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地震的尖角型突变模型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直立走滑断层地震提出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用尖角型(Cusp)的突变模型研究了地震过程的机制。从理论上阐明了围岩与断层带的刚度比和远场位移参数在地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地震时断层错距和能量释放值的简单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取决于系统内部的刚度分布;其次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系统才可能从稳定状态进入非稳定状态,而在外界扰动下失稳,于是从整体上深化了对断层地震过程的认识。
其他文献
本文述评了各国绝对重力仪过去历次国际比对结果,并对今后国际大比对提出某些建议。
期刊
本文根据1982和1985年在福州—泉州—汕头地区的人工爆炸地震测深资料,分析了震相特征,共识别到九个波组:P_1、P_g、P_g~′、P_3~°、P_4(P_4~°)、P_5~°、P_n(P_n~°)、P_7~*及S波组。通过对波的走时反演、正演拟合、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反复计算,得到了该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大陆地壳向海洋地壳过渡的边缘地区结构特征。地壳P波速度6.30
期刊
本文讨论了地表松软层对断层位错位移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表层弹性波速较低,特别是在带厚的地表松软层的情况下,震中附近的地表位移幅度明显增大,地表位移幅度由近及远的衰减加快,也就是说地表松软层有使断层表观变浅的效应。利用带松软层的多层介质模型,由1966年邢台地震前后的大地测量资料反演了该地震系列的断层位错模式,反演得到了三个地震断层面。其它方面的证据也支持了存在有这三个活动地震断层的结论。
期刊
本文介绍了应用激光全息干涉法观测单轴压缩条件下裂纹附近的离面位移场和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着重指出了裂纹构造活动与微裂隙丛集发育的变形局部化前兆在这种破坏过程中的相互关联,并就其所反映的震源物理本质进行了讨论。
期刊
本文分析了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物理力学特征。首先分析孕震体的物理性状及其所处的力学环境,认为孕震体承受着一个力系的作用,提出了唐山地震孕震的物理力学模型。接着以有限元方法对孕震过程进行三维力学分析,注意尽可能应用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或其反演结果,以便适当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与物理参数。文中认为摩擦滑动破坏的机制比较符合实际地震情况,提出摩擦破坏危险度F_s是否大于1.0来识别破裂危险点。还具体分析了唐山地
期刊
高精度重力测量迫切要求提高重力潮汐改正的精度,本文应用现有的我国重力潮汐观测成果和海潮重力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提出一组重力潮汐改正的实用计算公式。并且根据计算误差要求小于±1μGal的条件下,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与合适的计算式相对应。此外,对近年来国外学者所提出的理论重力潮汐改正计算公式进行了评述,尤其对过去不曾注意的潮汐永久项(M_0S_0波)在潮汐改正中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还对目前海潮
期刊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磁反馈零位检测技术改装的重力仪进行高频信息的观测。阐述重力仪高频信息频谱分布特征、数据采集、数字计算和随机信息的处理方法。利用高频信息可以很好地观测和研究地脉动,给出北京香山地震台利用重力仪高频信息观测所得的地脉动功率谱。分析了地脉动特征及其与台风过程的关系;讨论了某些大地震前所出现的地脉动异常现象。得出北京地区正常地脉动频率分布范围为0.13—0.32Hz,优势频率为0.2Hz,
期刊
根据断层错动资料和小地震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运用弹性力学的叠加原理,对临汾裂谷作三维有限元模拟,反演其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临汾裂谷现今主要受南东东—北西西向引张力作用,辅之以北东—南西方向的挤压,同时在裂谷的中心叠加有底层拖曳的深部作用。
期刊
本文利用1960.0—1965.0全球157个地磁台站的X、Y、Z三分量年均值资料,进行了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球谐分析。我们采用5种加权方案(从主要考虑法矩阵条件数的方案S过渡到仅考虑资料误差的方案D),并选择5种截断水平(球谐函数的截取级次从n=4到n=8),共作了25次分析,从获得的法矩阵条件数和拟合残差两者的分析中发现,对这一组资料球谐级数的截取级次取为n=6,而加权方案采用S 3/4 D 1/
期刊
美国宇航局(NASA)1979年10月30日在西海岸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磁卫星MAGSAT,卫星的近地点和远地点高度分别为352km和561km,轨道倾角为96.76°,运行周期为93.726 min。卫星上载有磁通门式向量磁强计,每秒取样16次,Cs蒸汽标量磁强计,每秒取样8次。为了避免卫星磁场的影响,磁强计装置在6m横杆的末端。卫星姿态由两个测星相机和一个太阳传感器进行测量,姿态测量精度为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