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问题,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生本课堂。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以生为本,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入手,从讲究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创造性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提问;生本;有效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以生为本,因学定教,“生本课堂”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语文教学包括对文本的解读、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反馈的评价等,这些都要走向生本,而提问则是语文课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也要走向生本,如何以学生为本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本之花呢?
一、关注心理—讲究趣味性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像是在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是被迫地学习。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性活泼思维也比较的活跃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们教师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在平淡的课堂教学中引出一些新奇,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如:我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先为学生播放非常感人的歌曲《母亲》当学生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当中时,让学生谈谈听了这首歌让你想起了谁?孩子们都动情地说是妈妈。于是我继续问想起了妈妈什么?有同学说:“想起妈妈每天都要到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饭,太辛苦了!”有的说:“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痛妈妈马上送我去医院,路上妈妈看我疼的厉害担心得都哭了”还有的说:“妈妈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她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母爱如何伟大时,我顺势来了个转折:“可有这样的一位妈妈。行医多年的她不给生病的儿子看病,反而逼着孩子自己拖着生病的身子去医院看病,你们说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太狠心了?”看着孩子们惊讶的表情,我提出了今天大家要探究的问题: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当时又是怎样想的呢?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顿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顺应需求—讲究针对性
课堂提问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如何,是我们衡量一堂课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设置问题时要设计出能够紧扣这课教学目标的一些关键的问题。例如《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感悟语言表达之精妙。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经历感悟生命的勇气,树立信心。在教学这课时,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围绕着课题,直扑中心,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花的勇气?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花的勇气的?发挥想象这些花是绽放的样子是怎样的?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花的勇气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尊重个性—讲究层次性
教师要善于使用最有效的办法使学生牢固树立学习信心,因此在课堂提问之前,尤其是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先帮助学生起跳,再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使孩子们的思维一步步地像高级的思维发展,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一位教师在教《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在分析完课文后他提问学生:“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没有学生举手,教师马上应变,将这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化作三个问题:①居里夫人成天在烟熏火燎的实验室里搅拌着一堆废渣说明了什么?②她把自己的奖杯奖章拿给自己的小女儿当玩具说明了什么?③遇到各种困难她还坚持下来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顺利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回答出了问题,这位老师善于寻找学生“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让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变成几个比较的小问题,由浅入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意识,让学生顺着坡度前进,顺利达成目标。
四、凸显思维—讲究创造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丰富的学科,而创造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的兴趣和动机,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开放,不要局限在圈定的范围之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如:在教授《井底之蛙》一课时,我出示了青蛙跳出的课件,让学生来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大部分学生都说看到绿绿的小草、美丽的花朵,闻到阵阵的花香,还有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正当老师倾听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我觉得青蛙还可能看到被污染的小河,路边到处都是垃圾成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而我并没有把“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顺势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地快乐地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有的说:“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警示语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有的说:“我们不仅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知识。”最后,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学生们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很容易获得满足,老师也感到劳动的价值,师生都能从创造的光辉中感觉到生命的涌动,语文因创造而精彩,创造因语文而灿烂。
总之,提问是一种工具,让提问成为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能力的桥梁,是我们永恒的期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设置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问题,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让生本之花在这里绽放。
参考文献
[1] 牛建勇.《小学语文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2010.5.
[2] 林宏滨.《新教师》,2013.2.52-53.
关键词:提问;生本;有效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以生为本,因学定教,“生本课堂”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语文教学包括对文本的解读、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反馈的评价等,这些都要走向生本,而提问则是语文课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也要走向生本,如何以学生为本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本之花呢?
一、关注心理—讲究趣味性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像是在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是被迫地学习。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性活泼思维也比较的活跃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们教师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在平淡的课堂教学中引出一些新奇,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如:我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先为学生播放非常感人的歌曲《母亲》当学生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当中时,让学生谈谈听了这首歌让你想起了谁?孩子们都动情地说是妈妈。于是我继续问想起了妈妈什么?有同学说:“想起妈妈每天都要到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饭,太辛苦了!”有的说:“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痛妈妈马上送我去医院,路上妈妈看我疼的厉害担心得都哭了”还有的说:“妈妈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她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母爱如何伟大时,我顺势来了个转折:“可有这样的一位妈妈。行医多年的她不给生病的儿子看病,反而逼着孩子自己拖着生病的身子去医院看病,你们说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太狠心了?”看着孩子们惊讶的表情,我提出了今天大家要探究的问题: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当时又是怎样想的呢?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顿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顺应需求—讲究针对性
课堂提问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如何,是我们衡量一堂课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设置问题时要设计出能够紧扣这课教学目标的一些关键的问题。例如《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感悟语言表达之精妙。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经历感悟生命的勇气,树立信心。在教学这课时,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围绕着课题,直扑中心,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花的勇气?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花的勇气的?发挥想象这些花是绽放的样子是怎样的?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花的勇气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尊重个性—讲究层次性
教师要善于使用最有效的办法使学生牢固树立学习信心,因此在课堂提问之前,尤其是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先帮助学生起跳,再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使孩子们的思维一步步地像高级的思维发展,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一位教师在教《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在分析完课文后他提问学生:“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没有学生举手,教师马上应变,将这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化作三个问题:①居里夫人成天在烟熏火燎的实验室里搅拌着一堆废渣说明了什么?②她把自己的奖杯奖章拿给自己的小女儿当玩具说明了什么?③遇到各种困难她还坚持下来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顺利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回答出了问题,这位老师善于寻找学生“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让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变成几个比较的小问题,由浅入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意识,让学生顺着坡度前进,顺利达成目标。
四、凸显思维—讲究创造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丰富的学科,而创造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的兴趣和动机,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开放,不要局限在圈定的范围之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如:在教授《井底之蛙》一课时,我出示了青蛙跳出的课件,让学生来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大部分学生都说看到绿绿的小草、美丽的花朵,闻到阵阵的花香,还有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正当老师倾听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我觉得青蛙还可能看到被污染的小河,路边到处都是垃圾成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而我并没有把“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顺势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地快乐地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有的说:“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警示语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有的说:“我们不仅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知识。”最后,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学生们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很容易获得满足,老师也感到劳动的价值,师生都能从创造的光辉中感觉到生命的涌动,语文因创造而精彩,创造因语文而灿烂。
总之,提问是一种工具,让提问成为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能力的桥梁,是我们永恒的期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设置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问题,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让生本之花在这里绽放。
参考文献
[1] 牛建勇.《小学语文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2010.5.
[2] 林宏滨.《新教师》,2013.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