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策略探微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议题式教学的策略,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梳理学科内容和案例材料,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确定相关的议题。第二,将议题展开为具体的话题,辅之以特定的情境。第三,在情境中呈现精编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表达。第四,设计评价方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做出评估并适时反馈。
  关键词: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民主决策
  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以议题为中心的活动型教学方式,即议题式教学。有鉴于此,本文以“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以下简称“民主决策”)的教学为例,分析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梳理内容,确定议题
  笔者把“民主决策”的议题定为:“我们怎样参与城市的交通治理?”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议题的确定应当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议题是活动型课程实施的关键。它既包含具体的学科内容,又体现基本的价值态度。因此,确定议题就必须考虑学科内容。新课标建议用“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来引导学生探究民主权利的内容和方式。这属于典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理论依托,又重视“如何实现”的问题。从公民的政治实践角度来说,这一议题是合适的;就民主决策而言,它远远超出知识范围,是不妥当的。以政府决策为例,公民享有依法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利,而决策机关则享有决策权。这是内含于民主决策的逻辑前提。因此,其范围可以缩小为“我们怎样参与……决策”。
  第二,议题的确定需要结合特定的案例内容。“民主决策”以城市交通治理为背景,立足于普通市民、专家学者、利害关系人等与政府之间就项目决策方面的有机互动。因此,议题必须凸显“城市交通治理”的内容。至于案例的选取,应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为原则。正常情况下,学生对于交通出行都有亲身的经历,其中不少人也遭遇过“道路拥堵”的困境。所以,这一案例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经验。相比而言,水电费价格调整可能距离他们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兴趣。但是,选择交通治理也并非没有风险。学生对其认识往往停留于感性层面,欠缺理性论证能力。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工作。
  第三,议题还可以将学科核心素养内嵌于其中。就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注重把握学科知识,而忽略彼此之间的互动过程。新课标强调公共参与,特别是不同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之罅隙。因此,在议题的确定过程中,有必要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嵌入其中。簡单地说,就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合作和解决。这在本议题中体现为“怎样参与”的设问。
  上述三点考虑,可以用图1的形式直观加以呈现。
  二、提炼话题,创设情境
  本课例的教学议题将“民主决策”的理论和“城市交通治理”的背景结合起来,兼具开放性和引领性。然而,它的范围过于宏大,导致无法直接用于教学。为此,可以将议题细分为四个相关的话题,即在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过程中:(1)我们如何反映心中所想?(2)怎样开展专家咨询工作?(3)项目公示以后,怎么办?(4)在听证会上,该怎么做?
  这四个话题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制度为依据,彼此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实质上,它们是对业已确立起来的议题的具体展开。那么,这类话题如何承载课程活动以及学科内容呢?它们之间如何过渡?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妥善处理好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笔者在“民主决策”教学中设计依次递进的四个情境。
  情境①为“献计活动”,契合“我们如何反映心中所想”的话题。首先,为导入新课,教师分享自己“遇堵”的故事以唤起学生经验,从而聚焦“出行难”问题;接着,介绍本市的交通出行现状,引入治理冲突;最后,教师邀请学生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参与“我为‘堵城’献策”活动。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情境②为“论证活动”,针对“怎样开展专家咨询工作”的话题。教师说明高架项目的入选理由,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论证影响,展示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能够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情境③为“公示活动”,基于“项目公示以后,怎么办”的话题。教师公布政府的规划方案,激化利害关系人与决策者之间的矛盾,考验沿线居民(学生)的应对办法。这可以培养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强化法治意识。
  情境④为“听证活动”,围绕“在听证会上,该怎么做”的话题。教师公布两套优化方案,鼓励学生现场模拟听证会。其目的在于优化方案,凝聚共识。它是近距离观察决策过程的良机,学生可以从中感悟民主决策的价值,增强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
  从情境与情感的关系来看,情境①激发正向的情感,如感激、信任和愉悦。学生会意识到公共事务(如交通治理)背后有管理者的付出,产生信任,进而体会到民主的真实性。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之相对,情境③会诱发负向情感,如不公、怀疑和苦恼等。从沿线居民的角度来讲,可能的利益受损者会怀疑决策的正当性,从而在行为上有所表现。从情境与思维的关系来看,情境②侧重理性思维,需要调动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作出判断。从情境与目标的关系来讲,情境④属于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参与听证依赖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内隐认知。
  三、聚焦问题,引导探究
  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探究情境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深化理论的过程。但是,情境本身不足以成就师生的互动——引领学生思考的是其中的问题或任务。新课标视野下的“公共参与”直接指向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它们一方面以公民直接行使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为基础,另一方面则与立法或行政机关的职权相互对接。可见,二者在公共空间领域内存在明显的张力。因此,应当在情境中设计相互对照的问题(见表1)。   围绕社情民意,问题A和B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回答——前者鼓励发散思维,后者锻炼收敛思维。A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凭借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回答。常见的包括“拓宽道路”“错时出行”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说出反映的对象(如政府有关部门),以增加任务难度。这也是为了澄清决策权的归属。学生在回答B时需要将众多的信息逐步归纳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这要求他們具备一定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围绕专家咨询,问题A和B安排学生以组内合作的形式完成——前者以同桌互议为主,后者以四人为单位。问题A指向学习难点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比较专家学者和其他普通公民参与决策的差异,进而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问题B对学生的知识素养要求较高。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此环节,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提升对话协商与沟通合作的素养。
  针对社会公示,问题A和B比较简单——前者是次要的,后者居于主要地位。问题A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能否直接开始施工?”简言之,科学的决策方案是否可以立即实施?通过思考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逐步认识到决策民主化的必要性。在特定情况下,民意甚至会影响规划方案的最终实现。教师可以适时补充有关新闻(例如垃圾焚烧项目),延伸认识范围。就问题B而言,学生可以提出多种办法。尽管公民有表达的自由,但并不是绝对的。这是“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运用。
  社会听证环节是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的当场实践。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尽管如此,教师还是应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必须选定合适的主持人。模拟听证会结束之后,教师应当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这组问题。这可以帮助他们从“公民—决策者”的二元视角区分民主决策的意义。
  学生在问题1A、2A、3B和4B中分别充当市民、专家、涉事居民和人大代表等角色。这是公民通过具体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相反,学生需要从决策者角度思考问题1B、2B、3A和4A。这是一以贯之的矛盾主线。学生最终可以认识到:广大公民是公共利益的直接受益者,但是他们无权做出最终决定;决策机关尽管拥有决定权,但仍然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展示成果,形成评价
  议题式教学的一大亮点便是学生的成果展示,特别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这也是教学评价的侧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新课标将核心素养明确界定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内容。可见,思想政治学科应当为社会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和有担当的人。
  就能力而言,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是公共参与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实际上,无论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还是法治意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对话、沟通和表达。也就是说,它们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为此,我们应将公共参与素养中的四个基本要求置于“民主决策”教学评价的核心地位(见表2)。
  问题1A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并不高。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作答即可。问题2A中设定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学生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例如结构力学和文化景观学)予以解决。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结果来看,学生可以做出可行或不可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但活动的关键在于把握说理方式和论证过程。所以,评价学生在这一情境的表现,既要结合语言表达能力,又要重视资料整合能力。
  议题式教学一旦设计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非不可变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和学情合理确定学生展示的重点和次重点,适当把控时间。譬如,如果以决策的民主性为教学立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1B、3A和4A方面多做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民意是如何进入决策过程的;如果以决策的科学性为基点,应当花更多时间展评问题2A和2B——让学生感受到政府决策背后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再比如,如果学生基础薄弱、素养欠缺,教师应当将问题A作为探究和评价的重点;如果学生综合素质高,教师应当以问题B为展评的中心,适当兼顾A即可。
  五、结论
  议题式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作用的两个过程。学科知识是议题式教学的理论支柱——议题的范围无论过大还是过小都不利于教学实施。课堂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内容之一——好的素材应当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便于加工。围绕议题,教师可以呈现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接触现象,从而由浅入深地掌握理论。教学评价本身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是议题式教学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否具备活动以后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应当避免出现活动型课程“身体行动、思维不动”的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克服灌输式教学只重思维忽视行动的弊病。
  实际上,通过发展人,使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朝着共同理想的方向改变乃是思政教育的指归。创设特定化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正向或负向情感,调动理性或感性思维。情境中的问题乃是引领学生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键。面对新课改,我们应当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他文献
一、同位语  1. 定义  一个名词(或其他形式)对另一个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这个名词(或其他形式)就是同位语。同位语与被它限定的词的格式要一致,并常常紧挨在一起。同位语除表示其同位成分的全部意义外,还可以表示部分意义。  2. 同位语的用法  ● 单词作同位语,通常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名词  This is my friend Harry. (名词Harry做同位语)  We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涉及三个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中的“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意理解的程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是考查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要求我们答出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Hearing the doorbell, I ran to answer it but found my son had me and let the guests in.  A. anticipatedB. interrupted  C. overlookedD. interfered  2. —I think youd better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我们应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呢?笔者略陈管见,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与强者伍:同质相争倒逼转型升级  正如燕雀不会与雄鹰同处一条食物链一样,国际间的贸易竞争也体现出量级分布。当两个经济体所提供的产品类型和劳务形态趋同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Losing a job is hurting. You are now not wanted; you are now ______from the work environment that offers the purpose and structure in your life.  A. excludedB. exited  C.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承载着乡村振兴、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使命。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时庄村为实例,对豫东地区农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归纳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时庄村;农村发展;路径选择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
一、文言文  游钓台记  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借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余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本期三篇文章,两篇写植物:一是胡杨树,二是梧桐;一篇写动物:骆驼。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如何找到物和志的形似和神合的。这是读懂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密码。  一  会流泪的树  文/任举林  在胡杨的生长地,有人称胡杨是“会流泪的树”,但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胡杨为什么会流泪,没有人知道它们生命里深藏的秘密。  其实,胡杨本来并不是为荒漠而生,更不是
三角、向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由于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知识具有公式繁多、性质独特、变化灵活、渗透性强等特点,使解决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问题较其他的代数问题更趋于隐蔽,解题过程有更多陷阱,解题思维更需慎密.因此,解题时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增解、漏解,甚至错解的现象.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剖析解决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問题时常见的错误情况,供同学们参考.
摘 要:“真实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真实的教学情境营造、立足真实问题的解决、呈现真实的教学过程等有效课堂的表达。教师在基于传统“家文化”真实性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解读“文化味”教材、选取“文化味”样本及营造“文化味”情境,可以实现真实生活的再现、真实对话的引领及真实体验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家文化”;真实性学习;教学设计  统编《道德与法治》非常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着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