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会议历史局限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八七会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给处于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但是八七会议也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矫枉过正,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忽略了对左倾错误的预防,在对共产国际的盲目服从中丧失了对于中国现实国情的独立思考和准确把握。然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在根源上,是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分不开的。尤其是共产国际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和阶级关系的错误分析、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整体形势的错误判断、关于民主革命未来斗争策略和应对方针的错误制定,从多个方面都给八七会议打上了历史局限性的烙印。
  关键词:八七会议;共产国际;指导;影响;研究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坚决纠正并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八七会议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错误,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其历史局限主要表现为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并在后来的很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使刚刚经受大革命惨重损失的中国共产党再次遭受到严重挫折。然而八七会议的这些错误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还是源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 八七会议中,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和阶级关系的“左”倾错误观点来源于共产国际的错误分析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然而八七会议却在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这一重大问题上作出了错误判断,表现为过分强调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扩大了对立打击面,孤立了自己,造成党在政治策略方针政策上的严重被动。应该来讲,这一错误主要来源于斯大林、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罗明纳兹等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教条主义公式化、定型化分析,这种分析严重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对革命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具体表现为1972年4月21日斯大林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三阶段论”及稍后罗明纳兹提出的“不断革命论”,这些理论实际上也成为了后来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产生的理论根源。
  虽然斯大林的理论脱离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但是,其上述论调却仍然被共产国际所接受,并进一步成为了大革命失败后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政策依据。1927年7月23日,罗明纳兹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来到中国,他进一步传播并发展了斯大林的上述观点并用以指导中国革命。8月7日,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根据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当时的理论与政策,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应采取的策略是“我们不应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帝国主义”,而“我们应很坚决的不仅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余孽,而且还应坚决的反对资产阶级”[1],这就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资产阶级相提并论,并进一步认为只有打倒了资产阶级之后,才能真正打倒帝国主义。罗明纳兹的上述错误观点,同样也被八七会议所接受。会议一度认为要反对资产阶级“在此时我们更要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他们戴了一个民权的假面具,汪便是此派之代表,所以我们目前最主要的敌人是他们。”[2]这种根源于共产国际与斯大林错误判断的教条思维,混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产生了对中国民主革命性质与任务的错误认识,加之对中国民主革命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估计不足,进一步造成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与阶级关系分析的“左”倾错误。为八七会议后左倾错误的迅速滋长埋下了隐患,给中国民主革命带来了挫折。
  二、八七会议中,共产国际对于中国民主革命整体形势的错误判断和实际指导,是导致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策略失误的重要因素
  正确判断中国民主革命的形势,是我党制定科学斗争策略的前提。但是,八七会议没有正确估计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变化,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也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已经处于低潮的革命形势下,会议不加分析地要求各地普遍发动武装暴动,从而助长了冒险主义在党内的滋生。随着错误思潮的进一步膨胀,在11月召开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这种冒险主义一度发展成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
  对于这一错误而言,是与共产国际对中国民主革命形势的错误分析和指导分不开的。共产国际在对中国民主革命形势分析中,一个重要错误就是把大革命的失败看成是类似俄国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遭到的失败,布尔什维克遭受那次失败后仅在二、三个月内即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因此,他们认为中国民主革命高潮也将很快到来,革命取得胜利,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将为期不远。为了迎接所谓的“革命高潮”到来,他们在指导中国共产党采取斗争策略时也把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经验照搬到中国来,即一味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暴动,并且强调“城市中心论”。7月,共产国际派出善于组织暴动的德共党员纽曼同罗明纳兹一道来华,表明他们政策的重点是准备在中国实行暴动。罗明纳兹与纽曼来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部署南昌暴动问题,接着在八七会议讨论秋收起义时,又把目标定为攻占长沙、武汉等大城市。根据共产国际的要求并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提出:“现在本党的总方针应当是:准备并组织那些已成农民运动中心的各省之武装暴动”,[3]并强调“目前我们的政策是暴动政策,主要的是要引导工农群众暴动,即工人作经济斗争的时候也要以暴动为目标”。[4]
  在以上暴动政策指导下,八七会议后,各地党组织先后发动了湖南、湖北、江西、广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的武装暴动,并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这些实际上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革命低潮中组织的有限的、局部的反抗,但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却把各地零散的起义行动看成是革命高潮的到来。这些“左”的政策和观点在当时被会议所接受,并标志着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正式形成。因此可以说,正是共产国际对中国民主革命形势的错误分析以及错误指导,直接造成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产生。   三、八七会议在其他方面的一些错误,也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八七会议是在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直接指导下召开的。因此,会议存在的缺陷和错误与共产国际也是分不开的。罗明纳兹片面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内的阶级成分,他把大革命时期产生右倾错误的根源归因于中共中央被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盘踞,并认为他们缺乏阶级意识和革命坚定性,因此对共产国际的指示加以机会主义曲解。认为中国共产党内“发生许多奇怪的理论”的原因是“指导党的工农分子是很少的”。他指出“上海工人领袖的意识比中央的意识高百倍,他们的理论水平比中央的理论正确得多。……无论何人都不及由工人出身的人来领导得正确”[5]。因此,他表示,共产国际不能信赖那些动摇的知识分子, 要大胆提拔一些坚定的工人同志担任领导工作,并且要占多数。这种“领导干部工人化”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知识分子干部的不信任,并成为了以后“左”倾错误“唯成分论”的依据,进一步造成了领导机关的混乱和宗派主义的出现。
  综上所述,八七会议的许多不足和缺点都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关系。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明确共产国际在八七会议中的指导错误,并不是要把八七会议的错误责任完全推卸给共产国际,更不是否定共产国际对八七会议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而是为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教训,站在更为宏观、更为深刻的高度来指导未来实践。而对于八七会议中所得到具体教训来讲,最为主要的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必须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原则,依据本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它国经验或完全依靠别人。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6]。当然,对于八七会议的不足及后来出现的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左”倾错误来讲,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的领导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的瞿秋白还很年轻,实践经验不足,他虽然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于当时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理解,不能充分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思考革命问题指导革命实践,单纯的对共产国际盲目服从。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均是导致其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原因,但是,更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经验不足,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清,对革命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分析不深入、不充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八七会议[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52-53.
  [2]瞿秋白.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74.
  [3]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八七会议[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131.
  [4]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八七会议[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159.
  [5]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八七会议[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54-55.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其他文献
摘要:兵家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历来是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军事要塞,在历史上曾经因其自身特征发挥过巨大的军事价值。然而,历经风雨,淘尽风沙,这些兵家要塞依然用它的自然之美,军事之美,历史人文之美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历史和今天。作为一名军人,看到这些兵家要塞时,更应该把握它们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兵家要塞;类型;表征;审美;价值  要塞,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郑玄注:“要塞,边城要
期刊
摘要: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交互性、多元化、分众化等特点,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一方面拓展了教育平台,丰富了教育方式,增进教育了互动;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为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我们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培育
期刊
摘 要:孔子、庄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一直被看作是两个绝不相容的实体。本文以生死观为切入点,分析了孔、庄思想产生的根源,同时阐述了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重在揭示两者的思想既有分歧又存在共通点。  关键词:孔子; 庄子; 仁 ;道 ;思想  一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国外影视剧作大量引进中国,进入普通民众视野,字幕翻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本文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字幕翻译为素材,从翻译的美感、四字格的运用、归化、意译、增译、省译、修辞手法及汉语语言的因果律等角度,对影片翻译进行批判性地赏析。本文着重强调翻译理论技巧的实际应用,旨在提醒自己及译者同行,切莫将理论学说束之高阁,反之理论学习一定是根植于实践的沃土,学以致用才能永葆活力。 
期刊
摘要:《艺术概论》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生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艺术理论体系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掌握艺术作品鉴赏方法,帮助艺术生进行艺术创作。然而,目前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重视技术类专业课,轻视理论学习,使《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分离的现象,进而无法实现该课程本应有的教学目标与效果。本文针对该课程现有问题,将服务营销领域的ACSI模型与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越发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对当前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最近发展区理论”应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相结合,让教师充分认识并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好实践“最近发展区”的“度”,最终使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在促进成人学生英语潜能发展、创设互动性语言学习手段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最近发展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本研究着重从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和才艺展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弱化教师的权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让语文课堂成为百家讲坛的改革构想。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自信心  语文,在我看来就是语言文学,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所以我梦想有一天我的语文课堂能够变为“百
期刊
【摘要】当下网络的普及,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智能终端泛在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也成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科技是把双刃剑,针对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智能终端泛在化;小学生;影响;对策  移动终端技术的更新与广泛应用,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有智能终端设备,连上网络,新闻“触手可及”;不知道的“百度一下”!想
期刊
【摘要】:台湾原住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台湾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文章从原住民的教育政策问题出发,主要探讨了原住民教育政策存在盲目拉近平地与山地教育、不尊重文化多元与文化差异等问题,以及现行教育体制对平地主流文化和山地边陲文化的双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原住民教育政策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指出真正合理的原住民教育为何。  【关键词】:原住民教育;山地文化;主流文化;同化教育 ;多元文化  我国台湾地区的
期刊
摘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土地改革的路线,指明了根本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斗争目标、根本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以及团结广大农民这个中国革命主力军的根本方法。在当代,要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视农民问题,正确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土地改革路线; 历史价值; 当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农民是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