于天真、烂漫季节的青涩期,甚至给人以某种“中性”的感觉。她从不热衷于抒写男欢女爱的浪漫激情,也从不像一些女作家那样长于彰显个人的性别意识,却对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俗世生态有着超乎寻常的表达兴趣,且乐此不疲。其叙事文本每每发散出世俗的油烟气味,用时下的说法叫“接地气”。世俗不同于低俗、庸俗,关键在于是否含有“意义”。
  小说《天长地久》,以烟熏火燎的俗世外壳出现,涉及的却是生命伦理,也是哲学的终极问题。死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但这只是就生命伦理意义而言。而在生活中,正如西方哲谚说的,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对死亡这个话题都比较回避,尤其对于中国人,贸然谈论死亡的话题,多少有些忌讳。虽然却数次“直击”这个领域,有板有眼,细腻入微,寒气凛冽,令人惊悚,去年发表的《红鬃绿马》已让读者有所领教。《天长地久》则不同,同样是逼真的写实,同样是冷静和细腻,却没有让人感受到肃然、恐惧与寒冷,而仿佛觉出一种贯通阴阳之间的暖意流淌其间。她把死亡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掰开揉碎,娓娓道来,“她姥姥活到九十一,无疾而终。她娘活到八十九,喝水时喝得急,一口水噎在嗓子里,去了。两个姨也都八十大几才过世。娘家那边的女人都是丰乳细腰,例假走得晚,临到六十才绝经,这些都是长寿的兆头。而这边族里的特点是,男的先走,余个老婆子再倔强地活上几十年,无一例外。”但毕竟,与自己朝夕相处数十年的老伴儿归到了那一个世界。虽然写的是亡人,却毫无幽魂鬼魅之气,笔下满满的都是人间烟火,浓郁呛鼻。她甚至以不失诙谐、调侃的笔法,把死亡带来的阴郁、沉重悄然冲淡,“她躺在床上,跷起二郎腿,手边一杯茶水,嘴里一支烟,眯起双眼,似乎看到老伴儿盘旋在屋顶,像条十分灵活的黑鱼左旋右转。”处于生命尽头的老年人,也是时间末端的游荡者,他们曾经年轻过,性情过,蓬勃过,强悍过,最终必然走向死亡,如同日落西山、寒冬降临,本是一桩大自然生命物种的生灭规律,再寻常不过。但虽然就是要通过小说叙述,让死亡这件事变得不寻常,她要围绕死者的“身后”制造事端,让活着的人不能消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没有名字,只有叙述符号“她”,这不重要,有意思的是,这个“她”刚失去老伴儿,满脑子都是死者的幻影,老伴儿并没有走远,使“她”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她”觉得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儿女忽成行,她那四十五年的日子都去哪啦?自己与谁拜过花堂成了亲,繁衍出这么一家子?那个人怎么突然消失了?这是个深奥的终极谜团,老百姓却有自己的看法。最后的解套人还是“她”自己,“她”明白了,老伴儿正在那边等着她团聚,他们注定将在另一世界重逢。一切也就随之释然。
  《圣经》里有“向死而生”的说法,佛教则相信生命的“轮回”,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不受宗教影响,平民百姓却有自己的生命伦理观,他们往往对《聊斋》中的鬼神故事,对那里描写的人间、人情、人事怀有美好想象,这说明天长地久是可以存在的。这种愿景蛊惑着小说中的“她”,也鼓舞着“她”。死亡不是终极的归宿,坟墓也不是永恒的黑暗,“她”笃信亲人的天长地久适用于生前,也适用于死后。“她”想象那一天,自己在亲人的痛哭声中被送走了,其实是奔老伴儿而去,那边聚集着一院子亲人,都在等“她”如期而至,老伴儿更是一副年轻体健的貌态,已经把那里的家收拾得十分整洁,几十年后,“她”和老伴儿还要陆续接来儿子与儿媳,孙子与孙媳,大家在阴阳之间不停转移,你来我去,我去你来,生生不已。小说的意味由此浮现出来。这里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我们相信“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会承认一个事实,人是生命的个体存在,同时也是大写的复数,是我们,是家庭、家族、村落、城市的生命群体组合,关乎社会的整体观;一是生命的流程由两极构成,生与死是对立的,又是合一的,死同生一样,是人降生、成长、发展的一部分,这个全过程构成了人的生命的完整形态。
  另一篇小说《门卫的江湖》,则完全是一幅底层人物的世相百态图,虽然不惜用勾心斗角、鸡飞狗跳的俗世舞台剧场景,以对种种表情包的传神勾画,消解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上面写满无趣、无聊与无奈。年近七旬的老朱两口子给德荣中学看了十几年大门,这段岁月也是德荣建校史的长度,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个私立学校的浮沉荣辱。大门如一道窗口,可以接触到社会各色人等,老朱两口子置身其间,经历了最后的飘摇风雨。投资人宋董,管理校务的老汤,总务主任的苏志军,人人都怀揣着盘算,还有难缠的学生家长,偷鸡摸狗秘密鬼混的学生,种种行迹,不一而足。學校最后解散,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闹剧,最值钱的自然是楼和地皮,可惜谁也弄不走。“刘保安和苌保安奔入微机室,每人拆了台电脑,装入箱子,抱进门房塞到床下。教职工们犯了抢,四处搜罗值钱的东西顶工资。苏主任四处乱蹿,管谁谁不听,只好也动手,把微机室锁起来,实验室也锁起来。”朱老太僵在大门口蒙圈了,眼睁睁看着大家往外运这个送那个,这么大个学校,说倒就倒了?她是校史的见证人,对德荣怀有感情,但还是脑袋一热,趁乱把门房的窗帘拽下来,夹在胳肢窝里走了。以写实又不失诡异的叙述笔墨,把社会生活里的大概率事件写出小概率妙味,是虽然的拿手好戏。她的小说是放大镜,显微镜,甚至是哈哈镜,叙述从容,语言老道,恣肆快意。她善于在观察、叙述、评价的过程中暗含反讽,仿佛看透了人的骨头缝隙里形形色色的东西,暗通《世说新语》的神髓。
  铁凝认为“小说不是玄学”,是归纳小说艺术特质的一个点睛之论。也确实,有些作家把小说写成了云山雾罩、令人不知所云的“玄学”,且自视甚高,自鸣得意,仿佛能让人看明白是小说的原罪和硬伤。其实,把小说写明白进而引人入胜,需要高超的叙事内功。虽然小说的精妙之处和着力点,不在故事情节怎样的曲折、复杂和传奇,而是对世态人物原滋原味的叙述过程。如一些评家认为的,虽然的小说注重的“不是讲故事,而是说事”。说白了,举凡故事性,即故事的推进速度,千曲百折,传奇色彩,都不是虽然小说叙事的追求目标。不靠故事吸引人,才是小说家的一种能耐,引用虽然自己的话,“应该能讲而不讲,才算本事”。这种小说很吃功夫,而在“说事”中,她对人最感兴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决定了人物关系是支撑小说生命的要素,《天长地久》里的“她”和老伴儿及家人的关系,《门卫的江湖》中老朱两口子与学校相关人等的关系,皆如此。人性的内部秘密和复杂性,是通过人物关系来实现的,人物关系的确立、发展与变化,互为养殖,互为因果,这也为虽然小说提供了叙述的无限可能性。
其他文献
诗人艾青,是太阳的儿子。他的生命充满了光与火,他把毕生的热情和智慧贡献给了光明的歌唱。  诗人艾青,是一个对语言有梦想并梦想成真的诗人。他所追求的东西,是通过诗歌的书写,让现代汉语具有一种像是经过烈火淬炼过的品质。他所达到的境界是,有时候看似无一句像诗,放在一起又无一句不是诗。  艾青的诗,肯定是写出来的,但又不像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他从不去刻意营造,而让土地以及这土地里生长出的一
期刊
遗传这玩意儿真的很厉害,因为杨家老爷子大杨拉一手好京胡,杨家的孩子个个都会耍弄乐器。受父亲的影响,老大老二和老三,都能拉一手好京胡。每天晚上他家门前总围着一群戏迷,凑着大杨和三个孩子此起彼伏的京胡声,嘶哑着嗓子唱京戏,一会儿老生,一会儿青衣,一会儿马连良,一会儿梅兰芳,热闹的劲儿,像过去阔人家的宅子里唱堂会,成为我儿时住过的大院里的一景。  北京城刚解放那年,杨家来了一个亲戚,穿着解放军的军装,挎
期刊
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用于新课导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运用到其它各教学环节,同样可以见奇效.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李丹,笔名舒音,1959年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一个书香门第.李丹的父亲李春秋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其国画作品曾在《人民画报》《林业画报》《中国画报》等刊物上多次发表.以十九
期刊
成立于1948年秋的石家庄大众美术社(我们“大众人”习惯称它“老大众”),到1954年改组为河北美术出版社,前后有七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七年如白马过隙,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是如果和这七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联系起来观察,则有不同凡响的深远意义。  在华北具有战略意义的石家庄,是我党在1947年11月最早解放的首座大城市,此时,在它周边早已聚集了我党大量的文化单位和精英人才,如在束鹿
期刊
6月3日至5日,由河北省文联、邯郸市文联、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所属《当代人》《小小说月刊》《民间故事选刊》主办,全省文联系统期刊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参加的“礼赞新中国
期刊
随着形势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随着火星探测的逐渐升温,火星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的最大期盼。利用载人航天飞船到火星上进行科学考察、旅游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之一。由于火星是一颗荒芜的星球,科学家首先
朱老太坐着马扎,蒲扇咣咣地拍小腿,拍了左腿拍右腿:“哎呀,厕所没法进,杀猪厂似的,处处红,那血们……”像是活到这把年纪从没来过例假。还真没来过,这是她引以为傲的事,没来例假也不耽误生孩子,一儿一女,女儿嫁到张家口,一年回来一次,儿子住城里。  朱老太年近七十,头发漆黑,一口白牙,与老朱站一起,不像夫妻。老朱小矮個,瘦,长脸,法令纹又深又长,括号似的括着一张小嘴。他是朱老太的磨刀石,朱老太十句话有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