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原则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数学活动了解学习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轰轰烈烈,但是学生学习效果却提高不快,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细细反思,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跟不上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把握,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应进一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循趣味性原则 创设情境教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故事入手或通过实物演示,或通过图画再现等,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小兔搬家的动画故事:小白兔要搬家了,兔妈妈收拾了4个包袱,小熊、小猴,小松鼠都来帮忙,他们各自背哪个包袱最合适?(画面为大搬家的场景,多种小动物)。教师同时出示大小不同并标有号码的4个包袱。“小熊身体壮应该背①号大包袱,小松鼠身体小应背④号小包袱。”当请部分同学上台亲自用手掂一掂后,同学们恍然大悟。①号包袱虽大但很轻,④号包袱虽小但非常重。“看来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当同学们用手掂②号与③号包袱又产生不同意见,因为②号与③号包袱差不多重,无法准确说出哪号包袱重。从而得出:“看来要想知道谁重谁轻?只用手掂还不行。”这个故事里孕含的问题恰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的这种认知冲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下一步不需用手掂较轻物体,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循生活化原则 联系实际教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教学设计要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环境,这就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就是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大有好处。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的价值。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注重开发生活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有时数学课堂成为“小型超市”,学生购买货物时的价格、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等,这些数字都成了数学教学的资源进入课程。每节课都引人入胜,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应用、创新。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些数量关系后,教室成了“临时书店”,讲台上摆出8种书籍,每种书籍价格不同,数量不同,让学生轮流上台“购书”,要求每人只买同样的书若干本,计算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先学会“单价×数量=总价”,再结合运用“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及求各总价之和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由衷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并且不能出现差错。这样就会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好数学。
  
  三、遵循探究性原则 合作交流教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好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生活活动经验。”自主探索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互相交流、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并有一定的内涵,让学生作为一个主题去探究,不能把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也让学生探索。探索应该有一些难度,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现区”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探究,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发展自己,领略探索成功的喜悦。课堂探索不同于学生在家自学。自主探究的课程,内容存在难度,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不能像有些公开课那样搭花架子,那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收获。因此,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与合作。有人认为,“自主探究就是自己个人探究”,这是对“探究”的片面理解。交流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四、遵循创新性原则 大胆开放教数学
  
  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创新人才是整个教育体系所追求的发展目标,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回归生命的教学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实际,大胆开放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大胆猜想,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其次,要创设开放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或问题开放或答案开放,或一题多解,或那样算法最简便,或几种图形的多种拼合。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体现灵活性、新颖性,千方百计营造激励学生创新的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与李树共180棵,其中桃树是李树的1/5,桃树和李树各有多少棵?通过探究,学生就列出多种解法。
  
  五、遵循差异性原则 尊重学生教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体验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由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不同,家庭教育、生活背景不同,个人、天赋,生活经历不同,特别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差异必然存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而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因生施教。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探索新知和参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投入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使知识水平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学的原则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阐述。总之,学生有效的学习,需要老师有效地教,老师的“教”应该真心实意;教师的“教”应读满腔热情;教师的“教”应该神通广大;教师的“教”应该“千变万化”。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就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正】作为爱荷华公路、重型及多功能建筑公司Mc Aninch的项目经理,特约研究员泰勒亲眼目睹了建筑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第一次变革是从线缆到液压的改变,然后是GPS",紧接着
【正】有时候,同行人相亲相近除了从事共同的行当,有共同的话题之外,有着共同记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这份记忆美好也罢,痛苦也罢,因为共同记忆意味着共同的经历和
11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会见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隋忠诚一行,就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重要讲话
文章分析阐述了西汉基层政权在选官制度上的作用这一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应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尤其是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公司,自其颁布之后又进行了三次修订,本文简单阐述公司法律制度的变
【正】在很多人的眼中,目前的路机市场已经成了人们眼中的"铁乌龟"。经过了多年的公路建设高峰,特别是随着很多省份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开始逐年减少,以及基本路网结构的形成,路
<正> 武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并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国有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对于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并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