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比松到瓦尔登湖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leeDak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巴比松,读者也许知道,这是法国巴黎近郊的一个村落,紧挨着巴比松有一片美丽的森林,我国近代诗人徐志摩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枫丹白露。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的一些画家陆续搬到此地居住,他们怀揣着大师的梦想,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其中许多人一生贫困,直到去世才得到社会的承认。
  发现世外桃源的柯罗
  第一个发现此地的是法国画家卡米勒·柯罗(1796—1875)。柯罗生于巴黎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在罗浮宫博物馆附近开了一家帽子店。从小就喜欢绘画的柯罗不愿意经商,父亲拗不过他,答应给他生活费,让他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1822年,柯罗曾经去意大利学画,户外的写生经验让他受益匪浅。原来的绘画都使用“本身色彩”来上颜色:叶子是绿的,草是青的。殊不知在阳光下,万物的色彩变化无穷。一种颜色通过混合,可以生成几十种甚至更多的层次变化,没有经过训练的眼睛是无法辨识的。柯罗却能够把握极其细微的变化,因此,他的画不仅其他人难以模仿,就是他本人也很难完整复制自己的旧作。


  1830年的一天,柯罗背着行李来到枫丹白露森林,画了几幅速写以支付食宿费用。为了感谢当地人的热情,他说自己没有钱,就为大家唱一首歌吧!回到巴黎后,他向画友展示了几幅在巴比松的写生作品,并告诉他们那里的生活是那样的舒适和安宁。不久,画家卢梭、迪亚兹等搬到此地安家落户。大画家米勒及其家人虽然最晚到这里定居,但一住就是26年。
  在美术史上,被津津乐道的巴比松画派画家主要有柯罗、米勒、迪亚兹和卢梭等七人,也称“巴比松七子”。其中,在艺术上最有成就的当属柯罗、米勒和卢梭。


  柯罗的作品《蒙特枫丹的回忆》,画的是巴黎北部桑利斯小镇附近的一个地方,柯罗曾经去过那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画面上微风轻拂、晨雾缭绕,清静的湖面上是梦幻般的倒影,一个母亲正带着孩子在采摘——是梦境还是现实?这也许是柯罗梦想的世外桃源吧!
  柯罗为人厚道,乐于助人,在他60岁后,他的画卖出了大价钱,但他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时常把钱捐助给贫困的画友,所以大家都称他“柯罗老爹”。
  隐居田园的农民画家米勒
  米勒是巴比松画派中最有成就的大家,生在农民家庭的他从小就在田里干活。一次,他看到一本《圣经》,就照着插图的样子画起来。乡亲见他在这方面有灵气,就凑了点钱送他到巴黎学画。老实内向的米勒不善于与城里人打交道,也不习惯城市生活,平时只能够靠画一些小作品来维持生计,生活过得相当艰难。巴黎城内唯一能够吸引他的地方就是罗浮宫博物馆,他常常在米开朗琪罗等大师的画作前驻足欣赏,被深深吸引而流连忘返。
  1849年,米勒的一幅画作被人买走,他用这笔钱做盘缠,举家搬到了巴比松。定居巴比松后,米勒依然亲自下田劳动。他喜欢观察田间干活的农民,画了许多速写,然后在家里完成油画,当需要模特的时候就让妻子为他摆个样子。
  《播种者》是米勒在巴比松定居后的第一幅作品,后来他把这幅速写稿改成了油画并在巴黎的艺术沙龙展出,引起一片哗然。以农民为主角的画,挂在艺术沙龙里显得不伦不类。但是米勒并不理会这些,面对各种批评,米勒说:“看见了命定非汗流满面不能生活的人时,把心中的感想率直地描写出来,难道是不可以的吗?有人说我反对乡村美,其实我在乡村所发现的比美更多。”
  在米勒的另一幅作品《嫁接树木的农夫》中,年轻的农民夫妻站在自己干净整洁的农舍前面,丈夫正在给树木嫁接,妻子抱着孩子在一边看着,画面展现的是农民拥有小块田地的幸福生活,日子过得平淡而惬意。米勒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农民,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样田园牧歌般的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简朴生活的真谛
  在巴比松画家生活的年代里,巴黎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和时尚消费的中心。原来生活在广大农村里的农民纷纷涌入巴黎,实现了他们做城里人的梦想。在这个时候,米勒等画家却偏偏离开都市搬到乡下去,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画家凭着自己的画技,只要肯迎合市场,想在城里生活是不难的。他们执意要去巴比松,除了热爱自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之外,喜欢过简朴的生活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1845年,美国作家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偏僻的瓦尔登湖,自己动手盖起了一间小木屋,耕地种菜,砍柴钓鱼。在两年的时间里,他每个月只花1美元,维持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他把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写成了《瓦尔登湖》一书。在书里,我们看到梭罗并没有因物质匮乏而窘迫,相反,正是由于他舍弃了一切身外之物,才有精力潜心研究自然、探索人生,书中洋溢着一种淡泊、宁静之美。
  事实上,简朴生活不仅可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明智的低碳生活方式。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庄子》《蒙田随笔》《徒然草》等名著对此都有十分精彩的论述,这些论述让我们受益终生。在这些至理名言里,我最喜欢吾师丰子恺的话:“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话虽然说得平和,却蕴含着隽永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其他文献
什么是最流行的?当然是科技!简单的手势就能弹奏出音乐,这么特别的东西我们绝不能错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空手也能演奏    哩啦哩……啦哩哩……一串悠扬的乐曲飘了过来。是谁?是他——路边的卖唱者?是他——小区里的悠闲老奶奶?难道是他?只见他“手舞足蹈”,不见乐器影踪。可是听来听去,这美妙的声音确实是从他那里发出来的。  看这里,看这里!是看他的衣服。这你可能有所不知,这是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
期刊
雯雯课间正在操场上活动,一个不小心从台阶上滑下来摔倒了。这下惨了,雯雯左腿的膝盖被摔伤,被送到医院缝了四针,医生说还造成了骨折,需要精心治疗。
期刊
虽然现在的杀毒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各种各样全新的病毒也不是吃素的。它们以破坏杀毒软件为手段,以窃取用户个人的账号密码为目的。遇到这样的病毒时,常常只能重装系统。现在有一款好工具,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金山急救箱。
期刊
有一种奇怪的树,外形似垂柳,枝条如绳索,能五花大绑地抓住猎物,然后“吐”出黏液,又是粘,又是勒,直到将猎物的营养吸收消化完,地上剩下一堆白骨,才会罢休……
期刊
收音机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车也一样,世上没有不会坏的东西。  “反正已经用很久了,换个新的更划得来。”或许这就是当今的世道。东西直接丢了比较省事,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过我的话,还是更倾向于把坏的东西修了之后继续使用。东西总有用坏的那一刻,有了这个大前提,我认为东西坏掉的那一刻正是开始的时候。东西坏了,不丢弃、不添购新品,下决心修好它,并花时间修缮,我认为直到那一刻,那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  与
期刊
李莫愁——Don’t Worry Lee;  李寻欢——Be Happy Lee;  韦小宝——Hi Baby;  任我行——Let Me Go;  无崖子——No Tooth Son;  乔峰——Look Crazy;  令狐冲——Make The Fox Rush;  谢逊——Thankson;  黄药师——Dr.Huang;  张无忌——Whatever Zhang;  向问天——To As
期刊
第十二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暨“金天使”颁奖典礼近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影集团、上海京剧院、电影频道共同出品,滕俊杰导演,上海京剧院麒派著名传人陈少云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摘得“最佳戏曲电影”金天使大奖。  影片《萧何月下追韩信》在充分尊重古老京剧艺术经典元素的基础上,极富创造性地用当代电影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和现代人文主义的艺术阐释,使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焕发出崭新的魅
期刊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媽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是伞
期刊
继郁金香(Tulip)和美人鱼(Ariel)之后,朗琴又推出了天梭(Tersedo)系列旗舰新品。天梭系列Tersedo的名称,由单词Terso和Do组成,意为简捷操控,首款新品为T5,为全球第一款采用“单键飞梭”滚轮设计的多功能微型音响。T5外壳采用高光注塑材料,体形小巧,金属网罩正中是LCD数字屏,可清楚反映使用者的每一步操作,大大增加易用性。并且特色的单键飞梭功能使用方便,仅用一个按键就能实
期刊
少年时读《牡丹亭》,感念爱情的缠绵悱恻。年岁渐长,再读,竟从中读出了爱情之外的味道。那是比爱情更广阔深厚的贯穿人生的深情。  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都能读懂《打不死的恶龙》里面无可言说的哀恸吧。鲜活的生命渐渐飞远,却怎么也抓不住。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拥有时珍惜,用自己的方式去铭记,铭记亲人在身边的每个细节。这些细节如琥珀,被深情小心翼翼地包裹,长久珍藏在内心深处。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這个故事有种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