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整地、品种选择、施肥、播种、预防自然灾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收获等方面阐述小麦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以为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19-02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soil preparation,variety selection,fertilization,scientific sowing,natural disasters prevention,disease,insect and weed pests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tc,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of wheat cultivation were introduced,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wheat in Huaibei area.
Key words wheat;high yield cultivation;Huaibei area
1 精细整地
当前整地基本都是旋耕整地,一般深度只能达到13~15 cm。耕作层浅,一般旋耕后就播种,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土壤过于疏松,不利于出苗和根系生长。要想小麦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匀、壮苗越冬,一是要加深旋耕深度,达到18~20 cm;二是旋耕同时要进行镇压,可以起到压实土壤、保墒、平整地面等作用,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整地时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3 750 mL/hm2加水15~30 kg/hm2拌土150 kg/hm2制成毒土,或选用5%毒死蜱颗粒60~90 kg/hm2拌土150 kg/hm2随犁撒施,防治地下害虫[1-4]。
2 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的半冬性品种
因为淮北地区域旱、涝、冻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重发年份多,小麦品种选择时应考虑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逆性。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小麦主推品种为淮麦29、淮麦35、济麦22、华成3366、良星66、烟农5158等[5-6]。
3 科学施肥、氮肥后移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二是增施有机肥,应基施优质土杂肥22.5 t/hm2以上;施纯 N、P2O5、K2O、硫酸锌肥、硼肥的量分别为150~180、75~90、75~90、15 、15 kg/hm2,其中硫酸锌肥和硼肥使用1次可用2年。在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定长,群体叶色褪淡时追施尿素180~225 kg/hm2 [1]。
4 科学播种
4.1 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墒情、播期确定播期、播量。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半冬性品种播量为135~165 kg/hm2,确保基本苗为240万~270万株/hm2。为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壯,应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4]。
4.2 播种方法
播幅较宽、播幅窄的机播行距分别为25、20~22 cm[1-4];播种深度3~5 cm;同时要求播种机械在播种时一定要匀速前进,确保播种均匀,出苗整齐。
4.3 药剂拌种
播种前晒种1~2 d,以提高发芽率和芽势;再用40%辛硫磷乳油50 mL 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 mL(2%戊唑醇湿拌种剂75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加水1.5 kg进行药剂拌种,拌种量为50 kg。
4.4 播后镇压
镇压可以压实土壤、平整地面。由于旋耕田块土壤疏松,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有助于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同时由于上部土壤紧实又可以减轻冻害。
5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 “一喷三防”
5.1.1 防治对象。虫害主要是蚜虫、吸浆虫;病害主要是赤霉病、锈病、白粉病。
5.1.2 技术要点。在小麦扬花初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施,从而达到“一喷三防”(防病虫、增加粒重)的目的。
5.1.3 防治方法。在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1周后进行第2次喷药。选用80%多菌灵1 500 g/hm2,或50%多酮1 500 g/hm2,或25%咪酰胺900 mL/hm2,再在48%毒死蜱1 125 mL/hm2、50%可立施75 g/hm2、2.5%高效氯氰菊酯300 mL/hm2中任选一样再加上叶面肥(美洲星、黄腐酸或磷酸二氢钾)对水450 kg/hm2喷雾[1-3]。若药后2 h遇雨,雨后应补喷。
5.2 小麦纹枯病
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用20%爱可150 g/hm2或15%三唑醇750 g/hm2加水450 kg/hm2 [1-3] 喷防。
5.3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以冬前化除为主,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日均温8 ℃以上时实施化学除草,小麦返青后及时补除[3]。防除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杂草,用225 g/L溴苯晴乳油1 200 mL/hm2加6.9%精啞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750 mL/hm2 [1-2]于小麦田在看麦娘2叶至拔节期对水600 kg/hm2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10%苯磺隆225 g/hm2喷雾防治。
6 预防自然灾害
6.1 防倒伏
高杆品种或群体较大的田块,生长后期遇降雨大风天气易倒伏。在返青末期拔节前期用10%国光小麦矮丰375~750 g/hm2或20%壮丰安450~600 mL/hm2,对水375~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
6.2 预防冬前冻害
一般小麦冬前冻害主要原因:一是播种质量差(播种深浅不一,尤其播种过深,造成弱苗),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二是播期过早,造成年前旺长,遇气温突然下降;三是播种后镇压不好加上干旱,土壤有裂缝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气温下降冷风直接顺裂缝吹至根系,造成冻害。预防措施:一是播后要镇压实在,同时对冬前旺长的麦田也可以通过镇压抑制生长;二是在降温前浇水也可以有效预防冻害。冻害发生后可喷施叶面肥或追施尿素减轻冻害的影响。
6.3 预防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
在立春之后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间春霜冻害多发生[1],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追施尿素75~120 kg/hm2,并叶面喷施有机活性微肥[1]。
7 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期,小麦粒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最高。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而且全是机械收获;一般都是完熟期收获,此期收获基本不需要晾晒可以直接归仓或出售,具体收获时间还要依据当时天气决定。
8 参考文献
[1] 马连.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4-35.
[2] 马飞.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8):36-37.
[3] 曲建东.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102.
[4] 李洪梅,白洪立,孟淑华,等.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3):99-102.
[5] 李秀春,王成霞,苏晓云.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95.
[6] 李旭兰.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50-151.
[7] 姜雪梅.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J].南方农业,2015(18):47-48.
[8] 赵君实,刘和平.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6(2):5-10.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19-02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soil preparation,variety selection,fertilization,scientific sowing,natural disasters prevention,disease,insect and weed pests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tc,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of wheat cultivation were introduced,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wheat in Huaibei area.
Key words wheat;high yield cultivation;Huaibei area
1 精细整地
当前整地基本都是旋耕整地,一般深度只能达到13~15 cm。耕作层浅,一般旋耕后就播种,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土壤过于疏松,不利于出苗和根系生长。要想小麦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匀、壮苗越冬,一是要加深旋耕深度,达到18~20 cm;二是旋耕同时要进行镇压,可以起到压实土壤、保墒、平整地面等作用,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整地时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3 750 mL/hm2加水15~30 kg/hm2拌土150 kg/hm2制成毒土,或选用5%毒死蜱颗粒60~90 kg/hm2拌土150 kg/hm2随犁撒施,防治地下害虫[1-4]。
2 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的半冬性品种
因为淮北地区域旱、涝、冻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重发年份多,小麦品种选择时应考虑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逆性。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小麦主推品种为淮麦29、淮麦35、济麦22、华成3366、良星66、烟农5158等[5-6]。
3 科学施肥、氮肥后移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二是增施有机肥,应基施优质土杂肥22.5 t/hm2以上;施纯 N、P2O5、K2O、硫酸锌肥、硼肥的量分别为150~180、75~90、75~90、15 、15 kg/hm2,其中硫酸锌肥和硼肥使用1次可用2年。在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定长,群体叶色褪淡时追施尿素180~225 kg/hm2 [1]。
4 科学播种
4.1 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墒情、播期确定播期、播量。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半冬性品种播量为135~165 kg/hm2,确保基本苗为240万~270万株/hm2。为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壯,应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4]。
4.2 播种方法
播幅较宽、播幅窄的机播行距分别为25、20~22 cm[1-4];播种深度3~5 cm;同时要求播种机械在播种时一定要匀速前进,确保播种均匀,出苗整齐。
4.3 药剂拌种
播种前晒种1~2 d,以提高发芽率和芽势;再用40%辛硫磷乳油50 mL 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 mL(2%戊唑醇湿拌种剂75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加水1.5 kg进行药剂拌种,拌种量为50 kg。
4.4 播后镇压
镇压可以压实土壤、平整地面。由于旋耕田块土壤疏松,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有助于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同时由于上部土壤紧实又可以减轻冻害。
5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 “一喷三防”
5.1.1 防治对象。虫害主要是蚜虫、吸浆虫;病害主要是赤霉病、锈病、白粉病。
5.1.2 技术要点。在小麦扬花初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施,从而达到“一喷三防”(防病虫、增加粒重)的目的。
5.1.3 防治方法。在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1周后进行第2次喷药。选用80%多菌灵1 500 g/hm2,或50%多酮1 500 g/hm2,或25%咪酰胺900 mL/hm2,再在48%毒死蜱1 125 mL/hm2、50%可立施75 g/hm2、2.5%高效氯氰菊酯300 mL/hm2中任选一样再加上叶面肥(美洲星、黄腐酸或磷酸二氢钾)对水450 kg/hm2喷雾[1-3]。若药后2 h遇雨,雨后应补喷。
5.2 小麦纹枯病
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用20%爱可150 g/hm2或15%三唑醇750 g/hm2加水450 kg/hm2 [1-3] 喷防。
5.3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以冬前化除为主,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日均温8 ℃以上时实施化学除草,小麦返青后及时补除[3]。防除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杂草,用225 g/L溴苯晴乳油1 200 mL/hm2加6.9%精啞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750 mL/hm2 [1-2]于小麦田在看麦娘2叶至拔节期对水600 kg/hm2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10%苯磺隆225 g/hm2喷雾防治。
6 预防自然灾害
6.1 防倒伏
高杆品种或群体较大的田块,生长后期遇降雨大风天气易倒伏。在返青末期拔节前期用10%国光小麦矮丰375~750 g/hm2或20%壮丰安450~600 mL/hm2,对水375~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
6.2 预防冬前冻害
一般小麦冬前冻害主要原因:一是播种质量差(播种深浅不一,尤其播种过深,造成弱苗),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二是播期过早,造成年前旺长,遇气温突然下降;三是播种后镇压不好加上干旱,土壤有裂缝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气温下降冷风直接顺裂缝吹至根系,造成冻害。预防措施:一是播后要镇压实在,同时对冬前旺长的麦田也可以通过镇压抑制生长;二是在降温前浇水也可以有效预防冻害。冻害发生后可喷施叶面肥或追施尿素减轻冻害的影响。
6.3 预防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
在立春之后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间春霜冻害多发生[1],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追施尿素75~120 kg/hm2,并叶面喷施有机活性微肥[1]。
7 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期,小麦粒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最高。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而且全是机械收获;一般都是完熟期收获,此期收获基本不需要晾晒可以直接归仓或出售,具体收获时间还要依据当时天气决定。
8 参考文献
[1] 马连.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4-35.
[2] 马飞.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8):36-37.
[3] 曲建东.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102.
[4] 李洪梅,白洪立,孟淑华,等.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3):99-102.
[5] 李秀春,王成霞,苏晓云.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95.
[6] 李旭兰.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50-151.
[7] 姜雪梅.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J].南方农业,2015(18):47-48.
[8] 赵君实,刘和平.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6(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