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信息的采集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毕业生就业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通过职业信息采集与大学生就业整个过程中的关系来探讨其重要性。
关键词 职业信息采集 大学生就业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职业信息是对与就业有关的所有信息的统称。主要指与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有关的信息,包括国家和地区颁布的劳动与就业相关的法规、政策,劳动就业主管部门,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年毕业生数量,不同行业不同职务的薪资水平,还有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等。职业信息采集,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对以上所述的信息进行搜索并加以归纳和整理,并最终形成有效的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法》等文件明确要求高等院校为其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贯穿毕业生就业始终,起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雾里看花,慧眼拨开迷雾
求职信息的真实性是求职成功的根本保证,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虚假求职信息的情况,从而误导求职者陷入各种“求职陷阱”。中,比如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五花八门的广告圈套中。所以在选择就业信息时务必注意,并加以防备。
注意各种信息中真实的信息有时候不一定是有效的,信息的有效性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一个招聘数学教师的信息,对于文秘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毕业生初次接触社会经验较少,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其辨别的能力也有限,做好职业信息的采集就显示出其对毕业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职业信息采集过程包括筛选、求证、归类和行动四个步骤。高校毕业生或者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首先就收集到的就业信息真实性予以考察和分析,将那些不太真实的信息筛选掉,做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就业信息的可信度。一般来说,来自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级教委或者人事厅等相关政府部门举办的招聘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等,所提供的信息是比较可靠的。而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的就业信息,其可信度相对就低一些。
其次,仔细判断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就业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用之是财富,过期不用是垃圾,当求职者收集到广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后,应尽早决断并向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一是因为招工、应聘是有一定时限的;二是因为条件较好的职业对谁都是具有吸引力的,而录用指标是有限的,所以犹豫不决只会使求职者痛失良机。
最后,认真分析就业信息的价值。对于那些真实度高、时效性强的就业信息,毕业生要认真分析它们对于自己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判断这些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取向、爱好兴趣、发展要求等等,反之就是没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那些已经筛选过的信息,毕业生还要以电话咨询、实地访问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各方面情况,已验证自己对于之前信息真实性、时效性和信息价值等的判断,并加以修改和补充。即使是经过筛选和求证过的信息,仍纷繁复杂,毕业生不管是查询还是利用都不方便,因此还需要进行归类。对于直接与就业有关的岗位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按行业、薪资、前景和兴趣等等进行整理,或者以星级来评定其对于自己的不同价值。通过归类毕业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且进行比较。最后就是付诸于行动,通过电话、参加招聘会、朋友关系和亲自前往用人单位等让所有努力得到回报。通过以上过程,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摆正位置,对于就业能有长远的目光,职业信息采集帮助毕业生走出第一步,避免盲目择业现象。面对浩如烟海的就业信息不至于望洋兴叹,或者陷入就业“陷阱”,独具慧眼,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贯穿始终,帮助毕业生找准职业定位,确定正确方向
高校或者各就业指导中心采集职业信息,无论从内容还是过程来看都应该是贯穿于学生求职甚至就业的始终,分阶段进行指导。每个阶段所提供的职业信息内容都应是具有针对性、不同的侧重点。
起初阶段是毕业生于就业前,需要岗位信息即与岗位直接相关的岗位要求、应聘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信息。中间阶段是在毕业生就业后,这一阶段会需要获得与职业环境、职业前景、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职业信息,能帮助毕业生在职场中找准定位,了解职业对于自身文化、技能、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要求。通过先前工作经验的提供,帮助初次就业的毕业生认识到不同职业的内涵,提高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适应程度,避免因为小挫折发生经常跳槽换工作,明明在适合自己的行业中却没有方向感、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帮助毕业生在其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起到稳定就业的作用。也帮助用人单位能长久的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使用人单位能与高校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也有利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
三、及时的反馈双向信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稳定
这里的双向反馈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就业指导中心和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指已经就业的大学生与高校或者各级就业指导中心的双向信息反馈和交流。
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建立长久的职业信息交流机制,对于双方是一种双赢的局面。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可以掌握毕业生是否符合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职业信息,提高职业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根据市场需要高校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增加在校生的实际能力,也可以为在校生在毕业前提供实习基地,使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高校竞争力,提高高校的知名度等。用人单位也可以利用高校的平台更好的宣传自己,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用人单位制定长远发展计划,规划企业发展目标,甚至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从高校获得专门性人才,对于企业和高校都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
已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与高校和就业指导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也非常重要,通过已就业的毕业生,高校和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和相关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发展状况,有利于高校更新职业信息,使信息能结合实际,从深度和广度了解用人单位和岗位,以便于根据市场需要更好的培养在校生,使在校生不出校门就能知道岗位信息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各方面的需求,从而促使在校生理论和实际能力的学习,增强就业信心。也能使在校生一毕业就能迅速进入状态,在各自岗位更好的发展,促进就业的稳定性。
四、目前高校职业信息采集的不足
高校职业信息采集对于促进毕业生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是毕业生就业的起步阶段,也是毕业生在校期间了解用人单位的很重要的窗口。然而目前的职业信息采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1)职业信息的来源相对单一、不够全面。高校职业信息一般都是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少数职业信息业务机构和部分企业,通过调查、统计和直接转载来采集,信息来源有很大的局限性。(2)对于毕业生的职业信息高校多以提供为主,缺乏相应的指导。(3)职业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不够全面和系统。目前职业信息的采集方式主要是高校提供,毕业生采集为主,毕业生单一的向高校获取相关职业信息,而缺乏就业后对于所在岗位的深度信息的反馈,信息单向流动。使得高校在职业信息采集中缺乏信息效果采集的环节,不利于就业信息的及时更新,职业信息采集的机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
五、结论
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它贯穿于大学生就业的前、中、后整个阶段,包含着信息的采集、提供和反馈。是与个人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和资料的综合体。对于毕业生和在校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就业压力之下,高校注重就业信息的采集,加强系统、科学地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是高校促进就业非常重要的途径。□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邵海峡. 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全国高职专校长联席会. 纵横职场——高校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3]张瑞祺,杜艳辉. 论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02).
[4]王晋.大学生就业指导(高职高专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8).
关键词 职业信息采集 大学生就业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职业信息是对与就业有关的所有信息的统称。主要指与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有关的信息,包括国家和地区颁布的劳动与就业相关的法规、政策,劳动就业主管部门,经济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年毕业生数量,不同行业不同职务的薪资水平,还有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等。职业信息采集,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对以上所述的信息进行搜索并加以归纳和整理,并最终形成有效的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法》等文件明确要求高等院校为其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贯穿毕业生就业始终,起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雾里看花,慧眼拨开迷雾
求职信息的真实性是求职成功的根本保证,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虚假求职信息的情况,从而误导求职者陷入各种“求职陷阱”。中,比如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五花八门的广告圈套中。所以在选择就业信息时务必注意,并加以防备。
注意各种信息中真实的信息有时候不一定是有效的,信息的有效性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一个招聘数学教师的信息,对于文秘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毕业生初次接触社会经验较少,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其辨别的能力也有限,做好职业信息的采集就显示出其对毕业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职业信息采集过程包括筛选、求证、归类和行动四个步骤。高校毕业生或者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首先就收集到的就业信息真实性予以考察和分析,将那些不太真实的信息筛选掉,做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就业信息的可信度。一般来说,来自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级教委或者人事厅等相关政府部门举办的招聘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等,所提供的信息是比较可靠的。而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的就业信息,其可信度相对就低一些。
其次,仔细判断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就业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用之是财富,过期不用是垃圾,当求职者收集到广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后,应尽早决断并向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一是因为招工、应聘是有一定时限的;二是因为条件较好的职业对谁都是具有吸引力的,而录用指标是有限的,所以犹豫不决只会使求职者痛失良机。
最后,认真分析就业信息的价值。对于那些真实度高、时效性强的就业信息,毕业生要认真分析它们对于自己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判断这些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取向、爱好兴趣、发展要求等等,反之就是没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那些已经筛选过的信息,毕业生还要以电话咨询、实地访问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各方面情况,已验证自己对于之前信息真实性、时效性和信息价值等的判断,并加以修改和补充。即使是经过筛选和求证过的信息,仍纷繁复杂,毕业生不管是查询还是利用都不方便,因此还需要进行归类。对于直接与就业有关的岗位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按行业、薪资、前景和兴趣等等进行整理,或者以星级来评定其对于自己的不同价值。通过归类毕业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且进行比较。最后就是付诸于行动,通过电话、参加招聘会、朋友关系和亲自前往用人单位等让所有努力得到回报。通过以上过程,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摆正位置,对于就业能有长远的目光,职业信息采集帮助毕业生走出第一步,避免盲目择业现象。面对浩如烟海的就业信息不至于望洋兴叹,或者陷入就业“陷阱”,独具慧眼,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贯穿始终,帮助毕业生找准职业定位,确定正确方向
高校或者各就业指导中心采集职业信息,无论从内容还是过程来看都应该是贯穿于学生求职甚至就业的始终,分阶段进行指导。每个阶段所提供的职业信息内容都应是具有针对性、不同的侧重点。
起初阶段是毕业生于就业前,需要岗位信息即与岗位直接相关的岗位要求、应聘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信息。中间阶段是在毕业生就业后,这一阶段会需要获得与职业环境、职业前景、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职业信息,能帮助毕业生在职场中找准定位,了解职业对于自身文化、技能、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要求。通过先前工作经验的提供,帮助初次就业的毕业生认识到不同职业的内涵,提高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适应程度,避免因为小挫折发生经常跳槽换工作,明明在适合自己的行业中却没有方向感、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帮助毕业生在其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起到稳定就业的作用。也帮助用人单位能长久的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使用人单位能与高校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也有利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
三、及时的反馈双向信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稳定
这里的双向反馈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就业指导中心和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指已经就业的大学生与高校或者各级就业指导中心的双向信息反馈和交流。
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建立长久的职业信息交流机制,对于双方是一种双赢的局面。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可以掌握毕业生是否符合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职业信息,提高职业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根据市场需要高校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增加在校生的实际能力,也可以为在校生在毕业前提供实习基地,使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高校竞争力,提高高校的知名度等。用人单位也可以利用高校的平台更好的宣传自己,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用人单位制定长远发展计划,规划企业发展目标,甚至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从高校获得专门性人才,对于企业和高校都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
已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与高校和就业指导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也非常重要,通过已就业的毕业生,高校和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和相关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发展状况,有利于高校更新职业信息,使信息能结合实际,从深度和广度了解用人单位和岗位,以便于根据市场需要更好的培养在校生,使在校生不出校门就能知道岗位信息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各方面的需求,从而促使在校生理论和实际能力的学习,增强就业信心。也能使在校生一毕业就能迅速进入状态,在各自岗位更好的发展,促进就业的稳定性。
四、目前高校职业信息采集的不足
高校职业信息采集对于促进毕业生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是毕业生就业的起步阶段,也是毕业生在校期间了解用人单位的很重要的窗口。然而目前的职业信息采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1)职业信息的来源相对单一、不够全面。高校职业信息一般都是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少数职业信息业务机构和部分企业,通过调查、统计和直接转载来采集,信息来源有很大的局限性。(2)对于毕业生的职业信息高校多以提供为主,缺乏相应的指导。(3)职业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不够全面和系统。目前职业信息的采集方式主要是高校提供,毕业生采集为主,毕业生单一的向高校获取相关职业信息,而缺乏就业后对于所在岗位的深度信息的反馈,信息单向流动。使得高校在职业信息采集中缺乏信息效果采集的环节,不利于就业信息的及时更新,职业信息采集的机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
五、结论
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它贯穿于大学生就业的前、中、后整个阶段,包含着信息的采集、提供和反馈。是与个人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和资料的综合体。对于毕业生和在校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就业压力之下,高校注重就业信息的采集,加强系统、科学地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是高校促进就业非常重要的途径。□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邵海峡. 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全国高职专校长联席会. 纵横职场——高校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3]张瑞祺,杜艳辉. 论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02).
[4]王晋.大学生就业指导(高职高专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