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福州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用这两个词来形容福州夏天的炎热真是再贴切不过。随着高楼全方位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崛起。绿地少了,水泥路和楼房多了,所形成的热岛效应,加上气候异常,今年自入夏以来,福州气温就开始节节上升。近日,福州更是连发高温橙色预警。
  持续的高温天气,一出门就汗流浃背,毒辣的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疼。走在路面上不亚于“蒸桑拿”,街上明显冷清了许多,一些沿街商铺拉下了帘子防晒。不得不出门的市民则全副武装,用帽子、口罩、防晒衣、手套等各种装备来避暑,只剩两只眼睛露在外。行人的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滴,纸巾已不起作用,有人干脆随身带着毛巾擦汗。
  高温天还在继续,不仅市民难耐酷热,就连有的路面也难耐高温而隆起。在福建省电影公司公交车站,由于高温炙烤,柏油路面都有点融化了,加上汽车碾压,路面出现了鼓包。在靠近西侧路牙的位置,路面隆起一道一米多长的包,把公交专用线挤得有些变形。
  一名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他的一双拖鞋。“福州这天气出去走了一趟,拖鞋的鞋底都被烫脱胶了。”随后,他的这条微博被不少网友转发。
  阳光暴晒下的榕城大街小巷已经成了“烤炉”,高温天气也使得一些市民开启“烧烤模式”,有的市民在露台上进行天然环保“烧烤”,仅1小时后,虾就熟了。
  榕城高温天领跑全国
  虽然传统“四大火炉”并没有福州,但近年来,福州的高温情况,连老牌火炉也甘拜下风。
  近30年,福州高温天数领跑全国。据气象部门1981~2010年最新的30年统计,福州以常年32.6个高温天(35℃以上),在省会城市中位居榜首,超过了老牌“火炉”重庆(年均29.6天)。
  1980~1989年,福州高温天总数为296天;到1990~1999年,这一数据增加到303天;尤其是2000~2009年,福州高温天总数更是达到了375天,比此前两个十年都增加了70多天。此外,2010~2012年,最近三年福州的高温天数也已达到了109天。
  如今,福州的不少高温纪录也都来自2000年以后,如福州历史极端最高温发生在2003年7月的41.7℃,而2007年6月30日~8月4日,福州曾经连续36天高温,这项连续高温纪录,即便超级火炉重庆,也只能自叹不如。
  2010年,著名气象主持人宋英杰公布了一组2000~2009年全国高温天总数排在前10大城市,其中,福州以375个高温天名列第一,第二是杭州(355个高温天),第三是重庆(343个高温天),第四是长沙(326个高温天)。
  持续高温的背后
  福州为何越来越热?持续高温的背后,除了气候的客观因素外,是否还有人为因素值得我们去思考?
  福建省气候中心专家杨林分析,福州每年夏季都要受暖性下沉的副高影响,这个天气系统控制下,气流不容易上升形成降雨,福州都会持续出现高温晴热天气。国内其他省会城市,大多都不会受其长时间影响。而近年来,这个天气系统对福州及福建的“控制力”有增无减,这令福州除非台风送雨,否则都会持续长时间的高温天气。
  “当然,除了客观因素外,也有一些人为成因。”杨林表示,一个城市的高温天,多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福州地势低,三面环山,只有一个闽江通风口,这让夏季福州吸收的热量难以及时扩散。这种地理环境本就特殊,再加上近年来,闽江边高层建筑的增多,盖起的高楼多少挡住闽江口吹来的海风,使福州的透气更加艰难。
  近年来,福州建成区面积在不断扩大,道路、广场、高楼等取代了绿地,钢筋水泥建筑的反射与吸收,使城市获得比郊区更多的热量,这也让福州市区的温度比郊区来得高,形成热岛效应。
  2003年时,福州市环保局曾组织以环境监测人员、环保专家、气象专家为主的“福州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监测”课题组,此次研究称:“2001年以前金山地区温度还很低,但随着金山的开发,近来这片地区的温度急剧上升。”
  让“榕城”名至实归
  面对盛夏时节的热浪滚滚,这个曾因遍植榕树而有“榕城”之美称的城市却有部分道路不见一棵行道树的“踪影”,成了“裸街”。
  有的道路,因为市政建设的需要,行道树纷纷“让路”;可是,路宽了,原先整条街种植的树却没能再“搬”回来。多种树,给一些荫凉,成了不少民众的热切期盼。
  “福州的绿化这20年来确实进步很大,但这几年拓路改造移树移得太多了。另外,原先行道树多是小叶榕、大叶榕等易形成树冠的树种,这一两年多是种一些树冠小、生长慢的树种。比如北大路,原先的大榕树遮天蔽日,2004年道路改造,大榕树全被移走,补植另一树种,快十年了,树干直径还不到10厘米,几乎没有树冠。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福州市民曾先生说,希望园林部门多种容易成荫的树种,对抗高温。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专家薛秋华教授薛秋华教授认为,一方面,福州现在不少地方都在进行市政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对高大乔木的保护,不要随意移植,比如树龄较大的榕树、芒果树、羊蹄甲等。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尤其重视乔木、灌木、草坪的立体绿化结合,这样对夏天降温是有好处的。
  不少市民呼吁,福州街头不仅要多种鲜花,更应多种大树。还有专家更是呼吁,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决策者要更多引入“生态”思维,绿化的程度和水平,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品质。
其他文献
这幅作品是由摄影师雅奈·伯纳赫在非洲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拍摄的,展示了两头跳上观光车的猎豹。当时,车里的游客临危不惧,举起相机近距离拍摄猎豹,摄影师给这幅作品起了个有趣的名字《Say Cheese》,相当于咱们中国人拍照都要说“茄子”。
期刊
这是美国摄影师格雷厄姆·麦克乔治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克弗诺基沼泽拍摄的东美角鸮。东美角鸮是一个伪装大师,如果没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你很难发现它的踪影。
期刊
隋开皇九年,永春设置桃林场。隋灭陈国,陈后主的儿子陈敬台率亲族和部属南奔,至桃林场的肥湖陈岩(今蓬壶仙洞)和慕仁里溪西(今石鼓桃场),视两处为风水宝地,择水而居,落地生根,从此繁衍成巨族。  福建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省份之一,而在泉州永春的陈氏更列永春县人口之首。泉州永春有一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皇帝陈叔宝的后裔,其后裔有五里街镇华岩村店前的“金峰陈”、埔头村侯山的“玉峰陈”、桃城镇洋上村洋头的“硕峰
期刊
李渊后裔深藏乡间800年  远看浯潭村,似是一条游龙,龙身上的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走近看,有雕梁画栋的高堂华屋,亦有古韵盎然的村居农舍。然而,就在这一幢幢深宅旁,不搭调的水泥房林立两侧。  与其他闽南村落相比,这里参差不齐的新房古厝簇拥在一团,显得平淡无奇。唯独村中的李氏祖厝和李氏家庙门前那一副副揭示家族历史的对联,彰显其不凡的身世。坐落在村南的李氏家庙,正堂左右悬联“支分唐室江王嗣,衍派皇源
期刊
24岁的瑞典摄影师埃里克·约翰森用电脑修改他的原始照片,创造出这些令人难以置信、令人空间感错乱的扭曲艺术照。这些作品包括将道路弯曲化、扭曲人体形状和改变城市的面貌等。“这些照片给我带来很大乐趣,他体现的是我希望换另一种思维来看世界,因此越天马行空的作品越能让我兴奋。”如他所说,不捕捉精彩的瞬间,捕捉精彩的想法。
期刊
“定心门”内心难定  “一片清辉月满舟,水天相映夜光浮。耳边似觉琴音奏,韵出空江听水流。”古称洋屿的长乐市琴江村,由诗意而得名。沿着石板路走进村子,窄窄的巷子,两边几乎全是清代的木制古屋。同一侧的古屋几乎毫无二致:木门木窗一模一样,结构布局也似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连屋中水井的位置都是一样的。村里一些老人正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聊着家长里短,那带有浓浓口音的福州话与清亮的满族“旗下话”交织成趣。往里走,这
期刊
上图:赵家堡的所在地原来是一个畲族乡,而畲族的姓氏里并没有赵姓,那么,一个汉姓家族何以会扎根在畲族人聚居的闽南地区呢?原来,这里的村民是700年前流落异乡的皇族后裔。摄影/朱庆福  左图:赵家堡的完璧楼是赵家堡最重要的建筑,它不仅是一个抵御外敌的堡垒,更是赵氏皇族后裔怀念故朝,缅怀先祖的精神寄托。摄影/陈俊艺  数千年来,中国大小朝代不知更迭了多少,在历次改朝换代的过程中,也不知有多少皇族后裔散落
期刊
福州,古称冶、东冶,美誉榕城。自古以来,福州城池不断扩大。晋代修“子城”,唐末五代成为闽都皇城,连续筑“罗城”和“夹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这前后6城,奠定了福州城区“三山鼎立、两塔对峙”的传统格局。  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山海至胜,人文荟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福州人,当以此为荣。  在古代福州,最早的冶城只及今鼓楼区冶山一隅之地
期刊
粘氏祖先出身金国皇族  粘厝埔村是晋江龙湖镇福林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也是晋江唯一一个满族村,聚居着500多名粘氏村民。  在粘厝埔村粘氏家族中,粘忠斌是一个活跃人物,曾担任过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现在是粘厝埔民族文化中心负责人,他是完颜宗翰的第34世孙。粘忠斌说,他们的祖先就是女真族人,即金朝开国大将军完颜宗翰,而完颜宗翰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侄子;作为金国贵族,完颜宗翰及其之后的七世孙,在《金
期刊
4岁大的小男孩Tufts还是个学龄前儿童,但已经两次被选为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旅游小镇Dorset的小镇长了。去年Tufts当选镇长时仅3岁,他今年10月份就要5岁了。他的妈妈Emma Tufts听说他连任的消息时噎坏了——当地镇长人选是抓阄抓出来的,而Tufts蒙上了两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