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日渐增大,我国石油开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了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石油开发技术的研究,这就需要通过对石油开发后期的地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流动单元的划分、流体势原理的运用、微构造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储层研究敢于地层学的运用、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和余油分布的研究,希望对后期石油技术发展有所帮助,促进油田的开发率。
[关键词]油田开发;地质分析;流动单元划分;余油分布
中图分类号:TE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12-01
随着我国石油科技的不断创新,石油开发技术在不断发展。对于整个石油开发来说,油田地质研究关系到后期石油开发效率。人类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石油的需求量,对石油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包括对流动单元的划分等都有助于了解石油的分布特征,提高石油的开发率。
一、流动单元的划分
(一)层内夹层和小层
层内夹层的作用是对纵向流动的油水造成阻碍,对层内夹层的研究细分小层的基础,通过对夹层细小层面的具体成分的分析,研究其对油水纵向运动的阻碍作用是否存在。
(二)沉积微相的研究分析
沉积微相的研究目的是了解油田底层的岩相,依据岩相来分析流动单元的具体类型,但是几个不同的岩性可能都由同一个微相发育出来,所以一个岩相就可能对应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
(三) 取心井流动单元
取心井识别流动单元主要依靠对其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研究。
(四) 非取心井流动单元
非取心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可以从测井解释图版中获得,取心井所识别出的流动单元类型可以确定西单层内的流动单元类型,其分析结果与沉积微相沉积微型展示图相结合,即可在单层平面图上标出其各自单元类型。
二、流体势原理的运用
油田流体势原理指注水会从高势区流聚到低势区,油气也随之聚集到低势区更易于被采出,但是有些低势闭合区处于无井控制的状态下,尚待人类进行开发无法被取出,这种区域为潜力区。
三、 微构造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构造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主要依靠高分辨率三维技术,在石油开发过程中首先确定需要的信噪比,来拓宽限频带,处理完相对应的高分辨率后利用全三维构造对其解释,充分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
对油田微构造充分认识后针对性的调整油田开发的技术和方法,为稳定或者增加石油产量提供完备的方案。微构造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用于指导油田开发与调整,同时指导选择提液井。
四、 储层研究关于地层学的运用
一般利用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地层学来研究石油储层,通过对储层的精密划分和对比来预测储层具体情况并对其建模,同时评估储层的参数,充分了解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来推测储层物性是否敏感。旋回地层学是在离散测井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富氏变换的方式来对高频旋回信息进行分辨,最后依据特点自动分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在成因地层学的前题下对井间储层进行等时地对比。在油气藏范围内,对界面的识别是井间储层对比的关键。油田开发后期,地质各大性质储层物性都会发还是呢个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的特征,才能采用合理的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五、 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
近年地球化学迅猛发展,但是人类仅在石油开发领域使用它来勘探油气,完全没有最大限度利用地球化学的作用。在油田开发中,地球化学解决了许多相关性问题,例如:对流体在垂向和纵向的流通性的研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早对地球化学在油田开发中的运用的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油开发的非均质性、石油生物降解和石油的相互作用等都已进行探讨,对油田的管理和发掘更加先进的石油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 余油分布
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规模和分布特点关系到人们对石油开采的技术的选择,不同规模的余油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采集。余油规模一般分为宏规模、大规模、小规模、微规模。宏观分布一般采用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来确定油田的分布,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研究余油的饱和度。油田开发后期对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提高石油开发的效率,增加石油采收率,也促进了余油检测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分析是近年来石油开发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课题的研究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油汽藏配套技术研究、注水开发技术、热力采油技术和化学驱油采油技术,为石油后期开发技术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石油采收率的提高,促进整个石油行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磊,高士明.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225.
[2]杨永利,霍春亮.油田开发后期提液井优选的地质条件[J].现代地质,2009,02:333-336.
[3]陈程,孙义梅,邓宏文.油田开发后期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分析及应用[J].现代地质,2001,01:88-93.
[4]许涛.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5]谢爽.塔河油田YT2井区三叠系中油组储层地质建模及开发效果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
[关键词]油田开发;地质分析;流动单元划分;余油分布
中图分类号:TE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12-01
随着我国石油科技的不断创新,石油开发技术在不断发展。对于整个石油开发来说,油田地质研究关系到后期石油开发效率。人类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石油的需求量,对石油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包括对流动单元的划分等都有助于了解石油的分布特征,提高石油的开发率。
一、流动单元的划分
(一)层内夹层和小层
层内夹层的作用是对纵向流动的油水造成阻碍,对层内夹层的研究细分小层的基础,通过对夹层细小层面的具体成分的分析,研究其对油水纵向运动的阻碍作用是否存在。
(二)沉积微相的研究分析
沉积微相的研究目的是了解油田底层的岩相,依据岩相来分析流动单元的具体类型,但是几个不同的岩性可能都由同一个微相发育出来,所以一个岩相就可能对应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
(三) 取心井流动单元
取心井识别流动单元主要依靠对其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研究。
(四) 非取心井流动单元
非取心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可以从测井解释图版中获得,取心井所识别出的流动单元类型可以确定西单层内的流动单元类型,其分析结果与沉积微相沉积微型展示图相结合,即可在单层平面图上标出其各自单元类型。
二、流体势原理的运用
油田流体势原理指注水会从高势区流聚到低势区,油气也随之聚集到低势区更易于被采出,但是有些低势闭合区处于无井控制的状态下,尚待人类进行开发无法被取出,这种区域为潜力区。
三、 微构造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构造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主要依靠高分辨率三维技术,在石油开发过程中首先确定需要的信噪比,来拓宽限频带,处理完相对应的高分辨率后利用全三维构造对其解释,充分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
对油田微构造充分认识后针对性的调整油田开发的技术和方法,为稳定或者增加石油产量提供完备的方案。微构造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用于指导油田开发与调整,同时指导选择提液井。
四、 储层研究关于地层学的运用
一般利用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地层学来研究石油储层,通过对储层的精密划分和对比来预测储层具体情况并对其建模,同时评估储层的参数,充分了解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来推测储层物性是否敏感。旋回地层学是在离散测井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富氏变换的方式来对高频旋回信息进行分辨,最后依据特点自动分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在成因地层学的前题下对井间储层进行等时地对比。在油气藏范围内,对界面的识别是井间储层对比的关键。油田开发后期,地质各大性质储层物性都会发还是呢个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的特征,才能采用合理的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五、 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
近年地球化学迅猛发展,但是人类仅在石油开发领域使用它来勘探油气,完全没有最大限度利用地球化学的作用。在油田开发中,地球化学解决了许多相关性问题,例如:对流体在垂向和纵向的流通性的研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早对地球化学在油田开发中的运用的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油开发的非均质性、石油生物降解和石油的相互作用等都已进行探讨,对油田的管理和发掘更加先进的石油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 余油分布
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规模和分布特点关系到人们对石油开采的技术的选择,不同规模的余油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采集。余油规模一般分为宏规模、大规模、小规模、微规模。宏观分布一般采用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来确定油田的分布,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研究余油的饱和度。油田开发后期对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提高石油开发的效率,增加石油采收率,也促进了余油检测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分析是近年来石油开发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课题的研究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油汽藏配套技术研究、注水开发技术、热力采油技术和化学驱油采油技术,为石油后期开发技术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有助于石油采收率的提高,促进整个石油行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磊,高士明.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225.
[2]杨永利,霍春亮.油田开发后期提液井优选的地质条件[J].现代地质,2009,02:333-336.
[3]陈程,孙义梅,邓宏文.油田开发后期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分析及应用[J].现代地质,2001,01:88-93.
[4]许涛.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5]谢爽.塔河油田YT2井区三叠系中油组储层地质建模及开发效果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