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地图教学法的创新探索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j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历史即一部人类在某个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的历史,人类历史受一定时间、空间地理因素的制约,所以说,学习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地图。古人云:左图右史。历史地图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内容,逼真地展示人类历史的面貌。教师有效借助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地图;空间;地理因素;识图能力;静态历史;动态历史
  
  人类历史即一部人类在某个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的历史,所以人类历史受一定时间、空间地理因素的制约,学习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地图。古人云:左图右史。诚然,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利用历史地图组织教学,发挥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形象、直接、优效、激趣功能,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置身历史情境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本人以《罗马帝国的扩张与传播》(人教版九上第6课)为平台,谈谈如何有效运用历史地图组织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历史教学忽视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只是依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填鸭式”地背诵默写罗马帝国的东西南北四至疆域,这种方法把学生当作待注的容器、知识的仓库,活生生的人被教师物化,机械式地重复训练、强化灌输,这是应付考试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被忽视,主体地位丧失,久而久之学生被训练成学习的机器。这样既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新课程标准不相符,也适应不了着重能力考查的中高考要求,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第32题第二问探究题,背诵默写灌输教学肯定无效。
  在使用地图《罗马的扩张》进行教学时,一般老师让学生边看正文边在图上找出罗马帝国在公元2世纪东西南北疆域,并在地图上标注记号,让学生在已有的世界地理知识基础上建构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从而认识罗马帝国是地跨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的帝国,并进一步认识罗马帝国在建国以来至2世纪即200年间的繁荣与强大。所有的历史地图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运用该方法组织历史地图教学简单易操作,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经验来建构对某历史事件新知的认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力,新旧知识对接的能力以及善于从现实世界的实际出发认识历史的意识。由于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且能收到一定的良效,所以在历史地图教学中很普及。但是学生的识图能力仅仅一般化,只是对地名空间概念的掌握,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升华,能力的培养单一,学生未能真正体味罗马帝国的“扩张”动态,没有体验到“扩张”的历史过程。
  利用历史地图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识图能力,否则会影响从历史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进而影响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认识。例如江苏省南通市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第32题第二问:
  阅读材料一、二探究与思考:材料一是选自2011年5月14日新华社报道的《星星之火映天红——记井冈山道路》,对毛泽东为何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饶道良认为的五个原因。材料二是《南通红十四军武装斗争形势图》(如下图)。
  
  回答: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有利条件相比,红十四军的武装斗争在区域位置及地势上有哪些不利因素?该题失分多,导致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历史与思品均分处于其列入中考科目以来的低谷,推敲反思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迁移能力欠缺,更反映了历史地图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生识图能力十分欠缺,不懂得地图的相关要素及地理常识性概念。这道题中的“区域位置”“地势”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明确,成为多数学生解答该题的瓶颈,如果“区域位置”“地势”概念理解到位明确,对照井冈山根据地的有利区域位置及地势,红十四军武装斗争的区域位置及地势的不利因素就会明朗。
  那么历史地图反映了哪些地理要素呢?它既反映了地貌、植被、水系、土壤、气候等自然要素,也反映了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交通、生产、房屋城镇、硬件设施、文化等社会经济要素,这些地理要素在地图上用有形符号(注记、颜色、文字、数字、线等)来表示,还有图例、插图、图名、文字说明等。在平时运用历史地图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相关内容以提高识图能力,打通获取地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认识相应历史事件及提升相应能力的绿色通道。2011年江苏南京中考题淮海战役一题就是典型的识图能力考查题。对于《罗马的扩张》图,一般教师忽视它的图例,从而难以突出罗马帝国的“扩张”重点,突破不了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播”难点,分析图例,该图其实涵盖了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世纪末、公元前27年、公元2世纪的四张罗马疆域图,如果让学生知道这四个时间的四个地域,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疆域不断扩大,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就呈现在学生脑海中了。结合地图师生共同探究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其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动态思维就再现出来。地图是无声的语言,甚至比语言更有魅力,这里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出多种地图呈现方法,以反映罗马帝国的“扩张”动态历史,让学生体验“扩张”过程,真正利用地图把握历史,而不是简单的空间概念形成。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制作四张疆土模型,然后每探究成功一步就把相应模型放入一张准备好的大地形图上(即搭积木的方式),这种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现象,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得到增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背诵默写记忆法却训练出学习的“奴隶”与“机器”,泯灭人性,压抑潜能。
  人类历史按理是鲜活的,但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不再再现具有过去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电视、电影等音像技术复制再现历史,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历史情境,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体验历史的功效,把课本陈述的、图画展现的静态历史变成鲜活、逼真的动态历史。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怎样利用地图借助信息技术,把地图传递的历史信息变成活的历史?首先认真研究分析地图图例、颜色、文字、图名、注记、数字等地图提供的所有资源信息,接着结合地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思考把静态历史信息变成动态历史信息。以《罗马帝国的扩张与传播》为例,图例合计五个,前四个是不同时间相应的罗马疆土,第五个是罗马城墙。每一张罗马疆土图可以动画闪烁,呈现疆土不断扩大的动态(把每个阶段占领的重要地区标注,用箭头线动画闪烁表示占领),让学生体验罗马的扩张过程,每呈现某个阶段的闪烁都请学生来配音或解说,或者让学生自己呈现自己配音解说,这样,罗马的“扩张”动态得到充分显示,学习过程与方法完美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展示和提升。与解说扩张相结合也可以展示罗马文化的传播过程,拉丁文字和基督教都对世界历史和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罗马扩张,罗马文化得到传播,罗马文化影响了世界历史和当今社会。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探究罗马文化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进一步认识罗马扩张的影响力。罗马城墙亦可以动画展示,让学生体会城墙内罗马帝国统治政策的加强及局势的安定。课中每张历史地图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变成学生了解掌握人类活动的媒介。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充分挖掘历史地图这一教学资源,巧妙设计动画(包括视频),动画演绎历史事件过程及历史现象(即图文并茂)。呈现动画时机,引发学生思考历史现象等这些都是把静态历史设计成动态历史,实施好教学需要考虑的。
  历史地图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内容,逼真地展示人类历史的面貌。中学生都配有历史地图册,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更能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演绎人类历史,学生易于掌握、便于理解,更能衍生强烈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有效借助历史地图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英语教学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给每个
教学改革不是政治运动,不需要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实际岗位出发,切实思考如何改革、如何求变,这一朵朵思维的浪花就能汇成改革的洪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所
作者在文中结合自己的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指出了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期对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近年水产养殖迅速发展,病害更加严重,随着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动物病害逐渐增多,水产动物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和寄生虫,养
1.3万平方米的养殖场内,几百只鸵鸟悠然踱步,时而三五成群追逐嬉闹,时而分散开来独自觅食……这些来自万里之遥的非洲物种,已然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扎下了根.独辟蹊径养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往往仅限于课堂的教学层面,而忽略了课外的环境濡染。本文通过对美育与校园环境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校园建设必须彰显美育功能的观点,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以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试论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与作用,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本文通过对课程、教材、教法、学生的客观分析,讨论了笔者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过程中,对教育方向、教学方法与策略、手段与技巧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高中阶段的知识教育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高中生计算机技能和素质成为了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编程是一项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