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是国家层面为充分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进行的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长期以来,高中生物的选修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但其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社会责任的培养和生涯规划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好选修内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因地制宜地梳理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关键词:育人方式改革  高中生物  选修教学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育人方式的改革提出了6个重点和1个目标: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计划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自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出台,到2016正式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再到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部署,国家为充分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育人方式改革突出“选择性”,强化“综合性”,体现“过程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期,它兼具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培养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长期桎梏下,学校和学生“唯分是从”的现象短期内还无法扭转。因此,如何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教材和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绕不开的话题。
  一、选修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高中选修教材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2016年以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实行自主命题,由于不单独设置题型、考查点相对固定,当时的选修教材几乎等同于“课外读物”,基本不进行重点授课。
  自201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使用全国卷,题型设置为“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选一。不少学校为了节约时间,在教学时强制将“选修”变为“必修”。而选修二《生物科学与社会》由于考试不设置题型,很多学生甚至都没有教材。
  二、选修教学在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中的价值
  1.实验操作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价值。选修教材中有着相当多的实验操作内容,如传统发酵技术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组织培养技术、酶活性测定和固定化技术、DNA和蛋白质的提取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这些实验内容长期以来都是“纸上谈兵”,学生需要通过真实的实验情境掌握一定的动手能力,从而体会实验在自然科学中的价值。
  2.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对社会责任的培养价值。选修教材中设置了相当多的渗透“STS”教育理念的内容,如转基因技术的争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生态工程的发展、酶工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命科学与健康、农业与工业的联系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促进社会责任的形成。
  3.科技前沿对生涯规划的指导价值。选修教材涉及大量的现代生物科技前沿知识,这是必修部分的经典生物学所不及的。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这些内容既代表着生物学高端领域,又是对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引领,可以借此更好地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三、利用选修教学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想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教师首先要从分数圈子里走出来。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制定符合新的育人标准的教学目标、改进传统的教学设计,才能全面跟上育人方式改革的大潮。高中教材中的选修各模块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教师需要因地制宜地梳理教材内容,以现有教材资源为依托,充分整合和拓展互联网资源,从形式、方法和过程上全面改革选修教学。具体来说:
  1.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题(如发酵技术等)中,教师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去实施。动手之前,學生必须以背景知识和原理为依托,自学相关知识,收集和整理资料;要想获得成果,必须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事后再进行相互讨论,整理成报告。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而不是讲授,并给学生创造自主发挥的空间。
  2.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强化社会责任的培养。在一些与社会学联系紧密的课题中(如绿色食品的生产),教师可以运用灵活的课堂形式来呈现,引导学生讨论、辨析生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如举办小型辩论会、汇报展示、论文书写等。这部分的知识教学宜充分发散广度,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而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素材,让教学内容更丰富,论据更充分。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人文类的专业指导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3.注重对前沿科技的关注。在一些生物学前沿领域的课题(如克隆技术)中,教师首先应利用好科学史的素材,让学生阅读、整理出生物科技相应领域发展的大致历程,对该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再补充介绍研究热点和应用前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欲望。同时,教师也要重点介绍现代生物科技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全面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提升。
  4.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推进生涯规划指导为目的。为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学校要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开发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满足高中阶段的学分要求基础上,充分引导学生将选修课程和生涯规划相联系,从而将从前的千篇一律固定班教学,调整为“为了规划而选”“为了规划而学”的走班教学。比如现实生活应用的选修模块课程可以推荐给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职业规划前瞻的选修模块课程可以推荐给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学业发展基础的选修模块可以推荐给深造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学生。
  5.STEM课程的大力开发。为了适应育人方式的改革,学校需要不断加强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并提供学习场所和实践平台。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充分进行教学设计,博采众长,将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去,让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一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学生融合和吸收各学科知识的黏合剂。
  6.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招生考试模式,发挥招生考试的育人导向功能。这不仅是国家层面需要完善的改革,也需要学校层面上发挥好“课堂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学校首先要改变“唯分数论”,将教学评价与分数脱离,打破单一的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模式,增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性。
  长期以来,在应试升学的导向下,育人方式单一的高中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首先就要推进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化,进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高中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回归常理、回归初心,以教学方式的变革带动整个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尊重和促进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满足和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帅,郑程月,吴霓.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经验、困扰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0(4):7679.
  [2]仲玉维.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4):910.
  [3]陈国祥.回归教育常识 推进育人方式改革[J].基础教育参考,2019(22):3032.
其他文献
摘要:以復习课“糖尿病的病因分析”专题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指导,通过设置真实的健康问题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复习中迁移运用知识,有机整合不同章节和单元的知识,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启发深度思考,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 专题复习 糖尿病病因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高三复习,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对内容进行适度整合,划分出若干个专题。对于学生熟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针对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阅读写作目标操作的模糊性,我初步探索低年级指向写话的阅读方法,通过积累词句、想象补白、借助插图、多媒体等方式让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让写话“材”源滚滚。  关键词:读写结合 低年级 指向写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中高职服装专业衔接课题研究,从介绍中职与高职衔接的背景出发,厘清服装工艺课程目标与定位,在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策略与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网络资源平台,加强专业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展服装制作工艺学科有效衔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衔接 教学实践 教学成效  一、中职与高职衔接的背景  2017年10月,党的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圆满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中对中
期刊
摘要: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问题研究”《城市交通如何疏堵》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合肥交通的真实情景,探讨合肥2020年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对身边的拥堵节点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关注北斗+5G+AI+XR技术,从人口迁移和流动、城市空间结构、智慧绿色汽车发展、交通综合运输网和智慧路灯等方向进行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尝试大概念大单元思维建设生态小区(相当于市辖区规模)设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说明和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而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对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要从情境、实践和体验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了空间观念就是根据
期刊
摘要: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在新教材中从历史艺术美、历史科技美、历史人物美三个方面挖掘美育素材,结合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关键词:  美育素材 美育渗透 美育价值  “美育”思想在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中已初见端倪。现代“美育”思想来源于西方,最早出自德
期刊
摘要: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有限,因此教材并不直接呈现概念,而是将概念蕴含于数学探究之中,以帮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概念。教师要遵循小学生认知及发展规律,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抽象知识,让学生在数学概念的感知与建构过程中有效形成抽象思维。本文以《小数的性质》为例,阐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亲历概念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思维。  關键词:数学概念 抽象思维 探究过程 思维发展  概念教学的主要
期刊
摘要: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各个学科都应找到进行思政教育的抓手。本文以“自由组合定律”一节教学为例,尝试从课程育人理念的转变、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阐释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知识教学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 农业技术教学 實践及思考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也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以一道经典的“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为例,展示了波利亚“怎样解题”理论中“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四个步骤。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来看,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波利亚“怎样解题”理论,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其数学本质。  关键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英语早读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经历过小学学习的铺垫,进入初中后,学生已经不太愿意开口朗读,这一点在早读课上尤为明显。如何改善这种不良的学习氛围?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及同行间的交流反馈,从早读课的现状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三点可行性优化措施。上好每一节早读课,感受在琅琅书声中激荡着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 早读课 困扰 优化措施  古往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