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东段陆相火山岩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

来源 :能源与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y61032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东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极其活跃,形成了大面积的陆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已发现多处与其有关的银铅锌矿床和矿点。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物探和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活林扎拉格银铅锌多金属矿矿区和矿体地质特征,提出了矿床成因机制和找矿方向,为大兴安岭东南段与陆相火山岩相关金属矿的发现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勘查找矿思路。
其他文献
对塔南油田地层进行精细等时对比及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是当下油田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野外露头、测井、岩心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针对塔南油田研究区A、B、C、D、E五断块南屯组二段地层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小层级别的地层对比格架,对全区小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并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得出,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南屯组二段地层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等。建立了研究区南二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早期的水进到晚期的快速水退的沉积模式。并把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图与小层
针对人工裂缝储层中填充支撑剂的运用探索,分别设立了2种不同的填充方式和4种填充程度,采用应力敏感性实验和导流能力测试实验,观察各岩心间的应力敏感性和导流能力差异,探究支撑剂在人工裂缝储层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种铺砂方式均存在当充填层中支撑剂含量较少时,随有效应力或闭合压力的增大,支撑剂难以支撑储层表面,渗透率和导流能力迅速下降;80%铺砂浓度充填层岩心的临界压力为16.08 MPa,80%铺砂空间充填层岩心的临界压力为17.13 MPa,2块岩心均是前半段体现储层裂缝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后半段体现基质
针对陕西省孟村矿井筒施工水害问题,分别从工作面探水、壁后注浆、注浆高度、注浆孔分布等方面设计注浆方案.通过2段施工的方法分别对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立实施工作面预注浆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防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潞安矿区主体矿井的井巷揭煤防突综合体系建设处尚于起步阶段。为解决高瓦斯厚煤层揭煤过程中出现的应力集中和瓦斯超限问题,结合某矿煤层赋存特征,采用“水力、机械造穴+钢筛管+围岩注浆”组合防突技术,建立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K1值、煤体膨胀变形量、煤层含水率、围岩变形量多效果检验指标相互验证的方法,有效的实现了区域卸压、补水、围岩应力控制,达到了高效安全揭煤的效果。通过井巷揭煤作业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工程评价等多个层面的分析,不断完善和摸索出一套适
基于某煤矿以往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方式锚杆(索)间排距过小致使工作面回撤延迟、从而导致工作面接替紧张的问题,以该矿9105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手段对回撤通道围岩受力特征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支护方案,对优化支护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在现场进行工程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加锚杆(索)间排距,巷道变形不明显;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满足安全回撤的要求,缩短了工作面回撤周期,减少了支护材料,节约了成本。
为研究长岭凹陷青山口组青一段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特征,在研究区内系统的采集了44件样品,开展了烃源岩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实验,分析了长岭凹陷南北两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长岭凹陷青一段烃源岩整体为最好烃源岩,且北部地区有机质丰度高于南部地区。北部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南部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青一段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长岭凹陷青一段烃源岩北部有机质母质来源主要为水生生物,而南部地区属于混
西峡县寨子沟金矿区域上主要受商丹断裂带次级断裂的构造控制影响。通过对研究区内矿脉和围岩进行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矿床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其围岩和地层岩石中成矿元素均来自同一源区或赋矿地层受到后期变质成因流体的影响,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来源于岩浆作用和深部变质热液流体因素。控矿因素主要包括次级脆性断裂构造、赋矿地层和岩浆作用等。
为探明XL油田二次加密后的储层相比开发初期储层的油水渗流规律差异、不同渗透率级别岩况下油水渗流规律差异性、储集层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对XL油田开展油水相渗曲线实验,采用JBN方法计算获得油水相对渗透率并绘制出油水相渗曲线。进行不同渗透率级别油水相渗实验结果规律分析研究、不同开发阶段同级别渗透率相渗曲线规律研究、相渗曲线特征参数随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研究发现:相渗曲线特征参数在渗透率为10×10-3μm2前后,其拟合曲线呈明显的二段式变化特征;开发前期储层渗流能力优于开发后期;渗透率级别较高的中渗岩样受注水
不同的挑流消能方式下弯曲溢洪道对水流的消能效果不同,研究并对比了差动式尾坎挑流和连续式尾坎挑流2种方式下,弯曲溢洪道水流消能的效果。采用的水气界面追踪方法为VOF方法,紊流模型为RNG k-ε模型,流速模拟软件为Flow-3D,该模型下仿真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式尾坎挑流方式下,挑流水舌挑距为86 m,最大流速为35 m/s,消能率为21.7%;连续式尾坎挑流方式下,挑流水舌挑距为90 m,最大流速为36 m/s,消能率为17.9%。相比之下,差动式尾坎挑流方式下消能率更高,水流对下游
为保障煤矿无轨胶轮车的安全运行,设计了调度系统,系统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井下部分主要负责车辆相关信息的采集,井上部分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及车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