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里看世界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个作家来说,情况可能是:写虚容易,“务实”难;传奇化笔法容易,于平常中见出不平常来难。因为,毕竟写作不是仅仅靠想象就能完成,在这当中,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和揣摩,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似乎莫不如此。某种程度上,如何处理虚和实的关系,对于小说这样的叙事文体而言始终是其核心问题。谢志强和他的《艾城奇人异事》,情况似乎既是也不是。
  一
  就虚和实的关系论,贾平凹的作品是典范,他是通过实来写虚,实是底子,虚依附于其上,所以才能虚实相生、彼此映照。否则,则可能虚实两失、顾此失彼。贾平凹的例子告诉我们,虚实关系的处理,必须以实为根基,即是说,我们必须从实中生发出或者提升出虚来,而不是相反。所谓“奇”或“异”,作为虚的一种,应做如是观。谢志强有他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他擅长于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实当然是根基,但这个不平常在那里还有另一重含义。他创造了叙述的旁观者这一身份,所谓日常生活中见出“奇”“异”来,正是在这旁观者的眼里完成的。即是说,对于谢志强而言,虚实关系还是一种文体风格,而不仅仅是叙事问题。
  谢志强的小说常常可以放在小小说的层面讨论,这当然没有问题,但篇幅的长短并不是关键所在,关键在于这一小说的写法:他的小说颇有“新笔记体”的味道。这一新笔记体小说,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浙江籍的林斤澜,及其他的“矮凳桥系列”,虽然林斤澜的小说在篇幅上比谢志强的《艾城奇人异事》要长。对谢志强而言,体制小,只是为了观察生活和社会的便利,它是为了从小中看出生活里不易发现的“奇崛”来。因此,这里的“奇人”并不是或仅仅是市井中的具有异禀之人,而是看似与日常逻辑或惯性颇不相同的人,因此“异事”也就不仅仅是“奇异”而带有逸出的味道。换言之,谢志强的小说特别让人感到兴味或有别趣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发现日常现实之中的“不日常”出来。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发现的功夫和观察的功夫,是做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在他的这一小说中,始终都存在一个旁观者的存在。叙述者,有时是故事的介入者,但更多的时候同时又是旁观者。三重身份的复杂关系,使得他的小说别有意味。不难看出,谢志强是一个讲究生活的趣味的人。而这趣味,并不是想象虚构出来的,也不是通过文字刻意营造出来的,而毋宁说是通过观察和体会而来,是被“赋形”的。
  或者还可以说,正是因为追求趣味,才使得谢志强特别钟爱小小说这一体制。这一体制特别讲求顿悟,顾名思义也就特别追求吉光片羽,体制的短小恰好与这种追求相契合。但如果仅仅这样理解,其实又是误解了谢志强。
  二
  趣味的追求说明谢志强是一个具有古典主义气质的人。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对日常生活吹毛求疵的人,是不可能发现日常生活之美的,自然也就发现不了日常生活之“奇”或“异”。谢志强并不是或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的“美”的收集者。发现日常之美,需要的是保持同日常的适当的距离,既不能过近也不能过远,所谓若即若离即此。而对日常生活的“奇”的发掘,则需要禅心慧眼,需要沉浸到日常生活中去,首先需要做日常的参与者,其次才能发现其平常中的不平常来。对谢志强而言,“奇”或“异”首先是一种美学上的现实生活的“优美”,其次才是“优美”中的“奇”或“异”。比如说《气味》。叙述者“我”的身份是作家,某天创作遇到瓶颈,于是转而邀请小区门卫老头一同喝酒,想从中获得灵感,结果发现这一老头的不同寻常来,原来他对气味的敏感,并不是因为他的鼻子的缘故,而是同他早年的一段奇遇或遭际有关。这就有点像蒲松龄路边收集故事一样,他也是故事的收集者。但他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收集,因为,这里表面看来,故事的讲述好像没有经过过多的加工,只是旁听老头喝了酒以后的唠嗑、记录下来而已;但不要忘记了,对于谢志强来说,他的小说还有很显著的文体特征,那就是喜欢在叙述中以括号的方式加旁注。这在他的一系列“短制”中大都有其体现。比如说《气味》中“纯粹讨饭(不讨钱),自己带两个碗(讲究饭是饭,菜归菜)和一根棍(打狗兼拐杖)”。在这里,括号里的话,显然是叙述者加进去的,但这里为什么要以括号的形式呢?显然,是为了追求转述时的原生态——这当然也是一种叙述,是经过叙述者的加工过的,但为了凸显叙述者的存在,小说又会时不时以括号的形式显示自己。这就形成了小说叙述上的互为补充和张力关系。括号里是解释,括号外是讲述。这是故事的讲述、展开和叙述者的解释的同时展开。可以说,小说的趣味性正在于这种文体创造中。所以,很多时候,看似是故事的收集,但其实是经过了叙述者或者说作者的重新阐释。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加括号的方式?有其必要吗?比如说《向日葵》中,有一段如下:“那是我此次参加中国微小说校园行那座城市的方言,而且是城郊乡村浓郁的方言(城与乡的方言有差别)。”这里,既然用到了“我”,就说明是以叙述者“我”的口吻直接参与了叙述,为什么还要另外加上括号以显示叙述者的声音呢?这种解释是否多余?或者说,把括号去掉,意思不是一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谢志强追求的是一种叙述上的效果,正文和括号的分别能呈现出层次感来。一个是处于当是时的作为参与者的“我”的现场形态,带有感情色彩,这是以正文的形式显现出来的。一个则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作为旁观者的叙述者“我”的叙述,以括号的形式呈现。虽然两个“我”可能是同一个人,但他出现在不同的空间里,其叙述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就像前面引用的关于《气味》的那段一样。我们说叙述者同时又是旁观者,其旁观者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一括号中,而不仅仅体现作为參与者的叙述者那里。两者间的差异,是谢志强的小说别有趣味的地方,而这,也决定了他的小说的简洁的文风:故事讲述完了,也就讲述完了,不需要额外或“画蛇添足”式地来一段点题。他的小说的点题很多时候就藏在括号里。即是说,对于谢志强来说,他之所以采取或喜欢小小说这一文体,是与他对这一文体的独特的设计和思考密不可分。他的小说的叙事简洁和意蕴深长,某种程度上正存在这一括号内与外的对照中。
  (谢志强《艾城奇人异事》刊于《文学港》杂志2018年11期)
其他文献
我独自漫步在山间的石径上,石径弯曲且高陡,连日的雨水浇得台阶有点湿滑,旁边是被雨水浸润着苍翠欲滴的草木,遮盖着,尤其幽深漫长。五月的阳光懒懒地升起来,斜斜地照射在叶子上,晶莹的露水含蓄着依依不舍,我轻轻走过去并不忍心打搅却偏偏弄疼了脚边的一株凤尾竹,于是那腰肢颤颤的一扭便惊动了满腹伤心,一场香雨纷纷落下,惊动了在丛中嬉闹的未知名的小鸟,翅膀一震便念念有词地飞走了。我捋了捋被露水打湿的头发,微微一笑
期刊
她颂  1(她1)  “我巴蜀多有冷雨斜织”  那里的男子沉浸于阴郁时  会有少年面目显露  而女子,眼眸里会有一层云翳  初看像早春的寒意  当然,她若微笑  瞬间就散出正午的熙暖  街道两旁都是树  枝上都开着花  白皙,芳香  露珠淋淋  她在柜台后面坐着  昏暗的光线下  落寞地打着呵欠  “那时的我,多么渴想着  把她唤出来  和她站在树下  面对面说一会儿话  等她通红了脸  低下头去
期刊
一 生  请允许我写下一生的过往  不管是经历过的,还是正在经历的  我写下的词语,好似  发光的萤火虫  在夜空里满天飞舞  使暗淡的星辰,重新亮起眼睛  一生实在太快了,当一阵风  划过草丛,只有一只蟋蟀  在用鸣叫和孤寂做朋友  百年孤独  百年之后,我依然是孤獨的  雕着木花的小匣子  被风剥去了光泽的墓碑  多么坚立,这是我留在世间的  最后姿势  百年之后,不会再有人记得我  许天伦,
期刊
徐 衎,1989年7月22日生,南开大学201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2016年浙江省“新荷十家”,2018年获第五届“人民文学·紫金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曾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中短篇小说见《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上海文学》《江南》《西湖》《长江文艺》《青年文学》《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等。 
期刊
立春书  窗前移动的不是具象,而是一大把词汇  它们每一次组合,都是从崩溃或相互中抽离  以及彼此抵抗中重新被汇聚在一起。  犹如这小小的头颅,从树枝上  滚落下来,在岩石上撞出一个凹痕  但被巨大的时光抚平的像水没有隙缝一样平静。  从窗前张望出去,我抓住一个词汇  它寒冷和干燥得有时使我窒息得像过冬的昆虫  当添生薄薄的翅膀时,谁叫我飞得更高?  神在寂寞时,是否把搬弄的词汇  被一只只手弄脏
期刊
剪碎灵魂 背弃繁星  游荡在山河——这已经过于理想  游荡在破败的城  我衔,我衔我最后的青枝  ——题记  那个叫炎的男孩出现在我的梦中。课桌上摊着一本习题,他手指点着。梦的远处漂来咕咕咚咚的回音,像是有什么东西拍打着巨大的尾巴靠近。  声音干净灼冷,炎抬头叫我。循声望去,看不真切他的眼睛,也许是梦的缘故。  “青檀。”  女孩名叫小柠,十五岁,江南水乡人,没见过青檀。初二下半学期的期末考年级第
期刊
山城攸县,乡贤甚众,偶遇,周身洋溢着魏晋文人的风流之气,我姑且称之为新时代的“风流”。  何为风流?李白嗜酒,大醉,吟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为风流。明人张岱,晚年著《陶庵梦忆》回忆年少过往,叹息“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白黄昏”,闲适之心,不失为另一番风流。而早在公元三世纪,《列子》里就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杨朱》篇,反映了人们的外、内两个层面的“风流”:“生民之不得
期刊
1  何伟明想起了那只鸟,那只栖息在漂浮着的树枝上的鸟。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树枝拖进了水底,鸟一声惊叫,飞了。何伟明想,我要是那只鸟就好了,可惜我不是,我是那根树枝。何伟明翻了个身,旁边妻子轻微的鼾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他打开手机看了下,四点四十三分。今夜无眠。翻看微信朋友圈,第一条是何丽发的:只有黑夜,只有黑夜属于我,我用整个夜晚端详黑夜的模样。看发布时间,两小时前。看来她也失眠了。  我的婚姻走到尽
期刊
一  女儿一起床就开始整理,她把行李箱放到客厅中央的地上,两边摊开,然后一一地找东西,一一地往箱子扔。她一边找着一边嘴里哼着歌:有三只乡下老鼠要到城里去……  女儿首先要找的当然是她的衣服,然后是洗脸台上用品,再然后是书桌。我看到她抽出一本书一边翻着一边走到行李箱边上,将那本书轻轻塞到箱子的最底下,又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在厨房给她煎鸡蛋。暑假开始以后,她突然很喜欢吃煎鸡蛋了,而且很喜欢自己煎
期刊
漫步在浙东北仑绵长的海岸线上,看东海潮起潮落,闻波涛声声不息,凭海风亲吻脸庞,任思绪随风飞扬,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心旷神怡。我作为从小生长在海边的北仑人,尽管对家门口的海很熟悉,但每次来到海边,我的内心深处仍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激情。  面对大海,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想的很多,但每次思想中,总会条件反射般地跳出一个“盐”字来。此时此地的这个“盐”字,不仅只是咸的化身,更有一种给人亲近和厚重沉甸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