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活动”教学过程中问题探析及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地理新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活动”栏目开始在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活动”栏目不仅在内容、类型上进行了改变,而且位置变得更灵活,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安排。可见“活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但是,笔者发现地理“活动”栏目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处理好不足、有效利用好教材中出现的大量“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地理“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活动”教学过于机械化。有些“活动”的过程完全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授课思路进行,学生必须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有的教师为防止课堂“意外事件”的发生,不给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有的教师不能深刻理解教材“活动”的设计意图,只能机械照搬和使用教材中“活动”栏目所提供的案例,不考虑内容是否适用,方式方法是否可行,不对“活动”进行必要增减和优化,一律按部就班地执行,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挖掘。例如,教材中设计的利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光照射地球仪”的活动,探讨“当太阳光直射地球仪时,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由于在短距离内手电筒的光线是发散的,无法集中在一条纬线上且让光线与赤道平行,因此这种“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即便操作了“活动”也无法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是有些教师还是机械操作。
  2.“活动”教学过于形式化。有的教师在组织地理“活动”教学方面效率不高,为了“活动”而“活动”,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上,“活动”的形式主义比比皆是。一方面,不管“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探讨价值,教师都热衷于采取“活动”形式,对于学生通过看教科书就能找到答案的地理问题往往也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的区位优势条件”、“长三角城市群数量、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的比较”等活动,学生只需要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不需要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另一方面,对真正需要通过“活动”有助于学生思考理解的知识,往往会因为操作较难而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实践。如“分析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快速讲解式完成,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思考。
  3.“活动”教学过于书本化。某些农村中学,由于缺少基本的地理实验设备和必要的实验条件,使得很多地理“活动”教学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学校考虑到管理和安全方面的因素,对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持谨慎态度。有些家长担心频繁的外出活动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不愿意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总之,多方原因导致当前真正意义的地理“活动”教学较少。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中地理实验“活动”的处理,都是带着学生在书本上“做实验”,直接描述实验现象,告诉学生实验结果,甚至是只要求学生记住现成结论,无需知道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如“3S技术的运用”、“月相观察”等活动。有时开展的活动也只是无需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操作简单的读图、问题、讨论等“活动”。而对于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有一定难度、甚至耗时的活动,教师一般不会涉及,不想尝试。例如: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的“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并确认其名称、分类、矿物成分、主要用途”、“调查当地工矿企业‘三废’排放情况,并讨论其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当地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教师很少带学生到课外开展调查“活动”。
  二、有效开展地理“活动”教学的建议
  新课程需要新思维,新教材需要新教法。为解决地理“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活动”的教学功能,实现“活动”的教学价值,现提出如下建议。
  1.要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的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地理“活动”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改变机械式的“活动”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地理“活动”,明确“活动”所要解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解决”、“怎么解决效果会更好”等问题,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活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效率,从而真正贯彻落实地理教学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地理教育改革。
  2.要注重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的统一。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中“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领会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活动”教学目标。教科书中的“活动”呈现方式虽然各有特色,但一般都能系统地关注和照顾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活动”进行的逻辑关系角度,对教材中的每一项“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既关注形式,更突出内容,并在“活动”中注意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地理观念的培养,从而实现“活动”教学的真正目标。
  3.要注重活动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教学,比课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更具意义、更有效果。学校要加强地理“活动”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套投入,改善“活动”教学条件。社会要积极支持“活动”教学,家长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应通过“活动”,加强实用知识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问题,让学生主动尝试挖掘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让所学地理知识得到充分应用。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受狭隘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难以彻底转变陈旧教学观念。“标准答案是什么就记什么”的至理名言高悬头顶。“一切为了考试,一定与答案保持一致”,牢牢控制思想品德课教学全过程。上课,照本宣科;授课,勾画重点;考试,死答要点;上课,死气沉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鲜活、灵动、生机盎然起来,把学生的眼、耳、手、心紧紧吸
目的:系统地研究骨折二期愈合过程中软骨细胞发育生物学特征对于阐明骨折愈合机制,解释各种骨折愈合异常情况如:骨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以及提高骨折治疗效果等都具有重大的现
摘 要: 通过开展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深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开阔学生视野。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提问技巧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巧、有度、善变、灵活。提问要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问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它既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得到了一定发展,教学生活化理念被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积累了更多历史知识。但是在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对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旨在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水平和
摘 要: 根据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做到这些,必须努力学习相关知识,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与主动性,这种方法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提高。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摘 要: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有效的课堂导入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营造有利于地理课堂生成的教学场景。将生活实例、旧知悬疑、故事诗歌、多媒体实验导入高中地理课堂,可以起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关键词: 课堂导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首因效应  导入是地理新课的导言,是地理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活动,促进课堂智慧的生成,起到良好的
柏各庄农场是军内水田面积较大的农场,插秧期间兵力与训练及季节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我们在全面实行机械化插秧的同时,考虑到机械性能和机械故障的制约,尤期插秧机的发展滞后手栽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常引起粘膜上皮及神经系统潜伏和复发感染,其人群感染率高达50﹪~90﹪.除引起常见的口唇、口腔粘膜疱疹外,还可引起疱疹性角、结膜炎及三叉神经炎、脑炎等.H
地图被称做地理的“第二语言”,是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变化的有效方法。没有地图是无法进行地理教学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  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学非常薄弱,许多学生连一些很常识的地图都不会阅读,甚至连经纬线都不懂,南北方向也不会判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学生地图能力培养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语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人们对高中教育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三案教学应用越来越普遍。高中地理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逐步转变观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用心设计教案,不断增强地理教学效果。三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三案教学的概念,探讨三案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设计合适的预习案、教学案和当堂检测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