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性定位与高校艺术教育发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属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对其进一步精准定位对当地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可以是立竿见影的,也可以是潜移默化的。而高校艺术教育,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份文化担当,应当在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和传播作用。鉴于此,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属性定位进行探讨,发掘出其对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属性;高校;艺术教育;湾区文化
  注:本文系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端砚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202013720003)研究成果。
  文化属性定位属于顶层设计,不可能由少数几个专家来完成,它是一个系统的观念形态方面的工作,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配合。同时它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现实地存在于文化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人的意念和行动之中,这些人共同构成了文化属性的定位者和制造者。同理可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当地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是大湾区地域文化属性的定位者和制造者。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从业者,在从事艺术教育的同时就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对自己所在地域和自己所传播的文化艺术的文化属性进行了定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那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呢?方法或许有很多,但是高校艺术教育的参与必然是其中极有分量的抓手。高校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被教育主管部门、学界和社会所重视。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1号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要求从2014年开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校要向教育部提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属性定位应该在其所在地域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校每年向教育部提交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体现出来,这恰恰就是顶层设计,恰恰就是对文化属性进行定位的一种方式,教育部、大湾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大湾区部属高校是共同的参与者。它对当地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促使当地高校艺术教育从“空中楼阁”转为“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创造条件,提供机遇。艺术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同时,艺术教育能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内在动力将不仅促进艺术的创新,也将通过辐射促进受教育者的科学创新和人文创新,促使受教育者在了解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通过文化交流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创新本国本民族文化,并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另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艺术教育将更加注重社会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主动引导全社会都重视、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并尊重、关心艺术教师,为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有助于当地高校艺术教育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有助于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是通识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形式。100多年前,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美育是德育与智育的一种手段,直言“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文的、审美的实践与创造。因此艺术教育就是以艺术审美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的、审美的通识教育。艺术的人文属性决定了高校艺术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艺术教育已经从早前的职业教育为主转变成以通识教育为主。培养专业的艺术家和艺术专业人才只是艺术院校的目标,事实上包括艺术院校在内的广大高等院校需要培养的是具有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专业人才,这些人不一定从事艺术职业,不一定成为一名艺术家,但是会有很大机会去从事需要一定艺术修养的社会文化工作。
  第三,有助于当地高校艺术教育紧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时代内涵,从而可以更好地审视和判断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是否与国家战略相符,是否有科学理性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措施,是否有适应高校文化艺术创新的宽松的生态环境。在文化视阈下,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肩负着时代使命,并且有着在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中践行“一国两制”特色的极具包容性和开创性的政治文化。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后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引领湾区核心城市发展。同时它拥有大型的现代化港口群和城市群,有强大的临港产业支撑,有便捷的、发达的交通网络,所以湾区经济必将成为当前经济的制高点。这些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时代内涵,高校艺术教育只有紧扣这些时代内涵,才能培育出绽放时代光彩的艺术奇葩。
  第四,可以更好地促進高校艺术教育在普及和塑造湾区文化上发挥作用。湾区文化反映的是湾区人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人格追求、心理定式、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审美情趣等内在精神特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统岭南文化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孕育的包括香港、澳门地区文化的当代文化精神和湾区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湾区文化是湾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高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对于湾区文化的塑造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份文化担当。文化是艺术的内核,艺术是文化的呈现形式,没有艺术的呈现,文化将被忽略和遗忘。从这个意义上说,湾区高校艺术教育就是为湾区文化的开发、提炼和呈现培养人才,就是为湾区文化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元素与活力。湾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反映了湾区文化的发展,湾区文化的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湾区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湾区高校艺术教育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湾区各种文化现象,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来融合外来优秀文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湾区文化。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独特,且由于历史积淀的丰厚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拥有作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的社会资源优势,这些优势资源既可以转化为保证湾区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的湾区,也是文化的湾区,是作为改革开放新文化发源地的湾区,也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碰撞和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属性应该进一步定位和提炼,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所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属性定位,对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推手,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部门应该提高认识,明确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师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属性定位关系到文化安全和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以要立足中华文化,更要体现独特的文化特色,那就是多元、开放、创新、兼容并蓄、自信有为。高校艺术教育,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份文化的担当,而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属性的科学定位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高校艺术教育在湾区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和传播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琳琳.论艺术教育的开展途径及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4(9):28-31.
  [2]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J].教师之友,2001(11):1.
  [3]贾韬.论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功能[J].江苏高教,2015(2):98.
  作者简介:
  花仕旺,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
  周诗婷,广东理工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任宏霞,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
其他文献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遗文化或多或少遭到了中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传承人才流失、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山西戏曲文化为例,结合新媒体时代下山西戏曲文化的发展背景,针对山西戏曲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让更多的人熟知戏曲文化,从而促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期刊
摘 要:钢琴弹唱课程是音乐课程体系中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该课程非常有必要。弹唱技能是职业技能当中的必备能力,因此应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文章从音乐课程体系出发,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学前教育;钢琴弹唱课程;高校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世界的富足备受关注,尤其是各类艺术活动成了现代人的最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电影史课程也不得不进行改革,否则难以满足现代影视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文章通过介绍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分析当前我国电影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电影史;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川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协同两地文化资源,共同打造成渝文创产业,是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现文化旅游一体化,助推成渝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总结隆昌和荣昌两地的非遗文化资源特点和现状,试图以非遗文化资源融合的角度去探索助推成渝经济圈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成渝经济圈;非遗文化;文创产品  注:本文系2020年度重庆师范大学涉外
期刊
摘 要:文章围绕“一带一路”文化作品的呈现与传播,以当下文化传播价值为主要依据,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一带一路”的人文内涵、“一带一路”文化作品呈现、“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等,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文化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传播。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作品呈现;人文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彰显出我国强大的国家自信,对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阐述着中华
期刊
摘 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如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文章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行概述,分析留存传统文化根脉的意义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探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期刊
摘 要:《白蛇传说》是近年《白蛇传》重构作品的代表,反映了当今民间文学重构的方向。首先,其商业影视化的重构保留了传统民间文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背景,使观众容易接受并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其次,通过科学技术将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使观众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并融入时代元素以增强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和现代性。文章以2011年程小东导演执导的电影《白蛇传说》为例,从民间文学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文化类节目的热播,重新唤醒了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热情。山东卫视《传家宝里的新中国》这档文化类节目与以往的类似节目大有不同,从节目时长、故事讲述方式、资源互转方向三方面进行转变。文章以此为例,探讨现阶段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家宝里的新中国》;文化类节目;传统文化精神  一、短时高效——做故事的讲述者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大众获取信
期刊
摘 要:永新盾牌舞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间舞蹈,又被称为藤牌舞,是融合武术、音乐、竞技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舞蹈。关于盾牌舞的起源说法不一,也使得盾牌舞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魅力,是力量与美的融合。随着社会不断發展,现代化的思潮给永新盾牌舞带来了文化上的冲击,而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严重影响了永新盾牌舞的传承。文章对盾牌舞的人文意蕴进行分析,结合舞蹈中蕴含的文化魅力,提出传承保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永新盾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扬州玉雕、漆器、剪纸、刺绣等工艺独具特色。进入新时代,随着创意产业的出现,独具特色的扬州工艺开始整合,逐渐形成扬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为推动扬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让优秀的扬州工艺美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文章基于对发展扬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扬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扬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扬州;工艺美术;文化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