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吉林省粮食生产方式对策研究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粮食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和发展建设的关键问题,而随着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外因素的不断作用,这一问题尤显突出。本文从吉林省农业生产现状人手,通过与国外先进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不利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转变措施建议。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为此,中央文件提出“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任务”。而粮食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重点是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而随着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增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传统与非传统挑战不断显现,更加凸显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的紧迫性。
  
  一、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
  
  1、耕地面积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和稻谷的主产区,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09年耕地面积5337800hm2,人均耕地0.2027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玉米播种面积2957200hm2,玉米总产量18100000t;稻谷播种面积660400hm2,稻谷总产量5050000t。
  2、农业人口
  我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为1349.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50.34%,可见吉林省人口构成仍以农村人口为主,农村人口不仅数量大,而且所占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必将对吉林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自然气候条件
  吉林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mm,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全省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因此吉林省春早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早”之说。
  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A5月中旬。
  吉林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霜冻为主,其次有冰雹及风灾。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西部草原的破坏,土地的盐碱化和沙化逐年加重,东部地区的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以及河流水域遭受污染等原因,吉林省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4、生产技术条件
  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基本还呈现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经过对实际耕作条件:平坦、坡地、洼地的调查,在所调查区域,农田灌溉几乎完全依靠雨水灌溉,只有少数地区采用水浇地;农田无深耕,普遍的耕作方法是在开春播种前翻垄,将前一年留在地里的秸秆打碎,将原来的垄变成沟,再用扎眼机进行下种、填埋;养殖数量较少的农户,几乎都采用散养的方式喂养,导致畜禽粪便随处散落,造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
  调查显示,几乎全部的农民都在以经验为依据确定施肥量,对高产地区进行简单的效仿,只有少部分农民能够将其它生产者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与自己的生产情况作对比,来指导来年的施肥决策。这一结果可以归结为这样几个原因:一方面,测土工作没有普及,因此,农民无法全面了解自己耕种的土地的地力、肥力;另一方面,农民对科学的施肥方法了解不足,有些作物需要深施、分底肥、追肥等,但为了节省人力,农民多采用一次性施肥,导致肥料的肥力不能充分发挥,有效利用率低。
  农田土壤板结严重,耕地耕层逐渐变浅,梨底层厚度逐渐增加;底层土壤压实,导致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降低;水土流失严重,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加大了化肥中营养成分随雨水径流的比例。
  在所调查的区域,没有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缺乏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农民所接触到的农业技术知识大多来源于电视节目。因而,农村教育这一知识、技术传播的途径还未被有效利用,从而也影响了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二、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的农业粮食生产地理环境条件与我国基本接近,特别是玉米生产与我们处在同一个“黄金玉米带”。在二十世纪初由于无序的土壤耕种,不注意保持耕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使美国农业生产遭到了重大打击。由此美国开始了生态环境资源同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研究和推行,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引导农业步人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管理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政策上引导、扶持;法律上加以限制;科学技术创新方向的诱导。如1956年的土地银行计划(通过补贴促使农场主休耕或免耕,以减少农业污染),60年代的“耕地调整计划”(把生产过剩农产品的土地转用于土壤保护)都是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扶持。此外,联邦政府设立研究机构或资助大学、研究所在水土保护方面进行研究,寻求先进的土壤和水资源保护技术;在公共土地上进行水土保护示范工作,试验先进技术,同时向农场主提供示范、推广先进技术。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农业环境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视。如美国,在“食品安全法”中列有对耕地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则和重要条款,规定农业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原则。美国政府法律规定指出:农作物生长的年年被耕种地域的土地能够受到严重的侵蚀,必须开展适合区域要求的保护性计划。并详细规定了保护性的形式,执行标准,具体要求等,称此计划为一种“战略”,可见对此计划的重视。
  美国农业工程的专家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出了是由于农业生产不科学不合理的操作过程,导致了农业耕地资源环境的破坏。然而农业生产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因此美国农业专家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了系统工程的研究理念,科学化的设计了粮食生产过程系统模型,创立了早作粮食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系统”,并开发出了与其配套的机械系统,应用于农业粮食生产的整个过程,取得了很大成功。改善和克服了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弊病,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目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格局,达到现代化高产水平,生态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的粮食生产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对比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存在诸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杂草和病虫害控制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缓慢,缺乏政府主导的全国病虫草害调查,难以准确掌握病虫草害发生的实际状况;重要病虫害防治的应用基础硼究滞后,技术储备不足,导致生产防控被动。调查显示,吉林省还没有建立杂草和病虫害的控制机制, 目前仅依靠除草剂或人工控制杂草,以药剂除虫。
  2、肥料混合施用
  土壤性质改变,肥力下降。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与区域间分配不平衡,使土壤板结。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孔隙度发生变化,影响土壤的通透性、排水、蓄水能力、根部穿透的难易、植物养分的保存力等,从而导致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流失。因此,应提倡多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使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使用是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地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具有盐分全、肥稳性好和后效长等优点。但盐分浓度低,肥效慢,与化肥配合施用,既可满足农作物迅速生长要求,又能满足作物持续需肥和当季作物高产的需要;根据作物对盐分的需求量、吸收和需求季节安排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提高作物对盐分的吸收,减少盐分的流失。
  3、残留物利用
  东北黑土区开发较晚,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还田工程是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肥的有效方法。据测定,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可增加0.22%~0.48%,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同时,还能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使作物的产量提高8%~10%,成本逐年下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水资源治理
  农村水资源短缺、浪费、污染现象严重。我国大部分地区灌溉渠系老化失修,渠系水利用率偏低,仅为0.4~0.5,发达国家为0_7~0.8。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农药污染、农业的废弃物等。
  5、机械化程度
  粮食生产主体是分散的农户,机械化程度低、效率不高。以梨树县为例:梨树县农机具普及程度比较好的镇可达60%,比较差的只有2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7%,小四轮灭茬整地占的比重较大,综合整地占的比重较小;人工播种占的面积较大,大部分采用人工收获,机收的很少。
  
  四、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方式,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它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
  经实地调查,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着土地条块分割,不能连片作业、耕作模式不适应大功率农业机械作业、单个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越来越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将人力、土地、资金与技术结合起来,搞联合经营、规模经营。因此在农业经营方式上,应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转变为更富有效率和效益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大生产。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多、散而弱、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实际情况出发,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资源要素的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
  但是,在传统粮食生产方式向现代粮食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过程中,过分依赖了石化产品的投入,一方面,农药的过度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和燃料价格波动都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因此,必须实现粮食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高能耗、高投入,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到节能、环保、高效、可持续农业并举的发展方式,坚持低碳农业、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并举。同时,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五、对策建议研究
  
  转变吉林省粮食生产方式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当前,推进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要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农业这个核心,建设现代粮食生产方式体系,努力实现各个方面的转变。
  1、农业工程与环境工程系统化结合
  首先,要鼓励适合我国小农户生产的与环境相结合农业技术的研究,如优化施肥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生产与喷施技术,病虫灾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粘土保持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
  其次,要在实际中进一步将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促进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限制不利环境技术的产生,包括对新的农业技术研究的立项审批和成果的推广使用,需要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对不利于农业环境保护的技术,可通过宣传引导限制其研究和使用,可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制止。
  最后,把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从认识和措施上,促进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包括运用市场经济机制进行管理,按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不是完全按行政地区来设置农业科研机构,以充分发挥农业科研资源的潜力,努力促进农业工程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系统化研究。
  2、现代农机化与农艺的和谐规范
  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且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已经有着许多成效显著的实例。因此,现代农机化与农艺和谐规范研究要选好切入点:首先,农业产业布局要有全局眼光,有利于农机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有利于提高农机的通用性,减少一次性的成本投入。其次,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农机的设计的针对性。最后,要加强宣传培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并进行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一个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各行业和各部门进行积极的合作,需要统一目标,确定农业技术路线,对于制定的科研课题的项目要共同承担,联合攻关。对于生产技术的规范也应当一起制定。此外,还应当建立一个好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学术的交流,促进农机农艺更好的结合和运用。
  3、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协同保障
  现有粮食安全研究基本是以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为出发点,对未来粮食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和预测。基于此,粮食安全警情指标的选取和确定大多集中在反映供需总量平衡的供给、需求、储备、贸易依存等指标上。
  粮食安全应当建立在对粮食发展现状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必须以适合现阶段发展的粮食安全概念为前提。粮食安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必须清楚认识到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约束日益加重、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客观现象,但也不能忽视生产能力不断增长背景下粮食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粮食供求区域性、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成为主要矛盾的公认事实。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粮食安全不能忽视供需结构、质量矛盾,应当是在粮食数量安全基础上的粮食质量、可持续的综合性粮食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从新粮食安全观角度研究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协同保障系统,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采取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三对三羽毛球教学法和传统的羽毛球教学法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基础的医学生在同样环境下,三对三羽毛球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有限资源的利用率;相较于传统教学,其练习密度更高,运动量更大,但强度更小,三对三羽毛球教学法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探究三對三在厦门医学院羽毛球选项课中开展的可行性,以期为其他医学院
摘 要:“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是检验师范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6套试题,发现其三大模块考核内容各有侧重点:体育学科知识模块,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体育运动项目知识占主要地位;教育理论知识模块,主要考察学生体育教学设计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学实践模块,则突出考基于体育学科知识或體育项目知识而进行的案
近年来,随着“振兴连云港,全面奔小康”进程的加快,灌南县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从降低农业成本、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出发,组织实施了以农村沼气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加速富民强县的建设步伐。  日前,我们在灌南县李集乡张庄村、花园乡周庄村调研时,当地村民高兴地说:“我们用人畜粪便、废弃秸秆发展
摘 要:在校大学生作为消费日趋独立,个体意志日益成熟,对新事物新形态接受能力较强的体育消费群体,是现在和未来支撑体育消费市场的重要群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安徽省全日制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支出比重、体育消费方式及体育消费满意度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安徽省体育消费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发展建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数据整理分析,结合安徽省体
《新能源产业》杂志重点宣传报道沼气工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方面的政策法规、技术进展与科研开发,发布国内外新能源行业信息,展示新能源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搭建经济、高效推广平台,构建优势渠道市场,促进政府主管部门、科技工作者、设备生产厂商、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新能源产业》被农业部指定为宣传农村能源建设的专业媒体,将特别突出“为政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特色,为循环农业、
银川市兴庆区地处宁夏首府城市银川的中心区,属于城乡结合区域,本区有城市人口40万人,农村人口1.8万户6.4万人,本区的主要特色产业为奶牛养殖(目前存栏3.5万头)、种植业(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约15万亩)设施农业(主要是蔬菜、花卉约3万亩)、水产养殖(约5000亩),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具体工作经验与做法    1、沼肥利用雏形的初步形成  2005年,兴庆区开始申请建设农村户用沼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与运行机制在城市生活当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渭南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社会治理的相关理念提出改进建议,以便为今后陕西省构建科学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共体育 服务体系 运行机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
发展农村新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我们积极开展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已累积发展农村户用沼气7200户。沼气的使用率达70%以上,位于全市前列,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我县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主要做法    1、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搞规划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的东北部,黄河以北,共辖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总人口2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健美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探析。结果显示:场地设施、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音乐的选择、教师的态度与感染力、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的管理能力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到该校健美操课堂教学效果。并建议:要进一步改善场地设施;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教师要注重自身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心耐心。  关键
2月8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会议,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回良玉副总理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推动“科技促进年”活动深入实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必须紧紧围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构建体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