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富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风趣生动的课堂语言、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这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如何让学生重新回归语文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55-2
一、富有新意的教学思路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首段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主要形式如下:
反首为尾。即抓住结尾这一文意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例如:熟读《捕蛇者说》后,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子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中间开花。由某些关节点或过渡句、过渡段展开分析,也可以出奇制胜。比如笔者上《明湖居听书》,初读课文后就提問:“小说中谁的演唱技艺最高?哪几个段落写她出场表演?”以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文章的中心部分(即六、七、八自然段)上来,先置前后其他各个段落于不顾。通过两次朗读加强语感,又通过句式分析讲清通感和博喻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以这两种辞格造句来评价课文声音描写的艺术特色。以上的教学设计即属“中间开花”。
二、风趣生动的课堂语言
学生为什么那么爱好电脑游戏、卡通人物?原因之一就是里面的人物无论穿着还是言行,都是学生喜爱的。大多数人认为,教师穿着要得体,这没错,关键是得体是不是意味着一成不变,是不是意味着呆板而缺少情趣,所以,对于教师的仪表要求,我认为还值得商榷。而对于教师的言行,无数事实证明,为人风趣诙谐的人远比严肃的人富有亲和力,课堂语言平铺直叙,教师的面孔始终一本正经,一节课也许还可以忍受,一天,一月,一年的这样上课,学生如何不打瞌睡,如何不说小话?所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开玩笑、说说“闲”话,课堂语言严肃而不乏活泼,得体而不失幽默,更能激发学生上好这一节课。我曾问过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小学、初中成绩优秀,但是语文成绩总不理想,按她自己的说法是不喜欢语文,平时觉得没什么可学的,考试的时候又考不好。自从严老师教语文后,一个学期还没学完,她却从不爱语文变得爱学语文了,从平时不知道怎么学,到现在则是学而不倦了,总觉得语文上需要补充的东西太多,而时间却总是不够。问她严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她则说:严老师这个人说话特好玩,课堂上所讲的也决不是那一篇篇课文,而是与课文有关的闲谈趣事、典故资料等。老师在台上讲得是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是精神抖擞,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的兴趣,爱这个老师,更爱这个老师的课了。
三、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一般的课堂,学生只是旁听者,只需记下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就可以了;而不是参与者,除了记,更需要动脑动口。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更要注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人入胜,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还要注意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而不是只顾优生,忽略差生,要让各类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表现。更要在课堂上多提供学习研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加成熟。对于质疑问题提出异议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记得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的课,课的主题是“谈钱”,那节课上,老师从头到尾所说的话加起来不足十句,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说。他们侃侃而谈,或陈述自己的看法,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课堂活而不乱,在严肃的话题讨论中,时不时爆发出学生意见得到赞同或有力的反驳时的会意的笑声。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就轻松地不知不觉地度过了。我想,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像这节课一样,把形式上是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成了“十分钟”,甚至更短,学生又怎么会厌恶学习,逃离课堂呢?
四、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按时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的节奏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接受能力,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有所得。有一年我上公开课,讲《一碗阳春面》。这篇课文悬念设置巧妙,细节描写传神,是一篇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短文。我考虑到对于这样的佳作,学生经过认真自读是读得懂也能初步品出其妙处的,所以我决定把这一节课上成文学鉴赏课,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有所发现,然后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具体设计为:第一步,布置课外自读,并以“《一碗阳春面》的滋味”为副标题,完成一篇文学短评,主要从情节安排、细节描写和主题思想等方面择其一作为评论点。第二步,课堂交流、师生点评,并根据学生交流,理出小说的情节结构,进一步领会细节的魅力,并能准确概括文章主旨——这是一曲美好人性的颂歌。第三步,教师就有些难点和学生忽视的妙点设计问题,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第四步,学生再读课文,修改原来的文学短评,写下作为后记。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课前的文学短评质量很高,比如有的同学扣住母亲的衣着分析人物的慈祥美,很有见地;不少同学概括小说主旨为既歌颂了逆境中顽强、团结、奋争的精神,又赞颂了老板夫妇给不幸者以温暖的品德,这也比课文“自读提示”及《教参》的说法全面、准确。
五、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1.把家长请进课堂。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把家长请进课堂,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听,结合自己孩子的习惯特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教师的努力保存一致。
2.教学地点的转移,由固定的地点——教室走向图书馆、电教室甚至乡村野外等。
3.授课人的变化,由单一的授课对象——任课教师转变为学生或者是专家。
4.授课内容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而是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所有趣事典故;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与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教育结合起来。
5.授课目标的变化,不再只是发展智力,还有兼顾学生的品德;不再只是培养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而是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并重。
6.教学手段的变化,由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变为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电脑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55-2
一、富有新意的教学思路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首段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主要形式如下:
反首为尾。即抓住结尾这一文意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例如:熟读《捕蛇者说》后,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子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中间开花。由某些关节点或过渡句、过渡段展开分析,也可以出奇制胜。比如笔者上《明湖居听书》,初读课文后就提問:“小说中谁的演唱技艺最高?哪几个段落写她出场表演?”以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文章的中心部分(即六、七、八自然段)上来,先置前后其他各个段落于不顾。通过两次朗读加强语感,又通过句式分析讲清通感和博喻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以这两种辞格造句来评价课文声音描写的艺术特色。以上的教学设计即属“中间开花”。
二、风趣生动的课堂语言
学生为什么那么爱好电脑游戏、卡通人物?原因之一就是里面的人物无论穿着还是言行,都是学生喜爱的。大多数人认为,教师穿着要得体,这没错,关键是得体是不是意味着一成不变,是不是意味着呆板而缺少情趣,所以,对于教师的仪表要求,我认为还值得商榷。而对于教师的言行,无数事实证明,为人风趣诙谐的人远比严肃的人富有亲和力,课堂语言平铺直叙,教师的面孔始终一本正经,一节课也许还可以忍受,一天,一月,一年的这样上课,学生如何不打瞌睡,如何不说小话?所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开玩笑、说说“闲”话,课堂语言严肃而不乏活泼,得体而不失幽默,更能激发学生上好这一节课。我曾问过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小学、初中成绩优秀,但是语文成绩总不理想,按她自己的说法是不喜欢语文,平时觉得没什么可学的,考试的时候又考不好。自从严老师教语文后,一个学期还没学完,她却从不爱语文变得爱学语文了,从平时不知道怎么学,到现在则是学而不倦了,总觉得语文上需要补充的东西太多,而时间却总是不够。问她严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她则说:严老师这个人说话特好玩,课堂上所讲的也决不是那一篇篇课文,而是与课文有关的闲谈趣事、典故资料等。老师在台上讲得是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是精神抖擞,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的兴趣,爱这个老师,更爱这个老师的课了。
三、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一般的课堂,学生只是旁听者,只需记下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就可以了;而不是参与者,除了记,更需要动脑动口。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更要注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人入胜,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还要注意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而不是只顾优生,忽略差生,要让各类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表现。更要在课堂上多提供学习研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加成熟。对于质疑问题提出异议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记得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的课,课的主题是“谈钱”,那节课上,老师从头到尾所说的话加起来不足十句,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说。他们侃侃而谈,或陈述自己的看法,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课堂活而不乱,在严肃的话题讨论中,时不时爆发出学生意见得到赞同或有力的反驳时的会意的笑声。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就轻松地不知不觉地度过了。我想,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像这节课一样,把形式上是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成了“十分钟”,甚至更短,学生又怎么会厌恶学习,逃离课堂呢?
四、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按时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的节奏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接受能力,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有所得。有一年我上公开课,讲《一碗阳春面》。这篇课文悬念设置巧妙,细节描写传神,是一篇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短文。我考虑到对于这样的佳作,学生经过认真自读是读得懂也能初步品出其妙处的,所以我决定把这一节课上成文学鉴赏课,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有所发现,然后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具体设计为:第一步,布置课外自读,并以“《一碗阳春面》的滋味”为副标题,完成一篇文学短评,主要从情节安排、细节描写和主题思想等方面择其一作为评论点。第二步,课堂交流、师生点评,并根据学生交流,理出小说的情节结构,进一步领会细节的魅力,并能准确概括文章主旨——这是一曲美好人性的颂歌。第三步,教师就有些难点和学生忽视的妙点设计问题,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第四步,学生再读课文,修改原来的文学短评,写下作为后记。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课前的文学短评质量很高,比如有的同学扣住母亲的衣着分析人物的慈祥美,很有见地;不少同学概括小说主旨为既歌颂了逆境中顽强、团结、奋争的精神,又赞颂了老板夫妇给不幸者以温暖的品德,这也比课文“自读提示”及《教参》的说法全面、准确。
五、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1.把家长请进课堂。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把家长请进课堂,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听,结合自己孩子的习惯特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教师的努力保存一致。
2.教学地点的转移,由固定的地点——教室走向图书馆、电教室甚至乡村野外等。
3.授课人的变化,由单一的授课对象——任课教师转变为学生或者是专家。
4.授课内容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而是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所有趣事典故;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与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教育结合起来。
5.授课目标的变化,不再只是发展智力,还有兼顾学生的品德;不再只是培养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而是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并重。
6.教学手段的变化,由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变为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电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