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难度较大的,数学常常是容易拉分的学科。经笔者的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学生数学考试丢分、数学练习出错并非因为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而是因粗心大意所致,由于审题不到位导致很多答非所问的情形。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端正审题态度,有良好的审题习惯,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求解。基于此,数学老师们要注重分析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审题能力
有效的审题是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中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常规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即审题—做题,审题是做题的前提,不认真审题必然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获取的信息不准确或被信息干扰,都会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基于此,五、六年级的小学数学老师要致力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让学生们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审题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阅读理解不到位,对题目的信息把握不准确。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由于读题和理解的不到位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捕捉存在问题,加上缺乏缜密的思考,学生们在遇到相对抽象的题目时往往理解不到位,读题失效导致了审题出现偏差,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难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发挥作用,信息受到干扰,发挥不了作用,影响了审题的质量。
第二,分析能力不强,数学知识运用不合理。通过几年的学习,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因分析能力不强,在审题和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学生们经验的缺失、对知识的提取能力不够也会影响审题质量,看到题目后盲目列式,盲目下笔,却忽视了出题人真正的意图,导致解题思路大相径庭。
第三,解题思路狭隘,解题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在审题时盲目追求效率,往往将题目中的条件机械化去建立相关联,忽视了对特殊问题进行特殊分析,没有具体的解题方案的构建而匆匆解答题目,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学生们审题思路相对狭隘,审题的习惯存在问题,没有发散思维进行系统思考,难以找到解题的线索,必然会影响审题和解题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认真读题,画出关键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审题中往往不能像数学老师一样快速捕捉题目的重点和难点,时常会遗漏关键信息。为尽可能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意识与习惯,在课堂上的题目练习中,要与学生一起认真读题,边读边将重点字眼画出来,在读题过程中梳理题目中各个变量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题目解答。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内容时,向学生提问:“1.2kg的苹果5.28元,每千克多少元?”很多学生对应该使用乘法计算还是除法计算把握不清,随意构建的数量关系影响了解题质量。在学生们审题过程中,数学老师要让学生画出“每千克”三个字,以视觉和思想上的重视发现题目中设置的“陷阱”,手脑并用在审题环节中抓住关键信息,为解题提供基础。
第二,理解题目,梳理逻辑关系。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理解题目时也常会出现偏差,并非全体学生都可以完整、透徹地理解题目,对后续题目解答环节有重要的意义。数学老师要指导学生在面对题目较长、内容较复杂的内容时要沉下心来梳理逻辑关系,保证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分析问题。基于此,理解语句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数学学科学习中也同样适用。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营养含量》的内容学习时,这类相关的应用题往往题目较长,是对学生的理解力和耐心等多方面的考验,“黄豆的营养很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36%,脂肪含量约占18%,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25%,在250g黄豆中大约有多少克蛋白质?”针对这样的题目,数学老师要先让学生把握题目断句并画出重点,然后梳理其中几个百分数的含义,构建总量和部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看到百分比相关题目时能够学会正确的解答。
第三,对比学习,学会举一反三。对比学习法是有效的审题能力培养方式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在五六年级的学习中遇见相似的题目非常普遍,但并不意味着解题思路完全一致,很多学生凭借经验快速作答,直到老师讲解的时候才发现审题出现偏差。为了有效改变学生粗心大意、着急下笔的问题,数学老师在整理教学资源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加强分辨,看清题目要求后再进行作答。例如,题目已知“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15人”,在题纲给出后数学老师可以进行对比提问,“男女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多少?”“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等各类问题囊括在其中,从思想上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分析,学会在举一反三中解决数学问题。
第四,反复斟酌,看清题目题意。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天性贪玩,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面对枯燥的文字时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注意力,审题过程中常常走神,读题时也容易漏字。数学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切勿冲动作答。在反复思考后让学生领会题目要解决的内容再进行解题,认真斟酌后再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简单来说,第一步是先初步阅读题目,将题目分解;第二步是再次阅读题目,列出解题框架;第三步是再进行解答。在多次的读题和分析中,确认看清楚题目题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审题这一环看似不费力,但实际上至关重要,唯有精准的审题、正确的审题,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作为学生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者,数学老师要将审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日常教学当中,引起小学生足够的重视。
总而言之,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审题出现一点偏差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解答过程,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审题方法,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班级学生的有效审题方式,在丰富数学知识结构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7(9):136-137.
[2]王秀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50):152.
[3]袁晓玲,王俊丽.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高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131-132.
[4]何菁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障碍分析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15):7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审题能力
有效的审题是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中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常规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即审题—做题,审题是做题的前提,不认真审题必然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获取的信息不准确或被信息干扰,都会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基于此,五、六年级的小学数学老师要致力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让学生们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审题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阅读理解不到位,对题目的信息把握不准确。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由于读题和理解的不到位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捕捉存在问题,加上缺乏缜密的思考,学生们在遇到相对抽象的题目时往往理解不到位,读题失效导致了审题出现偏差,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难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发挥作用,信息受到干扰,发挥不了作用,影响了审题的质量。
第二,分析能力不强,数学知识运用不合理。通过几年的学习,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因分析能力不强,在审题和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学生们经验的缺失、对知识的提取能力不够也会影响审题质量,看到题目后盲目列式,盲目下笔,却忽视了出题人真正的意图,导致解题思路大相径庭。
第三,解题思路狭隘,解题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在审题时盲目追求效率,往往将题目中的条件机械化去建立相关联,忽视了对特殊问题进行特殊分析,没有具体的解题方案的构建而匆匆解答题目,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学生们审题思路相对狭隘,审题的习惯存在问题,没有发散思维进行系统思考,难以找到解题的线索,必然会影响审题和解题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认真读题,画出关键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审题中往往不能像数学老师一样快速捕捉题目的重点和难点,时常会遗漏关键信息。为尽可能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意识与习惯,在课堂上的题目练习中,要与学生一起认真读题,边读边将重点字眼画出来,在读题过程中梳理题目中各个变量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题目解答。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内容时,向学生提问:“1.2kg的苹果5.28元,每千克多少元?”很多学生对应该使用乘法计算还是除法计算把握不清,随意构建的数量关系影响了解题质量。在学生们审题过程中,数学老师要让学生画出“每千克”三个字,以视觉和思想上的重视发现题目中设置的“陷阱”,手脑并用在审题环节中抓住关键信息,为解题提供基础。
第二,理解题目,梳理逻辑关系。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理解题目时也常会出现偏差,并非全体学生都可以完整、透徹地理解题目,对后续题目解答环节有重要的意义。数学老师要指导学生在面对题目较长、内容较复杂的内容时要沉下心来梳理逻辑关系,保证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分析问题。基于此,理解语句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数学学科学习中也同样适用。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营养含量》的内容学习时,这类相关的应用题往往题目较长,是对学生的理解力和耐心等多方面的考验,“黄豆的营养很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36%,脂肪含量约占18%,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25%,在250g黄豆中大约有多少克蛋白质?”针对这样的题目,数学老师要先让学生把握题目断句并画出重点,然后梳理其中几个百分数的含义,构建总量和部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看到百分比相关题目时能够学会正确的解答。
第三,对比学习,学会举一反三。对比学习法是有效的审题能力培养方式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在五六年级的学习中遇见相似的题目非常普遍,但并不意味着解题思路完全一致,很多学生凭借经验快速作答,直到老师讲解的时候才发现审题出现偏差。为了有效改变学生粗心大意、着急下笔的问题,数学老师在整理教学资源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加强分辨,看清题目要求后再进行作答。例如,题目已知“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15人”,在题纲给出后数学老师可以进行对比提问,“男女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多少?”“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等各类问题囊括在其中,从思想上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分析,学会在举一反三中解决数学问题。
第四,反复斟酌,看清题目题意。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天性贪玩,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面对枯燥的文字时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注意力,审题过程中常常走神,读题时也容易漏字。数学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切勿冲动作答。在反复思考后让学生领会题目要解决的内容再进行解题,认真斟酌后再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简单来说,第一步是先初步阅读题目,将题目分解;第二步是再次阅读题目,列出解题框架;第三步是再进行解答。在多次的读题和分析中,确认看清楚题目题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审题这一环看似不费力,但实际上至关重要,唯有精准的审题、正确的审题,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作为学生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者,数学老师要将审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日常教学当中,引起小学生足够的重视。
总而言之,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审题出现一点偏差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解答过程,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审题方法,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班级学生的有效审题方式,在丰富数学知识结构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7(9):136-137.
[2]王秀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50):152.
[3]袁晓玲,王俊丽.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高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131-132.
[4]何菁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障碍分析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