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8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和商业重镇。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湖北西部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襄阳地区为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和旅游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仅得益于襄阳地区的地理优势,更得益于中小企业对襄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襄阳地区的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地位,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几年国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襄阳地区的中小企业借助襄阳地区的中西联合部门选址的优势、工业比较优势、交通和通讯优势,对促进襄阳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进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社会贡献越来越大
襄阳地区是新兴发展城市之一,建立了有实力较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这加快了襄阳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17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襄阳地区内超过3000家,同比增长13%,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同比增长4.1%。许多中小企业的崛起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而是朝着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在汽车配件生产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领域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中小企业总营业收入比2005年增长2.4倍,2017年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2.5倍。襄阳市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在湖北省处于中上等水平。而且,其对社会的贡献也在逐年增加,城市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中小企业缴纳的税费从2015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比重由23%提高到86.3%。
(二)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规模企业不断增加
2017年以来,全市中小企业共完成重大技术改革项目114项,新产品238项,填补国内空白5项,填补全省8个空白,新增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22项。有中小企业研发机构23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7个,省级7个,省级以下15个。承担了2个国家项目,承担了11个省级项目。研发人员1157人,其中博士23人,硕士36人,本科及本科学历658人。全市中小企业从2005年的1394个扩大到3647个,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95%以上。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襄阳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三)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形成集群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园区建设为载体,实行连片发展,集约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集聚发展新优势的思路,初步形成十个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外贸园区等企业。园区包括7个省级中小企业园区,占地面积1688万平方米,其中资金27.4亿元,园区228个,吸纳下岗职工3.8万人。
(四)中小企业是提供襄阳地区的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为以农业发展、没有专业技能的襄阳地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就业渠道,使得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大大地缓解。襄阳地区中小企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吸纳了近一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成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和7成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技术的革新,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襄阳地区紧紧跟随世界发展趋势,多组建以知识密集型有关的企业,这不仅使得就业岗位更新,而且使得知识青年有所用武之地,大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攻坚力量。
三、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资金,融资难度大
资金问题是襄阳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小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大企业的规模优势,无论是在资金、市场份额、员工数量还是影响力上,都相对来说弱小。无论是个人还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他们都不会考虑会注入大量的资金,得不到资金的保障中小企业势必生产的能力将不会得到有效的发挥,有想法也会付之东流,企业会遇到接连不断的瓶颈。就襄阳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大多都是小作坊似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一,当需求量大时,他们会有所盈利,但是当需求量小或者不需要此产品时,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运营,抵御不住现实压力必将破产。
(二)缺乏创新能力,企业同质性较强
襄阳市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没有规模优势更缺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占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之间却缺乏有效的协作,不能够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不能够充分共享有利信息,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对襄阳地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很多企业都有着很多的重复,“大而小”、“小而全”的现象很普遍,也就是说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对当前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在很多行业已经竞争非常激烈,而有些企业本身就不具备什么特色和与众不同的优势,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不清就一股脑的扎进去。他们将其他企业当做纯竞争关系,而不去主动的寻求合作。其实,同一行业内不同的企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如果对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并进行准确定位,寻求其他企业的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就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三)员工流动频繁,人才机制不健全
通过对襄阳地区中小企业的了解,在给予员工的待遇和利益方面,尽管一些中小企业给出的工资水平超过了国有企业,但是,他们的福利待遇却不太好,有些企业常常要求员工无理由加班,他们承受着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大多数人愿意去国有企业工作,不愿意在中小企业工作,中小企业就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这就造成了襄阳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一部分人热衷于国企或者行政部门,一些人去往大城市发展,人才大规模流出。
四、解决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扩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一是为中小企业制定贷款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信息征信体系,从税收方面扶持银行。其次,经济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财政的合作和支持。贷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目前,企业是通过銀行贷款是实现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襄阳市银行等商业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财务政策,主动针对各类中小企业提供关键服务。银行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力度,确定重点支持对象,增加对具有实力、潜力、环保、科技等特点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除贷款外,银行还可以实施各种性财务手段,有助于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财务需求。
(二)加大创新投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襄阳市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如集团可以采用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的方法,将产学研相结合,开展自主创新,让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另外,中小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产权意识,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自主品牌。政府部门还要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重视建立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领导者、团队、人才和技术是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努力将这四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健全人才机制,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公司要想拥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根本上就是要实现人才价值充分体现,所以企业要始终将人才作为集团的战略资源定位,不拘一格引进具有超强素质的精英管理人才,通过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职业团队。公司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展落实社会责任工作,不断完善公司的福利政策,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还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员工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利用自身的资源,将企业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8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和商业重镇。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湖北西部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襄阳地区为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和旅游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仅得益于襄阳地区的地理优势,更得益于中小企业对襄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襄阳地区的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地位,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几年国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襄阳地区的中小企业借助襄阳地区的中西联合部门选址的优势、工业比较优势、交通和通讯优势,对促进襄阳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进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社会贡献越来越大
襄阳地区是新兴发展城市之一,建立了有实力较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这加快了襄阳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17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襄阳地区内超过3000家,同比增长13%,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同比增长4.1%。许多中小企业的崛起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而是朝着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在汽车配件生产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领域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中小企业总营业收入比2005年增长2.4倍,2017年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2.5倍。襄阳市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在湖北省处于中上等水平。而且,其对社会的贡献也在逐年增加,城市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中小企业缴纳的税费从2015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比重由23%提高到86.3%。
(二)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规模企业不断增加
2017年以来,全市中小企业共完成重大技术改革项目114项,新产品238项,填补国内空白5项,填补全省8个空白,新增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22项。有中小企业研发机构23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7个,省级7个,省级以下15个。承担了2个国家项目,承担了11个省级项目。研发人员1157人,其中博士23人,硕士36人,本科及本科学历658人。全市中小企业从2005年的1394个扩大到3647个,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95%以上。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襄阳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三)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形成集群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园区建设为载体,实行连片发展,集约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集聚发展新优势的思路,初步形成十个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外贸园区等企业。园区包括7个省级中小企业园区,占地面积1688万平方米,其中资金27.4亿元,园区228个,吸纳下岗职工3.8万人。
(四)中小企业是提供襄阳地区的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为以农业发展、没有专业技能的襄阳地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就业渠道,使得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大大地缓解。襄阳地区中小企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吸纳了近一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成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和7成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技术的革新,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襄阳地区紧紧跟随世界发展趋势,多组建以知识密集型有关的企业,这不仅使得就业岗位更新,而且使得知识青年有所用武之地,大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攻坚力量。
三、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资金,融资难度大
资金问题是襄阳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小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大企业的规模优势,无论是在资金、市场份额、员工数量还是影响力上,都相对来说弱小。无论是个人还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他们都不会考虑会注入大量的资金,得不到资金的保障中小企业势必生产的能力将不会得到有效的发挥,有想法也会付之东流,企业会遇到接连不断的瓶颈。就襄阳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大多都是小作坊似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一,当需求量大时,他们会有所盈利,但是当需求量小或者不需要此产品时,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运营,抵御不住现实压力必将破产。
(二)缺乏创新能力,企业同质性较强
襄阳市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没有规模优势更缺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占主导地位。而中小企业之间却缺乏有效的协作,不能够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不能够充分共享有利信息,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对襄阳地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很多企业都有着很多的重复,“大而小”、“小而全”的现象很普遍,也就是说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对当前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在很多行业已经竞争非常激烈,而有些企业本身就不具备什么特色和与众不同的优势,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不清就一股脑的扎进去。他们将其他企业当做纯竞争关系,而不去主动的寻求合作。其实,同一行业内不同的企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如果对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并进行准确定位,寻求其他企业的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就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三)员工流动频繁,人才机制不健全
通过对襄阳地区中小企业的了解,在给予员工的待遇和利益方面,尽管一些中小企业给出的工资水平超过了国有企业,但是,他们的福利待遇却不太好,有些企业常常要求员工无理由加班,他们承受着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大多数人愿意去国有企业工作,不愿意在中小企业工作,中小企业就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这就造成了襄阳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一部分人热衷于国企或者行政部门,一些人去往大城市发展,人才大规模流出。
四、解决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扩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一是为中小企业制定贷款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信息征信体系,从税收方面扶持银行。其次,经济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财政的合作和支持。贷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目前,企业是通过銀行贷款是实现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襄阳市银行等商业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财务政策,主动针对各类中小企业提供关键服务。银行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力度,确定重点支持对象,增加对具有实力、潜力、环保、科技等特点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除贷款外,银行还可以实施各种性财务手段,有助于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财务需求。
(二)加大创新投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襄阳市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如集团可以采用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的方法,将产学研相结合,开展自主创新,让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另外,中小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产权意识,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自主品牌。政府部门还要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重视建立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领导者、团队、人才和技术是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努力将这四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健全人才机制,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公司要想拥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根本上就是要实现人才价值充分体现,所以企业要始终将人才作为集团的战略资源定位,不拘一格引进具有超强素质的精英管理人才,通过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职业团队。公司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展落实社会责任工作,不断完善公司的福利政策,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还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员工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利用自身的资源,将企业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