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因教材内容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惑。让学生正确了解他国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并同课本内容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渗透;实践
所谓跨文化,简单理解就是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在生活各方面所反映出的一些彼此不同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融合现象。跨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就很难学到这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实际交际能力。
第二,跨文化现象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扩大,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更加快了世界多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国人为了民族的发展或利益走出国门。若要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当地的生活,熟练地使用当地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那么对他们尽早进行跨文化教育就尤显重要和迫切。
以上现象的影响已逐渐渗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全面铺开而持续扩大和深入,并广泛地受到关注。如果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办学组织在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在这方面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影响外语教学的效果,导致语言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使学习者不能尽快而有效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环境里投入工作,甚至还可能带来误会而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怎样才能让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有效、轻松、自然地渗透到各种外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语言又学到相应的文化,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显著的学习效果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总结的这方面的一些具体经验和方法,今天与大家分享,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仅供大家参考并加以批评指正。
一、外语教学前要认真备课
在要讲解的材料或内容中找出与本土文化有差异的跨文化内容,然后对这些部分进行标记并加以关注,必要时最好能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以求获得较为详细的信息并做好笔记。在实践中我发现,处理这类情况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事先将你所关注的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先做预习,这样当相关内容在课堂呈现时,学生的反应将会自然而快速,必要时教师仅仅需要做些补充,无需再重头启发。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跨文化背景,即使在课堂上用几分钟做一个角色扮演,也不失一个好主意,这也是学生对知识记忆最深刻的方法之一。如有可能,这种活动多多益善。
二、采用对比法,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各种跨文化信息
比如,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人文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英美人偏好抽象、分析思维;中国人则是形象、综合思维。如在时间概念上的表达,英语顺序是分-时-日-月-年,而汉语恰好相反,顺序是年-月-日-时-分;在空间概念上,英语顺序是街道-市-省-国家,而汉语顺序是国家-省-市-街道;在姓名表达方式上,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尤其对个人隐私范围的理解东西方更是有较大的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所拥有的人文知识进行对比并发现其差异,也是外语教师最常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采用课前提问的形式在外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
这种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中主题要涉及的跨文化信息,事先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用于第一个环节。这样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无形中起到培养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作用。
最后,我想再补充一点,就是在教学中有时会碰到一些不够明显的跨文化信息,或者学生临时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和主题不太相关但又有一定联系的问题,这时就要考验外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了。所以说,外语教师要想真正做到将跨文化教育有效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让学生随时保持在一个正确的与所学内容相符的情境里,外语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外語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水平,充分认识到社会是发展的,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对很多新的社会现象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甚至有时还不及学生。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努力更新知识体系,跟上社会的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渗透;实践
所谓跨文化,简单理解就是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在生活各方面所反映出的一些彼此不同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融合现象。跨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就很难学到这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实际交际能力。
第二,跨文化现象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扩大,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更加快了世界多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国人为了民族的发展或利益走出国门。若要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当地的生活,熟练地使用当地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那么对他们尽早进行跨文化教育就尤显重要和迫切。
以上现象的影响已逐渐渗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全面铺开而持续扩大和深入,并广泛地受到关注。如果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办学组织在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在这方面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影响外语教学的效果,导致语言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使学习者不能尽快而有效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环境里投入工作,甚至还可能带来误会而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怎样才能让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有效、轻松、自然地渗透到各种外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语言又学到相应的文化,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显著的学习效果呢?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总结的这方面的一些具体经验和方法,今天与大家分享,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仅供大家参考并加以批评指正。
一、外语教学前要认真备课
在要讲解的材料或内容中找出与本土文化有差异的跨文化内容,然后对这些部分进行标记并加以关注,必要时最好能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以求获得较为详细的信息并做好笔记。在实践中我发现,处理这类情况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事先将你所关注的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先做预习,这样当相关内容在课堂呈现时,学生的反应将会自然而快速,必要时教师仅仅需要做些补充,无需再重头启发。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跨文化背景,即使在课堂上用几分钟做一个角色扮演,也不失一个好主意,这也是学生对知识记忆最深刻的方法之一。如有可能,这种活动多多益善。
二、采用对比法,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各种跨文化信息
比如,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人文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英美人偏好抽象、分析思维;中国人则是形象、综合思维。如在时间概念上的表达,英语顺序是分-时-日-月-年,而汉语恰好相反,顺序是年-月-日-时-分;在空间概念上,英语顺序是街道-市-省-国家,而汉语顺序是国家-省-市-街道;在姓名表达方式上,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尤其对个人隐私范围的理解东西方更是有较大的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所拥有的人文知识进行对比并发现其差异,也是外语教师最常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采用课前提问的形式在外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
这种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中主题要涉及的跨文化信息,事先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用于第一个环节。这样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无形中起到培养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作用。
最后,我想再补充一点,就是在教学中有时会碰到一些不够明显的跨文化信息,或者学生临时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和主题不太相关但又有一定联系的问题,这时就要考验外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了。所以说,外语教师要想真正做到将跨文化教育有效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让学生随时保持在一个正确的与所学内容相符的情境里,外语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外語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水平,充分认识到社会是发展的,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对很多新的社会现象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甚至有时还不及学生。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努力更新知识体系,跟上社会的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