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7843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被父母认为“脾气不怎么好”的单黛娜(Diana Chan Chieng)待字闺中,家中排行老三。父母觉得快点结婚于她的人生很有裨益,急需嫁她出门,甚至可以先于姐姐。黛娜的父亲单声先生听说自己的老友钱直向先生的儿子学习很好——“学习好”是他嫁女儿的必要条件——便与钱老先生提及此事。几天后,黛娜与她的姐姐一起从英国去了法国。钱伯伯为儿子选中了黛娜。黛娜就这样依照中国最传统守旧的方式、无风无浪、毫不惊心动魄地把自己嫁了出去。
  两人于是有了接下来40年的相守,黛娜因为自己和丈夫的工作,经常中国法国两头跑一黛娜在英国学的是建筑专业,一直从事建筑策展工作;丈夫钱法仁先生毕业于法国顶尖学府,专业是经济学,目前是法国一家公司的董事长。2001年钱法仁和黛娜决定移居北京,2005年买下报房胡同的一座四合院。半生的颠簸就此尘埃落定,黛娜生命中最珍视的东西:家人和爱,都在这座中国传统的院子里妥善地安放了。
  守拙园
  “守拙园”是四合院的名字,源自陶渊明的词句“守拙归田园”,由黛娜的公公钱直向先生提议、父亲单声毛笔书写,黛娜找工匠做了一块牌匾,把三个激刻的字嵌进去,推开大门进去一眼便能看到。牌匾左手边为一对木门,进入木门便是由传统四合院的“倒座房”——也就是俗称的“南房”改造成的客厅明朗又豁然,叫每个来访者眼前一亮,像发现了不同寻常的新世界。
  敞亮是因为半边屋顶罕见地开了一溜天窗,不怎么合规矩但是无可厚非。五十几岁的黛娜气色很好,穿着黑色别襟中式大褂迎来,招呼我们上座、倒酸梅汤,让阿姨在客厅从天而降的炉子里生起火,轻车熟路地忙忙叨叨,说出来的中文拙朴单纯,带着生在英国、长在西班牙,辗转过法国、德国的二代华侨的口音。客厅是木梁顶、灰砖墙,被家具自然分隔成一个用餐区和两个会客区,尽头是整面墙的书。墙上挂了很多黛娜的朋友送她的艺术作品。黑铁炉子里点燃的柴火开始哔啵作响。外面传来一声尖锐的鸟鸣,低沉的男中音“你好”清晰地传到耳朵里,还是标准普通话。黛娜指指院子:“我这里有三只鸟,三只乌龟,因为我有三个孩子。天气有污染,可是乌龟的身体很好,鸟的身体很好。鸟的中文比我好。”说“你好”的便是其中一只鹩哥。客厅面向院子的落地玻璃窗外的一个角落里,趴着一动不动的乌龟。小院里有臭椿、花椒、枣树、靠近西厢房的一排竹子,绿草皮到今年才种活,石桌椅子摆着,庭院中央有一棵大盆景,四个乌龟蛋半遮半掩地藏在树底的草丛里。秋风乍起,满地的落叶,却没有给屋里的我们造成困扰。客厅里熊熊的炉火让整个空间升温,寒风与秋冬的萧瑟被落地玻璃窗隔离在外。
  炉子是万里之外法国工匠的定制,专业且昂贵,看着像张开的大嘴,底部有一个孔洞进氧。事实证明这种不远万里的昂贵是值得的,烧火的时候不出灰、不出烟。黛娜极钟爱这只炉子,她的父亲一直说:“黛娜你有两个毛病,一个呢,吃得太多;第二个呢,讲话太多。”中国的老话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此黛娜坐在像只嘴巴的炉子边就想起这些,只是无法引以为戒,时值今日“仍然吃得多,说话多”。
  北房是传统的正房,是黛娜与丈夫钱先生生活起居和工作的地方,屋前有一个前廊,与院子隔着玻璃拉门。屋子里摆着大樟木箱子,睡觉的床是一张老雕花木床,尺寸偏大,钱先生1米91的个头能妥妥地躺上去,午睡时床顶能遮挡天窗透过的刺眼阳光。钱先生最喜欢可以仰望天空的浴室,几乎不用开灯,从玻璃望出去是四季不样的风景。
  黛娜带我们绕着院子走了一圈,房子的高度是严格按中国传统四合院尺寸建造的,在内部装饰上融入了现代思想,去除了屋内的假顶露出里面古朴的木房梁,既彰显出室内的古美同时也挑高了空间,因而不显压抑。站在北房门廊上,能望见院外门前胡同上她非常宝贝的三棵大树,树冠为这个院子挡住夏季里暴晒的阳光和春天的风沙,晚上灯光映衬下的枝叶神秘悠远,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森林。听着虫鸟啁啾,一切各得其所,时光的所有美妙都留在这里了。黛娜说:“造一座房子不难,难的是给房子一个灵魂。”赋予一座房子灵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黛娜为此投入了难以计算的时间与精力。
  三年半的改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故宫造了三年半,出来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黛娜造个四合院,也花了三年半。
  老式四合院并不适合黛娜与钱先生的生活方式,低矮、昏暗,白天也不得不开灯,习惯西方式自然式敞亮、身形高大的钱先生觉得不舒服。他们2001年起租住在协和医院对面的公寓房,黛娜觉得身在中国却不像中国,于是义无反顾选了四合院,并把它建成连钱先生都没法挑剔的舒适住所——钱先生是甲方,他出钱;黛娜是乙方,负责花钱。改造超出了预算,但钱先生毫无怨言——没什么比舒适的生活更重要。
  2005年买下四合院时,黛娜想最大限度保留原来的格局和构件,中国传统建筑的土木结构的腐朽粉碎了她最初的构想,房子与人休戚与共,100年到300年的寿命,起支撑作用的木头腐朽没落,只有不到三分之可以用,再住就是危房,只能在原有的格局上彻底重建。但黛娜始终坚持没在这基础上起一栋楼,起了楼,“就不是一个四合院了,别人会不认”。别人认不认对黛娜可能不是关键,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四合院才是重点。这里头掺和进了些情怀,一个深谙建筑的人的本能趋向。
  三项关键的改造使守拙园成为黛娜的理想型:第一,阳光。黛娜在所有屋顶开了天窗,日光长驱直入,室内明亮无比,即使阴天,白天也无须开灯;天窗都在屋顶临近街边的外侧,从院子里看去仍然是完美无缺的四合院灰色瓦顶。这种设计的巧妙心思让所有人知道后都啧啧赞叹。第二,联通。传统四合院的房间彼此不串联,从南房到北房,或者到东西厢房,必然要穿越小院,暴露在户外,冬天的寒冷和夏季的炎热常常让人难以忍受,哪怕只在穿越的15秒钟。黛娜于是把南北房与东西厢房连接处的四角全部用玻璃封闭,做成餐厅、工具房、放杂物的空间,各个房屋因此联通,视觉上又维系了原来的格局,从一处到另一处都可以足不出户,无须户外艰难的15秒。第三,舒适。黛娜将东西厢房的进深各增加了半米,东厢房于是有了可以自如走动的宽大厨房,德国顶级橱柜Bulthaup的定制,横平竖直,与四角圆弧的屋梁混搭起来,居然感觉很配。西厢房有三个既可以独立又随时连通的客房,为迎接全球各地的儿女与孙辈们的归来待命。为此黛娜还为孩子们预留了看电影、开Party的空间。每个房间都有地暖,安装了中央空调,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管线暴露在外,两样东西的存在无声无息,但是让房间夏天凉爽、冬季温暖。   砌墙时黛娜定做了一批契形砖,契形砖一头宽一头窄,在中国古代专门用来建坎墙,叠起来的缝隙里灌入石灰水,慢慢干透后使墙体坚固异常。只是这种坚固需要三年时间,让水分慢慢沥干。黛瓦灰砖、雕梁画栋、红墙绿窗是传统四合院标配,黛娜舍弃了雕梁画栋、红墙绿窗,所有外露的木质结构保留原色,只刷清漆,包括本应是朱红漆的大门。钱先生这么说:“几乎所有的四合院都刷朱红,古代人用猪血是为了保护木头,现在有很多新方法可以用,未必要红色。有些传统不一定要保留,可以改良。”黛娜自身并不是精雕细琢的人,觉得雕花繁复,补修时找不到同一个工匠,时光荏苒,年复一年,雕花只会越来越粗糙。如果不能维系一种复杂的美,索性就回归本真。
  “有些传统不一定要保留”的想法让施工期间充满了挫折与冲突,中国工人常对黛娜说的话是:“中国建筑没有这么搞的,我们不会做,做不出来。”因此开天窗、做大窗户、木头上开隼做玻璃门的成功,是黛娜不屈不挠的坚持。她反反复复对工人说:“这是我住的房子,我想怎样就怎样。请你帮我做,塌了、打雷劈了,都是我的事。”
  那时候黛娜中国、法国两头跑,施工期在各种是非与烦扰中一再延长,终于断断续续三年半,四合院建好了,一个家盖好了,新生活又开始了。黛娜说,房子是为丈夫盖的。钱先生却在一边撒娇道:“我一直想让你给我修个阳台,你就是不给我弄。我很不高兴。”
  简单生活
  钱先生说“很不高兴”时,我们都在玻璃顶的餐厅里吃甜点。透过屋顶仰望天空,一览无余,落叶零星散落在上面,想象着冬天的雪堆落,一定会有凄美之感。一切很美好,只要没有闲着无聊的猫跑上去“做自己的事情”。黛娜跟自己“不高兴”的丈夫解释:“不是不给你做,搭建有点不安全。以后再给你弄。”夏季太阳光直射时,黛娜会遮一个席子挡住阳光,今年遮阳时间不幸太久,把餐桌边的花遮到营养不良,早早地开始落叶。
  甜点特地从三女儿的店里拿来。黛娜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在上海,二女儿在香港,未出訇的三女儿在北京开法式西点店讲麦堂。儿女及他们的儿女来北京必住这里。黛娜算不上年事高,但也是儿孙满堂了,平日里像普通北京老太太一样生活,穿大褂,蹬三轮。守拙园东临东四,西接王府井,身处闹市区,却闹中取静,大门一关,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非常不平静的市中心。市中心虽然不平静,生活却一如既往地便利,黛娜平日里骑自行车,20分钟能到的地方都到了。四周20家餐厅,想要什么菜就是一个电话的事。钱先生仍然经营着一个咨询公司,每天还需兢兢业业地工作。黛娜说从前住公寓楼时,丈夫早出晚归,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自从住进了四合院,早上9点还不走,晚上6点就回来了。“从前回家的娱乐活动就是客厅里看看电视。现在可以客厅里听音乐,家里有网络可以工作,院子里喝喝咖啡、逗逗鸟、看看乌龟,还有人照顾他。”于是何乐而不为?
  钱先生工作有时在北房,有时在南房,状态与感觉完全不同。他觉得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移步换景,步步不同。“我有很多法国朋友问,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桥都是曲线,不是直线?当时导游解释,中国古代认为鬼走直线,桥是曲线的话,鬼就过不了。法国人一听觉得特稀奇。但我觉得这种解释特别糟糕,就像中国人特别怕鬼,很迷信。我给了一个建筑角度的解释,中国的院子反映了整个世界,有山有水,很多风景,如果桥是直的,只能从一个角度观看;曲线的话,过桥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园子。”守拙园不必有桥,但也有处处不同的风景。黛娜和钱先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吃饭与工作,餐厅、北房、南房、厨房、小院,各处的景致四季不同、早晚不同,身在其中的人要想有所厌倦,还不是件特别容易的事。
  四合院经常高朋满座,黛娜与钱先生喜欢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中国人不喜欢在家里请客,我们不一样。家里吃得不一定太好,但是给客人的感觉很不一样。”做完客后,来者无不欣赏赞叹。今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法国一位有名的家族企业老板来京,老先生喜欢住最豪华的地方。工作关系,钱先生邀请老先生来家喝个咖啡。一本正经的老先生待了40分钟,聊了聊走人了。钱先生揣摩也许老先生不喜欢这里。两个月之后,老先生带着太太郑重其事地造访守拙园,把院子仔仔细细瞧了一遍,跟鹩哥亲切会谈了半个小时。老先生终于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守拙园的无比喜爱。
  黛娜香港的外孙和外孙女来这里度假,北房门廊的梁上挂了秋千,4岁的小外孙坐上去,黛娜在后面推着秋千,小外孙在空中高兴得神采飞扬。他无所畏惧,因为背后有黛娜的呵护和保护。守拙园的时光平静而富有活力,三代人在这里来来往往,留下生命中关于爱的只言片语。当四季交替更迭,老宅便逐步谱写成关乎亲情与爱的宏伟长篇。
其他文献
万众瞩目的上海爱马仕大楼终于开了。这是继法国巴黎福宝大道24号旗舰店、美国纽约麦迪逊大道690-691号店、日本东京银座店及韩国首尔道山公园店后,全球第五座“爱马仕之家”。  当天你不仅可以欣赏到荷兰知名艺术家Levi van veluw先生为本次开幕所设计的艺术橱窗,以及由爱马仕全球专卖店的专属设计团队RDAI所精心设计的全新店铺。同时由爱民爱马仕家族第五代成员、艺术家PhilippeDumas
期刊
左靖的祖籍是宣城泾县,自唐代开始成为宣纸的原产地。小时候经常出入于徽州老宅的他,其实直不喜欢这些古老的建筑,阴冷潮湿还透着阴森的气息。但当他看见了猪栏酒吧一吧的改造,第一次感受到老宅也可以很舒适。于是,他来到碧山,改造了栋老宅,准备取名叫“碧山书院”,在这老宅子里搞一场乡村文艺复兴。  做一本古民居修缮手册  2007年,左靖还在北京798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担任艺术总监。那时,寒玉在西递的猪栏
期刊
十月的阳光温暖地洒在这个白族院落里,打开二楼的木窗,窗外红色的石榴压满了枝头。这是一家只有四间房的客栈,一家没有任何招牌的客栈。  坐西朝东的小院占地六分,穿过玻璃结构的阳光房,来到一个宽敞的院落。80年代的老房子保留着漂亮的石墙和瓦顶,框架结构的新建与之紧紧相联,并不显得突兀。  院子里有几棵果树,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形状。最大的那一棵苍老得皱皱巴巴,庞大的枝藤挣扎着往四方延伸。娇小一些的木瓜树,
期刊
如果你相信好人有好报,那ICICLE企业的成功是你喜欢听的故事。  叶寿增和陶晓马是一对非常般配的夫妇,两个人都很低调。晓马的笑声像脆铃似的,说着说着自己就笑了。我们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给我们讲了他俩怎么创办ICICLE的故事,晓马边讲边笑,叶老师一边劝阻,一边笑。  原来“ICICLE之禾”起家的时候,第一笔资金是借的晓马父母的积蓄,因为钱总是还不上,所以干脆就把债主改为股东了。但是似乎不久,父
期刊
家总能勾起人们心中最柔软的事。每日出出进进,柴米油盐,时间伴着冬暖夏凉的惬意或冬凉夏暖的无奈从窗户缝里溜走了,落在墙角的是生活的尘埃。我们留恋家,因为书架上陈列着自己的过去,花盆里种着和自己一同生长的植物。我们的家,就是我们自己。  上海徐汇区复兴中路上,几棵高大的梧桐树后面是一幢灰色的西式大楼——黑石公寓。这座对临上海交响乐团的五层老洋房,建于20世纪20年代。折中主义的建筑风格简化了巴洛克的繁
期刊
Hannah 实习编辑  在798看到的这两幅画,这效果很容易让我想到中国古代的山水写意的毛笔画风格,但却有些许不同:他们用黑色随意地挥洒在画纸上,并添加了活泼摩登的粉红色,如同当下的社会,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却也积极的吸收着国内、国外新鲜前沿的事物。  陈春天 运营总监助理  这张照片拍摄于7月9日凌晨,德国和巴西的半决赛上半场刚刚结束,德国5:0领先。这种大比分领先的局面使得所有的德国球迷都无
期刊
密云北庄山谷里的黄岩口村距离京城市中心90公里,需沿着水库和庄稼地一转再转,如果凭借足够坚强的方向感和莫名其妙的直觉终于进到村里后,也不可能发现特别惊人之处。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把村子建得杂乱无章,但干柴枝、石头屋的四周还有环绕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以及城里到了入夜都缺少的安静。  却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在挑高屋顶下泡泡浴,能看到黢黑夜空里的闪亮星星而完全不用担心被偷窥。“山里逸居”毫无声息地隐藏在
期刊
有纪录片为证,9月刊是时尚圈的大事。据说如果你从30层以上把一本9月刊扔下来,其厚度肯定能砸死人。  然而,网络时代的9月刊没什么新闻。2014年秋冬系列的时装秀,大品牌在今年春季的时候已经在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发布了,中国独立设计师也在5月分别在北京、上海发布了自己的2014年秋冬系列。这些如果不是同步在网上公布,也就是在相差两三天的速度在网上和大家见面了。  所以,厚厚的9月刊只有旧闻和广告
期刊
能即刻打动人的东西或者不需要太过深邃的含义及太多背后的故事,吸引、碰撞、感叹,是设计能带给人最美好的同时也是最简单直接的过程。“忠于真实的自己”,这句话包含在林炜所有的设计原则中,产品表达的精神、价值观和他所要传达的信息中。在“NoMoreLie”现有的两个系列中,“复古乐福鞋”系列在一些传统的元素及工艺上进行了放大化、夸张,同时也删减了许多部分,使其造型更突出而简洁。例如,他把鞋侧包边的宽度设计
期刊
黑瓦白壁马头墙,来到这里的摄影师,无不架上长枪短炮,拍一套山水如画的徽州糖水片。但在张建平眼中,“一个好的摄影家,一定是一个好的社会学家”。当别人把现代徽州拍得好像吴冠中画作一样美时,他却称自己是“给故乡拍遗像的人”。二十五年来,他把镜头对准了正在倒塌的徽州老屋,胶片里凝聚的是一段关于故乡的历史。  所谓故乡也并不存在  1997年春天,19个40尺货柜从中国安徽省运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在这些货柜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