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解读: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铁门槛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中学语文课程不等于文学课程,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文学教育和审美活动,也就没有语文课程。其中,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难点。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从感性的、知性的、理性的多个思维层面,对古诗词作品进行解读,并把自己对作品解读的过程与结果转化成有既定目标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也经历解读文本的过程,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他(她)就具备了非常重要的语文专业素养;若再能将提升这一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目标追求,就堪称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
  古诗词解读,有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那就是“过心”。
  当年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过极富前瞻性的见解:“这心灵的发展便是国文教授的重要目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确实,语文课程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即: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学生的语言发展,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两者简直就是一种共生并进的关系。众所周知,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而“立人”的上策,是“过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师生一起细读文本、揣摩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过心”的过程,即潜移默化的过程。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师大,在谈到语文教材编写时精辟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个人理解这句话,总书记不只是强调要多选些古诗文经典进入语文教材,更指出了此举对于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那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他们的心灵,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血脉”,是民族精神血脉,“基因”,乃民族心理基因。所以德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看来这一认识,古今中西,概莫能外。
  文学是人学,是人心之学。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庄严宣告:“人是不朽的,这并不是说在生物界唯有他才能留下不绝如缕的声音,而是因为人有灵魂。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写出这些,这些人类独有的真理性、真感情、真精神。”在中国,对此有相似的表述,如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文,心学也。”(《游艺约言》)“《诗纬·含神雾》曰:‘诗者,天地之心。’《文中子》曰:‘诗者,民之性情也。’此可见诗为天人之合。”(《艺概·诗概》)中国古诗词的艺术意境,说到底,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根基的。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秉承“心灵发展”的宗旨,正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高中阶段,应“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些表述,正是顺应了“立人”必先“过心”这一教育规律,对我们确立古诗词解读的立足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
  古诗词解读,有一个总体要求,那就是“综合地感受”。
  先说一个作品解读实例吧。某次我给中学语文老师作专题讲座,事后一位年轻的老师发来短信问询,我记录了我们之间的如下对话:
  ○方老师,我是受培训学员,我对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不甚理解,想请教你一下。宋代曾公亮有一首《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云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首诗的第一句为什么说“千峰近”?还有最后一句“开窗放入大江来”怎么理解?
  ●这诗写的是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所见的景象。我觉得“千峰”“万壑”是由长江波涛声引起的幻觉,不是写实,因为长江就在窗下,故说“近”。末句纯出于想象,不说我打开窗户看到大江,却说我把大江放进来,思路很别致,故是佳句。
  ○从高处看远远的低处,怎么能看到冲天巨浪?为什么说“放入”?
  ●你没有到过北固山甘露寺吧?此山不高,但很险,僧舍就凌空悬驾于江面之上,离下面的波涛确实近,故声音听得真切,在夜深人静时就容易产生幻觉。“放入”我已回答你,是主观设想,可以从中见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气魄。
  ○……也许我太笨,一直理解不了。
  ●读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太理性化。东坡说“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就是此意。
  ○但我老是觉得,如果山高,那是写云,不是写水;如果山低,不是写云,那么水就不具备拍天浪的气势。
  ●须知这不是写实。
  ○即使是想象,也得有现实的基础吧?
  ●什么是写这首诗的现实基础?我认为就是诗人当时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诗歌是高度主观化的,主要不是反映现实的。
  ○好的,谢谢方老师的回复。
  从这次对话可以看出,这位年轻老师并没有完全摆脱她的困惑。这让我想起叶圣陶先生当年的教诲:“文学这东西,尤其是诗词,不但要分析地研究,还得要综合地感受。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叶圣陶谈读诗》)古诗词解读需要想象,需要联想,需要关注感性形象、具体情境,需要师生一起进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心理状态。这位老师缺的就是“综合地感受”这一环。
  从叶老所说的“综合感受”出发,经过以意逆志、披文入情的功夫,我们才可以深契作品肌理,进入作者心灵,读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须知,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词经典,其内在意蕴往往是多层次的,有语音节奏、文字含义、所反映的外部客观世界、所表达的主观思想感情等层次,而如波兰著名美学家英伽登所说,“在某些很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可以称为‘形而上的品质’的层次,这一层可以体现出‘崇高’、‘光明’、‘神圣’、‘宁静’、‘超凡’、‘悲伤’、‘恐怖’、‘妩媚’、‘迷人’等莫名其妙、难以言传的东西,一种洞然大开而又捉摸不定的东西。”(《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用中国传统诗学的话语表述,就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能从综合感受出发,读出古诗词作品蕴含的言外之意,该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表现。   但在语文教学中,只重视知性分析、抽象结论,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儿童语言学习中忽视感性和具体性、形象性的时候说,“我真为孩子们痛心,词并没有带着鲜明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意识;词从一朵散发着芳香、生气盎然的鲜花,变成了一片夹在书页当中的干枯叶片,只能使人从表面上回忆它的生气。”同样,古诗词解读如果不能从对诗歌所展现的意象、意境的感受入手,就等于站在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没有登堂,更谈不上入室,前人所谓“隔靴搔痒”,所谓“无一语道着”,就是指这一情况。
  三
  古诗词解读,还应有沉潜含玩的细读功夫。唯有细读,方能“于无疑处生疑”,在别人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譬如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名篇《天净沙·秋思》,要从内容方面理解,其主旨已于题目中表明,且用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点醒,没有什么疑问。如从艺术方面理解,现在连小学生都会说,这首散曲的好处就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已经成为语文课诗歌教学的一个标签化套语。因此,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曲子的前三句写景上,大谈九个意象的并置,如何构成一幅完整的视觉图景,借此传达出行旅者的秋日乡思。
  然而,读了这首散曲,一是知道它表达的是“秋思”,二是得出“情景交融”的结论,是否就算真正理解了作品呢?不妨提出两个疑问:一是,难道作品中选择了一些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采用了意象并置的组合方式,就能形成真正有艺术个性的意境吗?试看,元代著名曲家白朴也有一首同调作品:“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同样写秋天景物,同样用意象并置法,但把两首曲子对读时,却感到有不朽与平庸之别。这是什么原因呢?二是,前三句写景中,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和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给人的感受是凄凉和萧飒,景物基调是一种冷色调;中间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却给人温馨的感受,显然属于暖色调,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景物怎么能组合在一起呢?如果这种组合是合理的,这个“理”又是什么呢?
  我以为,解答这两个疑问的钥匙,既不在作品的前三句写景,也不在末一句直接抒情,恰恰在不太引人注目的第四句:“夕阳西下。”一般以为,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上承前三句写景,下启末一句抒情,即由景语转到情语。若是从作品外在的线性结构理解,此说固然有些道理,但我们的理解不能仅止于此。因为前三句写景,得有“夕阳西下”的笼罩,方为活景;就像一位高超的大画家,当他在画布上画出了九种秋日景物的种种色彩,必会再在景物上勾勒出代表着夕阳余晖的一抹金色,这样画中的景物方能呈现统一性,构成完整而浑融的意境。白朴的作品画了那么多景物,缺少的正是这一笔,于是意境的高下立现。其次,按有的学者说法,在古人潜意识中,“夕阳”乃是古老的原型意象,它的内在意蕴是当归,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故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景,意味着游子日夕而不能归乡;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却渲染了家庭团圆的美好场景。正是在“不归”与“已归”的交集上,前后两组景物构成了“相反而相成”的艺术境界,也水到渠成地逼出了游子的一声长叹:“断肠人在天涯。”如此看来,“夕阳西下”在全篇中真可谓是神光所聚、通体照映的“曲眼”,岂可小觑!
  细读并不是只关注作品的词和句,必须先有整体的感知,然后揣摩遣词造句,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最终还是要回到对整体意境的穿透性把握。美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到艺术意境的特征,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这样穿透性的古诗词解读能力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说这是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铁门槛。卑之无甚高论,愿与广大语文教师共勉之。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金正平)
其他文献
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我们对中央电视台转播的美国、克罗地亚、立陶宛、独联体、巴西、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安哥拉、中国男篮的9场比赛和独联体、中国、美国、古巴、捷克斯
一个多月前,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强烈地震,至今余震仍时有发生。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由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肾内科、危重医学科、儿科、麻醉科
作为一线教师,仅这一个学期,我就亲历了几次学生挑衅事件。第一次是因没收一个学生的零食,被学生在随笔中谩骂;第二次是训斥一名经常上课捣乱的学生后,被其在作文中以无厘头
十年前,提起湖北华中精密仪器厂,人人都知道有一个相机车间(现改名为十一车间)。汪家谦正是当时照相机生产的技术骨干,有名的“光学土专家”,为“华中”牌照相机立下汗马功劳。十几
用数值方案,在RHF/3-21G分子轨道从头算法的水平上,得到了氟化异氰FNC到氟化氰FCN重排反应的反应途径(内禀反应坐标IRC).沿着IRC;讨论了反应过程中体系几何构型的变化,计算了沿IRC运动
Jh型特种混凝土是采用快凝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主,掺加膨胀组分等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通过多个民用机场道面修补应用,体现此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快、收缩小,与旧水泥混凝土道面的
广东省普宁市关工委联合普宁长江医院,于5月1日前往大南山街道灰寨村,隆重举行“健康老区行”启动仪式。与此同时,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赠送现金、大米、食油等款物给该村贫困户,普宁长江医院医务人员还为村民进行义诊服务活动,免费赠医送药,受到灰寨村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  普宁市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新时期闻名遐迩的商贸名城。普宁市关工委和普宁长江医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
1.前言 空翻运动是空中运动的典型运动形式,也是体操、技巧、跳水等运动项目中普遍采用和不可缺少的动作之一,因此研究空翻“概念”的成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理论界
作者报道一例罕见的伤寒并发症,伤寒沙门氏菌所引起的脾脓肿和脓胸。病例为13岁女孩,入院时持续发热2周,脾轻度肿大、质软,血红蛋白11克,白细胞6,100,无嗜酸性粒细胞,血沉降
验方1: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水煎去渣,温服。验方2: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代茶饮。验方3:玉米须30~50g,每天煎水代茶频饮。验方4:鱼腥草100~150g,水煎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