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kul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输水后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河岸植被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并通过3个样地的6种不同取样尺度(10 m×10 m、10 m×20 m、10 m×30 m、20 m×20 m、20 m×30 m、20 m×50 m)计算方差与均值的比率以及5种聚集度指标,分析胡杨与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利用2×2列联表χ2统计量、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等测度方法,计算2个物种联结的性质和程度。结果表明:胡杨和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胡杨、柽柳群落中,种间联结系数小于1,共同出现的百分率大于0,胡杨与柽柳呈现种间负联结,且联结程度随着生境的恶化而增强,种间竞争激烈。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持,也为系统评估和改进生态输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电子病历系统互通性的分析基础上,简单论述了电子病历相关的HL7 CDA 标准的主要内容、CDA 标准与HL7 V3 标准的相关性以及采用XML 技术进行医疗文档描述的优点.最后介绍了CDA 标准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作为一所健康促进校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我校把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特点,设定健康促进工作的宗旨和方向。本就此进行了介绍:领导重视是搞好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关键;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是健康促进工作的灵魂;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是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内容;学校健康促进向社区、家庭广泛延伸。
目的:探索新药研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道路,策划我国的新药研究知识产权策略。方法:检索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对86家制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客观地介绍了新药研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对比分析评价了我国医药知识产权的不足,并提出新药研究中的知识产权策略。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二部)将注射剂、滴眼剂澄明度检查改为可见异物检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13日又下发了《可见异物检查法补充规定》(国食药监注[2005]373号),由此给药品检验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一是由于检查所需样品量的急剧减少,使得对绝大部分药品的正常抽样易于实施;二是结果判定标准限度的大大提高,使得抽验的不合格率上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此类药品的日常监督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提取物对两肾一夹加高糖高脂饮食大鼠的降压作用并探讨其部分机制。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术和喂高糖高脂饲料12周复制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第5周测定大鼠收缩压,取收缩压达160mmHg以上的大鼠42只,随机分为罗布麻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mg·kg-1·d-1,n=8)、卡托普利组(30 mg·kg-1·d-1,n=8)和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5ml·kg-1
介绍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概念、发展史及分析步骤,重点阐述其在我国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我国护理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参考,达到预防或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
目的:探讨医疗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评价其管理效果。方法:医院建立风险管理专项组,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进行早期风险识别,启动医疗、管理、法律干预,实施风险处置措施,开展风险再评价,实现风险管理动态循环。结果:开展医疗风险管理后,对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年每百床位2.14例下降至每百床位1.8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投诉率和纠纷率分别下降了64.28%和35
通过列举医疗机构面临的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并进行维度分析,说明建立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通过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找出有效开展医疗机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医疗机构的战略目标及愿景规划,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目的:研究冰片作用下尼莫司汀(ACNU)透过血脑屏障的药动学改变。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对照分为冰片组和对照组,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脑脊液,HPLC法测定尼莫司汀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经3P97程序拟合,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合用冰片后脑脊液中尼莫司汀的Tmax、Cmax和AUC均增加,血脑屏障通透率提高18.66%。证明冰片可提高尼莫司汀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在脑脊液的分布,有效促进尼
河流从上游山区流经下游宽阔地带时,所搬运物质在磨损和分选作用下逐步变细,当沉积物减小到中粗卵砾级别时(10~20 mm),会在相对短距离内(几倍河道宽度)快速转变为极粗砂(1~2 mm),这种粒度突变现象被称为砾—砂过渡(gravel-sand transition, GST)。对河流砾—砂过渡进行了系统调研,介绍了其在河流中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砾—砂过渡的发生机理,包括粒度突变的外因假说、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