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n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大学本科人才需求形势的分析,结合高校本科生当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必要性和意义,探讨了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最后列举了我国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为其它高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案例
  
  The study of Innov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LV Xi-kui, ZHOU Xiao-ping
  School of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Shijiazhuang Railway Institute, Hebei Shijiazhuang, 050043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mand situation for Undergraduate and the study of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current training mod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iscusse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ain mode in education, finally, lists success cas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vides for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personnel training; Case
  
  1 引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难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处境,已成为影响着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造成。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当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弊端,培养的大学本科生虽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缺乏社会竞争力等现象普遍存在,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1]
  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2]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21世纪高校培养“优秀人才”主要标准情况的新形势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2 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坚持教育创新,主动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实践。这种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综合性社会功能显示出它不仅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实践,无疑对人才培养、高校、企业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3]
  2.1 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今高等学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高校教育的实践功能不完善,课程强度也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型的教育模式,企业参与教学,发挥互补性优势培育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学生通过到企业实践、生产实习、做毕业设计或是企业专家直接到学校进行授课,把学生的培养纳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氛围及环境中,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由学校走向企业,通过实习和实践,认知了社会、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增强了敬业的精神、踏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显著提高。[4]
  2.2 企业发展的要求
  在合作教学中,高等学校提供的教学场所、师资力量,以及所进行的项目培训、技术咨询以及各种服务,使得企业也获益很多。与高等学校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研究,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它不仅解决了较大范围的战略性课题,而且在一些前景性项目中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合作,已成为开发制造精密磨床的行业领军企业。
  2.3 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
  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协调,大部分高校在专业上的教学方式偏理论教学,而在企业实践等方面明显不足,这影响了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环境的理解,学生短期也很难获得实践操作本领,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从而是造成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少实践经验,不适合企业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2.4 促进教学改革, 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高校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着直接关系。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做到把学校融入市场之中。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工作目标,适时进行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调整,促进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校企合作办学可以使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的设置来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3 高校和企业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的相互结合,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从出现到今天,已产生了许多合作形式,为学校培养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1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
  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企业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增强办学活力的后援,企业的机制是高校借鉴的对象,企业的资金是高校发展的后援,企业人才是高校培养的方向,企业技术是高校开发的内容,高校应积极探求办学体制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通过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股份制、冠名式的人才培养实体,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形式也多种多样,有3+1式、3.5+0.5式、2+1+1式、提前招聘等联合培养模式,许多高校已经取得一定的办学效果,并处于进一步的推广中。[5]
  3.2 实习基地模式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环境,有必要在企业和高校中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到这些基地去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由于社会需求强烈、人才培养需求迫切,所以共建实习基地是当前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以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产品开发的流程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达到企业对各个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河海大学商学院与金蝶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软件环境。
  3.3 科研项目合作模式
  校企之间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的互惠互利合作,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培养模式,是多年来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发展最成熟的校企合作形式。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加强产品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开发,而高校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科研结合生产,更容易出成果,成果也更便于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尽快产生效益。[6]
  3.4 共同组建师资队伍模式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采取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机制,即企业可以定期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以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这样不但可以实现知识和设备共享,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年轻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个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河海大学商学院为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创新能力,鼓励教师脱产进入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辅以相应政策支持,为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7]
  
  4 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4.1 你来研发我来实践,校企合作迈入高端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开发制造精密磨床的行业领军企业,通过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双方共同合作研究的“大直径超精密硅片磨削机”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并进入产品试制阶段。双方合作研发项目有八个。“你提供前沿技术,我提供实践土壤。”与企业合作的研发速度比在学校要快,经验丰富的技师和随手可得的配套设备更容易使试验达到理想状态,这种合作加快了成果转化。
  4.2 华新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实行校企联手
  武汉市青山区政府于2003年底招商引进的环保型项目——华新武汉公司,为缓解因煤炭资源日益紧张对企业生产和运输带来的压力。2002年初,华新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实行校企联手,承担了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低环境负荷水泥生产技术高效燃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经过3年努力,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环境负荷水泥生产技术高效燃烧系统,解决了目前国内水泥生产无法单独使用劣质煤的历史,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成果被评为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3 上海大众校企合作打造未来汽车工程师
  “预备工程师”,这个针对大学生毕业前的培训项目,是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从2007年开始启动,目前主要面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校学生。上海大众一共投入100万元,分三期进行。预备工程师项目,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这是探索汽车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的一种尝试。”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为预备工程师项目制定了一套专门流程,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综合学习成绩、获奖励情况、未来职业规划和老师意见等进行选择。学生还要经过性格测试、综合能力等一系列测试,优者才能进入培养项目。之后,他们将在3-6个月时间内,以毕业课题研究的形式参与企业运行“实战”。
  4.4 福特汽车公司与重庆大学校企合作
  随着全球汽车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在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须不断开发新技术,在各方面推进汽车技术进步。福特汽车公司与重庆大学建立了校企战略联盟伙伴,将在汽车技术科研与应用领域、人才培养方面与重庆大学开展相关合作。福特汽车将与重庆大学在减轻车重和新材料应用领域开展三个合作项目,从而促进新技术研发、教育发展和人才录用。福特汽车公司与重庆大学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将进行更广泛的长期合作。
  
  5 总结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现代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根本要求,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加强校企合作,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把企业的需要作为高校的选择,是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建立人才基地,实行合作培养,是企业招纳优秀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校企合作获得一定的发展,合作的内容日趋丰富,形式也越来
  越多样化,但是,总的来看,我国的校企合作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稳定性、密切性,都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继续去探索和努力。
  
  注释
  1 吴树青.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1-7.
  2 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5.
  3 张小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7,(11):82-83.
  4 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O7,(1 5):29-30.
  5 王洪斌,王秀丽.学工交替回归培养校企合作共同育人[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2OO4,(1):66-71.
  6 丁卫国.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2,(5):78-79.
  7 杜世禄.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打造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OO4,24(7):113-115.
其他文献
期刊
根据中注协关于开展2004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江苏省注协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对无锡市的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了执业质量检查.目前2004年度的检查已经结束.
2017年,浙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树立“开放强省”导向,以“一带一路”统领全省新一轮对外开放,内外统筹、上下联动“,
期刊
非执业会员管理是注册会计师协会会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以往,对非执业会员的管理是注协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中注协的带领下,近年来,许多地方注协加大了对非执业会员管理工作的
本文论述了发展农业生物产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特别是深圳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深圳发展农业生物产业的对策.
期刊
期刊
入世之后,我国境内(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三个地区的内陆)会计市场的大门正在加速打开.相比之下,境内会计市场对内还没有来得及全面开放,这就产生了内外政策有别的矛盾,
作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搞好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其学习方式,而且要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
我国高中教育中的文理分科现象,是高考制度的产物,也是我国人才需求的时代反映,只有在改革高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扭转当下高中教育文理不融的现象.文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