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大,人数多,师资匮乏是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着实际困难,面对的挑战更大。如何走出困境,摆脱现状,并将新课程理念与大班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调控。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人多,便于情境设计的优势,设计适合大班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当好不同的角色,利用不同角色的作用来有效地解决大班特有的问题,使大班英语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使农村英语教学工作更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加强。
关键词:大班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一、引言
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普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机会少的现象。教学中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少数学生感到老师冷落他,产生消极情绪;另外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不同的需要导致心理冲突,影响课堂气氛,形成抵触情绪,使课堂教学不能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再加之农村学生及家长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学习英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弊端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中提出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相违背。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大班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呢?改进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调控。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创新, 设计适合大班的教学方法,变劣势为优势,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解决大班英语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以人为本,合理安排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外语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学生是内在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在大班进行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编导,学生则是演员。如果学生主体得不到落实,那么部分得不到教师足够关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如课堂单独训练,人多班大,每堂课学生单独训练的人次少,这样学困生容易被忽视,冷落,从而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差,使班级中两极分化现象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教师除了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外,应较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关注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一定要充分预测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同时教师对教材必须进行适当调整和再创造,编排出适合大班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易接受的教学程序,要难易快慢相结合,让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此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把握优势,创设情境
大班教学容易开阔思路,活跃气氛,而且在人多的班级中,教学资源可得以充分利用,便于创设语境。英语教学中常常穿插各种活动,如分组编排不同形式的对话,分组表演短剧,团体游戏等,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资源,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尖子群,增强学习动力,推动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则容易找到“安全感”,从而踊跃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就此我在设计课堂程序时,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来自己表演,自己发挥,尽量少干涉学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句型,换以自己的姓名或实物,自编自演小短剧,以好带差使每个人都融入到语境当中。例如,在讲授了“Standing Room Only”一文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人口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可让学生对人口增长给地球生活带来的影响展开想象,编排一段对话——《今日话题》,分角色表演,其中一人扮演《今日话题》栏目的主持人,另几个人扮演人口问题专家,进行讨论:
S1(主持人):What may cause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S2(专家):It may cause the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s.
S3(专家):Food and limited living room.
S4(专家):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1(主持人):How do we control population?
S2(专家):Have a baby every family.
S1(主持人):How many people will there be by the end of 2020?
S3(专家):About 7 billion in the world…
在讨论过程中,人人都踊跃发言,平时不敢开口的同学也受到热烈气氛的感染,大胆发言,同学们的表现力、想象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得到充分地体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人多智慧多的优势也得以发挥。
(三)激发学习兴趣,及时鼓励表扬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把学习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一个人数过多的班级,一旦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其他少数学生在这个学习氛围内也受到感染,慢慢地,不自觉地也会融入其中,这样就形成一种“一带二,二带三”的学习效应。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精心构思教学设计,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从交际的角色,忘我的角色中,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态度,从而有效解决大班教学中无暇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团体中都渴望得到同伴的承认,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利用小组活动,促进合作学习
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如何在课堂活动中调动六、七十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进去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法,变课堂为学堂。教师对知识内容讲解与示范时间要少,学生练的活动要多,形式要多样,课堂演练活动变大班为小组,可编排若干个两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等,横排小组,纵排小组;男生小组,女生小组,混合小组等。如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对话,在教学内容教授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应用新旧语言知识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境、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角色和人数进行组合。活动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任务和要求,并给予适当的示范和提示;活动中,教师要随时提供帮助。
这种将大班化成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了人多难练的困难,教师在演练中的监督、指导、检查也得以有效施展。
(五)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英语教学大纲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背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语言实际活动。”当今教材都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的内容设计,充分反映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如数字、天气、食品、家庭等,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活化教材,化语言知识为言语行动,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引入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性。
1、直观形象的艺术感染
通过展示物、图片等,借助手势、动作及表情,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兴趣,寓教于乐,使教师在情境中教,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练习与实践,直接感知教材,尽快掌握所学内容。
2、寓英语教学与游戏中
任何游戏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复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我在教学“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词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East、South、West、North”要分清。学生4人小组相对坐好,把写有East、South、West、North字样的胸卡带在胸前,一人当领袖(猜拳决定谁是领袖),手拿用报纸卷成的“大棍”,任意喊出一个方位词如:South,胸前有该字样的同学在2秒钟内马上起立说出与自己坐正对面的同学胸前的词North,如说慢或说错,会被“大棍”在头上敲一下,说对的会轮到他当领袖,用手持的“大棍”发号施令。在游戏中,学生比速度、比反应,并有适当的奖惩,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在竞争与笑声中愉快地学会了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引人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用关爱构建和谐课堂
大班教学学生多,教师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无法很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差异,这时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慌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会容易接受。在我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的。这样,学生处于集体之中,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在师生之间洋溢的时候,他就会保持一种积极地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更为迅速和有效。同时,因为他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此颇有体会。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难免有畏惧感,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如果失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任务很难充分完成。因此我除了在课下做工作外,在课堂提问时,尽量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答错了,我在帮助他纠错的同时,仍当众表扬他积极思考,勇于举手,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一来,受到表扬的同学越发积极,其他学生也受到了鼓励,纷纷行动起来,渐渐养成了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始终以乐观、向上、坚毅的性格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结束语
总之,只要大班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存在,只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语言教学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分组合作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大班教学的英语课堂就会充满和谐气氛,教学目标就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杨政.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2]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3]肖小聪.论超大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5,(2).
[4]张桂春,王琴.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
关键词:大班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一、引言
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普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机会少的现象。教学中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少数学生感到老师冷落他,产生消极情绪;另外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不同的需要导致心理冲突,影响课堂气氛,形成抵触情绪,使课堂教学不能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再加之农村学生及家长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学习英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弊端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中提出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相违背。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大班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呢?改进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调控。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创新, 设计适合大班的教学方法,变劣势为优势,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解决大班英语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以人为本,合理安排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外语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学生是内在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在大班进行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编导,学生则是演员。如果学生主体得不到落实,那么部分得不到教师足够关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如课堂单独训练,人多班大,每堂课学生单独训练的人次少,这样学困生容易被忽视,冷落,从而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差,使班级中两极分化现象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教师除了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外,应较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关注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一定要充分预测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同时教师对教材必须进行适当调整和再创造,编排出适合大班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易接受的教学程序,要难易快慢相结合,让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此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把握优势,创设情境
大班教学容易开阔思路,活跃气氛,而且在人多的班级中,教学资源可得以充分利用,便于创设语境。英语教学中常常穿插各种活动,如分组编排不同形式的对话,分组表演短剧,团体游戏等,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资源,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尖子群,增强学习动力,推动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则容易找到“安全感”,从而踊跃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就此我在设计课堂程序时,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来自己表演,自己发挥,尽量少干涉学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句型,换以自己的姓名或实物,自编自演小短剧,以好带差使每个人都融入到语境当中。例如,在讲授了“Standing Room Only”一文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人口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可让学生对人口增长给地球生活带来的影响展开想象,编排一段对话——《今日话题》,分角色表演,其中一人扮演《今日话题》栏目的主持人,另几个人扮演人口问题专家,进行讨论:
S1(主持人):What may cause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S2(专家):It may cause the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s.
S3(专家):Food and limited living room.
S4(专家):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1(主持人):How do we control population?
S2(专家):Have a baby every family.
S1(主持人):How many people will there be by the end of 2020?
S3(专家):About 7 billion in the world…
在讨论过程中,人人都踊跃发言,平时不敢开口的同学也受到热烈气氛的感染,大胆发言,同学们的表现力、想象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得到充分地体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人多智慧多的优势也得以发挥。
(三)激发学习兴趣,及时鼓励表扬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把学习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一个人数过多的班级,一旦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其他少数学生在这个学习氛围内也受到感染,慢慢地,不自觉地也会融入其中,这样就形成一种“一带二,二带三”的学习效应。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精心构思教学设计,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从交际的角色,忘我的角色中,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态度,从而有效解决大班教学中无暇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团体中都渴望得到同伴的承认,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利用小组活动,促进合作学习
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如何在课堂活动中调动六、七十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进去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法,变课堂为学堂。教师对知识内容讲解与示范时间要少,学生练的活动要多,形式要多样,课堂演练活动变大班为小组,可编排若干个两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等,横排小组,纵排小组;男生小组,女生小组,混合小组等。如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对话,在教学内容教授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应用新旧语言知识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境、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角色和人数进行组合。活动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任务和要求,并给予适当的示范和提示;活动中,教师要随时提供帮助。
这种将大班化成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了人多难练的困难,教师在演练中的监督、指导、检查也得以有效施展。
(五)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英语教学大纲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背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语言实际活动。”当今教材都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的内容设计,充分反映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如数字、天气、食品、家庭等,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活化教材,化语言知识为言语行动,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引入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性。
1、直观形象的艺术感染
通过展示物、图片等,借助手势、动作及表情,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兴趣,寓教于乐,使教师在情境中教,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练习与实践,直接感知教材,尽快掌握所学内容。
2、寓英语教学与游戏中
任何游戏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复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我在教学“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词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East、South、West、North”要分清。学生4人小组相对坐好,把写有East、South、West、North字样的胸卡带在胸前,一人当领袖(猜拳决定谁是领袖),手拿用报纸卷成的“大棍”,任意喊出一个方位词如:South,胸前有该字样的同学在2秒钟内马上起立说出与自己坐正对面的同学胸前的词North,如说慢或说错,会被“大棍”在头上敲一下,说对的会轮到他当领袖,用手持的“大棍”发号施令。在游戏中,学生比速度、比反应,并有适当的奖惩,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在竞争与笑声中愉快地学会了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引人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用关爱构建和谐课堂
大班教学学生多,教师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无法很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差异,这时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慌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会容易接受。在我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的。这样,学生处于集体之中,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在师生之间洋溢的时候,他就会保持一种积极地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更为迅速和有效。同时,因为他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即使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此颇有体会。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难免有畏惧感,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如果失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任务很难充分完成。因此我除了在课下做工作外,在课堂提问时,尽量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答错了,我在帮助他纠错的同时,仍当众表扬他积极思考,勇于举手,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一来,受到表扬的同学越发积极,其他学生也受到了鼓励,纷纷行动起来,渐渐养成了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始终以乐观、向上、坚毅的性格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结束语
总之,只要大班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存在,只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语言教学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分组合作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大班教学的英语课堂就会充满和谐气氛,教学目标就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杨政.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2]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3]肖小聪.论超大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5,(2).
[4]张桂春,王琴.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