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重在因势利导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以载道,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的因素和空间。语文教学应注重智育、美育、德育相结合,智育在于启迪智慧,美育在于陶冶性情,德育重在塑造健全的人格,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责无旁贷的。
  《水浒》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它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天罡地煞108将横空而出,他们用豪情侠义、嫉恶如仇谱写了英雄传奇,演绎了一千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然而,我们不难看到,由于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生活背景的差异,小说中充满了鲜血淋漓的场面,暴力的阴影无所不在。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善于模仿,他们的生活经历使他们难于辨别是非,阅读能力的有限,使他们难于区别作品中的精华和糟粕,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如何取舍、鉴别,怎样读《水浒》这部奇书,做到既不违背审美原则,又不违背德育原则,在欣赏佳作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惩恶扬善与宣扬暴力
  
  在《水浒》中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每一个英雄好汉为了惩恶扬善、行侠仗义,他们都沾满血腥,他们奉行该出手时就出手,主张有仇必报,他们杀人从不手软。尤以武松、李逵、鲁达等人最为明显,这一幅幅血腥的场景,教师如不及时加以引导《水浒》这一精神粮食有可能演变为精神污染。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鲁达路见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学生也许会质疑,鲁达事前多次挑衅镇关西不就是寻衅滋事吗?三拳就把镇关西打死,难道不是用暴力解决问题吗?对于鲁达的行为是义举还是暴力,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加以分析。鲁达生活在一个乱世,恶人当道,官贪吏虐,毫无公平正义可言,在那个有冤无处伸的黑暗社会里,好汉们只能把公平正义寄托在以暴制暴身上,因此三拳凝聚了当时人们无可选择的正义和公道,寄托了人们除暴安良的美好愿望。鲁达的行为是当时现实所迫的产物,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们救的是弱者,杀的是霸者,是被压迫者的活菩萨,是《水浒》时代的惩恶扬善,是小说时代的英雄。时过境迁,从小说归于现实,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时代造英雄。鲁达的目的是正确的,但在当今社会,天下太平,和谐文明,他的行为在今天就是暴力。因为今天我们崇尚的是文明,已没有必要向鲁达那样采取以暴制暴的做事方法,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向镇关西那样的恶人作斗争,鲁达的行为为当今社会所不容,让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看英雄,从现实的角度辨行为。
  
  二、梁山聚义与哥们义气
  
  《水浒》中一百零八好汉最终在水泊梁山聚义,修建忠义堂,他们称兄道弟,平等相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劫富济贫,有福同享。这与中学生当中的哥们义气有几分相似,他们拉帮结派,集体斗殴,崇尚“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区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在梁山聚义的原因是“被逼上梁山”,文中梁山聚义是为了揭露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水浒》中的好汉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被逼上山的经历。宋江被黄文炳所逼,柴进被高廉所逼,林冲被高俅所逼等等,他们在梁山聚义是无奈的选择,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次,他们与明确的纲领——替天行道,它体现出英雄的聚义是希望通过集合所有力量来改变现实,他们希望过问政治,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劫富济贫,安于享乐,他们不甘于压迫,要反抗。以上一切表明梁山聚义与江湖、哥们义气虽貌似相同,实质不同。今天的中学生的哥们义气是一种狭隘的道德观念,视几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信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哥们义气对中学生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学习《水浒》要引导学生站在文学的高度看梁山聚义,站在道德的角度看哥们义气。
  
  三、藐视法律与遵纪守法
  
  在《水浒》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杀人、抢劫、盗窃等身影,站在现在法律的角度,杀人就应该偿命,无论在哪一个社会都要绳之以法,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我们隐约感觉到,水泊梁山就像是一个避风港,108名好汉身上几乎每一个人都背负着命案。可是这些好汉们非但没有被认为是罪犯或是逃犯,反而以英雄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是否与平时我们教育学生要知法、守法,面对错误,知错就该的观念背道而驰呢?教师在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明确用当代人的法制观念来评判封建时代的梁山好汉有失公平。首先,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封建专制的年代,整个封建官僚机构对下层民众只有统治和剥削,是单向的政治压制,这种压制剥夺了民众的政治权利,完全没有公平正义可言。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依然被高衙内所害,被迫杀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也表明当时的法律不仅不能维护公道,反而成了邪恶小入手中随意残害忠良的工具,百姓们投告无门,大批忠良惨遭迫害,有冤无处伸。其次,当时的法律以刑罚为主,缺乏人道主义,对涉案的人员施以无情的精神摧残和肉体折磨,使得民众畏法、避法,也使得一些违法犯罪者为了逃避残酷的摧残,进一步抗拒官府。作品中一再写到监狱中犯人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进流”的画面,林冲、宋江、戴宗、柴进等因犯罪在公堂上受杖刑之苦。在当时,有罪可以变无罪,无罪可以变有罪,生活在那个缺乏温情,以强凌弱的黑暗社会是他们的不幸,选择逃避和反抗是他们生存的唯一选择,至此,学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能用现代人的法律意义来苛求见义勇为的鲁达,不能评判他们藐视法律。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珍惜我们现在文明、和平美好的社会生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法律严明、公正,维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作为中学生理应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严格守法,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
其他文献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人了另外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新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从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入手。  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
期刊
摘要 情趣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让学生们在礼仪课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礼仪课教学关键是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  关键词 职业礼仪;情趣教学;情感投入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以培养更多的
期刊
古今中外的诗歌是人类文学的宝库,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土壤。中国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真可谓诗海浩瀚。诗歌是诗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学的精华。因此,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让中学生
期刊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巧妙地选用音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音乐的功用性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如何“正确合理地选用音乐,并有效调配”?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关键词 语文课改教学;语文与音乐整合    许多同事说,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此话不假,原因是音乐选用不当,盲目使用,结果就更惨。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期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而语文教育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从近期目标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知识,而从长远目标来看则是为了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利、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真实地挖掘出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体验式教学法引领学生走人文本,
期刊
语文教学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以下几种结课方式不妨一试。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
期刊
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点。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仅不重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意之中抑制了教育机能的创造因素和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先生认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创造教育的过程,就是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师必须一改“一言堂”的作风,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