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生态变化、耕作制度转变和栽培体系的创新,玉米产地各种病毒病发生呈加重趋势,因此应加强对玉米病毒病发生情况的了解,及时采取各种综合预防措施,这是减少产地病毒病对玉米生产和秸秆青贮影响的重要技术环节。
一、发病种类和传毒媒介
玉米病毒病被称为“玉米癌症”,各地经常发生的有玉米粗缩病、玉米条纹矮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前两种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矮花叶病由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
二、病毒病的发生情况
1. 间套作田块发病重于单作田块。据研究,夏玉米播种过早,玉米与小麦、油菜等的共生期长,玉米一出苗就处在灰飞虱、蚜虫活动盛期,这时小麦、油菜等作物逐渐衰老成熟,迫使害虫转移到幼嫩的玉米苗上取食传毒,因此间套作田玉米发病较重。
2. 铁茬田玉米发病重于灭茬田。据观察,小麦、油菜成熟后,其上的灰飞虱、蚜虫一部分迁飞离田,一部分迁移到植株下部和田间杂草上,当小麦、油菜收获后,则留在田间的麦茬、菜茬及杂草上。一旦玉米出苗,潜伏在田间的灰飞虱、蚜虫随即转移到玉米上,时间一长,传毒媒介和毒源数量在玉米上积累较多,从而造成铁茬田玉米发病较重。
3. 邻近田头、沟边、路旁的玉米发病重。据调查,杂草是灰飞虱、蚜虫取食、栖息、活动、繁殖的主要场所,其中马唐、狗尾草、牛筋草、虎尾草、看麦娘、画眉草、雀麦等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蚜虫的主要寄生植物,而地头、沟边、路旁往往又是杂草较集中的地方,这些杂草一方面为害虫生存繁殖提供了方便条件,另一方面又是玉米病毒的重要毒源。
4. 前茬是小麦、油菜的玉米田发病重。据镜检,小麦丛矮病毒由灰飞虱传播,玉米矮花叶病和油菜花叶病毒病都是由马铃薯Y病毒组的病毒所致,且都是由蚜虫传播的,而灰飞虱和蚜虫也能传播玉米病毒病,因此,前茬为小麦、油菜的玉米田发病重。
5. 生长弱、田间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生长弱的玉米,首先因为营养供应不足,养分含量不匀,光合作用不强,细胞壁和角质层薄,因而抗、耐病能力降低;其次由于生长缓慢使生长期延长,增加了病毒侵染的机会和几率,造成病源数量增多。田间杂草既是灰飞虱、蚜虫的桥梁寄主,又是玉米病毒病的病菌来源,因此,田间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
三、综合防治技术
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植株某一部位一旦感病,则会全株发病出现症状,因此,在防治技术上必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以预防为重点、治理为补充”的综合防治策略。
1. 改善耕作制度。尽量压缩连作重茬面积,减少田间间作套种,提倡毁茬或灭茬播种,发展薄膜覆盖和育苗移栽,减少病毒来源和侵染机会。
2. 调整玉米播期。鉴于本地区灰飞虱、蚜虫为害盛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因此应尽可能使玉米出苗期避开害虫这一传毒盛期。由此建议农户,播种春玉米提倡“早些”,播种夏玉米提倡“晚些”,不种晚春玉米和早夏玉米。春玉米要求在4月15日前播种结束,夏玉米要求推迟至6月20日后开始播种,以使玉米易感病叶龄期不与害虫活动期相遇。
3. 做好种子处理。一是种子精选,选用无病毒病田块或地区制的种子,种子要求大、饱、净、纯;二是用内吸性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压低种子带毒率,抑制传毒害虫在苗期的传播为害,减少初始毒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
4. 及时耕翻灭茬,减少毒源基数。对沟边、路边、田边杂草,应及时采取人工或化学方法除去,以破坏传毒昆虫的生存环境,有效减少毒源基数。
5. 阻击虫源毒源。灰飞虱、蚜虫对玉米病毒病的流行起着传毒媒介的作用。对此,抓住关键时期,采用化学防治,实施田外封锁,防止迁入传毒,控制传毒虫源,扼制致病毒源,是防治玉米病毒病的重要手段。对前茬作物如蔬菜、油菜等,要在早春防治灰飞虱、蚜虫及病毒病;对田块周围杂草,要在玉米播种前消灭传毒媒介;对在田作物如小麦、棉花等,要在玉米出苗前防治好灰飞虱、蚜虫及病毒病。
6. 注重栽培管理。一是结合玉米苗期疏苗、间苗、定苗,及早拔除矮化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减少再侵染毒源。二是合理调节水肥,酌情增施磷钾肥,喷施调节剂,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玉米苗期,减少害虫传毒机会,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三是尽早进行田间除草,捣毁传毒害虫栖息繁衍场所,减少初始毒源传播。可采用人工或药剂除草,药剂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选用40%乙莠水悬浮剂或50%杜阿合剂550~575毫升/亩,对水3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亦可在玉米3~5叶期用药剂处理茎叶。
7. 喷药保护。一是在玉米刚出苗时和齐苗期,每亩分别用10%吡虫啉20克 乙酰甲胺磷40毫升 1.5%植病灵30毫升进行喷施;在玉米幼苗期(3~4叶期前)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克 10%氧乐氰菊乳油15~20毫升 1.5%植病灵30毫升对水30千克进行喷雾,间隔5~7天1次,连喷2~3次。以上两种配方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二是田间发现有灰飞虱、蚜虫时及时用药防治,尤其要注重灰飞虱4月下旬的活动盛期,5月上中旬的转移盛期和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迁飞盛期的防治。三是田间一旦发现有病毒病症状的植株,应在发病初始期喷施病毒灵等药剂,连喷3次。
(作者联系地址:刘宜贵 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川东农场农业科 邮编:224133;姚存应 杜长敏 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川东农场种子公司 邮编:224133)
一、发病种类和传毒媒介
玉米病毒病被称为“玉米癌症”,各地经常发生的有玉米粗缩病、玉米条纹矮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前两种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矮花叶病由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
二、病毒病的发生情况
1. 间套作田块发病重于单作田块。据研究,夏玉米播种过早,玉米与小麦、油菜等的共生期长,玉米一出苗就处在灰飞虱、蚜虫活动盛期,这时小麦、油菜等作物逐渐衰老成熟,迫使害虫转移到幼嫩的玉米苗上取食传毒,因此间套作田玉米发病较重。
2. 铁茬田玉米发病重于灭茬田。据观察,小麦、油菜成熟后,其上的灰飞虱、蚜虫一部分迁飞离田,一部分迁移到植株下部和田间杂草上,当小麦、油菜收获后,则留在田间的麦茬、菜茬及杂草上。一旦玉米出苗,潜伏在田间的灰飞虱、蚜虫随即转移到玉米上,时间一长,传毒媒介和毒源数量在玉米上积累较多,从而造成铁茬田玉米发病较重。
3. 邻近田头、沟边、路旁的玉米发病重。据调查,杂草是灰飞虱、蚜虫取食、栖息、活动、繁殖的主要场所,其中马唐、狗尾草、牛筋草、虎尾草、看麦娘、画眉草、雀麦等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蚜虫的主要寄生植物,而地头、沟边、路旁往往又是杂草较集中的地方,这些杂草一方面为害虫生存繁殖提供了方便条件,另一方面又是玉米病毒的重要毒源。
4. 前茬是小麦、油菜的玉米田发病重。据镜检,小麦丛矮病毒由灰飞虱传播,玉米矮花叶病和油菜花叶病毒病都是由马铃薯Y病毒组的病毒所致,且都是由蚜虫传播的,而灰飞虱和蚜虫也能传播玉米病毒病,因此,前茬为小麦、油菜的玉米田发病重。
5. 生长弱、田间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生长弱的玉米,首先因为营养供应不足,养分含量不匀,光合作用不强,细胞壁和角质层薄,因而抗、耐病能力降低;其次由于生长缓慢使生长期延长,增加了病毒侵染的机会和几率,造成病源数量增多。田间杂草既是灰飞虱、蚜虫的桥梁寄主,又是玉米病毒病的病菌来源,因此,田间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
三、综合防治技术
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植株某一部位一旦感病,则会全株发病出现症状,因此,在防治技术上必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以预防为重点、治理为补充”的综合防治策略。
1. 改善耕作制度。尽量压缩连作重茬面积,减少田间间作套种,提倡毁茬或灭茬播种,发展薄膜覆盖和育苗移栽,减少病毒来源和侵染机会。
2. 调整玉米播期。鉴于本地区灰飞虱、蚜虫为害盛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因此应尽可能使玉米出苗期避开害虫这一传毒盛期。由此建议农户,播种春玉米提倡“早些”,播种夏玉米提倡“晚些”,不种晚春玉米和早夏玉米。春玉米要求在4月15日前播种结束,夏玉米要求推迟至6月20日后开始播种,以使玉米易感病叶龄期不与害虫活动期相遇。
3. 做好种子处理。一是种子精选,选用无病毒病田块或地区制的种子,种子要求大、饱、净、纯;二是用内吸性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压低种子带毒率,抑制传毒害虫在苗期的传播为害,减少初始毒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
4. 及时耕翻灭茬,减少毒源基数。对沟边、路边、田边杂草,应及时采取人工或化学方法除去,以破坏传毒昆虫的生存环境,有效减少毒源基数。
5. 阻击虫源毒源。灰飞虱、蚜虫对玉米病毒病的流行起着传毒媒介的作用。对此,抓住关键时期,采用化学防治,实施田外封锁,防止迁入传毒,控制传毒虫源,扼制致病毒源,是防治玉米病毒病的重要手段。对前茬作物如蔬菜、油菜等,要在早春防治灰飞虱、蚜虫及病毒病;对田块周围杂草,要在玉米播种前消灭传毒媒介;对在田作物如小麦、棉花等,要在玉米出苗前防治好灰飞虱、蚜虫及病毒病。
6. 注重栽培管理。一是结合玉米苗期疏苗、间苗、定苗,及早拔除矮化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减少再侵染毒源。二是合理调节水肥,酌情增施磷钾肥,喷施调节剂,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玉米苗期,减少害虫传毒机会,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三是尽早进行田间除草,捣毁传毒害虫栖息繁衍场所,减少初始毒源传播。可采用人工或药剂除草,药剂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选用40%乙莠水悬浮剂或50%杜阿合剂550~575毫升/亩,对水3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亦可在玉米3~5叶期用药剂处理茎叶。
7. 喷药保护。一是在玉米刚出苗时和齐苗期,每亩分别用10%吡虫啉20克 乙酰甲胺磷40毫升 1.5%植病灵30毫升进行喷施;在玉米幼苗期(3~4叶期前)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克 10%氧乐氰菊乳油15~20毫升 1.5%植病灵30毫升对水30千克进行喷雾,间隔5~7天1次,连喷2~3次。以上两种配方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二是田间发现有灰飞虱、蚜虫时及时用药防治,尤其要注重灰飞虱4月下旬的活动盛期,5月上中旬的转移盛期和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迁飞盛期的防治。三是田间一旦发现有病毒病症状的植株,应在发病初始期喷施病毒灵等药剂,连喷3次。
(作者联系地址:刘宜贵 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川东农场农业科 邮编:224133;姚存应 杜长敏 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川东农场种子公司 邮编:2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