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快乐体育;运动兴趣;理
论依据;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58—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学生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不容乐观。虽然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运动不足。作为体育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呢?笔者认为,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 快乐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谈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精辟地指出,学习应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本身应充满快乐。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撰写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也体现出了“快乐体育教學”的思想,他在文章中提到:“运动而有恒,第一能生兴味,第二能生快乐,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故愚观现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由此可见,从教育实践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过程来看,快乐体育教学,源自于“乐学”。而198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W·斯佩里的研究告诉我们:人脑分左右半球,左半球主管人体右侧运动,具有逻辑思维、求同思维及言语计算功能,为“理性半球”;右脑半球主管人的左侧运动,具有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求异思维功能,偏重对音乐、舞蹈节奏等的感知与识别,为“感性半球”。我国学校长期以来偏重对学生大脑理性半球的开发,忽略对学生大脑整体性的开发,使学生右脑处于消极状态。快乐体育教学则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协调左右脑的活动,从而达到开发和利用人体大脑整体功能的目的。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只是老师的过错。”那么,如何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因其鲜明的竞赛性、娱乐性和高超的技巧性等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对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可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改造的方法主要有:其一,简化比赛规则,只保留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很快会“玩”的简单规则。其二,简化技战术,将最简单、最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炼出来。其三,修改内容,去掉那些繁、难、偏、旧,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要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四,降低难度要求,即降低动作难度、练习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等。其五,改造场地和器材,使场地和器材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其六,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武术、轮滑等项目,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快乐体育教学要求尽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因而在教学组织上要做到灵活化、快乐化和民主化。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的专项学习兴趣小组,各个兴趣小组以分散活动为主,要做到: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分而不散、活而不乱。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能力和创造精神,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快乐体育教学不仅重视外在的“形式”,即“乐教”氛围的形成,而且重视内在的“效益”,即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此外,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锻炼的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落后和输赢,正确处理与同学的摩擦、矛盾,学会宽容和忍耐,并在实践中战胜各种困难。
编辑:孟 刚
论依据;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58—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学生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不容乐观。虽然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运动不足。作为体育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呢?笔者认为,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 快乐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谈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精辟地指出,学习应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本身应充满快乐。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撰写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也体现出了“快乐体育教學”的思想,他在文章中提到:“运动而有恒,第一能生兴味,第二能生快乐,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故愚观现今之体育,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由此可见,从教育实践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过程来看,快乐体育教学,源自于“乐学”。而198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W·斯佩里的研究告诉我们:人脑分左右半球,左半球主管人体右侧运动,具有逻辑思维、求同思维及言语计算功能,为“理性半球”;右脑半球主管人的左侧运动,具有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求异思维功能,偏重对音乐、舞蹈节奏等的感知与识别,为“感性半球”。我国学校长期以来偏重对学生大脑理性半球的开发,忽略对学生大脑整体性的开发,使学生右脑处于消极状态。快乐体育教学则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协调左右脑的活动,从而达到开发和利用人体大脑整体功能的目的。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只是老师的过错。”那么,如何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因其鲜明的竞赛性、娱乐性和高超的技巧性等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对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可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改造的方法主要有:其一,简化比赛规则,只保留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很快会“玩”的简单规则。其二,简化技战术,将最简单、最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炼出来。其三,修改内容,去掉那些繁、难、偏、旧,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要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四,降低难度要求,即降低动作难度、练习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等。其五,改造场地和器材,使场地和器材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其六,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武术、轮滑等项目,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快乐体育教学要求尽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因而在教学组织上要做到灵活化、快乐化和民主化。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的专项学习兴趣小组,各个兴趣小组以分散活动为主,要做到: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分而不散、活而不乱。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能力和创造精神,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快乐体育教学不仅重视外在的“形式”,即“乐教”氛围的形成,而且重视内在的“效益”,即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此外,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锻炼的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落后和输赢,正确处理与同学的摩擦、矛盾,学会宽容和忍耐,并在实践中战胜各种困难。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