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认为应从生物学科的角度出发,通过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潜能等,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的特点,课堂上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本世纪最大特点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我国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因此,培养创新意识的人才成为当代教学的主旋律。何谓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驱使创造者个体产生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本人就近两年的生物课堂教学如何通过渗透创新教育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表现创造欲
  
  1.环境和氛围对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在进行生物教学时,首先应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畅抒己见,展开个性。其次,应照顾全体,尊重差生。再次,应大力倡导学生“异想天开”,同时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荒诞提问和错误回答,不要人为地设置禁区而压抑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没有任何不良心理压力,利于表现自己的创造欲望。
  2.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培养创新意识。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是一种对现有认识不满足的理智情感状态,它既是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内驱力,又是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过程,所以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发展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如:在“观察根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理论上应是经过漂洗后的根放入蒸馏水和CaCl2液中,蒸馏水不变蓝,而CaCl2变蓝。而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现蒸馏水和CaCl2溶液都变蓝,有的看上去都不变蓝,我适时提出质疑。然后,通过实验细心向学生解释:实验中,蒸馏水变蓝是根表面的浮色未洗净。二者都不变蓝,是因为亚甲基蓝被Ca2 交换后,因数量少,溶液变蓝色很难辨认,可在盛溶液的培养皿下放一张白纸,增强显色效果,以便区别。再如: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一)”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为突破知识难点“DNA是遗传物质”,我制作了经典实验软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首先,我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肺炎双球菌使活的小白鼠致死的画面,同时介绍肺炎双球菌的化学组成,接着向学生设疑,究竟是构成肺炎双球菌的哪种成分使小白鼠死亡的呢?即构成肺炎双球菌的哪种成分是遗传物质呢?你能设计实验证实吗?这样以“诱”达“思”,相互交融。学生通过思索和研讨,终于正确提出了“将肺炎双球菌的化学成分分离开,然后单独注入活的小白鼠体内进行对比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最后才向学生完全展示自制的“肺炎双球菌侵染小鼠实验”过程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现象,使其对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充分肯定和检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已有的科学成果,激励学生树立强烈的创造意识
  
  青少年善于模仿和学习,常以最尊重、最敬佩的人为榜样。针对此点,可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生物科学家获得科学成就的感人事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强烈的创造意识。如在教学“生物进化学说”一节内容时,介绍达尔文经过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并深入研究,才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最终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再如,讲“绪论”时,介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获得巨大成功的故事:在60年代,我国水稻产量不高,粮食不足,此现象使袁隆平深感焦虑,经过探索和大胆想象,他发现能杂交的植物都具有杂交优势,水稻是可以杂交的。按常规实验失败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以水稻有杂交优势为前提,经过多年的探索,连续攻克杂交水稻育种难关,成为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奖学金的中国人。这些典范能激励学生树立创造的远大理想,鼓励学生树立敢想、善思、求真务实的创新意识。
  
  三、改革实验教学,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学安排是先讲结论,后通过实验验证某一结论是否正确。此实验教学易于操作,也易于得出结论,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做到将课本实验进行适当延伸和扩充,扩展其探索性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展独立的实验设计内容。如做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让学生探测出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范围,这能增加创造性成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再如,学完生长素发现过程后给出以下材料:一个空纸盒,6株约2cm高的生长健壮的玉米幼苗,墨纸一张,60W的台灯一盏,让学生根据所给的用具和材料,设计出测定玉米幼苗胚芽鞘对光敏感部位的实验方案,对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教师应予以肯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更灵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那.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吴旺.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3]张国全.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2002.
  [4]陈红萍.生物学杂志.生物学杂志社,2000.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烟台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现状,为科学制定恶性肿瘤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烟台市肿瘤登记报告资料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动势、电压和电位三个物理量的相同点,对三个物理量的不同点从定义、方向和大小测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联系作了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 电动势 电压 电位 异同 联系    在电工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电动势、电压和电位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由于这三个物理量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许多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容易混淆,理解不透。现将三者的异点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总结如下:    
在微波作用下,采用高效催化剂体系,于中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经卤素交换氟化高效制备了系列含氟芳香醛(酮)类化合物,产品收率53·3%~92·6%,反应时间较常规加热最多可缩短80%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学物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法,研究了浙春2号春大豆主要栽培因子(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浙春2号春大豆在三明红黄壤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数学模
摘 要: 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至关重要。本文作者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笔者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
强调学生的自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历史教学的主旋律。时代迫切呼唤创造性人才的出现。现行人教社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这就向我们历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固有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的基本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的进行式应是“由教师中心”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转变,由面向少数学生单一能力的培养向全体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转变。为
多年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在有灌溉条件的稻田,采用浅、湿、晒的排灌模式,对改善稻田环境和适应生理要求都较好,每亩可节水94立方米,增产稻谷25公斤,自治区水电厅主持
由湖南农业大学经过5年精心研制、“湖南农侬经济发展公司”独家生产的“农侬谷大壮”,是一种安全、无毒、无公害的水稻专用生长调节剂。该产品经过全省连续几年的多点对比
摘 要: 生物学语言的表述能力是衡量学生生物课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本文作者发现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个通病。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语言,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物学语言 表述能力 培养    什么是生物学语言?生物学语言是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生物学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代号是构成生物学语言的符号。它是随着生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