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地区室内热环境实测及人体热反应研究

来源 :资源信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北疆地区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反应,选取一单人宿舍进行约6个月的实测,结果表明,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最高与最低温差近17℃,最高温度达35.4℃.以ASHRAE 55—2017为标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室内相对湿度始终满足标准要求,室内温度是唯一的影响因素,4、5、9及10月满足热舒适的要求,但要注意保暖,6、7和8月室内温度过高,即使完全打开门窗形成对流,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变也是微弱的,需采取其他降温措施.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室内环境对人体皮肤温度的影响随室内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其他文献
针对隧道围岩支护后的长期变形问题,文章以辽宁某在建隧道为工程背景,对该隧道围岩(砂岩)进行了锚杆锚固前后的单轴蠕变试验,分析了锚固前后试样的蠕变力学特性,并对锚固前后Burgers模型参数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应力水平下,锚固前试样的轴向、径向变形量均大于锚固后试样,锚固对径向变形的敏感性更强;随着应力水平的逐渐升高,锚固前后试样的瞬时应变均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蠕应变呈逐渐递增变化趋势,各应力水平下锚固后试样的瞬时应变和蠕应变均小于锚固前试样;不同应力水平下,锚固后砂岩的轴向、径向瞬时弹性模量均
项目位于巩义市东北方向,为15万m3/d规模的混凝—沉淀—过滤常规处理工艺和排泥水处理设施.工程地质灾害评价表明,建设场地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形简单,相对高差较小,地貌类型单一;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危害小;工程建设中引发地面沉陷、边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为适宜工程建设区.
以紧邻110 kV高压电塔的高边坡支护工程为例,探讨紧邻变形要求较高的已建建构筑物的高边坡设计过程及思路.通过分析边坡长期持续的安全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格构锚索挡墙这种主动支护系统来支护变形要求较高的高大岩质边坡效果较好,同时对于岩质边坡锚索锁定预应力可取相对高值以更好地控制边坡变形.
针对新建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龙泉山一号隧道的特点,采用压入式通风的方式,计算其需风量和供风量,由所得结果来确定通风设备.本工程所采用的高瓦斯隧道通风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高速铁路高瓦斯隧道瓦斯通风问题,且有效解决施工成本,实用性较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为了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土体孔隙结构的影响,开展了黄土的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土体裂缝及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裂缝长度和面积呈现逐渐递增趋势;试样两侧压实度不同会加速裂缝的发育速度,压实度相差越大裂缝发育速度越快;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存在交界面试样的渗透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一次压实的试样渗透系数逐渐增大.不同试样干湿循环过程中裂缝和渗透系数的变化对了解交界面和压实度对土体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饶市信州区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应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定量划分,将信州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共分为四级,即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个,中易发区1个,低易发区3个和不易发区2个,期望能为信州区今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隧道大变形施工和岩溶的处治问题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姜家沟隧道大变形段工程概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大变形施工和岩溶处治技术,施工中各项监测与质量检测指标均满足规定要求,表明大变形和岩溶段采取的施工方法是成功的,为隧道大变形施工和岩溶处理积累了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随着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升,目前制浆造纸废水中木素及其衍生物的降解脱色成为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的一大难点.本文介绍了制浆造纸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制浆造纸废水在深度处理上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当前研究热点技术:生物酶技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等的作用机理及其优缺点,最后讨论了生物处理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方面组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档案服务理念和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全面展现近20年来档案服务研究现状,为档案服务的拓展和深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本研究选取2002—2020年间SSCI和CSSCI中以档案服务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利用Bicomb、UCINET和CiteSpace等工具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绘制国内外档案服务研究知识图谱.本研究揭示了当前国内外档案信息服务研究的年发文量、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与前沿,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几个重点方向.
本文指出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是大数据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环境下专业馆员新型职业能力的核心,探讨了专业馆员作为文献资源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数据素养及服务能力在资源建设、传统借阅服务升级、学科情报服务、空间服务、科学数据流通等工作中的体现,构建了分为四级的专业馆员数据素养与服务能力模型,提出了馆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划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