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写作课刍议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19850505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写作课进入高校的时间虽然不晚,但地位依然不稳定,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提高课程地位、加强教材建设、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师资水平。
  [关键词]高校 应用写作课
  [作者简介]刘伟琳(1963- ),女,河南洛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从事高校语文教学及文秘专业相关人文课教学工作。(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7-0087-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当今的管理工作、组织工作、书写工作也越来越信息化、科学化、电脑化,这自然使应用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广泛,也正因为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高校都相继将应用写作课列为公共基础课,应用写作课似乎在一些高校取得了一席之地。但纵观多年应用写作课的教学实践及个人体验,笔者认为,高校应用写作课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其地位也并不稳固,应用写作课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应用写作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高校应用写作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效果欠佳,具体反映在学生身上则表现为:第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轻视或被动学习的情况较突出;第二,应用写作课存在着写作课不管写、学与不学差距不大的情况,即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是否得到加强受到多方置疑。这两种表现看似平常、司空见惯,实则正是困扰应用写作课多年的问题的症结所在。认真分析其症结,笔者认为有以下因素不应忽视:
  (一)课程地位因素
  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应用写作课的地位至今依然不稳固,实际上一直处于“任人宰割”的边缘地位。从笔者所在学校多年的情况及对其他兄弟院校的了解,可以说应用写作课的开设要么时有时无,要么成为各校消减理论课时的首选。即便一些高校开设了应用写作课,也往往不是必修课,而且课时很少,通常只有30课时,课程的长处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教师也难以发挥作用、保持积极性。
  (二)教材因素
  目前,应用写作课的教材在数量上可谓“丰富”,且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版本问世,但令人失望的是: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大部分教材雷同、克隆现象严重,鲜有针对性强、适应学生实际、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当然,这与应用文文体程式化、模式化等文种特点有一定关系,但笔者认为与时下一些出版社、作者急功近利不无关系。一些教材明显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只纯客观地说明“物”的知识(各种文种概念、格式等)——见“物”不见人,忽视文本阅读者(对学生的存在、生命性,也绝少涉及,其内容与学生个人能力提升、未来发展,实际生活、工作等相关性很低),教材完全成为一个机械的、无生命气息、物化了的“知识”载体。二是例文与训练题僵化、老套、程式化,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且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不顾学生认知的生理、心理特点。
  (三)学生自身因素
  据相关调查及笔者多年的应用文教学实践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在观念上不重视应用文课程的学习。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课程课时少而且又多是公共选修课。二是因为一些学生自认为以往的语文功底较好,没有必要再下工夫。三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语文功底较差,但一方面受前一部分学生的负面影响,轻视应用文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普遍认为相比专业课而言应用写作课混个及格、学分不难。加之教材缺乏吸引力,教师讲课方式呆板,因而难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影响应用写作课成败的关键。众所周知,在整个应用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师生双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教师总是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是已知者,而且还体现在其决定着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等,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教学的质量。所以,如果说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师的因素应该是重点应考虑的。笔者认为,在应用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显示出的较明显的弊病是:
  1.讲授内容上简单化、工具化。教师常常纯客观地讲授“物”的知识——见“物”不见人,即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文体训练,将应用写作课的内容程式化,甚至简单化、工具化。一些教师认为应用写作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作常用的应用文文体,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文体的掌握上,故其讲授多依照这样的步骤:一是文体知识传授;二是文体实例讲解及训练,即先讲文体的概念、作用、特点、写作格式或要求,后实例分析、学生练习撰写、教师讲评。这样,教师的讲授内容就与课本相差无几,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这种人“物”分离,见“物”不见人的教学内容,学生最终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笔者尚持怀疑态度,而更倾向认为:学生原有的写作水平并未加强,多是依例作照葫芦画瓢完成了任务,难怪有学生抱怨写作课不管写的情况。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常无视人认识“物”的主体性,只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运用、挖掘,忽视因材施教及对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革新。如一些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教学方法多是依例说法、一言堂、满堂灌,喜欢精讲多练,以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听得越多、练得越多,效果越好,以为讲得自圆其说、天衣无缝才是高明,其实,这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3.教育思想缺乏人文精神。教学常轻视人对“物”的“态度”,忽视人文精神的渗透。一些教师更多地将自己物化成“物”的一部分——书本知识或技能的传递媒介,以为教育能这样简单地授予人、影响人、作用人,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生理、动机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制约。这样,对那些自己能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或认为将来用不上这些内容的学生,上课便成了多余。没有了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难以在情感、心理等方面对学生有所了解、交流,更难谈影响、共鸣、呼应了。
  
  二、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应用写作课的地位
  首先,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从观念上、认识上重视应用写作课,在调整、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应该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减少主观武断、随意性的形式主义作风,用相应的制度、规则明确和保证应用写作课的地位。其次,学校要鼓励针对应用写作课开展的相关科研活动,为应用写作课教学实践、革新提供相应的条件。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更应克服自身弱势,勇于教学革新,以实际的教学效果巩固应用写作课的地位。
  (二)加强教材建设
  一是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该更加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杜绝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商业化功利行为,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相对稳定的应用写作课教材;二是应加强并鼓励教材或配套教材的革新、开发,改变不分专业、层次的“一刀切”现象;三是新教材在表述的语言上,要克服见“物”不见人,忽视学生认知生理、心理特点的缺陷,同时在例文选择上,要充分考虑、顾及学生,并及时将社会上的新内容、新经验、新趋势吸收进去;四是训练题要避免僵化、模式化、程式化,多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题型;五是要改变单一的纸质教材模式,加强多媒体教材的建设,将电化教材的开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应用写作课的轻视,学校应明确应用写作课程的地位,适当增加对课程开设意义、目的、作用的介绍和说明,以积极引导学生,另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专业特点、未来个人发展,设计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允许一些学生免学、少学,并开设相关讲座,采用分层次教学等手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个体的需要。
  (四)提高师资水平
  一个学校的师资水平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应用写作课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应用写作课是一门以人文知识和精神为基础,以写作为切入点,综合提高学生素质的实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特点,要使学生想学,且认识到学不学不一样,就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渗透人文教育、体现人文精神,达到见“物”见人,“物”人结合。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心理、生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虽然主要是一种知识传递和转换的关系,但同时又表现为以认知为基础,多方面相互影响的关系。任何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施加的影响绝不可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总是带有一定目的意向并伴随着情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是其整个个性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然渗透着其本人的世界观,体现其精神面貌,高素质的教师不单单具有完备的学识,更具有情感人格素质,有影响学生、激励学生、改变学生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能力,教学的效果必然会减弱。因为,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一是“感觉—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这两者不是孤立活动的,它在人脑中是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活动所实现的脑的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没有两者的共同参与,就不可能有人的正常思维活动,学生想获得知识也就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伴随着智能的转化过程,总有相应的心理过程在进行,总会同时产生情感和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与情感是不可能分开的。因此,应用写作课不能忽视实际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这两个心理活动,教师的教学能体现人文精神正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
  2.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教学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同时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调查法、情景教学法、事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让学生多思考、会思考,多写会讲。教师不应多讲细讲,尤其应少讲少练一些死格式、框框,多做一些如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能综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开放性作业。此外,还应加强应用写作课之外的综合能力锻炼,使课内外紧密结合,相互影响、促进,同时,教师必须精通业务、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善于处理教材与教学手段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成功与否,应更多地看能否激起学生自我学习、钻研的动力,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心智。
  3.在讲授内容上,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补充、丰富教材中与现实、学生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地方,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及对约定俗成写法的学习积累,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应用写作课,是一种“封闭式”的写作训练课,且有很深的应试教学痕迹,往往是题目一出,学生或闭目苦思,或生编硬套、克隆仿制,与社会生活、实践严重脱节。而实践性是应用写作课突出的特点,社会生活是应用写作的源泉,客观生活中事务管理、人际交往的需要是应用写作最直接的起因,一切应用写作活动都因客观生活的需要而派生,因此,应用写作课若缺乏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只能是老调重弹,毫无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
  [2]黄莆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中小企业发达的特色优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草根经济茁壮成长、政府无为而治,已经完成
简述了医院财务危机的表现及财务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介绍了医院财务预警评价体系及各项指标在该体系中的意义。
TRIZ理论注重创新思维训练,是世界上广受重视的理论方法之一,应用于教育 中有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科技素质.但该理论起源于工程领域,对生物食品涉及较少.近 年来部分高校尝试
<正> 医院的大型医用设备要在满足应用目的的前提下,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当今医院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的目的是多重的,既有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目的,也有美化医院形
9月6日,国务院网站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以下简称意见),试图从财政信贷政策倾斜和从体制改革突破上,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正> 激励与约束是形成管理行为的要素,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又是构成企事业单位经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激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就会使管理出效率,经营出效益
本文通过分析历年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试卷,归纳、总结了试卷的特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任务型课堂教学法的模式。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
为了进一步开展建言献策工作,3月10日,中华职教社召开了两市一省部分专家学者和职业院校负责人座谈会。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杨金土,中华职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策略,进入各学科研究领域,并获得了很大发展。它是一种"基于实践、面向实践、服务实践"建构理论的方法。该方法具备
[摘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学校制度,而产权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民办高校产权制度改革,是近几年来民办高校的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产权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产权的定义和属性,剖析了不同性质民办高校的产权界定问题,并对民办高校产权运作及其制度安排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产权 产权明晰  [作者简介]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