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深度决定书法高度(下)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书法教育传承经典的意义
  梁启超曾在清华有一次讲演中说:“各种美术之中,以写字为最高。”梁任公能够那么高看书法一眼,他当时可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这眼光非腐儒可比。后来冯友兰进一步说:“书法评论的标准,不在于用笔、用墨、布局等技术问题,而在于气韵的雅俗。如果气韵雅,虽然技术方面还有些问题,那是可以救药的。如果气韵俗,即使在技术方面没有问题,也不是好书法,而且这些弊病是不可救药的。”这里面的眷眷睿思和深厚意蕴值得我们思之再三。
  经过多年的努力奔走和呼吁,中国教育部终于发文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开设书法课。这无疑是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建议,大学一年级同样应该开设书法课。理由如下:
  面对处于人生最蓬勃生长具有最旺盛求知欲和最敏感感受力的青少年,给他什么样的审美观呢?给他一些卡通?给他一些西方的流行文化?一个人年轻时为未来立下了根本,这个根本非常关键。书法一端连着文字,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字的魅力,中国古代文字保存在书法作品中的魅力,同时书法一端还连着生命意义的世界。书法的内容往往是人生的警策,是对自己的提醒,营造的是一种文化氛围,有一种文化的向心力和亲和力,再用高水平的线条完美地表现出书法内容——八面出锋、阴阳向背、枯笔渴笔、涨墨浓墨、焦墨飞白、墨分五彩。通过写书法,大学生可以把握篆书的和谐对称之美,把握楷书、隶书的正大方正之美,把握行草书的摇曳生姿之美。书法审美有优美和壮美,书法形象有正大气象,书法传承有守正创新。这些对大学生影响很大,进入书法可以对中国文化从根本上了解。
  在我看来,中国大学生拿起毛笔来写书法,同样是明智的,而且是具有未来的中国文化战略眼光的。教育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让大学生不仅从内心生出那种浩然之气,为中华民族骄傲,同时技不压身——学会更多的技艺。中国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最终要达道,这个道就是仁者爱人,就是爱国热情,就是和平统一意识,就是和谐发展精神。这样,他就会从爱父母,爱家庭,爱他人、爱社会到爱国家。
  大学生从小事一步步做起,从拿出毛笔一笔一画写出中国字开始,最终会生发出一种爱国的激情,让吾国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在他们心灵中。当他拿起毛笔写字的时候,他笔下会出现《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乙瑛碑》、汉简,会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这一系列的书法经典都会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他拿起毛笔画画,墨分五彩,阴阳向背,都会存在于他们的作品和心灵中。这些学生毕业了,他们中有很多人会到国外去,教外国的孩子画画写字,他们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文化大使、书法大使。在我看来,应该对大学书法教育抱有充分的乐观态度。一个国家如果只是经济和军事强大是很危险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黄祸论”不绝如缕。但当把文化,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学术翻译传播出去,必定会出现“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喜人局面。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新历史语境下,百年前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代宗教”的意义便在当代凸显了出来。要让中国人今天完全信仰金钱不可能,完全信仰某种主义也不可能,彻底皈依基督教、佛教或儒教同样不可能,那么,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是否可能作为一种暂时替代品或者中介,在这个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时代给人以某种希望呢?
  然而,“美”今天被很多人质疑,而“丑”却被太多的人喜欢,这使从事艺术者陷入两难处境。从正面看,当代审美范畴空前扩大,过去是“美”“优雅”“和谐”,今天却可以有“荒诞”“黑色幽默”“百色写作”“丑陋”“恶心”等。借用光谱学来说,过去主要是红黄色暖色调倾向,而今已经有诸多阴暗的冷色调出现。作为美学理论的研究者面对这些时不能扼杀,而应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负面来看,这些冷色调如果成为了主色调,那么人性良知和神性光辉就有可能被掩盖。因而在“以美育代宗教”时要掂量的是用什么样的“美育”来代宗教,如果让那些恶心或极端的“试验艺术”来代宗教,可能会产生更多、更大面积的精神生态失衡。
  不得不承认,近代以来文人书法传统已经或正在被“西方现代性”中断。如今的中国书坛秉承“文人书法”精神的书法家们可以说寥若晨星,文人书法的消亡一方面是西方现代性的凯歌,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自身边缘化的哀歌。它不仅导致了当代中国书法“审美单面化”,也使中国书法在和东亚其他国家争夺书法话语权的行动中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
  随着中国传统文人书法的中断,古代中国书法的精神光辉被日本现代书法所遮掩,日本书法横亘在中国书法面前。西方人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书法的优劣,其认识书法尤其是现代书法不是通过中国而是日本。手岛右卿《崩坏》等现代书法作品修改了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位置,使世界认识东方时首先认识了日本书法,甚至只认识正在时间隧道中飘逝的現代书法。日本书法在现代建筑改变传统空间以后,用现代书法的空间分割和视觉冲击力赢得了西方的眼光和市场,中国“二王”以降的书法璀璨星空,手札式的文人书法形态已不再成为西人关注的中心。对国际艺术话语体系中中国书法形象的边缘化问题,中国书法界仍然未引起充分重视。
  在面临国外压力的同时,海外某些书法家也在用西方眼光看中国书法从而将中国书法“非中国化”。诸如非文字书法、后现代行为主义书法、新英文书法等尽管有其试验的意义,但对中国书法在世界的形象拓展方面仍然问题多多。中国书法不应以这样的“西化形象”出现在当今世界。“文人书法”之“道”的地基已经消失,中国书法进入一个尴尬的非文化境地。何时或能够以何种方式达到“书法文化突围”?其实,日本书法界同样遭遇到这样的苦恼。河内利治认为:“在现代社会,竞争原理的作用使功利主义成为人们各类行动的优先选项……这种简直就如同生产消费品一样‘生产着’书法作品的现象在蔓延。像这种轻视纯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现象,完全就像要和日本经济相同步那样,是无论如何不能从黑暗的、闭塞的地道中解脱的。为此,已经很久没有人提出‘怎样才算好的书法和为什么好’这样的问题了。”   如今,在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中,西方人正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汉字和书法,只要世界慢慢接受认可书法文化,中国书法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书法的大国和原创国,理应在塑造文化、输出文化方面走在前沿。在中国书法成功申遗之后,随着中国国际文化输出交流的进一步繁荣,我相信书法在弘扬文化价值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一大文化语境中,新世纪初我在北京大学提出“文化书法”,基于我这样一种认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在物质上一定不能沉沦到消费主义文化中,在精神价值上也不能降解为虚无主义化。中国还不是一个后现代国家,而是处于前现代农业大国向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转型的复杂语境中。一个丧失了母土大地的艺术家将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家,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一样凭蜡做的翅膀飞向高空,最终被太阳融化而跌回大地。因此,我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坚持“文化书法”就意味着强调东方“文化价值”的新的生命形态,一方面审视文化中国有生命价值之“经”,另一方面整合西方思想艺术中有意义价值之“纬”,以我为主求实创新,形成人类新文化的“经”和“纬”。
  我认为基本技法很重要,是书法专业本科应该基本解决的任务。到了书法硕士和书法博士乃至博士后,其工作重点除了有部分人要继续解决技法问题,相当一部分人的精力应放在书法文化的深度高度阔度上。高校的书法教学和中国书协的书法功能不同。中国书协是文联领导下的组织,对群众书法运动加以引导。而大学是思想启蒙和提升精神之高地,按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大学就是一个文化水库,大江涨潮泛滥的时候,大学容纳它,让江河湖海平静,等枯水季节的时候输出水滋润大地,大学是宁静的、有选择的,她拒绝那些昙花一现的东西,她容纳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和大众检验合格的文化财富,才成为大学的教材,才成为推广的必然之门。其实,五千年书法历史中,近二十年的中国现代书法的摸索,仅仅是历史之一瞬,它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一朵浪花。大可不必认为今人的书法有了怎样的“超越”,后之视今乃如今只之视昔。人们大可不必将“技”和“道”二元对立,并强行将技胜道看成是一时的收获。可以这么说,清朝有一个书法家叫唐驼,他发誓四十年不下楼,在书法上要超过三十年不下楼的智永和尚。他确实做到了,但他把自己写成了一个驼背,他的技法据说曾经很厉害,但不到百年早就湮没无闻,今天谁知道他呢?大家知道王羲之微醺写的《兰亭序》成为一篇晋人的哲思奇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收录到《英汉对照中国哲学文本》中;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他写出自己的磅礴激情和爱国情操……这些附加在书法上的精神和情操就叫文化!什么叫作技近乎道?这就叫技近乎“道”!
  大学书法并不以成为职业书法家为目的,而是以在文化与书法互动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为旨归。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书法家几乎没有单一的所谓职业书法家。到了近代人类分工变得越来越细,中国因袭现代西方才有了所谓的职业书法家。而中国出现了职业书法家以后,书法绘画的文化底蕴反倒消失不少。当代中国书法和绘画如果最后丧失了文化,丧失了金字塔的底座而只要那个尖的话,无疑是本末倒置。
  在我看来,北大是文化的高地,北大书法理所当然应坚持推进经典书法、学者书法、文化书法。中国书法文化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和时间。像于右任、沈尹默、启功、饶宗颐、沈鹏、欧阳中石等先生那样,经过文化的熏陶和洗练的书法才是真正的学者书法或文化书法。文化书法就是吁求书法家成为“大家”而不仅仅成为“专家”,成为“名家”而不仅仅是“名人”,书法代表作是其成功的台基。可以说,文化书法重建“书法文化生态”,是一个很前沿的问题,同样需要细心处理。文化人必须要有艺术感觉,才能不萎缩其创新性,生命灵魂才有灵性。反之,书法家需要吸取学术思想文化的底蕴,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勃勃生气,才能使手下的笔墨线条、起承转合中有大气盘旋的文化的魅力。文化人需要更多的审美感觉和艺术感觉,而艺术家需要更多的本土文化底蕴和国际文化大视野。书法是一种渐进的文化修为过程。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度制约中国书法未来高度。我们都应该珍惜“东方魔方”——以汉字为中心的艺术文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精进使中国书法文化成为人类共赏的审美文化。
  知行合一在海外传播中国书法文化
  王阳明哲学的重中之重是“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等于无知。故而我在理论阐明文化强国和文化创新之后,坚持文化输出的海外实践。
  可以说,十几年前我提出“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的观念,进而提出要不断“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生命精神的喷发状态,而“原创力”是文化生产力,可以表征大国文化形象。在全球化后的现代语境中,新世纪中国文化应在当代中国文化流派众多的话语角逐中, 超越西化跟潮的流派横向移植, 超越“五四”情结的现代性诉求, 超越技法结构层面的艺术话语, 坚持以文化为心性的文化本源。如果说中国过去一直是西方影响中国,中国是“文化拿来”,那么从现在开始,中国开始独立创新自主创新,并持续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使人类不再患“文化偏食症”,而是学会去欣赏东方文化的精髓。我们必定会面对世界文化战争异常复杂的大格局,面对千年辉煌和失落的命运以及难以预料的前景,对西式的文化霸权主义种种形态加以检视,对东西方文化价值和人类精神生态修复重建做多重深刻的反思——“再中国化”与创造中国“當代新思想”。
  我认为,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文艺复兴。如果第一次文艺复兴发生在500年前的欧洲,那么,第二次文艺复兴将是中国文艺复兴。中国人文教育刚刚兴起,就出现国际间的“文化战争”。我们提出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100—400所,日本就提出在本土之外设立日语教学中心100—300所,韩国成立数百所“世宗学院”和中国抗衡。东亚文化战争一触即发。在这一意义上说,我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教育空前重要。这不仅仅是学会琴棋书画的问题,而是民族指纹、民族身份、民族认同感的问题。
  2011年应该是我的“文化输出年”:我先在美国十几所大学进行“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学术讲演和书法展出;然后,接受拉美三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的大学邀请,讲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并在三国办《王岳川书法艺术展》;10月到印度尼西亚出席“李岚清书法篆刻展”并做讲演《中国文化与书法精神》;11月1日到英国伦敦大学出席国际艺术文化大会,并商讨2012年到大英博物馆举办中国大书法大山水展的具体方案。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进程中,我在思考:人类跟着西方文化模式走,是否是人类的福音?东方文化是否可以提出自己的文化精神,努力将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东方创新文化播撒为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新文化元素?   中国文化和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西方被妖魔化:“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南海东海局势表明,长达千年的“汉字文化圈”已经在半个多世纪“去中国化”中被消解了,“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所取代,导致中国目前遭遇文化软实力的屡屡被掣肘。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文化态度,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进而言之,当我们在文化大发展、大提升的同时,应努力进行中国书法文化的海外输出,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欣赏中国,使中国文化和书法逐渐世界化变为可能。
  在美国各大学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与中国书法相当隔膜,导致彼此文化的不通约性。我应美国十几所大学的邀请,赴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和书法精神”的学术讲演,将分别在美国华盛顿、纽约、哥伦比亚、亚特兰大、圣路易斯、卡拉妈祖、明尼苏达、芝加哥、丹佛、旧金山等地的大学巡回讲演《中国文化创新与中国艺术精神》《中国书法文化的当代启示》《中国文化书法艺术》等。在美国巡回讲演的大学有: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南卡南卡罗莱州立大学、南卡普莱斯比大学、肯尼索州立大学、乔治亚州书法协会、亚特兰大孔子学院、亚特兰大爱默蕾大学、韦伯斯特大学、韦斯特密西根大学,同时访问了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二十几场文化和书法讲演,引起了美国各大学的文化关注和热烈反响,同时美国媒体也加以跟踪报道。
  我在美国各大学讲演中强调:文化是不止息的精神生态创造过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中庸平和、辩证宽容、知足常乐,幽默圆熟的多元特性。中国文化是三和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际和平。在讲演之后,我开始辅导美国大学生写书法,我发现,美国大学生对中国书法非常感兴趣,但是师资奇缺,教材很少。我尽力给学生讲解中国汉字发展与书法的关系,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草书、行书、楷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书体是随着字体的发展而丰富起来的。还讲解中国书法书写的基本技法,中国书法的不同境界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加入书法练习。在美国丹佛大学我看到了该校举办的美国学生们的书法展,其不差的水平,让我非常欣慰。同时,我在同美国书法家交流中,感到中国书法文化海外输出的优势所在。
  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意义在于:其一,书法是汉字历史和深度文化意义的审美书写体现,这一视觉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对外国学生而言就有喜闻乐见的审美特性,传播极快;其二,书法是中国思想中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者,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其三,书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在孔子学院遍及全球,全世界学習汉语的人已经达到7000万之多的情况下,书法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
  我提出:新世纪中国书法应该坚持十六字精神: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大国形象包含四重形象,经济形象,政治形象,军事形象,文化形象。中国形象中的经济形象是辉煌的,政治形象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信任,军事形象也正在崛起和获得认同,但是文化形象却处于不利之境。可以说,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立中国文化战略和国家话语,迫在眉睫。
  在访问美国之后,我飞往欧洲的德国、法国、瑞士、捷克进行文化访问和策划书展,之后,由西班牙转机到拉丁美洲三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访问、学术讲演和举办《王岳川书法展》。在古巴哈瓦那大学,我讲演了《中国文化和书法的美丽精神》,认为“西方文化的东方化”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是21世纪中国学者乃至人类优秀学者最主要的两项宏伟工程。传授了中国文化书法的新理念,让西方年轻的眼睛回首中国文化的足迹。比起其他古文明,中华文明在整个世界上是保留得最完整的,而书法是保留得最完整的中华文明的奇葩。在哈瓦那大学中央图书馆大堂举办“王岳川书法展”时,我的一些理论上的新观念、书法上的美学精神,引起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关注。
  在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和牙买加学院分别举办了《王岳川书法展》。之后,我飞抵哥斯达黎加与哥斯达黎加大学校长会面,在哥斯达黎加孔子学院举办了《中西在文化艺术交流中互相倾听》的讲演并举行《王岳川书法展》。面对十分热烈的现场,面对哥大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烈反响,面对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充满了兴趣的诸多提问,我力图从文化的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来诠释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强调在多元化的全球语境中,中国文化和书法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近两个月的欧美出访中,我深切感受并发现,西方对差异化的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兴趣正与日俱增,西方国家的人们也热衷于谈论中国和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的发展进程,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从中发现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中国书法家也应在中西对话与倾听之文化之旅已然到来时,走上书法国际对话的文化之旅!
  2011年10月,应驻印尼使馆文化处、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和印尼阿拉扎大学邀请开展了“书法艺术培训与讲座”,吸引了来自雅加达、万隆等地孔子学院的学生和不少书法爱好者。在体验环节,我通过实物向大家展示和介绍了文房四宝,从教大家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开始,再以“永”字为例,教学生如何用毛笔写“点、横、竖、钩、提、撇、捺”这些基本笔画。最后,大学生们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练习,描红,临帖,或者干脆随心所欲写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有的写“中印友好”,有的写“爱和平”,还有的选择练习自己的中文名字,几百名印尼大学生、博士生无不沉浸在体验中国书法的快乐之中。
  这次活动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印尼朋友从中领略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加强中国人民与印尼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在全球多元多极化的今天,在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激荡中,中国书法当然不能救世,但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文化对话这一软实力“化干戈为玉帛”。有大胸怀的文人、有前瞻智慧的学者,任重而道远。中华文化应主动地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才能重新恢复“汉字文化圈”的文化魅力和文化软实力。   2011年11月4日至5日, 一场关于中国山水、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他艺术的关系的对话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办。此次活动是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美术馆主办和伦敦亚洲艺术周主办。来自中国、 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史学家、批评家、策展人和艺术家们展开研讨会并作了精彩演讲。
  我做了论坛主旨发言,对当代中国艺术走向问题作了阐发:中国绘画、书法文化的世界意义,我们如何能在这么一种中国式的现代形态中把书法艺术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其中有几点引发了会议的热烈讨论:书法为何向西方求索?但西方分两种,分界线是比较清楚的——现代性欧洲和后现代美国。向欧洲求索的结果基本上把中国边缘化了,比如欧洲的架上油画仅有500年,都把中国2000多年的纸介媒体——中国书画边缘化了。但是现在面临的第二大问题,行为艺术、装置书法、拼贴艺术、达达艺术,有的是从欧洲进入美国后,与消费主义与低俗文化相融合,把欧洲的架上油画,那种贵族式的、古典气息的文化艺术边缘化了。
  中国书法的困境在于,其一,中国书法想回到古代是不可能的;其二,进入西方的话又已被西方边缘化;其三,进入后现代,又被冷幽默被调侃化被行为艺术化。中国书法只能在戴着文字“镣铐”跳舞这个中国中心中努力拓展。在严格意义上说,书法就是通过文字表达深度文化意蕴的优美雅化写书。会议期间,英国伦敦大学安排我在众多西方专家教授面前写了十余幅中国书法,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把对中国书法的热烈议论带入了会场讨论中。之后,一行专家应伦敦大学邀请参观了大英博物馆。我发现,大英博物馆展出中国书法的位置极为狭窄,仅有的零星几幅书法还是复印机复印劣质品,我认为这一冷落现象应该引起中国书法界的重视。我相信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趋势不可逆转,西方文化应该学会倾听和尊重东方文化和艺术。
  总之,东方的和平文化精神可以遏制西方的战争精神。在人类战争频仍而恐怖主义遍布世界的今天,在人类文化在西化主义中面临“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情态下,在人类精神出现价值空洞和生存意义丧失的新世纪危机中,在人类遭遇现代性陷阱和核战危机后,我们必得思考人类未来究竟应何去何从?!在人类遭遇到生态失衡的海啸以及地缘战争威胁的今天,作为东方大国应该深思,中国文化应该怎样创新并持之以恒地输出!东方应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对处于现代性弊端中的西方有新的启迪!中国人更应该站在人类思想的制高点上来思考人类未来走向,中国文化(包括书法文化)创新和超越应该成为新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坐标! 我认为书法是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今天的文化应该有正大气象的“大书法观”——当我们在文化大发展、大提升的同时,应努力进行中国书法文化的海外输出,让世界了解中國,理解中国,欣赏中国,使中国文化和书法逐渐世界化变为可能。
  书法是当代中国重要文化软实力
  文化和书法有诸多内在依托和外在碰撞。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防止汉字被“虚无化”、减魅化。近代以后,由于汉字从过去的“神性”变成现在的“罪性”,过去懂文化的人,都是一些高人精英,到了近代以来,由于全盘西化,导致了一部分国人急于废除汉字,大搞汉字拼音化、简化化,导致汉字处于危险中——如果汉字被废除,国人开始写拼音,楷书、隶书、篆书、草书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说汉字是方块的魔方,方块汉字,现在又变成了汉字使用最趋美化,我认为,是为了防止中国的汉字文化圈的分崩离析,防止周边国家慢慢退出汉字,防止自己对汉字的不珍惜而导致成为千古罪人,当然应坚持汉字书法,因为书法的“书”字本意就是文字,就是文字的优美书写。
  第二,中国古代很少有所谓的职业书法家,王羲之是右将军,颜真卿是大将军,怀素是和尚,张旭是文人,苏、黄、米、蔡都是文人,没有什么职业性地专门写书法的。当然,唐代冯承素、赵模、诸葛贞、韩道政、汤普澈可称为专职书家或临书家,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但这些类似工匠的书家没有形成自己书法美学风貌,而且书坛地位是很低的。而初唐的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大臣,地位很高。可以说,书法最早是从学者中来的,是精英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书法关系比较紧密,书法和儒教,书法与道教,书法与佛教,书法与兵家,书法与建筑,书法与诗词,书法与格律,书法与对联,书法与亭台楼阁等各种关系紧密,古话说得好,技近乎道,技法要和道相通,毋庸置疑,书法和文化有紧密的本体依存关系。
  第三,鉴于当今中国书法市场化、恶俗化、做戏化太多,比如双手写字、耳朵写字、脚丫子抓着笔写字等都是反文化的。我们要让那些歪门邪道或者是那些杂耍的书法没有市场。北大书法所严谨求实的书法教学工作,使我经过慎重思考以后提出了“文化书法”。“文化书法”是以文化为核心展开书法的翅膀,主要的目的是让文化飞得更远,比如说我们写“登高行远”这四个字,当它是铅字时没有视觉震撼力,“登高行远”它来自《四书》中“中庸”的“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这几个字,但是写一个中堂或者榜书,就像朱熹写在岳麓书院“礼、义、廉、耻”每个字两米高,“登高行远”四个字就会非常震撼,因为书法能够把内涵扩大。我把书法称之为微言大义用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精神境界。“文化书法”一个含义就是让书法重新回归它的文化价值,就是让书法站在文化的高端,而不是变成地摊杂耍,变成市场吆喝。
  第四,书法是全民教育最好的方式。我们知道,德国人必须学钢琴,施坦威钢琴成为德国人的艺术身份的骄傲,其发明的128项专利一直保持着钢琴界第一品牌的位置,施坦威公司被视为现代钢琴制造业的奠基者,是全世界最好的钢琴品牌。可以这么说,全世界最好的钢琴几乎都来自德国,大师演奏的钢琴都是德国钢琴。光有钢琴演奏技术还不行,德国人有个保护自己国粹的习惯——孩子们必须弹钢琴。德国出过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大师,音乐传统源远流长。中国出过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王铎等,是一个书法大国,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书法原创国和书法传播国。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书法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书法这一国粹,这一文化瑰宝,弄清普及国内书法教育全民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和我们未能做到的原因之所在。   第五,书法具有中国文化的外宣功能,是孔子学院在海外教学最重要的工具。外国学生们、洋人们拿起毛笔写中国书法,同时也在传播中国的汉字和汉字文化,因为写汉字就是写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可以说,书法是中国文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不仅要把书法当作一种技艺来传播,更要以中国文化做底蕴来传播我们的书法。
  第六,書法是青少年修心养性的、老人长寿的重要工具,它是长寿文化和教育文化的有效工程。书法界通过多年的呼吁,教育部前年发文要求中小学开授书法课。我们知道,小孩写书法很重要,小孩子都比较好动,多动症的孩子很多。书法是一种很神奇的艺术:毛笔,手肘、手腕不能落地,必须悬空,通过教学的办法才能将字写到格子里边。要写得很精准,对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恒定力、专注性等,都非常重要。中小学学生拿起毛笔,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万籁俱寂当中学习书法,这对中国的新生代具有调养性情、修身养性的重要功能。孩子们通过书法教育的导入,每天写的都是神圣的词、伟大的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登高行远、更上一层楼等,他天天和美好的词语打交道,近朱者赤,使得书法是开心锁,是一把很重要的打开民族文化灵魂的一个东西,书法和教育文化是我们孩子们的那种教育思想的重要的钥匙。
  第七,和老人的长寿文化有关。全世界那么多人去找长寿之方,最终失败,我认为都是愚昧的变现。事实上,一支毛笔可以让人长寿,何乐而不为呢?举例说明,唐朝人均寿命四十岁,而欧阳询活了85岁,晚唐柳公权活了88岁,颜真卿活了78岁,还是被杀掉的。五代的杨凝式活了80多岁,明代的文征明则享90岁高寿。明清两代书画家、高僧和帝王的寿命进行比较的结果是:书画家的平均寿命为79.7岁,高僧为66岁,帝王不足40岁。相比之下书画家最长寿。当代人也如此,中国第一届书协主席舒同,活了93岁,第二任书协主席启功享高寿86岁。著名学者书法家季羡林享高寿100岁。欧阳中石和沈鹏已经80多岁,身体都很好。书法是养生的,更人性、更生态。人类必将走出西方导向的丑怪书画,狂怪音乐,人们会喜欢润物细无声的书法,在八面出锋、阴阳向背中充满了中国哲学意味的书法。当今世界人们大多在消费主义中做加法,导致太多人过劳死。而书法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瓶墨水,白纸黑字,损之又损,那就是道——书法之道。 宋代诗人陆游说过:“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说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强体健身。 今后国家应该重视老人文化当中的书法,修身养性。
  第八,书法还是民族团结融合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很多民族的文字慢慢地消失了,而汉字历经三千年而让你更具有生命活力,书法功不可没。为什么我们不让大家写写书法,让汉字变得更加有趣?变得更加有魅力?我认为,所有书写文字的都可以叫作书法,比如蒙族的文字若能写得好也可称为书法。还有伊斯兰教的文字的优美书写也可以称为书法。这样,就让“书法”外延变得更大,让整个民族更加团结。
  我强调书法的文化属性和书法的文化担当,以及书法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汉字文化圈认同感。我认为,书法是一种爱的传递,因为人家拿您的书法挂在墙上,要看一辈子,还作为传家宝,真可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我看来,书者如也。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就是书法与人有根本的关系,书中有其品,有其神,有其境。这意味着,书法的深处有深厚的人文关怀。于右任先生有首学书法的诗:“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为什么学书法会有“夜夜泪湿枕”之感?为何编集成联颇感辛苦?因为技艺后面有着宽广的文化精神之挚爱,编集成联需要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感悟。进一步说,书法技艺虽是小道,但它的文化土壤是依仁游艺的人生。真正的书法家根本不屑于翻来覆去玩技法,而是在精研书技之时提升人生修为境界,借助技艺表达对文化审美高度的体认。一言以蔽之,书法具有的人文关怀的表达形式是“雅”,那种以俗为高,追腐为奇的玩世书法,是难以落入法眼的。
  中国自己的文化必须走出文化自卑主义,文化不自信主义。还需看到,西方长期以来坚持“去中国化”思路,将中国文化和艺术边缘化。更严重的是,西方垄断了文化评判权和话语权,所以中国艺术家只有得到西方人认可和热捧,才出口转内销在国内走红。似乎中国文人介绍中国艺术家,没有权利,中国文化话语被旁落和冷淡,理论家和艺术家被西方边缘化,这种状态必须改变!中国需要一些真正懂文化的理论家、批评家和领导人,要重视真正懂书法、懂文化的人,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发出中国书法的声音。
其他文献
对β-内酰胺、喹诺酮和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出现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也已成为
一  陈醉先生以裸体艺术的研究与创作而被学术界和艺术界所熟知。尤其是他积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所塑造的人体形象,弥散着灵肉一体的香艳气息,早已成为他的艺术领域中极具特色的风格化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艺术符号的形成与出现,标志着他的绘画与传统的人物画创作逐渐拉开了距离。同时也代表着当代人物绘画的先锋性,深深地刻下了时代的文化烙印。  在当代画坛,陈醉先生向来以敢写守度、敢破常规而被津津乐道。他的绘画
期刊
目的:观察对比在膝内翻骨关节炎治疗过程中应用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对照研究,共计70例,将其按照治疗措
目的:通过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阻滞的治疗方式,并对其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神经阻滞治疗方法在临床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
书法家王岳川教授是举世闻名的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杰出的书法家,睿智而具有穿透力的书法理论家.作为一代大书家,王岳川的书法道路极富个人色彩,甚至不乏传奇色彩.王
期刊
学而储能,广博众长,近期看陈醉老师作品及访谈录,被其敏捷的思路与开放的思想所打动,为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卓绝才华所钦佩.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既是画家又兼学者双重身份的艺
期刊
在当代和当下的中国书法创作群体中,王岳川几十年来的书法之路是与众不同和难以复制的。他是具有一种特别含义的“独辟蹊径”的书家。  他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专治西学20年,对西方文论、西方美学、西方哲学与文化有深刻的领悟和十多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并且有到世界各国与西方学者对话、交流的丰富学术经历。这为他建立起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中西文化比较观念,确定了一种全球和人类性的文化思想的高度。  他在北京大
期刊
目的:分析喉罩通气全麻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96例高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分腿俯卧位在经皮肾镜手术(PCNL)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患者共47例,选取观察组(分腿俯卧位PCNL)24例,
读女画家李江的水墨人物艺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抒写着自我心灵世界和生命风景;在她的作品中洋溢着自信的意境,温热的情感和优雅的笔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