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魅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JFASDJFASDJF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颂布的《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那么,在数学中如何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魅力呢?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三点:
  
  一、贴近生活
  
  题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来设计一些题目。例如:教学平均数后,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王老师带领学生到公园去划船,水池边上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水深1.2米”。王老师就问同学们:“如果我们其中的一位同学不小心落水了,他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划船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呢?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回答?”这道题涉及的事情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致地去思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预测了事件发展的可能性,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同时对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
  
  二、富于趣味
  
  题目的设计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出发来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了分数、百分数以后,我拿来一个容积为3升的饮料瓶,饮料被喝掉了一部分,这时我想知道饮料还剩下多少。我先把饮料瓶正放,量得饮料的高度是20厘米,再把饮料瓶倒放,量得空余部分的高度是10厘米,这时我就知道剩余饮料的体积了。那么,我是怎样知道的呢?学生们大都爱喝饮料,他们会觉得很有趣,非常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学生经过讨论思考,明白了无论瓶子怎样放置,剩余部分的体积都是不变的,饮料的体积占瓶子容积的,由此知道了剩余饮料的体积。这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分数、百分数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灵活巧妙地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延伸课堂
  
  数学教师要把数学问题延伸到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简单统计后,让学生通过电视、报纸或电脑等渠道,调查两支球队以往的比赛情况,预测下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画出统计图并说明理由。给几盒磁带设计包装,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包装方式最省纸。石家庄的电视塔有多高?我们县的水塔有多高?它们的高度大约分别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形象的描述电视塔的高度?……学生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数的感知,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只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了解数学,就会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学生就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时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可见,现代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以美塑美、以美育人。根据语文课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的特点,可将审美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一、发现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中的
期刊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之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到对未来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知识。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出数学的有价性和实用性。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期刊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汉字,培养学生喜欢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新课程标准下的低年级识字教材与传统的识字教材有所不同,其要求的识字量比较大,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地进入阅读过程。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量,教师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
期刊
在曾经的唯理性作文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传授修辞逻辑、写作技法等知识,忽视培养情感、创造力、磨练意志和人格的完整塑造;过分强调作文教学课堂分析与训练,忽视文学作为承鉴和涵咏人类文化中人文精神载体的艺术性,急功近利,不关心学生身心发展、不遵循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这样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产生焦虑、厌恶等情绪,也导致学生智力和人格的脱离与完整人格的肢解。  新课标的实施,
期刊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并负有一定的责任。   
期刊
数学素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载体。选择不同的学习素材或对相同素材的不同组织,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让数学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在素材选用上应把握三个“适应”。    一、适应教材    教材中的每道例题、每幅插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选用素材时,要适应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合理取舍、补充或调整,以便揭示数学的本质,更
期刊
数学思维存在着一定的思维方法,主要有观察、比较、分析、分类、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联想、归纳猜想、数学化归纳及假设等,这些方法必须从小开始进行培养。下面,笔者就其中一些方法的培养进行浅析。    一、观察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视觉器官去认识事物的性质,状态及相互关系的活动。  例如: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两组算式:第一组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二组为两个积的和:  (25+
期刊
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是从古至今都是无可非议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以及对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形式,而长期以来,教师总认为让学生多做一些作业,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通过实验对比,我认为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新的作业观。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    教师设计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及解题技能。但在现今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品读作品,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初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些表述充分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贯彻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充分体现“读”、“品”、“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