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合作项目,分析了面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创新实践成果,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典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关    鍵   词]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德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60-02
   “工匠精神”是指与工匠艺人相配的职业伦理与精神境界,当前已成为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的期待。近年来,党中央多次提到要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培养大国工匠,既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经之路,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以学习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从而培养技能型、工艺型、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人才。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成长了很长时间,有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亟须探索实施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要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应对办学理念的挑战。高职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而现实中,我国高职教育仍然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教学和实践“两张皮”的脱节现象。大多是以教学部门为主的培养方式,尽管推行工学结合、模拟企业情景,课程设置基本仍是知识体系下的学科教育或者是本科教学的压缩版,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又有相关的延续性;教学过程与内容基本是“因为”“所以”的逻辑性推导或证明式的验证。这种教学模式严重破坏了工作的整体性和多方位思维方式;更严重的教学实施大多是以教过、学过为标准,违背了职业技能的从简到难,从会、熟练、独立直至精通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对于塑造“工匠精神”还有明显的不足。
   在全球视野中,德国的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塑造成为德国人职业精神的标签。德国产品的做工精良、品质过硬,一方面与德国工人细致认真的作风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归因于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德国工人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特点,不仅在国内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际社会也得到广泛认可。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理论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按照学期进行细分,无论哪一学期的课程,始终都是围绕具体岗位实践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特别是教学过程设计严谨,注重细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把行动作为学习的载体;整合课程,打破学科体系等,使行动导向教学的成效卓著,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改革方案,为我国高职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6年台州正式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为首批“11+7”成员城市之一,并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设立中德国际产业合作园,努力打造成为台州对德合作的平台和载体,引领台州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为服务高端产业、培养国际通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台州市政府在《关于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围绕台州产业重大需求,支持和引导台州高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举办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支持高职专业对接国际标准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师法德国双元制,打造中国高标准”的办学理念,引入德国bbw教育集团、德国莱比锡工商业联合会(IHK)等优质资源和优势平台,成立了中德学院,按照德国的人才培养标准,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为探索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提供了完整的创新实践案例。
   在融合我国情境要素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本土化的过程中,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在创建基于多元融通国际标准的“工匠精神”培育标准、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平台和构建“四维三融”的“工匠精神”培育文化三方面的深入推进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创建基于多元融通的国际标准的“工匠精神”培育标准    “工匠精神”的根本特征是要求匠人不断钻研改进制作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新突破,创造新成果。面向这些目标,学校借鉴IHK标准,对接地方产业特征,将德国“双元制”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养融入相关的课程中,实现专业教育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与衔接,形成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培养标准,解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标准的创建问题。具体而言,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系統集成、下游应用”为主线,引进产业链上以德马吉、吉利、澜屹智能(浙工大台州研究院)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和隐形冠军企业,全链条参与人才培养,利用企业的新技术标准、岗位用工标准,更新IHK标准框架下相对应的内容,共同开发出对接产业高端岗位群的专业标准、对接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标准、对接生产过程的教学实施标准、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形成“工匠精神”培养标准体系。同时,学校按照工厂标准建设实训中心,德国专家与IHK/HWK认证培训师对学生联合授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IHK/HWK证书、企业广泛认可的高质量技术人才。学校还培育了IHK培训师16名和考官6名,建立台州IHK考试委员会,建成国内首家IHK考试中心、德马吉认证中心,开展技术培训鉴定,为学生通过IHK和HWK考证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二、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为积极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教学模式,学校以面向产业高端需求和培养国际通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导向,结合地方企业用人需求,聚焦“校企协同育人,元素赋能”,打造集产、学、研、用、育、训功能于一体的跨企业学习型工厂,构建支持学习型工厂运行的教学体系,解决工学结合“工匠精神”培育平台的构建问题。例如学校与德马吉、浙工大台州研究院、吉利等合作共建跨企业学习型工厂,按照“上游零部件制造、中游系统集成、下游应用”智能制造产业链布局,引入企业真实生产设备、真实生产任务、真实研发项目、真实企业员工、真实应用技术、真实岗位标准,共同混编“校内、德国、企业”的三师团队,共同制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典型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共同设计学习情景,共同开发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新形态教材,共同实施模块化教学,共同研发技术项目,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共同评价学生质量,创新对接智能制造产业技术链的工学结合教学支持体系,努力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三、构建“四维三融”的“工匠精神”培育文化
   浓厚的工匠文化是培育“工匠精神”必不可少的土壤。为把“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效传递给学生,学校构建并实施“三段课程分方向,三堂育人塑修养,三岗练技铸工匠,三师融合促成长,三期考核保质量”的“四维三融”的“工匠精神”培育文化,在职业行动能力、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个目标维度上实现互融合一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具体而言,学校推广了“大一共基础、大二分方向、大三定岗位”三段融贯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打造由校内IHK培训师、德国IHK培训师、校外企业一线师傅或研究所工程师构成的三师融合结构化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实施“知岗、跟岗、顶岗”三岗融通递进的实践育人体系,开展工学交替式教学,实现毕业学生零距离上岗,快通道成长,解决企业“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用人问题。大一知岗:学生主要在学习型工厂接受基础性的项目实训,同时也安排一个月在“双元制”合作企业的专业见习,形成专业基础能力。大二跟岗:学生主要在学习型工厂接受企业真实生产任务驱动下的跟岗实训,同时安排两个月在“双元制”合作企业的专业实习,形成职业行动能力。大三顶岗:学生全部在校外双元制企业接受学徒式的顶岗实习,同时指导老师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布置相关的工艺、技术、方法、设计方案等设计任务,达到实践技能与技术应用并修,锻造岗位实战能力。同时,学校邀请名家大师主讲文化、思想、哲学等主题的讲座,塑造个人综合素养和大学生品质。通过“三堂”育人体系,实现“至诚、至专、至精”的“三至”工匠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入推进中德合作项目,在本土化的创新实践中从标准制定、平台构建和文化培育三个维度促进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建立新时代工匠人才培养新体系提供典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柯玲,周春平.基于德国“双元制”的理虚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54-57,88.
   [2]刘自团,李齐,尤伟.“工匠精神”的要素谱系、生成逻辑与培育路径[J].东南学术,2020(4):80-87.
   [3]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课题“中德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ZYYB2018122)。
   作者简介:杨莎莎(1977—),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林君焕(198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专题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困难。通过专题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 键 词] 专题化;任务驱动;思政课;高职;供给侧
期刊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职数控课程项目教学的基本流程,最后以数控课程普通车床加工技术中的“阶梯轴的加工项目”为例,阐述了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霍邱县两所学校的5到7年级的4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及家庭背景资料问卷》。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农村5到7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5到7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级、留守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显著相关。  [关 键 词] 5到7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
期刊
[摘 要] 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和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合作项目为例,介绍了海峡两岸高校合作过程中优质课程资源引进的策略实践。通过对海峡两岸康复治疗专业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方向课程引进的必要性及特殊性,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资源引进的具体措施及其成效,旨在促进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我国职教的国际化发展。  [關 键 词] 海
期刊
[摘 要] 关于专业顶岗实习中如何提升实习效果,已经日益引起高职教育的关注。与增加顶岗实习中岗位数量相比,在实习中能力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对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顶岗实习中岗位能力多样性对实习效果的作用情况进行分析,构建专业顶岗实习岗位能力多样性模型。重点是关注岗位能力多样性对实习效果的作用,分析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  [关 键 词] 顶岗实习;岗位能力;多样性;实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学生工作品牌是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具有优质性、稳定性的学生工作载体,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学工品牌创建的思路,总结创建原则和体会,并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五亮”品牌活动为例,介绍活动的主要做法,对取得的经验作简要剖析,以期对学生工作开展有所启迪。  [关 键 词] 学生工作品牌;思路;原则;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
期刊
[摘 要] 共青团中央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推动共青团育人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以此为导向依托PU平台在江苏高职院校的数据参考,结合江苏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具体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难点和建议,通过建立制度,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注重内涵,建设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 “职教20条”背景下,高层次职业教育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分阶段逐层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升华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针对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管理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以广州P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旨在构建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鲜明的管理特色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职教20条”;管理队伍建设;“双高计划”
期刊
[摘 要] 中共中央明確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于“三全育人”的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旨在通过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如何落实、如何运行。在二级学院推行“三融五嵌”工程,建设“德业融合”特色鲜明的“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研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期刊
[摘 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并被他人承认并成才的基础。但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强调实用和高效,普遍忽略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非遗项目嵌入学校课程体系對学生进行培养,是比较直接而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和培育人文素养的方式。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来探讨非遗课程对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实践和意义。   [关 键 词] 非遗课程;人文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