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人们多从古典及现代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本文主要从生态女性主义观点出发诠释该诗所蕴含的女性美和自然美,从而揭示女性与自然的不朽品质,以及二者完美结合所构造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 《希腊古瓮颂》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 自然
  
  19世纪在英美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崇自然之美,主张通过在作品中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与田园般的生活来逃避现实世界的喧嚣和痛苦。约翰·济慈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与其他诗人一样,善于在诗歌中创造美。他的诗歌无论是语言、意象还是韵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是济慈诗歌赞美的唯一对象,也是他诗歌中唯一的真理。济慈热衷于古代风格和希腊神话,同时又具有天生的感觉本能。他在诗中,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品尝、去呼吸、去感觉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灿烂的色彩、美妙和声音和芳香的色味济慈的艺术目标是创造一个美丽的想象世界,不论哪里,只要存在着充分的美,他都能捕捉到——在希腊神话、中世纪传奇及伟大的诗歌中。济慈欣赏世界,他努力在世间存在的一切——美好,圣洁,恐怖,毁灭苦痛和不幸中发现美。济慈的诗有一种独特的美——诉诸感官并能引起美感。
  1.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与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是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思想流派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在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生态女性主义者以其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女性性别视角,对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主张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主要包括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三个流派。各个流派主张各不相同。其中文化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和自然界有着某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女性孕育生命、哺育后代的性别角色和大自然养育万物的母性特征有特殊的亲近关系,因此女性与自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与女性都传承着孕育生命,循环往复的女性传统,从这点看女性与自然都是美的象征,女性美与自然美是世界上两种最纯朴但又最高尚的美。女性与自然可融为一体,两者的完美结合可达到世界的和谐。
  2.《希腊古瓮颂》中的女性美探悉
  《希腊古瓮颂》是济慈的传世佳作。在这首诗中,诗人凭借卓越的想象力,通过希腊古瓮这件象征美与永恒的艺术珍品,向读者展示了古瓮画面之外另一个丰富的纯美世界。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叙述道:
  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
  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
  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
  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
  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
  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
  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
  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
  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
  怎样的风笛和鼓谣!怎样的狂喜!
  一开始诗人便直接将古翁比喻为保持着童贞的“新娘”。这一拟人化的称呼,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盛大的婚礼,身着白色礼服的美丽新娘——一个一生中最纯洁、丰盈、美丽动人时刻的女性形象,以及新娘与自己爱人的完美结合。因为新娘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纯洁最幸福的女性,是世间纯美的最好象征,所以诗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无法言表的女性美。然而“新娘”永恒的处女性质和寂静的状态远离了现实的生活,她仅仅属于遥远的古代,属于想象的世界和艺术的世界。“新娘”成了永恒的艺术美的象征。对美的强烈的感受,尤其是神秘的女性美的感受充斥着整个诗歌的第一节。
  而且本诗为古翁选择了国籍——希腊,一个古老的国度,人类文明的摇篮之地。希腊这一国度既使人产生距离上的悠久感,符合浪漫主义时期盛行的“希腊古风”,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希腊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神话中诸多美丽的女神,与诗中所描述的新娘形象相呼应,代表着女性的美丽和神秘。这一故事写了滕佩河或阿卡狄亚山谷地区的神和人。故事又一次把我们从现实世界拉回远古时代。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滕佩河是司掌艺术的太阳神阿波罗的圣地,阿卡狄亚地区是田园牧歌的理想国度。在那样的国度和地区,没有“忧伤和目光呆滞的绝望”,也没有“青春变为苍白、消瘦、死亡”,只有“鲜花、绿地、恋歌和阳光下的欢乐”。诗中提到的那些少男少女们“忘情地追逐、藏躲”,或可使我们想起阿波罗和达弗涅,以及河神阿尔斐俄斯和山林仙女阿瑞托萨的故事。
  诗人在最后一个诗节又回到对古瓮的整体描述:“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既表现瓮的古韵以及瓮所代表的远离现实的想象世界,又再一次提起希腊,让人联想到那美丽的女神,贯穿全诗的唯美的新娘,从而延续了诗歌的开始所烘托的美的氛围。女性美始终贯穿全诗,并与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完美融合,时时刻刻给我们的美的感受。
  3.《希腊古瓮颂》中的自然美探悉
  在整首诗歌里,诗人都在通过想象重构远古的神话世界,捕捉并再现神话世界的美好,让我们通过想象努力把现实感消解在对古瓮的感受中,用神话消除对现实的意识。济慈意识到,在现实世界里,人类避免不了“忧伤和目光呆滞的绝望”、“痛苦”、“暮年”,以及“苍白、消瘦、死亡”,它与古瓮的神话世界之间存在着差距。然而,古瓮却能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到处是“鲜花、绿地、恋歌和阳光下的欢乐”的世界,它给人类带来心灵的慰藉,这就是“美”,是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净化心灵的作用,这完全符合浪漫主义诗人通过展现一个唯美的世界来逃避现实中的苦痛与烦恼的创作手法。
  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
  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
  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
  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
  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
  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
  永远热情地心跳,永远年轻;
  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
  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
  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在诗歌的第三节中,诗人刻画出了一个希腊神话般的人间天堂,在这里绿叶永远守候着春天,牧童的笛声永远清新,青年男女永远享受着幸福的爱情。幸福就是触手可及的一种情态。象征永恒的词语“永远”重复出现了六次,表示幸福的词语“幸福”也重复了六次。“永远”和“幸福”的重复,强化了古瓮所代表的想象世界和神话世界,同时把视觉艺术的静态特征转换成诗歌的声音效果,传达了抒情者面对古瓮画面上美好景象不由自主地兴奋、激动得无以言表的状态。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赶祭祀?
  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
  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
  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
  或哪个静静的堡寨山村,
  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
  诗歌的第四节中,抒情者描述了古代神话中常见的一个场景:人们祈天谢神的祭祀活动。鸣叫的小牛,寂静的小镇,清晨忙碌着赶去祭祀的人群,这一切又给人一种纯朴而幽静的美感。让人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诗歌的三四节中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让人不由产生反璞归真,流连忘返的感觉。如画的美景,静穆的新娘,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这一切的完美结合再现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女性美与自然美完美地融为一体,通过古翁表现出来,而希腊又给人留有无限的关于美的想象空间。
  4.结语
  济慈的诗歌是英国浪漫主义最芬芳的花朵。在他的作品里,散发出一种浓浓的感觉主义,即,诗人对外部世界美的印象特别敏锐的感受力在文学上反映,这种反映不仅有男女爱情,而且有拥抱世界中的一切万物的倾向。原因是济慈比其他的浪漫主义诗人更具有诗人气质。他的诗是纯艺术的,想象力是唯一的源泉。而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描绘出的美景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画交融,美妙无穷。一个小小的、普普通通的古瓮,在济慈的描绘中却变得“比诗还瑰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欢闹狂喜的群众,树下痴迷的恋情,乡间虔敬的祭祀,优雅美妙的笛声。诗人倾听着古瓮所铺叙的“如花”的故事,仿佛见到了一个生机盎然、风和日暖的古希腊世界。在那里,碧草青青,林木葱茏,春天繁茂的枝叶永不枯竭;在那里,狂喜的人们伴随着优雅的乐曲尽情地舞动,幸福的吹笛人永不停歇地吹奏着柔情的风笛,绿荫下的美少年永不疲倦地唱着动情的歌曲,羞涩少女竭力躲避鲁莽少年的深情之吻;在那里,小镇居民在晨曦中倾城而出,同神秘的祭司一道赶赴神殿,祈求赐福,唯留下荒凉的小城独守寂寥,那里就是诗人梦寻的美妙天堂。诗中诗人所描绘出的“新娘”形象,人们联想到的“希腊女神”形象,以及“田园风光”美景达到女性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全诗中时时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让读者在感受古老的希腊文明的同时,再次感受到女性与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参考文献:
  [1]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VOL21,(5).
  [2]王淑芹.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06,(5).
  [3]杨丽丽.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思想透视.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VOL23,(1).
  [4]袁宪军.《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外国文学评论,2006,(1).
  [5]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周铭.从男性个人主义到女性环境主义的嬗变——威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外国文学,2006,(3).
  [7]左金梅,张徳玉,赵徳玉.英美浪漫主义诗歌概论与欣赏.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由于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义务教育的一大难点。本文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健康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从读书到教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感动,一个个新的收获。我总在想:自己是为作者感动?还是为“父亲”感动?还是为更多的我所接触过的学生的父母感动?所以,每次教学《背影》时,我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怕有愧于熟悉的“父母们”。  一、在细读和品味中研读文本  1.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前让学生交流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营造一个恰当的课堂气氛导入
摘 要: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的文学作品,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本诗运用多重隐喻。隐喻在整个语篇结构中起到轴心性作用,并奠定了整首诗歌的语言基础和情感基调,使诗歌的氛围明朗,清晰。本文通过对《情歌》的分析,论述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对诗歌的意象性创作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 隐喻 情感 现实    1.引言  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入 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
引入新课的方式通常有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两种。新课程概念下创设情境或许更容易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所以受到广大教师的追捧。相反,复习铺垫就成了反面典型,被痛批为过于追求预设,忽略课堂的生成,追求纯粹意义的数学化,只重视数学技能的训练,忽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难道它真的没有可用之处了吗?在实际教学中适当运用复习铺垫,以旧引新是完全必要的。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长期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教学成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但是,事实往往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总有预设之外的意外发生,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试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产生的几种情况作一些具体分析,旨在追求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完美境界,提出看
摘 要: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对化学理论课的补充,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的体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操作过程,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作者结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总结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若干经验与探索,提出了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探索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学教育,以及应用化学、高分子、环境
摘 要: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输入和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中国古典教学内容,同时也动摇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清末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改革    教学方法与社会的文化背景及教学内容有关。中国封建社会专制君权高度发达,思想文化钳制紧密,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属于人文领域的圣贤典籍。因而教学方法的特征是重视机械记忆与复述和文字形态的学习,以便培养以帝
摘 要: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中加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前厅服务与管理课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中加合作办学模式 前厅服务与管理 教学现状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近年来不断发展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教育领域萌芽发展,办学模式也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的机遇和契机,也扩大了学生
摘 要: 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应在作文命题上下工夫,使命题富有创意、富有童心,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命题作文 五个要点    命题作文是小学中高年级的主要作文形式,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和讲评,且学生作文前可了解题目的意思和命题者的要求。命题作文对已经有片断训练基础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