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地产,台湾人为何做不过香港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的房价狂飙,让我想到了一位台湾朋友。
  说是朋友,其实算不上。4年前,在台北的一个饭局上,我们有过一面之缘。我现在想到的,是他的投资观念对我的“震撼”—很遗憾,我现在才被“震撼”过来。
  他是国民党的“官二代”,臺湾最好的台湾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好工作。后来,找亲戚借钱开了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工厂,出口美国和日本。再后来就不做了,开始经营会展和广告公司,主要帮台湾中小企业在大陆搞市场拓展。当然,也“顺带”在大陆炒房。
  当时,他已在上海有好几套房,苏州有一些,在南京、青岛和武汉也有。我问他,为什么断定大陆的房价一定会涨?他对我扯了半小时,我归纳为了两条。
  一条是大陆人口基数大,“超级城市化”必然催生“超级房价”。第二条是,外贸企业赚的钱,最后都会投资到房地产保值。尤其是第二条,是一条“台湾经验”,台湾人早已经历过,他相信大陆也会。他自己就是案例。
  和他交谈的时候是2012年,4年过去,不得不愈发对这位台湾朋友深感敬佩。他的资产应该翻了好几番,肯定比做工厂和做会展强一百倍。
  这些年,一说到炒房团,很多人立刻会想到“温州富婆”。其实,台湾人、香港人才是第一批炒房的人。在1990年代末,他们就开始进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主要城市。他们之所以能赢,很大程度在于他们比绝大多数大陆或者内地同胞更早地经历过了一轮高房价周期,这种经历让他们只要依靠常识就能成为“楼市巴菲特”。
  台湾和香港炒房团各有千秋。但一个有意思的差异却是:在大陆或者说内地的地产市场,台湾地产商和香港同行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前者几乎可以用籍籍无名来形容。为什么?
  一些台湾地产界人士认为:台湾地产商比香港地产商“目光短浅”,甚至还比台湾炒房“散户”差。不过,这种“目光差距”背后,是两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巨大差异。
  台湾和香港都被称为过“亚洲四小龙”,都靠着制造业起家。但后来,一个继续做制造业(多数已转移大陆),一个则走上了地产和金融之路。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两地分别走上两条路的原因,都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唯一不同的是,台湾要解决的是普通人的吃饭问题,而香港要解决的是回归之前殖民地当局的吃饭问题。
  上世纪中叶,台湾人口暴增,最高估计是人口一下子暴增到原来的1.5倍,即从600万人暴增到900万人。也有观点认为,没这么多。但不论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成了台湾当局的第一要务。要解决这么多人吃饭,发展制造业是最合适的选择。同样,人口上亿的大陆的农民逐渐富裕,盖上漂亮新房,最初也是拜制造业所赐。
  制造业是让台湾的普通人吃上饭的行业,而房地产则是让香港回归前的殖民地当局“吃上饭”的行业。上世纪后半叶,英国衰落,港英当局财政吃紧,于是自己“找食”。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土地多数为“公有”,所以通过拍卖土地使用权,获取出让金成了港英当局最低成本的“理性抉择”。当年做塑料花、做电扇的大亨们看到了房地产背后的权力支持,断定这一定是个使得万年船的行业,于是纷纷转型地产商。
  于是,今天你会发现,台湾的大佬都是制造业大佬,张忠谋、王永庆、郭台铭等等,而香港都是“土地翁”。特殊的环境产生特殊的富豪,台湾的土地多为私有,而香港在回归前则是类似于港英当局所有的一种“公有制”。
  不同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商人,他们的“大脑结构”或者思维方式一定会有差异的。当然,命运也会有不同。
  这么多年以来,香港地产商在内地如鱼得水,成为一代励志偶像,而台湾的制造业经营者郭台铭却一度被痛斥为“血汗工厂”。
  今天你会发现,台湾的大佬都是制造业大佬,张忠谋、王永庆、郭台铭等等,而香港都是“土地翁”。特殊的环境产生特殊的富豪。
其他文献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四,有一课是《辛弃疾词两首》,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首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它们均以登高怀远,缘景生情为表现艺术。  其实登高是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一种。翻翻古诗,就能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发现无数与登高有关的诗句,通称为“登临诗”。  这些登高诗中的各种意象都渲染着人浓郁的情感,写景意境雄浑,抒情豪情满怀,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登高重阳,
策划/本刊编辑部 编辑/豆角  热播剧《小舍得》反映了当下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问题。其中有田雨岚那样“鸡娃”的“虎妈”,也有像南儷、夏君山那样,坚决主张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淡定型爸妈。教育焦虑,到底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伦敦是古老的,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它已经有差不多两千年的历史。无数文人墨客曾生长于斯,写作于斯,记录下它引人入胜的细节与光华。  伦敦是新锐的,它曾经作为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的核心引领全球的工业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昔日的老牌帝国渐渐光辉不再,而伦敦这个帝国的心脏,也经历了从城市化到逆城市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制造业为主到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变。目前,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欧洲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会不会“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在“两型社会”这块试验田里摸索。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人类在20世纪艰辛探索的世纪觉醒。只是这条探索之路,对人类来说,时间似乎太过漫长,代价也过于高昂。  “先发展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被后发国家和地区视为必经的沟渠。虽然已故著名
2月2日,沈阳,近郊农村路口,防疫需要拖拉机的车厢挡在路口  “生而为人,就意味着在一个受必然性撕扯的世界中生活,就意味着要在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和阵营中做出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抉择。各种善好相互竞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它们之间有着不可通约性。”这是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斯密什的《政治哲学》一书首章中的一句话,凝练概括了研究政治哲学的必要性。  冲突、阵营、选择,我们都很熟悉,社会生活足以提供丰富的经验,
教学设计说明  《锦瑟》是唯美的,又因着诗人的人生境况而朦胧甚至晦涩。故课堂探讨宜只抓一点——咂摸爱情主题的思念况味,而不宜主题探究面面俱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用典,学习意境创设的方法。  3.情感目标:珍惜人世间美好情感,做深情之人。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媒体播放巫启贤《思念谁》片段)  (一)导入  在每个静谧的夜晚,我可以嗅出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患慢性咽炎多年。60岁以后,我又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去年年初,我感觉咽喉部越来越不舒服。在一位医生朋友的建议下,我去医院查了一次甲状腺。彩超结果提示,双侧甲状腺都有肿瘤,最大一个有5厘米那么大,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我很担心,赶紧去咨询专家。专家认为,我年龄大,两侧甲状腺都有肿瘤,且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手术难度大,风险也大。听专家这么一说,我十分害怕,执意选择保守治
晚清“四大名相”之一的曾国藩,年轻时智商和凡人无异,最终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的精神。他考秀才考了整整九年才金榜题名。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四年后,又高中进士。他总
有一次,我和陆文夫逛苏州园林,他说,苏州园林的回廊很有趣,你以为走到了头,但它一定不是一面墙,而是一个窗口,你透过窗户,又能看到一个风景,它绝对不会只有一个层次——就像小说。这对我有启发。我说就像我们吃桃子,你吃过鲜美的桃肉以后,里面还有一个桃核,待把桃核砸开后,里面还有一个不同味道的桃仁。吃到桃仁,也多了一层快感。  我们中国传统小说就像桃子,它让每个人都能吃到鮮美的桃肉,吃过桃肉还有桃核,如果
一个个鲜活的人,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战争遗孤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大时代浪潮的冲击下,犹如一个小舢板,摇摇晃晃。  近些年,我越来越喜欢读非虚构文学作品,喜欢看纪录片,或者是非虚构风格的电影、小说,记录拍摄花絮的片子,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谈。  前几天看见某公众号上推介电影《又见奈良》,此片献给“无国界的人类,无差别的母亲”。读到一半,立即手机搜索附近影院的电影票。我在日本时去过奈良,感觉很乡土但很有味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