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瓶里的希望之花——新月派戏剧美学观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月派的戏剧理论观在中国新文学的戏剧美学建设方面是独树一帜的.它既不同于<新青年>派的尚用的戏剧观,也不同于同期'南国社'尚美的戏剧观,更不同于稍后勃然兴起的左翼戏剧理论.新月派的戏剧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多维戏剧观的探讨、建构;2)、反对戏剧生活化和功利化;3)、以古典主义为其戏剧理论建构的深层内核.虽具有浓重的古典主义色彩,新月派的戏剧理论建构却着眼于传统戏曲的现代性转换,具体体现在其倡导的'国剧运动'之中.
其他文献
在京派研究中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个背景,这就是鲁迅。在以鲁迅为背景的研究下,京派作家的文学特点、文化根基、思想追求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这为深入认识研究京派提供了一
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美学对古典美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随着人的生存状况及文化语境的新的变化,美学必然突破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古典美学的藩篱,其现代转型是不可避免的.美的
对"情"加以限定并拉通情、志、意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抒情理论本原性探讨的核心问题."诗言志"虽是古典抒情论的滥觞,但"二乐"、<诗大序>以及孔颖达对于志、意、情三个范畴的协
论文从时间范围和地缘文化两个角度剖析了1928—1937年北平文化生态与京派文学圈生成的内在关联。1928年北京失去了国都的政治地位成为了边城北平,并由此成为了一所纯粹的文
本文描述了吴趼人写情小说在其整体小说创作语境中的位置变迁,探讨其成因中的时代新旧文化之间恸“哭”徘徊的选择心态。小说文本叙事操作展现出忧愤深广的乱世生活的现实逻辑
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亚里斯多德的catharsi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启示在于:catharsis确实揭示了某种极其重要极其幽深的人性经验;不同时代的catharsis解读具有
宋四六多属应用型文体,且多为代言之作。写法上工于裁对,多化用前人成句、成语而少用故事,又往往以文体为四六。宋初四六犹带唐五代遗风,至欧、苏后始锐意革新,形成新面貌。南宋后
王国维提出的"古雅",是他在康德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美的范畴,其主要内容为:在性质上,古雅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独立自足性;在来源上,它是人力的
刘向著《列女传》直接原因是对后妃干政的劝戒,故塑造大批贤良女子形象以为妇德表率。但因他本人强烈政治见解在反复进谏后仍未得采纳,故在小说中也情不自禁地借书中主角之口来
《风雨楼晚年诗抄》展示了作者关注民生,笃重真情和坚守个性的处事、处人、处已的三维精神世界,显现出诗美、学识、哲思高度融合三位一体的独到艺术成就,是古典诗体的当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