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今年,肖科宇受邀参加了祭海谢洋节。在这个人口只有20来万的海岛县,这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节日了。
天公不作美,漫天的雨丝突然从天空纷纷坠落,肖科宇连忙掏出雨披穿上。台下,随着响起的祭乐声,几名身着长袍,峨冠博带的长者缓缓步入祭祀区,脸上的表情庄严肃穆,他们虔诚地遥望着祭火的方向。一群着褐色短褂笼裤的男人们,走过台下圆形的广场,高擎粗得像棍子似的棒香,迎风向海行礼。这些人年龄老少不一,身材或胖或瘦,据说都是下过海的渔家汉子。肖科宇想到金老杜,如果他还在世,今天应该也会来吧,和这些人一起祭海谢洋,感恩大海的馈赠,祈愿来年风调雨顺。
肖科宇曾经向父亲追问过关于金老杜的事,她记忆最深的,是当年金老杜带领的船,捕鱼产量年年全县第一,有一次,他被请到台上,向大家介绍捕鱼经验。他吭哧了好久说出两句话:一靠共产党,二靠水花运。这之后,大家一说起金老杜就会想起他在台上的发言,他的名气一下子大起来。第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金老杜上了北京,和其他劳模一起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
回来后,金老杜发言成了瘾。他书念得少,为自己讲不出花花绿绿的词羞愧,每次出海,他都带一本书。别人带的是新华书店借来的连环画小人书,他带的是《毛主席语录》。等待起网捕鱼的间隙,他不是抓紧时间休息,而是拿着书看,看不懂的字记下来。船一拢洋,便去请教崔琴老师。渐渐地,他能把很多语录背下来。崔琴老师教育学生的时候经常说,你们看看金老大,他年纪比你们大了这么多都还在认真学习,他是我们大家的学习榜样啊。六一儿童节那天,金老杜被请到学校操场上给同学们讲话,他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金老杜是个捕黄鱼高手,当年被大家称为黄鱼大王。竹岛的老人现在还记得,洋面上,几十艘渔船宛如威风八面的庞大舰队,气势磅礴地驶离码头,直奔茫茫大海。金老杜的船一出发,船后便跟满了密密麻麻的船队,他船停在哪儿,撒开网,那些船便照着在附近停船撒网。那时,黄鱼真多啊,眼前的一片海被铺成亮灿灿的金色,网出水的刹那间,密集的黄鱼闪耀着金光,鱼鳞是金片,鱼身披金袍。村里人说,门前一港金,这黄鱼是跟着金老大来的呢。捕上来的鱼太多,他们几乎整晚都没睡觉。第二天,大家怀着丰收的喜悦,把船往竹岛开。鱼从舱底运上岸,全村的村民都来帮忙,从早上一直到中午才卸完货。每年,争着要去金老杜船上干活的人太多了,家里简直要踏破门槛。外地的船只风闻而来,那个时候,金老杜捕鱼的洋面可谓“船以千计,人以万计”,可是,那些人的捕鱼产量依然比不过金老杜。他们在背地里说,这金老杜前世肯定是条鱼王。
此时,斜斜飞洒的细雨,不疾不徐,像是密密织成的纱帘,在微风中轻轻飘动。雨似乎没有搅乱人们观看的兴致,看台上近千个人的目光聚集在表演者身上,他们挺着胸,目不斜视,有一股豪迈的气势,在数百面幡旗的猎猎作响中,走过长长的猩红色地毯,把手里的酒碗高举过头,又低首缓缓洒在脚下。突然,肖科宇感觉脖颈一涼,不由缩了脖子往后面看,原来有个小孩撑着伞玩起了飞转,旁边的大人见肖科宇回头,不好意思地笑笑,呵斥着小孩。她笑了下,又回过头去看。这时,鼓乐和号角齐鸣奏响,像是要冲破云霄。不得不说,有些场面和音乐是会感染人的,比如此时,这种震撼人心的场面让肖科宇感慨起来。虽然,大海浩瀚无垠,人类却只能探索海底的5%,对另外95%的海底是未知的。但那些资源也经不起人类的狂捕滥抓,现在,全球超过90%的海洋鱼类资源均处于或濒临过度捕捞状态。
幸好,这些年有了休渔期,给大海以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些大海里的鱼类才能够得以正常繁殖、生长和发育。人啊,总归还是要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肖科宇看了看时间,想:这次机会难得,既然来了,该去竹岛看看虞娘了。这么多年未见,不知道虞娘还记得我否?单位忙,来的时候,她就已跟人打过招呼,自己当天要赶回去的。
二
雨早停了,晴日的天空使大地又炎热起来。远阔的海面被阳光照耀着,溅起点点碎碎金箔般的细浪。码头上停靠着几艘渔船,两个皮肤黝黑的渔民在整理渔网,不一会,就堆叠得高高的,周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海腥味。这里变化太大,肖科宇记忆中原来的码头已经建起了大片房子。她又去了新码头,向人打听竹岛,说是再过半小时会有一班船。
阳光太烈,肖科宇不敢走远。她戴了一顶遮阳帽,两只纤细的手臂套了冰丝护袖,她用手掌护住自己发烫的脸颊,坐在石墩上。过了一会,船终于来了。那是一艘铁壳渡船,两面透风,船票便宜得很,才2元。船客看样子都是岛上的人,挑担的,牵网兜的,推着电动车的,还有一个人拎着好几大包卷筒卫生纸,仿佛要用上一年。船上,靠舱壁的位置有几条长木凳。肖科宇站着,她有好多年没坐这样的船了,仿佛是上个世纪的回忆。单位离家远,她不太喜欢自己开车,每天出行就是坐地铁。有时工作忙,华灯初上时才下班。那天,肖科宇坐着坐着打起瞌睡来,醒来一抬头,突然心中一凛,车厢里这么多埋头看手机的人,仿佛来自另一个多维空间,无视彼此的存在。直到下车,置身嘈杂热闹的人声和光怪氤氲的灯光里,她不由笑了,哎呀,我还是在热闹的人间啊。
船渐渐驶离码头,岸上的石墩、海岸、房子和堆积的渔网,就像一幅画,肖科宇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船上大多人都站着,七嘴八舌说着各种各样的话题。有个人说,听说要建连岛大桥了,小岛上的人很快要搬迁。肖科宇的耳朵竖了起来,她转过头,看着这个说话的人,一个中年男人,圆头大耳,满面红光,顶着一个圆鼓鼓的大肚子,一看就很开朗健谈。
10分钟的船程,船很快靠了岸。从外围看起来,小岛变化不大,似乎还是原来那个样,黄色的海水在长长的堤岸上拍击着,溅起泛着白色泡沫的浪花。零零星星的房子散落在半山坡上,几棵樟树的枝叶几乎铺天盖地。肖科宇想起自己曾在那些树下玩耍,金老杜的老婆虞娘追着调皮的她喊,小宇哎,吃饭喽!小宇哎,回家嘞! 那年,担任带头船船长的金老杜带头集资造大船,船造好后,带领村里人开辟了新的渔场。每次出洋前,他都要对大伙发言,他挥着手的样子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金老杜嗓门很大,说起话来语气有点急促:毛主席说过,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现在,我们村有了马力最大的机帆船,县里的领导和百姓都在关注着我们,看这次能不能再创奇迹。毛主席还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再夺高产,再创辉煌!
那时,金老杜已经获得过无数奖项:全国劳动模范、渔业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除了出洋,就是去省里市里县里开会,带回一大堆的奖状奖牌。
金老杜除了鱼捕得好,还能唱好多渔歌。春季黄鱼咕咕叫,要听阿哥踏海潮;夏季乌贼加海蜇,猛猛太阳背脊焦;秋季杂鱼由侬挑,网里滚滚舱里跳;冬季北风白雪飘,风里浪里带鱼钓。金老杜人瘦瘦的,唱起歌来音色清亮高亢,肖科宇想,放在今天,他可以穿上渔民的短褂笼裤,到星光大道去一展歌喉。那时,拢洋归来的金老杜,喝了虞娘自酿的米酒,整个面庞红彤彤的,他用筷子点着桌子,边唱边看着她笑。这首四季捕鱼歌从春天唱到冬天,就像金老杜那段时间的风光,每个日子都充满了热闹和繁忙。
船出洋一段日子后,,算算船该回来,肖科宇便会跟着虞娘去码头。那天,她们看见几艘船往村里驶来,带头一艘船的桅杆上挂着一件蓑衣。快!快!虞娘兴奋地拉着肖科宇的手往回跑,一边对遇到的村里人说,船来啦!船来啦!
几乎全村人都出动了,挑箩带筐飞奔着往码头上跑。等船拢岸,船上的几个人喊着口号走过船板,把沉甸甸的黄鱼往岸上挑。肖科宇随着虞娘站在岸边等金老杜,一边听着那些说话似吵架的船上人聊着他们的成绩:整个海面,船多得让人看不见海,鱼多得让人找不到网。一网下去捞上来几万斤大黄鱼,当渔网落到甲板的那一刻,一片金灿灿的黄色在网里跳跃。
虞娘说:四月半水鱼勿叫,抲鱼人老婆双脚跳。做渔民的老婆苦啊,担惊受怕,何况这一村人都跟着金老杜,他肩上的担子沉重得很哪。这些年,虞娘跟着金老杜也知道了一些鱼类生活规律。比如,吹东风或东南风时,黄鱼会随着潮流向近海涌来。一旦转刮西风或西北风,黄鱼就会无影无踪,好像鱼被风扫光了一样,因而渔民会说,东南风是鱼车,西北风是冤家。还有,大黄鱼产卵时会发出很响的叫声。雄鱼声音高,像青蛙呱呱叫。雌鱼叫声低,如煤气灯点燃时嗤嗤响。捕鱼人听到鱼叫就高兴,金老杜会趴下身子,用耳朵贴在船板上,从叫声中判断鱼群密集程度和所处位置,然后带领船队下网捕捞。
每当船拢洋,村里似过节般的热闹,奖励高产的一面面红旗,喧天的锣鼓声,墙上的奖励榜,感染了每个人的情绪。那些下海的渔民们像喝了酒似的,脸红彤彤的,彼此间大声说话,欢笑,打闹,眉宇间洋溢着喜气。村里的木匠、泥水匠坐不住了,放下手里的工具纷纷跟着下了海。
那段时间,村里的叶小弄逢人便摇头叹息,这样下去,海里鱼要捕光了。
金老杜听见了,说,叶小弄,你年纪轻轻不肯下海也算了,还说这么丧气的话。毛主席说过,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大海里的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沒人去追究金老杜引用的正不正确,他们对他说出来的话和好记性总是肃然起敬。
那时,人们像中了邪似的,捕鱼高产的热情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大闹东海龙宫,誓取千担黄鱼。”“以渔场为家,海洋为工场。”黄鱼运到县城,一斤才卖1角多一点,政府号召大家为了支援渔民兄弟,都来吃爱国鱼。为了吃掉那些成堆的黄鱼,很多人买来晒鲞、腌制、烧煮。那时,整个村落散发着浓浓的腥味,还有臭味。那是来不及收拾的黄鱼因为天热发臭了,村民们把大篓大篓的鱼往海滩边倾倒,苍蝇飞舞,恶臭扑鼻。
那天,金老杜拎着一条大鱼进门,肖科宇高兴地扑上去抱,黄灿灿的大黄鱼像披了一层金鳞甲。金老杜说,来来,小宇,比比看,是不是跟你一样高?
肖科宇叫,哈哈,还是我高一点点哦!她站在旁边兴致勃勃地看金老杜剖鱼。她喜欢收集黄鱼脑石,银白色的黄鱼脑石,透明坚硬如石头颗粒。她和小伙伴管这叫黄鱼宗宗,经常在一起玩用手指弹黄鱼脑石的游戏。金老杜手法利落,刮鱼鳞,去内脏,剖肚,挖鱼鳃,除腥线,洗干净鱼脑石,然后像变戏法似的在小宇面前张开手掌,喏,黄鱼宗宗。
哇呀,好大!
来来,我们看看这条鱼几岁了?
金老杜抓过鱼脑石,说这里藏着鱼的年纪。他将鱼脑石磨成薄片,告诉肖科宇,这一圈圈的形状叫同心环,那就是年轮。然后数了起来,说,这条鱼有29岁了,相当于人的百岁寿星。小宇,我们吃了它的肉,将来会成为老寿星哦。
三
金老杜没有成为老寿星。这年,在渔场的一次大风灾中,连船带人消失在海洋上,连尸首都没捞回来。听到这个噩耗时,肖科宇已经离开竹岛,来到县城。她刚进入小学读一年级。
父母不让肖科宇去竹岛,即使哭闹不吃饭都无济于事。过了很长一段日子,父母才来县城看她和外婆。肖科宇发现,父母性情沉默了很多,他们在她面前绝口不提此事。那时,她总是听见外婆的长吁短叹声。肖科宇后来才知道,竹岛十棺九空,很多女人成了寡妇。
考上大学那一年,肖科宇去过一次竹岛,见到了虞娘。虞娘的样子让她大吃一惊,那个记忆中丰腴的虞娘此时又瘦又老,鬓白的发丝,瘦削的身材,佝偻的脊背,如换了一个人。肖科宇说自己就是她养大的小宇时,她的脸上才慢慢露出笑容。虞娘留她吃饭,给她做小时喜欢吃的地瓜老鼠。虞娘要去菜场买菜,说去割点肉回来,肖科宇拦住了她。那天菜是全素,虞娘说,自从金老杜出事后,我就开始吃素。捕了这么多鱼,杀生太多,我们都是有罪的人。
肖科宇回想着这些,已经走到大樟树下。虞娘那两间水泥平房夹在一大片崭新的楼房间,显得有些寒碜。院子铁门紧闭,上面的红色油漆斑驳掉色。她翻了通讯录,只有虞娘家的座机号码,打了一会,听见屋里电话铃声,没有人来接。虞娘去哪里了呢?记得她曾说过,自从金老杜走了以后,她就没有离开过竹岛,她怕金老杜回来找不到她。这么多年,虞娘门前的大樟树更高更粗壮了,枝繁叶茂,树上停满了叽叽喳喳的鸟儿。 离开船还有两个多小时,肖科宇站在路口一筹莫展,不知道去哪里?这些年村里发展快,楼房多了起来,道路宽敞整洁,道旁种着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彩色树种,看起来非常漂亮。肖科宇后悔自己没有提前打电话,她此时的神情,如虞娘那所灰色低矮的房子,显得有些落寞。
一个男人走过来,看着肖科宇说,你找虞婶吧,早上我看见她坐船出岛了。
是刚才在船上遇见过的那个男人,肖科宇不由笑起来。男人果然善谈,见她笑便停下来跟她聊。
男人是村里的养殖户,养鱼养虾,收入不错,在县城买了房,儿子已经结婚,老婆在城里养孙子。一个女儿还在上大学,再两年可以毕业了。
谈起那次海难,男人说,我爹是个懒汉,觉得下海辛苦,只管侍弄那几亩地,说赚来的钱能填饱肚子便好,回家可以看见老婆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天天享受天伦之乐。这样,我爹逃过了劫难。那次,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亲人遇难,我们家的一个舅舅被救上来,虽然少了一条腿,但命保住了。后来轮到村里人羡慕咱们了,说我爹有远见。一个家没有男人,那生活过得寒碜。
我爹说,命都是前世造好的,你今生吃多少穿多少赚多少都是注定的。所以,这个人哪,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命里没有莫强求。
金老大是个好人,他讲话的时候喜欢引用毛主席语录: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我记得最牢,现在也还管用,是吧?
你看,现在海洋上基本看不到野生大黄鱼了,成了稀罕物。上次有艘船捕到一条28斤重的大黄鱼,有个温州客商买去,整整67万元哪。哦哟,可以买一套房子了。
遇到这么健谈的人,肖科宇觉得有趣。她索性坐在石凳上,笑眯眯地看着男人讲。
我养殖的是海水大黄鱼,城里人也喜欢。味道当然不能跟野生黄鱼相比了,但便宜,烧得得法,味道也还不错。往饭店里送货,唬唬那些外地人,好歹也是黄鱼嘛。嘿嘿。男人说完笑起来。
两人聊着聊着直到肖科宇看时间,啊哦了一声。男人说,村里有几家民宿,现在很多外地人来我们村里玩,就住那儿。挺不错的,不如住一晚再回去。
肖科宇说,这次算了,我已经跟人说好,今天要赶回去的。她把手里的东西交给男人,麻烦您交给虞娘。我姓肖,小时虞娘带过我。
莫不是肖书记的女儿?我就看你长得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似的。你不认得我了?小时咱们还一起玩过的。我是叶小弄的儿子。
啊,对对。肖科宇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怪不得在船上时看你有点面熟。你怎么胖了这么多啊。
嘿嘿,好政策带来新生活,咱富裕了嘛。
对了,你爹说,再这样下去,海洋里的鱼会捕光。了不起,你爹有远见呢。
男人笑起来,所以嘛,村里人说我爹能活一百岁。
男人说,你爹,肖书记身体还好吧?
肖科宇说,除了血压有点高,筋骨还不错。
有人在前面喊,叶大城!男人答应着,说,下次来多待几天,我请你吃饭。边说边跟肖科宇道了别。
肖科宇想,这俩父子,名字真有意思。她又在附近转了一圈,感慨着竹岛变化之大。这时,从大樟树下,落下了几片墨绿色的老叶片,肖科宇抬起头,看见樟树的新叶子长满了整个树冠,翠绿得发亮,看起来生机勃勃。阳光透过微微浮动的叶子,在她扬起的脸上呈现斑驳的光影。她脑海里浮现当年倚着虞娘在树下唱歌的情景,肖科宇想,虞娘去了哪里?竹岛快要搬迁了,她还在等着金老杜回来吗?
四
虞娘去了城里。自从金老杜去世后,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竹岛。两个儿子一直让她去城里住,她都没有去。自她双脚踏上城里的那一刻起,她对眼前的县城即陌生又害怕,这么多年过去了,眼前穿梭来往的车辆,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完全颠覆了存在她记忆中的印象。她担心自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站在码头犹豫了一会,想:既然来了,嘴长在身上,不怕会找不到。虞娘一路打听过来,总算没有迷路。
几十年前,和金老杜结婚的时候,她跟着来过一趟县城。金老杜带她到红卫饭店,吃了一碗豆浆和一对大饼油条。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最大的百货商店,比起村里很多人家住的石墙泥壁的房子,这家百货商店干净,气派,让他们觉得自己犹如在大上海,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个城市。里面散发着香皂味儿,棉布味儿,面霜味儿,还有她说不上来的各种好闻的气息。这里的营业员即年轻又漂亮,虞娘带着羡慕的眼神看她们站在柜台后面。比起竹岛唯一的一家供销社,这儿的东西真多,她和金老杜看得眼花缭乱。他们商量后,买了脸盆,杯子,毛巾,床上用品,还扯了几块布。想着这些,虞娘多想时光能够倒流,金老杜还在她身边。金老杜人不坏,有点大男子主义。男人总是有点脾气的,在外面,虞娘给他面子,什么都依着他。关起门来,金老杜还是都听她的。她觉得夫妻关系有时像演戏,不是自己过得咋样就行了,还要顾及村里那么多双眼睛和嘴巴,女人让男人心落安定了,才能开开心心出海捕鱼。
虞娘想:要是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现在,金老杜也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了。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结了婚买了房,日子都过得不错,没有需要他们操心的事。她和金老杜可以在家种种花,养些鸡鸭,解解寂寞。年老不能动了,就进养老院。日子再怎么样,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便都好。
可是,這种日子只能成为一种想象,永远都不会再来了。一想起来,过去的那些情景依旧历历在目,虞娘的耳边似乎还缭绕着那些绝望的哭喊声。黑漆漆的夜晚,招魂的队伍,行走在去往海滩的路上,嘴里喊着,某某某,你回来啊!咣的一声,似乎为了应和凄惨的哭声和喊声,敲响的锣声划破了寂静,瘆人入骨。周围胆子小的人拉拢了家里的窗帘,吹灭了灯,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他们不敢看窗外那些人们手里亮起的火把,海滩边燃烧的草堆,以及在黑暗中闪烁的颤抖诡异的光。有人说,那些随风扬起的星星点点的火是循光而来的灵魂。现在,他们被伤心的亲人们一路召唤着回家,可以入土为安了。即便在外人看来,坟墓里埋的只是他们的衣冠,好歹,他们的灵魂不用在茫茫大海上孤苦无依地漂泊。 那些日子,村子里大人哭,小孩叫,没人有心思去管那些恐惧茫然的孩子,缭绕的炊烟再不在人们的屋顶准时升起。县里村里派出船只去洋面搜寻,陆续有遗体被找到。那些绝望的家属扑在亲人遗体上哭啊,顾亮的老婆攥着县里派来的医生前襟,非要医生给他打针。说顾亮没有死,他只是因为海水泡得太久冻晕了,给他打枚强心针就能活过来。朱铭的老爹,自从儿子的遗体回家后,就一直蹲在儿子的遗体旁,不吃不喝不说话,人如呆了似的。明洋的奶奶,一遍遍地把头往棺材上撞,喊叫着,老天爷,你该收走的是我这个老婆子,而不是我那可怜的孙子。他才17岁哪。
世间最大的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些被送上岸的遗体齐刷刷都穿戴得整整齐齐,他们把家里女人给准备的衣裳全穿上了,分的钱用油纸包了贴在内衣口袋。每个人的腰间都系着一根绳索,后面留出一截尾巴。大家落水后,可以凭此在海里互相照顾,死了也不会互相连累。虞娘想到金老杜在船下沉前,叫大家这样做时的语气和神情,这是悲壮地赴死啊,他们有多少的不甘和对生的依恋。她知道,金老杜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只是难过没能保住大家的活路,即便他能够活下来,也会成为他一生过不去的坎。
几天后,除了金老杜,该找的人都找到了,有几艘船上的人被别的船救上了,虽然有人断胳膊短腿,至少还活着。那时,虞娘拖着虚弱的身体天天去码头,一看见渔船就说是金老杜回来了,她不相信别人的劝慰,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你说,去的时候好好的,怎么就这么没了?万一他被别的船救走了呢?万一他现在一个孤岛上呢?她天天哭,眼泪流干了,她的眼睛就是在那时候坏的,看东西眼睛都是模糊的。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抱着她的腿哭喊饿,她也不管不顾,一心想着金老杜突然出现在她眼前。医生说,她是受了刺激伤心过度。村里人说,金老杜的老婆,心性这么强的一个人哪,现在变得疯疯癫癫的。两个孩子跟着她,饥一顿饱一顿地过着。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有一天,金老杜出现在她的梦里,说不要等他了,他不会再回来,好好把两个孩子养大。虞娘在梦中哭醒。金老杜啊,难道你已经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终日在海洋上海上漂荡。冬天,海里冷啊,寒风和海水像刀割一样。夏天,日头毒辣啊,你在海里会不会被捕了这么多年的鱼欺负。一想起这些,虞娘就伤心地几乎晕过去。她想,如果能够掏开看看,此时,她的心肯定已经碎成了两瓣。
是啊,把孩子养大,才对得起金老杜。似乎从那时起,虞娘才清醒过来。每天天刚麻麻亮,她就跟着村里的一帮妇女出发了。她戴着头巾,穿着雨鞋,拎着篮子,篮子里是一把尖头的锤子,用来凿海滩上的牡蛎。冬吃海蛎夏吃蛤,这个季节,是牡蛎采收高峰。海滩边的风冷得像刀子似的直往身上刮,往头巾里钻,脸像被抽了似得生疼。挖牡蛎,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个多难的活,用尖锤子锤下礁石上的牡蛎,把壳撬开,把肉挖出来。这个挖也需要技巧,虞娘开始没经验,总是锤碎了壳。后来她熟练了,用锤尖对准牡蛎一撬,牡蛎就从礁石上下来了,撬开牡蛎壳,用刀割断牡蛎筋,将牡蛎连水带肉倒进碗里。新鲜的牡蛎肉是浅绿色的,趁着这个新鲜劲,她们偷偷拿到县城的菜场里去卖。
就这样,虞娘成了赶海的渔嫂,白天,摸海瓜子,泥螺;抓沙蟹,跳跳鱼。一年四季,有什么抓什么。晚上,在灯光下织网。再后来,她承包了村里的养殖塘。她把自己想象成金老杜,如果他在,会如何把这个家撑下去。老辈人说,日子是要捱的。一天天捱过去,就会苦出头。虞娘觉得自己的日子就是每天都咬着牙,憋着劲,直到把两个孩子养大。孩子念书争气,上了大学,然后工作,再也不用她操心了。而她也老了,回首想想,这么多年,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以前,一想到这些,虞娘的眼泪便会扑簌簌地直往下落,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让她情绪起伏。她想,或许是自己的心已经变硬了,像她梦里所见的,她把自己的心放进了一个装满铁屑的石臼里,每天磨,直到把它磨得坚硬如铁。有时,她会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满含的隐忍和坚韧。生活,可以把一个女人变得比男人更强大。
五
当年肖科宇上学,她的父母工作忙,是虞娘送她回的县城外婆家。凭着记忆,七转八拐,虞娘摸到农盐路,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正发愁该怎么办,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人走过来,说这儿早改名叫长天大道了,至于她打听的人,正好他认识,原来就住在他隔壁,前些年已经搬了家,去那里要走好长路,应该打的去。那个人给她写了一个纸条,上面是小区名字和几幢几层。虞娘晕车,刚好看见一辆三轮车骑过来,便招呼着坐了上去。人家一听她去的地方,说那个小区很远啊,15元。
好吧。虞娘咬咬牙,答应了。坐在车上,她有点气喘,天气热,浑身是汗,摸了手绢擦,一会汗又流下来。
下了小区,她才觉得,这房子怎么跟以前都不一样啊,这么多,这么高,密密麻麻的,道路弯里弯绕,迷宫似的。她把纸条给门卫,问,这个18幢201室在哪里啊?门卫是个矮小精干的男人,说,您这么大年纪,没人陪吗?我刚才看见他拎着东西回来的,现在应该在家。来来,我陪你去吧。
门卫陪虞娘到楼层前指点了下便回去了,虞娘看着这幢陌生的大楼,突然心跳起来。这个念头在她心里存了好多年,她要说的要做的几乎都能闭着眼睛背出来,但临到眼前,心里卻忽然没了底。窗户里传出锅碗的碰撞声,水龙头的流水声,有人在就好。虞娘开始爬楼,她虽然已年近八十,但因为常年劳动,脚力还不错。
201室,她看见门牌号了。找了一会,没找到门铃,虞娘便拍了门,啪啪!啪啪!她的手心里全是汗,印在红木门上的手印瘦小,干巴。她担心手印不会消失,一边擦一边拍,后来发现没有必要这样做。里面的人是耳朵不好使?还是看见我故意不开门?虞娘手上的劲道大起来,惹得隔壁人家打开了门。这时,门开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疑惑地看着虞娘,问,你找谁?
虞娘一直担心自己老眼昏花,但她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还好还好,除了老一点,胖一点,变化不大。
肖书记,我是虞娘。金老杜的老婆。 啊,啊,啊。老头连呼了三声,似乎在拼命拉回记忆中的人,时光打发走了很多他生命中的人和事,但金老杜,他是不会忘记的。还有眼前这个女人,很长日子,成为他过不去的心结。
坐,快坐。老头把虞娘让进屋里,打开电扇,给她倒了一杯茶。
这天气,热得很呐。你从………
我从竹岛来。我一路打听过来。
哦。这真不容易。老头揉着手里的一块抹布,想着说什么合适。
肖书记,你也坐下来。我说些话就走。
别别,来了就吃了饭再走。
你别忙乎了。来,坐这儿吧。虞娘像是在自己家里。
哦。老头坐下来,有点局促。
虞娘看了看房子,说,你一个人呐,自己买菜烧饭?崔琴呢?
她走了好几年了。我在家反正也没事干,当做锻炼身体。
唉,人老了,总要走这一步的。肖书记,我知道,这么多年,你心里对我是有疙瘩的。我也是,一直放不下。
老头沉默了一会,慢慢地说,别提了,当年,形势就是这样,我也是没办法。你别叫我书记,我早已经不是了。
不,肖书记。虞娘依然叫着,我骂你是杀人凶手,把你和崔琴赶了出来,把你们的花圈给扔了。听说,你还被村里人打伤了。这么多年,想起来就像是在放电影。知道不,金老杜总是给我托梦,说他在海里冷啊。我受不了,好几次半夜里,我站在大海边,想去陪金老杜。
唉,我也不愿回首哪。这么多年,我们托人给你带的钱和物你都退回来。我知道,这辈子你是不会原谅我了。
我当然不会要你的钱。我咬着牙把孩子养大,以后才有脸面去见金老杜。肖书记,我就问你一句话,当年,金老杜是不是跟你說过,风力会增大,不适宜出海。你说,六七级大风算不了什么,鼓干劲,争上游,要发展生产,哪里鱼多就去哪里捕鱼。渔民应该闯荡四海。
可是,我哪里会料到风力一下子增强到10级以上啊。很多人都想不到,那时候的气象预报,有时也报不准。
毛主席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你知不知道,正是你说的这句话,他带着人出海了。二十多条人命啊,二十多个寡妇,你心不疼吗?
老头涨红了脸,低下头不说话,渐渐地,他的眼眶湿润了。
虞娘不知道,他这一生,所受的打击并不比她少,就连崔琴的早逝也跟这有关。唯一的女儿跟他们不亲,这么多年一直远走异国,直到前两年,她才回来,但还是跟他住在不同的城市。
他记得那个深夜,他被愤怒的人们揪着衣领推搡着,那些平时见了他尊敬和气的乡亲,此时,一个个脸上的表情狰狞凶恶。他麻木地承受着他们的拳头和咒骂,家里的东西都被砸碎了,地上一片狼藉。有人冲进他们家中,把棉被和衣服拿到院子里点燃了火,熊熊燃起的火焰吞噬着混沌的暗夜,颤抖的火焰如他心底无声的哭泣。他看见崔琴那双惊恐的眼睛看着疯狂的人们,瑟瑟发抖的瘦弱身子躲在角落里。他忍受着村民们的打骂,知道人遇到打击是需要找一个途径宣泄的,现在他成了那个出气孔。那些日子的白天和夜晚,他和县里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户慰问村民,发放救济款,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子小,亲挨亲,一户人家出事,跟好几户人家都连着关系。家里的事全都扔给了崔琴,崔琴那时还在村里教书,他不知道她是怎么过来的,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安慰她。自从受了那次事件的打击,崔琴心脏一直不好。过了几年,调到县城教书,因为身体原因,学校照顾她去了图书室,后来又提前退休。
这么多年,他们两个人似乎都有默契,谁也不提当年的事。但是,他知道,挡在他们生活中的那道阴影一直在,在每一个黑夜的辗转反侧和叹息中,他从崔琴那双凹陷失神的大眼睛里,看到那个黑夜在她眼中的熊熊烈火和失去理智的人们扭曲可怕的表情。他只能无言地伸出手,把她瘦小的身体揽在怀里,拍着她的肩膀。他陪她去看过很多医生,也吃过很多药。当然,心病还需心药医。崔琴也知道,后来就把那些药都停了,说,没用,别浪费钱了。我知道自己的身体。
当年,女儿对他们阻挡她去竹岛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她对他们的冷淡表现出了对这个事件的态度。他不解释,这么多年,他想,明白的人,自然会明白。小宇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读了那么多书,现在,应该比他们更懂得那段历史。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不能轻言原谅的错误。他无法选择时代,只能选择承受。悔恨只会吞噬自己,他选择在生活的烈火中生存。
他搬来这个小区后,决心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他买了很多历史书。读史明鉴,知古鉴今。他觉得,那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和喜,无不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苏轼说,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啊,人生本如一场梦,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心胸即便不能做到如大海般辽阔,也该学一汪江水,所有的心结和烦恼,随之东流,一去不回。
六
时隔多年,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那段经历,今天,虞娘的来访,把那段封存在他记忆深处的往事又重新打开。他才知道,假装忘却并不等于真的忘却,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豁达坚强的人。虞娘就是那段过往,她如那块投在江中心的石头,再一次在他心中激起硕大的浪花,散开的层层涟漪很久都不能平息。
虞娘说,肖书记,这么多年,你肯定也难过,是吧?今天,我说完这些话,心里便放下了。真的,我已经不怪你了。我知道,我的日子已经不多了,金老杜也不再喊冷了,他说在那边等着我过去。这么多年,我天天给他念经超度。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来。老头站起来,说,我接个电话。
又这么着急回吗?哦,是吗?现在我家呢。真的,哪会骗你。老头看了一眼虞娘,说,是的。……好,那好吧。
他挂了电话,说,是小宇。她去过你家。她说下个月再来,去看你。
小宇,我有好多年没见了呢。
是啊,就喜欢往外跑。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国外,前两年才回来的。国外忙,没想到回到国内还是这么忙。她妈去世,也只呆了三天又回去了。我都好长日子没见到她了。
年轻人的世界,我们不懂呢。
也不年轻了,儿子都快大学毕业了。甭说现在,过去的世界我们也不懂啊,只管听令。是吧?所以,凡事还是要看开些。虞娘,小宇是你带大的,她也把你当娘呢。
虞娘笑了笑,我知道,小宇从小就是个好孩子。她站起来,肖书记,我走了呢,你要多保重。
不吃饭吗?留下来,吃了饭再走。
不了,否则赶不上船了。
二人下楼。楼前面是个花园,种满了玫瑰、月季、栀子花,蔷薇,红的,白的,粉色的花,盛开着,热闹得很。
哎呀,这些花可真漂亮。虞娘赞叹了声,你这房子位置好,天天可以看到风景。
是啊,红花绿树养眼。有时我在花园里走走,打打太极拳,跟一帮老头聊天下棋。
好,这样才好。俩人走到小区门口,虞娘说,就送到这里吧,我还是坐三轮车回去。
老头说,虞娘啊,你一定要多保重。到时,我和小宇一起来看你。
一辆三轮车无声无息地停在虞娘跟前,虞娘坐上车,向老头挥挥手。
保重啊,路上小心。老头的声音渐渐远去。一股凉风吹过来,拂在虞娘布满皱纹的脸上,她想,这风好爽快呀。
骑车子的是个瘦高的中年男人,低着头,踩着车子用力往前。他的背影,像极了金老杜。虞娘微笑着,闭了眼,感觉像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原载于《群岛》2020年第4期
今年,肖科宇受邀参加了祭海谢洋节。在这个人口只有20来万的海岛县,这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节日了。
天公不作美,漫天的雨丝突然从天空纷纷坠落,肖科宇连忙掏出雨披穿上。台下,随着响起的祭乐声,几名身着长袍,峨冠博带的长者缓缓步入祭祀区,脸上的表情庄严肃穆,他们虔诚地遥望着祭火的方向。一群着褐色短褂笼裤的男人们,走过台下圆形的广场,高擎粗得像棍子似的棒香,迎风向海行礼。这些人年龄老少不一,身材或胖或瘦,据说都是下过海的渔家汉子。肖科宇想到金老杜,如果他还在世,今天应该也会来吧,和这些人一起祭海谢洋,感恩大海的馈赠,祈愿来年风调雨顺。
肖科宇曾经向父亲追问过关于金老杜的事,她记忆最深的,是当年金老杜带领的船,捕鱼产量年年全县第一,有一次,他被请到台上,向大家介绍捕鱼经验。他吭哧了好久说出两句话:一靠共产党,二靠水花运。这之后,大家一说起金老杜就会想起他在台上的发言,他的名气一下子大起来。第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金老杜上了北京,和其他劳模一起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
回来后,金老杜发言成了瘾。他书念得少,为自己讲不出花花绿绿的词羞愧,每次出海,他都带一本书。别人带的是新华书店借来的连环画小人书,他带的是《毛主席语录》。等待起网捕鱼的间隙,他不是抓紧时间休息,而是拿着书看,看不懂的字记下来。船一拢洋,便去请教崔琴老师。渐渐地,他能把很多语录背下来。崔琴老师教育学生的时候经常说,你们看看金老大,他年纪比你们大了这么多都还在认真学习,他是我们大家的学习榜样啊。六一儿童节那天,金老杜被请到学校操场上给同学们讲话,他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金老杜是个捕黄鱼高手,当年被大家称为黄鱼大王。竹岛的老人现在还记得,洋面上,几十艘渔船宛如威风八面的庞大舰队,气势磅礴地驶离码头,直奔茫茫大海。金老杜的船一出发,船后便跟满了密密麻麻的船队,他船停在哪儿,撒开网,那些船便照着在附近停船撒网。那时,黄鱼真多啊,眼前的一片海被铺成亮灿灿的金色,网出水的刹那间,密集的黄鱼闪耀着金光,鱼鳞是金片,鱼身披金袍。村里人说,门前一港金,这黄鱼是跟着金老大来的呢。捕上来的鱼太多,他们几乎整晚都没睡觉。第二天,大家怀着丰收的喜悦,把船往竹岛开。鱼从舱底运上岸,全村的村民都来帮忙,从早上一直到中午才卸完货。每年,争着要去金老杜船上干活的人太多了,家里简直要踏破门槛。外地的船只风闻而来,那个时候,金老杜捕鱼的洋面可谓“船以千计,人以万计”,可是,那些人的捕鱼产量依然比不过金老杜。他们在背地里说,这金老杜前世肯定是条鱼王。
此时,斜斜飞洒的细雨,不疾不徐,像是密密织成的纱帘,在微风中轻轻飘动。雨似乎没有搅乱人们观看的兴致,看台上近千个人的目光聚集在表演者身上,他们挺着胸,目不斜视,有一股豪迈的气势,在数百面幡旗的猎猎作响中,走过长长的猩红色地毯,把手里的酒碗高举过头,又低首缓缓洒在脚下。突然,肖科宇感觉脖颈一涼,不由缩了脖子往后面看,原来有个小孩撑着伞玩起了飞转,旁边的大人见肖科宇回头,不好意思地笑笑,呵斥着小孩。她笑了下,又回过头去看。这时,鼓乐和号角齐鸣奏响,像是要冲破云霄。不得不说,有些场面和音乐是会感染人的,比如此时,这种震撼人心的场面让肖科宇感慨起来。虽然,大海浩瀚无垠,人类却只能探索海底的5%,对另外95%的海底是未知的。但那些资源也经不起人类的狂捕滥抓,现在,全球超过90%的海洋鱼类资源均处于或濒临过度捕捞状态。
幸好,这些年有了休渔期,给大海以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些大海里的鱼类才能够得以正常繁殖、生长和发育。人啊,总归还是要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肖科宇看了看时间,想:这次机会难得,既然来了,该去竹岛看看虞娘了。这么多年未见,不知道虞娘还记得我否?单位忙,来的时候,她就已跟人打过招呼,自己当天要赶回去的。
二
雨早停了,晴日的天空使大地又炎热起来。远阔的海面被阳光照耀着,溅起点点碎碎金箔般的细浪。码头上停靠着几艘渔船,两个皮肤黝黑的渔民在整理渔网,不一会,就堆叠得高高的,周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海腥味。这里变化太大,肖科宇记忆中原来的码头已经建起了大片房子。她又去了新码头,向人打听竹岛,说是再过半小时会有一班船。
阳光太烈,肖科宇不敢走远。她戴了一顶遮阳帽,两只纤细的手臂套了冰丝护袖,她用手掌护住自己发烫的脸颊,坐在石墩上。过了一会,船终于来了。那是一艘铁壳渡船,两面透风,船票便宜得很,才2元。船客看样子都是岛上的人,挑担的,牵网兜的,推着电动车的,还有一个人拎着好几大包卷筒卫生纸,仿佛要用上一年。船上,靠舱壁的位置有几条长木凳。肖科宇站着,她有好多年没坐这样的船了,仿佛是上个世纪的回忆。单位离家远,她不太喜欢自己开车,每天出行就是坐地铁。有时工作忙,华灯初上时才下班。那天,肖科宇坐着坐着打起瞌睡来,醒来一抬头,突然心中一凛,车厢里这么多埋头看手机的人,仿佛来自另一个多维空间,无视彼此的存在。直到下车,置身嘈杂热闹的人声和光怪氤氲的灯光里,她不由笑了,哎呀,我还是在热闹的人间啊。
船渐渐驶离码头,岸上的石墩、海岸、房子和堆积的渔网,就像一幅画,肖科宇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船上大多人都站着,七嘴八舌说着各种各样的话题。有个人说,听说要建连岛大桥了,小岛上的人很快要搬迁。肖科宇的耳朵竖了起来,她转过头,看着这个说话的人,一个中年男人,圆头大耳,满面红光,顶着一个圆鼓鼓的大肚子,一看就很开朗健谈。
10分钟的船程,船很快靠了岸。从外围看起来,小岛变化不大,似乎还是原来那个样,黄色的海水在长长的堤岸上拍击着,溅起泛着白色泡沫的浪花。零零星星的房子散落在半山坡上,几棵樟树的枝叶几乎铺天盖地。肖科宇想起自己曾在那些树下玩耍,金老杜的老婆虞娘追着调皮的她喊,小宇哎,吃饭喽!小宇哎,回家嘞! 那年,担任带头船船长的金老杜带头集资造大船,船造好后,带领村里人开辟了新的渔场。每次出洋前,他都要对大伙发言,他挥着手的样子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金老杜嗓门很大,说起话来语气有点急促:毛主席说过,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现在,我们村有了马力最大的机帆船,县里的领导和百姓都在关注着我们,看这次能不能再创奇迹。毛主席还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再夺高产,再创辉煌!
那时,金老杜已经获得过无数奖项:全国劳动模范、渔业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除了出洋,就是去省里市里县里开会,带回一大堆的奖状奖牌。
金老杜除了鱼捕得好,还能唱好多渔歌。春季黄鱼咕咕叫,要听阿哥踏海潮;夏季乌贼加海蜇,猛猛太阳背脊焦;秋季杂鱼由侬挑,网里滚滚舱里跳;冬季北风白雪飘,风里浪里带鱼钓。金老杜人瘦瘦的,唱起歌来音色清亮高亢,肖科宇想,放在今天,他可以穿上渔民的短褂笼裤,到星光大道去一展歌喉。那时,拢洋归来的金老杜,喝了虞娘自酿的米酒,整个面庞红彤彤的,他用筷子点着桌子,边唱边看着她笑。这首四季捕鱼歌从春天唱到冬天,就像金老杜那段时间的风光,每个日子都充满了热闹和繁忙。
船出洋一段日子后,,算算船该回来,肖科宇便会跟着虞娘去码头。那天,她们看见几艘船往村里驶来,带头一艘船的桅杆上挂着一件蓑衣。快!快!虞娘兴奋地拉着肖科宇的手往回跑,一边对遇到的村里人说,船来啦!船来啦!
几乎全村人都出动了,挑箩带筐飞奔着往码头上跑。等船拢岸,船上的几个人喊着口号走过船板,把沉甸甸的黄鱼往岸上挑。肖科宇随着虞娘站在岸边等金老杜,一边听着那些说话似吵架的船上人聊着他们的成绩:整个海面,船多得让人看不见海,鱼多得让人找不到网。一网下去捞上来几万斤大黄鱼,当渔网落到甲板的那一刻,一片金灿灿的黄色在网里跳跃。
虞娘说:四月半水鱼勿叫,抲鱼人老婆双脚跳。做渔民的老婆苦啊,担惊受怕,何况这一村人都跟着金老杜,他肩上的担子沉重得很哪。这些年,虞娘跟着金老杜也知道了一些鱼类生活规律。比如,吹东风或东南风时,黄鱼会随着潮流向近海涌来。一旦转刮西风或西北风,黄鱼就会无影无踪,好像鱼被风扫光了一样,因而渔民会说,东南风是鱼车,西北风是冤家。还有,大黄鱼产卵时会发出很响的叫声。雄鱼声音高,像青蛙呱呱叫。雌鱼叫声低,如煤气灯点燃时嗤嗤响。捕鱼人听到鱼叫就高兴,金老杜会趴下身子,用耳朵贴在船板上,从叫声中判断鱼群密集程度和所处位置,然后带领船队下网捕捞。
每当船拢洋,村里似过节般的热闹,奖励高产的一面面红旗,喧天的锣鼓声,墙上的奖励榜,感染了每个人的情绪。那些下海的渔民们像喝了酒似的,脸红彤彤的,彼此间大声说话,欢笑,打闹,眉宇间洋溢着喜气。村里的木匠、泥水匠坐不住了,放下手里的工具纷纷跟着下了海。
那段时间,村里的叶小弄逢人便摇头叹息,这样下去,海里鱼要捕光了。
金老杜听见了,说,叶小弄,你年纪轻轻不肯下海也算了,还说这么丧气的话。毛主席说过,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大海里的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沒人去追究金老杜引用的正不正确,他们对他说出来的话和好记性总是肃然起敬。
那时,人们像中了邪似的,捕鱼高产的热情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大闹东海龙宫,誓取千担黄鱼。”“以渔场为家,海洋为工场。”黄鱼运到县城,一斤才卖1角多一点,政府号召大家为了支援渔民兄弟,都来吃爱国鱼。为了吃掉那些成堆的黄鱼,很多人买来晒鲞、腌制、烧煮。那时,整个村落散发着浓浓的腥味,还有臭味。那是来不及收拾的黄鱼因为天热发臭了,村民们把大篓大篓的鱼往海滩边倾倒,苍蝇飞舞,恶臭扑鼻。
那天,金老杜拎着一条大鱼进门,肖科宇高兴地扑上去抱,黄灿灿的大黄鱼像披了一层金鳞甲。金老杜说,来来,小宇,比比看,是不是跟你一样高?
肖科宇叫,哈哈,还是我高一点点哦!她站在旁边兴致勃勃地看金老杜剖鱼。她喜欢收集黄鱼脑石,银白色的黄鱼脑石,透明坚硬如石头颗粒。她和小伙伴管这叫黄鱼宗宗,经常在一起玩用手指弹黄鱼脑石的游戏。金老杜手法利落,刮鱼鳞,去内脏,剖肚,挖鱼鳃,除腥线,洗干净鱼脑石,然后像变戏法似的在小宇面前张开手掌,喏,黄鱼宗宗。
哇呀,好大!
来来,我们看看这条鱼几岁了?
金老杜抓过鱼脑石,说这里藏着鱼的年纪。他将鱼脑石磨成薄片,告诉肖科宇,这一圈圈的形状叫同心环,那就是年轮。然后数了起来,说,这条鱼有29岁了,相当于人的百岁寿星。小宇,我们吃了它的肉,将来会成为老寿星哦。
三
金老杜没有成为老寿星。这年,在渔场的一次大风灾中,连船带人消失在海洋上,连尸首都没捞回来。听到这个噩耗时,肖科宇已经离开竹岛,来到县城。她刚进入小学读一年级。
父母不让肖科宇去竹岛,即使哭闹不吃饭都无济于事。过了很长一段日子,父母才来县城看她和外婆。肖科宇发现,父母性情沉默了很多,他们在她面前绝口不提此事。那时,她总是听见外婆的长吁短叹声。肖科宇后来才知道,竹岛十棺九空,很多女人成了寡妇。
考上大学那一年,肖科宇去过一次竹岛,见到了虞娘。虞娘的样子让她大吃一惊,那个记忆中丰腴的虞娘此时又瘦又老,鬓白的发丝,瘦削的身材,佝偻的脊背,如换了一个人。肖科宇说自己就是她养大的小宇时,她的脸上才慢慢露出笑容。虞娘留她吃饭,给她做小时喜欢吃的地瓜老鼠。虞娘要去菜场买菜,说去割点肉回来,肖科宇拦住了她。那天菜是全素,虞娘说,自从金老杜出事后,我就开始吃素。捕了这么多鱼,杀生太多,我们都是有罪的人。
肖科宇回想着这些,已经走到大樟树下。虞娘那两间水泥平房夹在一大片崭新的楼房间,显得有些寒碜。院子铁门紧闭,上面的红色油漆斑驳掉色。她翻了通讯录,只有虞娘家的座机号码,打了一会,听见屋里电话铃声,没有人来接。虞娘去哪里了呢?记得她曾说过,自从金老杜走了以后,她就没有离开过竹岛,她怕金老杜回来找不到她。这么多年,虞娘门前的大樟树更高更粗壮了,枝繁叶茂,树上停满了叽叽喳喳的鸟儿。 离开船还有两个多小时,肖科宇站在路口一筹莫展,不知道去哪里?这些年村里发展快,楼房多了起来,道路宽敞整洁,道旁种着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彩色树种,看起来非常漂亮。肖科宇后悔自己没有提前打电话,她此时的神情,如虞娘那所灰色低矮的房子,显得有些落寞。
一个男人走过来,看着肖科宇说,你找虞婶吧,早上我看见她坐船出岛了。
是刚才在船上遇见过的那个男人,肖科宇不由笑起来。男人果然善谈,见她笑便停下来跟她聊。
男人是村里的养殖户,养鱼养虾,收入不错,在县城买了房,儿子已经结婚,老婆在城里养孙子。一个女儿还在上大学,再两年可以毕业了。
谈起那次海难,男人说,我爹是个懒汉,觉得下海辛苦,只管侍弄那几亩地,说赚来的钱能填饱肚子便好,回家可以看见老婆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天天享受天伦之乐。这样,我爹逃过了劫难。那次,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亲人遇难,我们家的一个舅舅被救上来,虽然少了一条腿,但命保住了。后来轮到村里人羡慕咱们了,说我爹有远见。一个家没有男人,那生活过得寒碜。
我爹说,命都是前世造好的,你今生吃多少穿多少赚多少都是注定的。所以,这个人哪,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命里没有莫强求。
金老大是个好人,他讲话的时候喜欢引用毛主席语录: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我记得最牢,现在也还管用,是吧?
你看,现在海洋上基本看不到野生大黄鱼了,成了稀罕物。上次有艘船捕到一条28斤重的大黄鱼,有个温州客商买去,整整67万元哪。哦哟,可以买一套房子了。
遇到这么健谈的人,肖科宇觉得有趣。她索性坐在石凳上,笑眯眯地看着男人讲。
我养殖的是海水大黄鱼,城里人也喜欢。味道当然不能跟野生黄鱼相比了,但便宜,烧得得法,味道也还不错。往饭店里送货,唬唬那些外地人,好歹也是黄鱼嘛。嘿嘿。男人说完笑起来。
两人聊着聊着直到肖科宇看时间,啊哦了一声。男人说,村里有几家民宿,现在很多外地人来我们村里玩,就住那儿。挺不错的,不如住一晚再回去。
肖科宇说,这次算了,我已经跟人说好,今天要赶回去的。她把手里的东西交给男人,麻烦您交给虞娘。我姓肖,小时虞娘带过我。
莫不是肖书记的女儿?我就看你长得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似的。你不认得我了?小时咱们还一起玩过的。我是叶小弄的儿子。
啊,对对。肖科宇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怪不得在船上时看你有点面熟。你怎么胖了这么多啊。
嘿嘿,好政策带来新生活,咱富裕了嘛。
对了,你爹说,再这样下去,海洋里的鱼会捕光。了不起,你爹有远见呢。
男人笑起来,所以嘛,村里人说我爹能活一百岁。
男人说,你爹,肖书记身体还好吧?
肖科宇说,除了血压有点高,筋骨还不错。
有人在前面喊,叶大城!男人答应着,说,下次来多待几天,我请你吃饭。边说边跟肖科宇道了别。
肖科宇想,这俩父子,名字真有意思。她又在附近转了一圈,感慨着竹岛变化之大。这时,从大樟树下,落下了几片墨绿色的老叶片,肖科宇抬起头,看见樟树的新叶子长满了整个树冠,翠绿得发亮,看起来生机勃勃。阳光透过微微浮动的叶子,在她扬起的脸上呈现斑驳的光影。她脑海里浮现当年倚着虞娘在树下唱歌的情景,肖科宇想,虞娘去了哪里?竹岛快要搬迁了,她还在等着金老杜回来吗?
四
虞娘去了城里。自从金老杜去世后,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竹岛。两个儿子一直让她去城里住,她都没有去。自她双脚踏上城里的那一刻起,她对眼前的县城即陌生又害怕,这么多年过去了,眼前穿梭来往的车辆,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完全颠覆了存在她记忆中的印象。她担心自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站在码头犹豫了一会,想:既然来了,嘴长在身上,不怕会找不到。虞娘一路打听过来,总算没有迷路。
几十年前,和金老杜结婚的时候,她跟着来过一趟县城。金老杜带她到红卫饭店,吃了一碗豆浆和一对大饼油条。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最大的百货商店,比起村里很多人家住的石墙泥壁的房子,这家百货商店干净,气派,让他们觉得自己犹如在大上海,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个城市。里面散发着香皂味儿,棉布味儿,面霜味儿,还有她说不上来的各种好闻的气息。这里的营业员即年轻又漂亮,虞娘带着羡慕的眼神看她们站在柜台后面。比起竹岛唯一的一家供销社,这儿的东西真多,她和金老杜看得眼花缭乱。他们商量后,买了脸盆,杯子,毛巾,床上用品,还扯了几块布。想着这些,虞娘多想时光能够倒流,金老杜还在她身边。金老杜人不坏,有点大男子主义。男人总是有点脾气的,在外面,虞娘给他面子,什么都依着他。关起门来,金老杜还是都听她的。她觉得夫妻关系有时像演戏,不是自己过得咋样就行了,还要顾及村里那么多双眼睛和嘴巴,女人让男人心落安定了,才能开开心心出海捕鱼。
虞娘想:要是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现在,金老杜也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了。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结了婚买了房,日子都过得不错,没有需要他们操心的事。她和金老杜可以在家种种花,养些鸡鸭,解解寂寞。年老不能动了,就进养老院。日子再怎么样,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便都好。
可是,這种日子只能成为一种想象,永远都不会再来了。一想起来,过去的那些情景依旧历历在目,虞娘的耳边似乎还缭绕着那些绝望的哭喊声。黑漆漆的夜晚,招魂的队伍,行走在去往海滩的路上,嘴里喊着,某某某,你回来啊!咣的一声,似乎为了应和凄惨的哭声和喊声,敲响的锣声划破了寂静,瘆人入骨。周围胆子小的人拉拢了家里的窗帘,吹灭了灯,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他们不敢看窗外那些人们手里亮起的火把,海滩边燃烧的草堆,以及在黑暗中闪烁的颤抖诡异的光。有人说,那些随风扬起的星星点点的火是循光而来的灵魂。现在,他们被伤心的亲人们一路召唤着回家,可以入土为安了。即便在外人看来,坟墓里埋的只是他们的衣冠,好歹,他们的灵魂不用在茫茫大海上孤苦无依地漂泊。 那些日子,村子里大人哭,小孩叫,没人有心思去管那些恐惧茫然的孩子,缭绕的炊烟再不在人们的屋顶准时升起。县里村里派出船只去洋面搜寻,陆续有遗体被找到。那些绝望的家属扑在亲人遗体上哭啊,顾亮的老婆攥着县里派来的医生前襟,非要医生给他打针。说顾亮没有死,他只是因为海水泡得太久冻晕了,给他打枚强心针就能活过来。朱铭的老爹,自从儿子的遗体回家后,就一直蹲在儿子的遗体旁,不吃不喝不说话,人如呆了似的。明洋的奶奶,一遍遍地把头往棺材上撞,喊叫着,老天爷,你该收走的是我这个老婆子,而不是我那可怜的孙子。他才17岁哪。
世间最大的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些被送上岸的遗体齐刷刷都穿戴得整整齐齐,他们把家里女人给准备的衣裳全穿上了,分的钱用油纸包了贴在内衣口袋。每个人的腰间都系着一根绳索,后面留出一截尾巴。大家落水后,可以凭此在海里互相照顾,死了也不会互相连累。虞娘想到金老杜在船下沉前,叫大家这样做时的语气和神情,这是悲壮地赴死啊,他们有多少的不甘和对生的依恋。她知道,金老杜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只是难过没能保住大家的活路,即便他能够活下来,也会成为他一生过不去的坎。
几天后,除了金老杜,该找的人都找到了,有几艘船上的人被别的船救上了,虽然有人断胳膊短腿,至少还活着。那时,虞娘拖着虚弱的身体天天去码头,一看见渔船就说是金老杜回来了,她不相信别人的劝慰,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你说,去的时候好好的,怎么就这么没了?万一他被别的船救走了呢?万一他现在一个孤岛上呢?她天天哭,眼泪流干了,她的眼睛就是在那时候坏的,看东西眼睛都是模糊的。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抱着她的腿哭喊饿,她也不管不顾,一心想着金老杜突然出现在她眼前。医生说,她是受了刺激伤心过度。村里人说,金老杜的老婆,心性这么强的一个人哪,现在变得疯疯癫癫的。两个孩子跟着她,饥一顿饱一顿地过着。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有一天,金老杜出现在她的梦里,说不要等他了,他不会再回来,好好把两个孩子养大。虞娘在梦中哭醒。金老杜啊,难道你已经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终日在海洋上海上漂荡。冬天,海里冷啊,寒风和海水像刀割一样。夏天,日头毒辣啊,你在海里会不会被捕了这么多年的鱼欺负。一想起这些,虞娘就伤心地几乎晕过去。她想,如果能够掏开看看,此时,她的心肯定已经碎成了两瓣。
是啊,把孩子养大,才对得起金老杜。似乎从那时起,虞娘才清醒过来。每天天刚麻麻亮,她就跟着村里的一帮妇女出发了。她戴着头巾,穿着雨鞋,拎着篮子,篮子里是一把尖头的锤子,用来凿海滩上的牡蛎。冬吃海蛎夏吃蛤,这个季节,是牡蛎采收高峰。海滩边的风冷得像刀子似的直往身上刮,往头巾里钻,脸像被抽了似得生疼。挖牡蛎,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个多难的活,用尖锤子锤下礁石上的牡蛎,把壳撬开,把肉挖出来。这个挖也需要技巧,虞娘开始没经验,总是锤碎了壳。后来她熟练了,用锤尖对准牡蛎一撬,牡蛎就从礁石上下来了,撬开牡蛎壳,用刀割断牡蛎筋,将牡蛎连水带肉倒进碗里。新鲜的牡蛎肉是浅绿色的,趁着这个新鲜劲,她们偷偷拿到县城的菜场里去卖。
就这样,虞娘成了赶海的渔嫂,白天,摸海瓜子,泥螺;抓沙蟹,跳跳鱼。一年四季,有什么抓什么。晚上,在灯光下织网。再后来,她承包了村里的养殖塘。她把自己想象成金老杜,如果他在,会如何把这个家撑下去。老辈人说,日子是要捱的。一天天捱过去,就会苦出头。虞娘觉得自己的日子就是每天都咬着牙,憋着劲,直到把两个孩子养大。孩子念书争气,上了大学,然后工作,再也不用她操心了。而她也老了,回首想想,这么多年,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以前,一想到这些,虞娘的眼泪便会扑簌簌地直往下落,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让她情绪起伏。她想,或许是自己的心已经变硬了,像她梦里所见的,她把自己的心放进了一个装满铁屑的石臼里,每天磨,直到把它磨得坚硬如铁。有时,她会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满含的隐忍和坚韧。生活,可以把一个女人变得比男人更强大。
五
当年肖科宇上学,她的父母工作忙,是虞娘送她回的县城外婆家。凭着记忆,七转八拐,虞娘摸到农盐路,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正发愁该怎么办,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人走过来,说这儿早改名叫长天大道了,至于她打听的人,正好他认识,原来就住在他隔壁,前些年已经搬了家,去那里要走好长路,应该打的去。那个人给她写了一个纸条,上面是小区名字和几幢几层。虞娘晕车,刚好看见一辆三轮车骑过来,便招呼着坐了上去。人家一听她去的地方,说那个小区很远啊,15元。
好吧。虞娘咬咬牙,答应了。坐在车上,她有点气喘,天气热,浑身是汗,摸了手绢擦,一会汗又流下来。
下了小区,她才觉得,这房子怎么跟以前都不一样啊,这么多,这么高,密密麻麻的,道路弯里弯绕,迷宫似的。她把纸条给门卫,问,这个18幢201室在哪里啊?门卫是个矮小精干的男人,说,您这么大年纪,没人陪吗?我刚才看见他拎着东西回来的,现在应该在家。来来,我陪你去吧。
门卫陪虞娘到楼层前指点了下便回去了,虞娘看着这幢陌生的大楼,突然心跳起来。这个念头在她心里存了好多年,她要说的要做的几乎都能闭着眼睛背出来,但临到眼前,心里卻忽然没了底。窗户里传出锅碗的碰撞声,水龙头的流水声,有人在就好。虞娘开始爬楼,她虽然已年近八十,但因为常年劳动,脚力还不错。
201室,她看见门牌号了。找了一会,没找到门铃,虞娘便拍了门,啪啪!啪啪!她的手心里全是汗,印在红木门上的手印瘦小,干巴。她担心手印不会消失,一边擦一边拍,后来发现没有必要这样做。里面的人是耳朵不好使?还是看见我故意不开门?虞娘手上的劲道大起来,惹得隔壁人家打开了门。这时,门开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疑惑地看着虞娘,问,你找谁?
虞娘一直担心自己老眼昏花,但她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还好还好,除了老一点,胖一点,变化不大。
肖书记,我是虞娘。金老杜的老婆。 啊,啊,啊。老头连呼了三声,似乎在拼命拉回记忆中的人,时光打发走了很多他生命中的人和事,但金老杜,他是不会忘记的。还有眼前这个女人,很长日子,成为他过不去的心结。
坐,快坐。老头把虞娘让进屋里,打开电扇,给她倒了一杯茶。
这天气,热得很呐。你从………
我从竹岛来。我一路打听过来。
哦。这真不容易。老头揉着手里的一块抹布,想着说什么合适。
肖书记,你也坐下来。我说些话就走。
别别,来了就吃了饭再走。
你别忙乎了。来,坐这儿吧。虞娘像是在自己家里。
哦。老头坐下来,有点局促。
虞娘看了看房子,说,你一个人呐,自己买菜烧饭?崔琴呢?
她走了好几年了。我在家反正也没事干,当做锻炼身体。
唉,人老了,总要走这一步的。肖书记,我知道,这么多年,你心里对我是有疙瘩的。我也是,一直放不下。
老头沉默了一会,慢慢地说,别提了,当年,形势就是这样,我也是没办法。你别叫我书记,我早已经不是了。
不,肖书记。虞娘依然叫着,我骂你是杀人凶手,把你和崔琴赶了出来,把你们的花圈给扔了。听说,你还被村里人打伤了。这么多年,想起来就像是在放电影。知道不,金老杜总是给我托梦,说他在海里冷啊。我受不了,好几次半夜里,我站在大海边,想去陪金老杜。
唉,我也不愿回首哪。这么多年,我们托人给你带的钱和物你都退回来。我知道,这辈子你是不会原谅我了。
我当然不会要你的钱。我咬着牙把孩子养大,以后才有脸面去见金老杜。肖书记,我就问你一句话,当年,金老杜是不是跟你說过,风力会增大,不适宜出海。你说,六七级大风算不了什么,鼓干劲,争上游,要发展生产,哪里鱼多就去哪里捕鱼。渔民应该闯荡四海。
可是,我哪里会料到风力一下子增强到10级以上啊。很多人都想不到,那时候的气象预报,有时也报不准。
毛主席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你知不知道,正是你说的这句话,他带着人出海了。二十多条人命啊,二十多个寡妇,你心不疼吗?
老头涨红了脸,低下头不说话,渐渐地,他的眼眶湿润了。
虞娘不知道,他这一生,所受的打击并不比她少,就连崔琴的早逝也跟这有关。唯一的女儿跟他们不亲,这么多年一直远走异国,直到前两年,她才回来,但还是跟他住在不同的城市。
他记得那个深夜,他被愤怒的人们揪着衣领推搡着,那些平时见了他尊敬和气的乡亲,此时,一个个脸上的表情狰狞凶恶。他麻木地承受着他们的拳头和咒骂,家里的东西都被砸碎了,地上一片狼藉。有人冲进他们家中,把棉被和衣服拿到院子里点燃了火,熊熊燃起的火焰吞噬着混沌的暗夜,颤抖的火焰如他心底无声的哭泣。他看见崔琴那双惊恐的眼睛看着疯狂的人们,瑟瑟发抖的瘦弱身子躲在角落里。他忍受着村民们的打骂,知道人遇到打击是需要找一个途径宣泄的,现在他成了那个出气孔。那些日子的白天和夜晚,他和县里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户慰问村民,发放救济款,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子小,亲挨亲,一户人家出事,跟好几户人家都连着关系。家里的事全都扔给了崔琴,崔琴那时还在村里教书,他不知道她是怎么过来的,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安慰她。自从受了那次事件的打击,崔琴心脏一直不好。过了几年,调到县城教书,因为身体原因,学校照顾她去了图书室,后来又提前退休。
这么多年,他们两个人似乎都有默契,谁也不提当年的事。但是,他知道,挡在他们生活中的那道阴影一直在,在每一个黑夜的辗转反侧和叹息中,他从崔琴那双凹陷失神的大眼睛里,看到那个黑夜在她眼中的熊熊烈火和失去理智的人们扭曲可怕的表情。他只能无言地伸出手,把她瘦小的身体揽在怀里,拍着她的肩膀。他陪她去看过很多医生,也吃过很多药。当然,心病还需心药医。崔琴也知道,后来就把那些药都停了,说,没用,别浪费钱了。我知道自己的身体。
当年,女儿对他们阻挡她去竹岛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她对他们的冷淡表现出了对这个事件的态度。他不解释,这么多年,他想,明白的人,自然会明白。小宇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读了那么多书,现在,应该比他们更懂得那段历史。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不能轻言原谅的错误。他无法选择时代,只能选择承受。悔恨只会吞噬自己,他选择在生活的烈火中生存。
他搬来这个小区后,决心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他买了很多历史书。读史明鉴,知古鉴今。他觉得,那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和喜,无不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苏轼说,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啊,人生本如一场梦,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心胸即便不能做到如大海般辽阔,也该学一汪江水,所有的心结和烦恼,随之东流,一去不回。
六
时隔多年,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那段经历,今天,虞娘的来访,把那段封存在他记忆深处的往事又重新打开。他才知道,假装忘却并不等于真的忘却,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豁达坚强的人。虞娘就是那段过往,她如那块投在江中心的石头,再一次在他心中激起硕大的浪花,散开的层层涟漪很久都不能平息。
虞娘说,肖书记,这么多年,你肯定也难过,是吧?今天,我说完这些话,心里便放下了。真的,我已经不怪你了。我知道,我的日子已经不多了,金老杜也不再喊冷了,他说在那边等着我过去。这么多年,我天天给他念经超度。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来。老头站起来,说,我接个电话。
又这么着急回吗?哦,是吗?现在我家呢。真的,哪会骗你。老头看了一眼虞娘,说,是的。……好,那好吧。
他挂了电话,说,是小宇。她去过你家。她说下个月再来,去看你。
小宇,我有好多年没见了呢。
是啊,就喜欢往外跑。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国外,前两年才回来的。国外忙,没想到回到国内还是这么忙。她妈去世,也只呆了三天又回去了。我都好长日子没见到她了。
年轻人的世界,我们不懂呢。
也不年轻了,儿子都快大学毕业了。甭说现在,过去的世界我们也不懂啊,只管听令。是吧?所以,凡事还是要看开些。虞娘,小宇是你带大的,她也把你当娘呢。
虞娘笑了笑,我知道,小宇从小就是个好孩子。她站起来,肖书记,我走了呢,你要多保重。
不吃饭吗?留下来,吃了饭再走。
不了,否则赶不上船了。
二人下楼。楼前面是个花园,种满了玫瑰、月季、栀子花,蔷薇,红的,白的,粉色的花,盛开着,热闹得很。
哎呀,这些花可真漂亮。虞娘赞叹了声,你这房子位置好,天天可以看到风景。
是啊,红花绿树养眼。有时我在花园里走走,打打太极拳,跟一帮老头聊天下棋。
好,这样才好。俩人走到小区门口,虞娘说,就送到这里吧,我还是坐三轮车回去。
老头说,虞娘啊,你一定要多保重。到时,我和小宇一起来看你。
一辆三轮车无声无息地停在虞娘跟前,虞娘坐上车,向老头挥挥手。
保重啊,路上小心。老头的声音渐渐远去。一股凉风吹过来,拂在虞娘布满皱纹的脸上,她想,这风好爽快呀。
骑车子的是个瘦高的中年男人,低着头,踩着车子用力往前。他的背影,像极了金老杜。虞娘微笑着,闭了眼,感觉像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原载于《群岛》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