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课程和教学论的未来走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的出现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的产物,而相关的美术教学论则是美术教育发展的结晶。当美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时,标志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上升到一种理性而规范的需求层面上,它是传承中的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教学论的出现则意味着相关美术教育的成熟,它来源于美术教学活动,但又远远高于美术教学本身。从“实践”上升到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是质的升华,教学论是推动美术课程更加合理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毋庸置疑,由于各民族、各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各有不同,也相应诞生了属于各自的美术课程和教学论,这是历史形成的客观现实。当然,人是能动的,又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作相应的适应性改变,于是就有了相互的交流,也就有了美术课程和教学论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这种渗透和影响同时在不断改变它们的发展走向。过去的已成为历史,现在的正在前行中整合,那么,它们的未来走向会怎样呢?
  纵观美术课程和教学论的发展史,再横向比较目前的状况,我认为,它们会朝如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交流的频繁必然导致其朝“综合化”方向发展。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当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人们还意识不到交流意味着什么。但随着人类的快速进化和智慧的迅猛增长,交流改变了一切。于是,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唐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次下了西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来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些使者们带去了各自的文明,也带回了当地文化,在他们的足迹之后出现了不同文明之间不同程度的融合。
  如果古代的人们用自己的好奇心和勇气进行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艰难沟通,那么现代人类的智慧使这种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也促使各民族各地域的往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巨大无边的“圆盘”不再,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随着越来越密集的交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会逐渐带有外来色彩,就像绘画中的“条件色”,它使整个区域都有了共同的色调,也趋于综合化了。正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述:宇宙间任何物体间都存在吸引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各民族之间的人员交往都会对相关的领域有直接影响,那种影响是绝对的、相互的。1919年,中国接受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主张和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从此打开了通向实验科学和现代文明的窗口,融合之后而诞生的“壬戎学制”处处都体现了美国教学思维的痕迹。再看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实际也是接受了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而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民族教育特点有所创新的改革。美术课程和教学论作为教育范畴内容,它们也不断地受到外来影响,接受先进理念的洗礼。翻开根据新课改理念编定的艺术课本,你会轻易地发现里面涉古及今,包罗万象,无不体现着教育新思维。各种知识在其中汇集、融合,那么,随后的美术教学论也该顺理成章地朝具有融合倾向的综合化方向迈进。
  二、不同地域的不同审美趣味使之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问题:多种文化融合之后会相互淹没吗?显然,如果是简单地搅拌呈杂烩状,仅有物理上量的加減而无化学意义上的质的变化的话,似乎由于外来力量的强大就会使一种文化受到强烈挤压而蒸发。但目顾历史,几乎还没有一个民族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文明;相反,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各民族都会有的放矢,更多的是为我所用,再结合本民族特点,使之成为更新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又会彼此尊重民族风情,各国政府也会加大民族文化开发的力度,如此一来必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多元已成必然。那么,相应的,各民族负责文明传承的文化部门会制定不同的政策来发扬本民族文化,而依托各主管部门政策制定的美术教育内涵里的美术课程和相关的教学论肯定在其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显然,多元化会使未来的美术课程和教学论更加丰富,它们会义无反顾地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美术教育的前景也会更加美好。
  三、发现更多区域特色,“本土化”特征欲将显现。
  当然这里所指的“本土化”方向并非狭隘地回归“原始”,也非倒退为自闭,而是顺应发展需求,深入发掘内部潜力,去努力发扬那被忘却的精华。“本土化”不会拒绝或抛弃已吸收的外来文化,它在与其他地域文化融合之后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本地域原本兴盛但在区域快速发展过程中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原创”瑰宝。确实,原创不可替代,原创更具特色和吸引力。试想,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为什么能被成功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呢?究其原因,是它独具特色的魅力征服了人们,它那抑扬顿挫、婉转跌宕的唱腔所传递出来的美非同一般,节奏的轻重缓急被艺术家们拿捏得极其到位,蕴含着无限的“吴侬软语”风情和地方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其名垂戏史亦理所当然;再如潍坊风筝,原本“扁平”的风筝变得多么立体和富有内涵。作为地方传统项目,它不但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消亡,反而在对其自身的挖掘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它们确实是“本土的”,却被世界接受了,可见,“本土”本身并无不好,就看如何把握它的发展走势了。如果各民族都能好好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艺术就会绚烂多姿。现在提倡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将来,若更多这样的本土教材被开发、使用,那么,相关的美术课程也会增加更多的本土气息。显然,随之而来的教学研究也会增多,理所当然,由此而产生的教学论也会随之兴起;到那时,水到渠成,美术课程和教学论的另一个分支趋势“本土化”也就产生了。
  四、美术课程的实施平台日趋“现代化”。
  美术课程的现代化体现在其理念的现代化、目标的现代化和实施过程的现代化。现在使用的美术教材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而制定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属领域里的美术课程也必将乘上这趟时代列车,加快它现代化步伐,处处洋溢“现代”气息。其中“教学理念”、“准备方式”、“授课形式”、“讲学内容”、“评价观念”、“交流平台”一系列环节都是美术课程的组成部分,而这些无一不要求通过现代教育方式来实现。可见,美术课程的现代化无疑是它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
  五、教学论的理念基础更加“未来化”。
  教学论作为对美术课程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尽管在它们的发展史上,“课程”占尽先机,但扮演“从课程中来,又回哺课程”的幕后舵手“教学论”在将来肯定会后来居上,它将更具前瞻意识,其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在“理念”领域的体现无疑始终走在美术课程改革的前面,而且会不失时机地预测和引导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给美术课程的发展以恰当的定位。因此,教学论的“未来化”将会在未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综上所述,现行各种版本的美术课程和相应的教学论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得以不断完善的。美术课程的实践是教学论发展的基石,美术教学方法论层次的提升又会推动和指导美术课程的优化设置,使其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它们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它们在各自的发展史上是相互依存、交替行进的,在未来,随着外界因素的不断变化,它们也定会以更加丰富的交替上升的形式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军,李云淑,王俊.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2]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其他文献
当今科学和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日益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技术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步被发现。本文从四个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每年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肇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渐小,201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明显。经济复苏后企业人才的需求量大
介绍由四川省化工设计院和银山公司设计室负责施工图设计的 9万吨 /年磷铵扩能为 12万吨 /年工艺的技术特点 ,采用双槽萃取—两效三体料浆浓缩—烟气加热空气制粉状磷酸一铵
摘 要: 目前,学生课业负担的繁重,精神思想的压力诸多方面的原因,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改变现状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1世纪教育的主旨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情感观、人生观,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我国是目前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据统计,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所占比例高达95%,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农业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后果。我在2012年带队去县乡镇实习时了解到,大部分中学生只上到七八年级就退学去务工了,甚至都等不及初中毕业。所以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高度关注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活动主体
摘 要: 中学生的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家长及学生都不清楚如何才能远离疾病,更加健康。人类重要的财产是健康,如何让自己更健康呢?应该自觉地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健康 中学生 营养  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就是金子”的口号,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的今天,提前得病,提前死亡已成为当今社会令人忧虑的现象,甚至许多中小学生
介绍云南磷肥厂60 kt/a P2O5湿法磷酸装置过滤系统,泵体内侧径向吸入卧式离心泵的使用情况.从作用原理上谋求解决高腐蚀、高磨蚀工况下普通化工离心泵泄漏的问题.
结合云南磷肥工业公司磷矿烧结生产,分析磷矿烧结点火的特点,指出所存在的保温时间短和烟气含氧量不足的问题,提出4点改进点火的方法.
韶关市化工厂硫酸需扩能,原酸冷却铸铁排管已腐蚀严重,为此分步骤将酸冷却器改用阳极保护管壳式酸冷却器.介绍其工艺技术参数及使用效果,改造后酸性污水排放量减少,节约用水2
为了改善环境、满足公司内部生产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苏州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新建了1套300kt/a硫磺制酸装置.本文简要介绍该装置国产化工艺技术方案、主要设备特点和生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