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应对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797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确择业、就业。如何应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大众化也接踵而至,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日益增多,而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趋势,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面对择业的复杂性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其产生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探讨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对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
  
  1.1就业的期望值偏高。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然而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 把眼光盯着那些经济效益好,地理位置优越,待遇高的行业和岗位。有些大学生为了能留在大城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县城一栋房,即使放弃事业的发展机会也在所不惜。这些毕业生只看重安逸舒适的生活,缺乏艰苦创业的斗志,目光短浅,不注重专业所学,不考虑今后的长远发展,缺乏远见。
  笔者曾经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求职的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85. 2元(而2006年全国本科生就业的平均工资标准为1500元左右),73 %的学生选择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仅有5.2 %的学生选择西部地区。由此可见大学生期望值之高。
  1.2盲目心理。盲目心理是指大学生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不认真考虑自己的专业范围、文凭学历、爱好兴趣、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择业过程中放弃目标、计划和兴趣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面,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在盲目心理的影响下,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忽视了对社会需求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忽视了对自己专业特长的分析,结果导致了一些毕业生错过良好的择业机会。
  1.3焦虑心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 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 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或临近毕业单位仍无着落的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尤其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之前, 这种急躁心理, 往往使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心理紧张,烦躁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1.4自卑心理。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表现为对人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这种现象多见于在客观或主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大学生,特别是部分来自农村边远山区的女大学生,或性格内向、容貌欠佳、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这些学生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卑怯懦,使自己缺乏竞争的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人才市场就发怵,参加招聘会忐忑不安,特别是在招聘过程中遇到挫折,更是不敢出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最大敌人。
  1.5自负心理。有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所学专业需求旺,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很刁,对单位挑肥拣瘦,供求见面,动辄就谈待遇,把自己当成了贤士大儒,非让人礼贤下仕,对自己的缺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求职的困难估计不足,相反对自己的优势却津津乐道,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关头,饥不择食,抓根稻草当金条,勉强挑一个单位上班,自悲怯懦。
  1.6 消极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择业技巧上,而极端地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择业与自身素质关系不大,不主动去搜集就业信息和推荐自己。部分毕业生凭借父母良好的“社会关系”优势,耐心等待工作的到来;一部分毕业生寄希望于就业形势的好转,焦急盼望工作的到来,坐等天上掉下馅饼。这种过于依赖的心理,使毕业生失去了在择业中检验自己、磨练意志、了解和适应社会的机会,陷于非常被动的择业境地。
  1.7攀比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与同学攀比,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相当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认为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面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将自己择业的目标设计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苦恼之中。
  1.8患得患失心理。就业也是机遇的把握,吃在碗里,看在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任何的患得患失都有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当然骑驴找马的现象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也屡见不鲜。一些毕业生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到一个单位就草草签字,然后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待遇好的单位,最终把自己牵扯进毁约的泥沼,也将自己的诚信丢失,这些都是毕业生走入就业误区的心理障碍。
  1.9徘徊观望心理。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没有目标,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希望在徘徊观望中寻找“机遇”,因而他们在人才市场中总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无职业准备,无心理准备。往往此时,许多就业机遇就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
  1.10不满心理。视具体的个人的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部分毕业生把自己没有找到工作归咎于学校的指导和教育,归咎于社会就业体制,归咎于自己的家庭等等。
  1.11社会恐怖心理。目前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基本生活能力,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害怕进入社会。不愿到边远贫困地区就业,担心到那些地方没有前途,收入少,环境艰苦。即便是从边远贫困地区来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去,这就更加增加了毕业生害怕就业的恐怖心理。
  1.12“铁饭碗”心理。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固守着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希望一次择业就能抢占到生活的制高点,一劳永逸。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多次择业的机会,那种“从一而终”的传统择业观念违
  背了社会发展潮流,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2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2.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毕业生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全面条件和综合素质,根据自身的长处、短处,正确地待人处事,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在解决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必须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如果在择业中受挫,应该找一个冷静的时空,客观分析就业失利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在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实践能力,也不意味着能够获得光明的未来,学以致用是未来的主旋律,必须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正确地确定目标,明确自己今后发展方向。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在失败中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求職能力,那么就等于积累了成功。
  2.2降低大学生择业的期望值。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获得一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必须看到,这种需求要变为可能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就是说择业的期望值必须有一个度,把握不好这个“度”就难免走入择业的误区——期望值过高。心理学研究表明, 期望值过高不能导致事业的成功。因此,大学生要进行择业的心态、定位、目标的调整。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不能盲目清高,也不能妄自菲薄,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树立一种“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择业意识,到祖国最需要和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3与时俱进,全面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传统的、陈腐的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腐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高等学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择业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拼搏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走向社会本身就意味着迎接挑战;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改革,认识到就业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从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让学生跳出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高收入的小圈子,正确地评估自己,不贪图安逸、舒适,勇于面对竞争和挫折;要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志存高远,勇于从小单位和基层做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磨练能力,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符合实际选择与调整;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去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2.4把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教书育人的方向。由于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由重学历层次向重素质和能力转移;由重专业背景向重道德品质转移;由重学习成绩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移。因此高等教育教师在教育育人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四种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外语和电脑等现代化技术的能力等,只要具备全面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
  2.5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是每个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学生因身体素质而影响就业,如部队、武警、公安和艰苦行业等单位对毕业生的身体要求比较高,许多毕业生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身体,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体魄。另外,毕业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确定合适的择业目标,敢于竞争,乐观不悲观,总结教训,分析原因,鼓足勇气,争取新机会。
  2.6开展毕业生择业心理咨询。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所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大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常心理分析及对策[J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 车文博. 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夏紅兵. 调整择业心态,拓展就业空间[ J ]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6) .
  [4] 王立.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 ]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4).
其他文献
本系统是用计算机对矿山选厂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用FOXPRO软件建立了选厂设备图纸管理系统,用AutoCAD软件建立了矿山选厂全部设备图库。并以AutoLISP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
绦虫蚴病是绦虫在幼虫时期寄生于家畜引起的一类蠕虫病,一般绦虫成长至中绦时期,会使中间宿主产生疾病,绦虫蚴寄生与人或家畜引起的疾病相比较于绦虫成虫寄生引起的疾病更严
2016年发生了许多因为企业行为不端引发的社会热点事件,如3.15晚会曝光、“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等;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企业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提高企业在公众眼中的社会形
目的:为了提高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达到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的要求.方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的护理分层培训模式,从课程选题,培训方式,效果评价三
目的:心理护理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结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认识和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不同的措施从多方
该文则强调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现象,分析集群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试图以集群为背景,构建新的促进中小企业长期增长的政策框架.该文在对国内外成功产业集群进行总结
在研究提升机整体振动时要用传递矩阵方法.但如何使传递矩阵通过刚性铰支点,本文提出了用状态向量系数矩阵来解决这个问题,并给出此矩阵的求法。从而为提升机整体振动的研究提出
首先,该文分析了开滦集团公司的作精煤炭主业、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次,提出了技术创新战略就是围绕着企业科技创新模式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改善妊娠高血压母婴结局中的作用.方法:收取我院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并将妊娠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优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式加入 WTO,与世界经济接轨,知识经济惊涛拍岸,我们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能否适应新形势,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