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音乐之艺术美学认知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音乐就如同一颗镶嵌在艺术银河中的璀璨明珠,以其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着荡涤心灵的情感语言。这就是中国古典音乐所具有的美学特性,所产生的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中国古典音乐所具有一种与人类心灵息息相通的美质。这种美质,最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美学特性;“气韵生动”的美学特性;“意境”的美学特性。
  【关键词】古典音乐;艺术;美学
  


  当我们听到一首美妙的音乐,在享受其旋律给我们带来的美感的同时,更多的通过有限的形象不自主的捕捉和领会到其中更深远的东西。艺术之所以能永久的蕴藏着生命力和美,正是因为他们共同具有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充满了无限的生活本质的内容。艺术正是这样把美的深度的客观社会性和它的生动的具体形象性两方面,集中提炼到了最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可谓是从现实生活立足的具有实用体征的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贯通的哲学思辨体系,更注重艺术理应遵循于特定的美学价值规范。中国古典音乐就象一颗镶嵌在艺术银河中的璀璨明珠,以其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听众传达出沁人心脾,荡涤心灵的情感语言,让人为之陶醉、为之倾心、为之销魂。这就是中国古典音乐所具有的美学特性,所产生的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就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音乐作品,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尧帝时代的《咸池》;舜帝时代的《韶乐》等等。中国古典音乐,一直以优美动人的曲调与多重美的特性给听众以无限愉悦而闻名于世。关于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在历史古籍中多有记载。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言:在公元前544年,吴国季札在鲁国听《韶乐》的演奏,曾发出如此感叹:“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可见中国古典音乐的神奇魅力和感人的力量。为什么中国古典音乐会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为之如醉如痴?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古典音乐所具有一种与人类心灵息息相通的美质。这种美质,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古典音乐“天人合一”的美学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就必然注重对自然、天象与气候的观察,由此而产生出务实的“实践理性”。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并由此认为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天情与人情是相类相通的,从而实现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从《周易》到儒家、道家、释家都认为,人和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相融而无真正对立。他们或主张泛爱自然万物,或宣扬回归自然,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这种追求人与天、亲近自然的观念,对艺术审美产生着非常深刻而强烈的影响。如《礼记·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再如,庄子在《齐物论》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精神承受传统文化“大一统”思想的美学特性,蕴涵着独特自然生命的艺术形式。它反映在音乐艺术上则强调一个“和”字,即要综合“五声、六律、七音、八风”诸种因素以及“清浊、大小、短长、疾综、哀乐、刚柔”等生命情感。为此,“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形而上境界则随着音乐之和的世俗化,而采取了“以人合天”与“以天合人”的方式而转变。诸如:“大乐与天地同和”以及“天籁”、“地籁”、“人籁”等艺术生命理念的诠释和体现。
  中国古典音乐更多地借助其结构来表现天地自然和生命意识的一体化,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游心于万物之初,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宇宙观念,由此形成随机开放的以时空意识为先导的艺术思维模式,形成一种象征生命运动的主体文化心理的乐之随心结构范式,以此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美的思想源泉。“中和”音乐观既是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音乐的审美准则。由此派生出“刚柔相济”、“虚实相生”、“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一系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审美法则。在中国传统音乐、戏曲舞台上不置一物而万物俱在,将其“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的法则体现得活灵活现。中国古典音乐正是运用这一即兴性的自由变化的反复,主体的情感与心理变化随机发挥而又统一于结构之中,注重整个音乐进行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故能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美和自然性结构美的印象。所以,中国古典音乐一般是一种散体性的结构,它不追求内在的一种张力,而更多考虑的是一种自然的融入,注重对宇宙自然一草一木、一事一理细细嚼味的生命领悟与情感体验。犹如中国古典水墨画的长卷构图,自由而松散,虽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整体布局,但却错落有致,通过音乐速度与节奏的疏密变换、对比与统一来体现其对音乐的合理组织,即所谓贵在意到情适。如《十面埋伏》琵琶古曲,曲式结构采用多段体和变奏的原则,但是音乐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具有传统戏剧及章回小说的叙事特色。这种联系,不是靠逻辑和结构来进行整合的,而是自然的一种发展和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是情感的需求与变化的需要。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的“天人合一”音乐观,坚持以平和、恬淡为美,讲求“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整体平衡与和谐,这始终是中国古典音乐基本的审美要求和准则。
  二、中国古典音乐“气韵生动”的美学特性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气为万物之源,一气化生万物。气是宇宙的生命之源,天地之间无气则一片沉寂。艺术家则认为气是艺术的出发点,气贯穿于艺术作品的内外。无论何种艺术,都是太一之气化生。《左传·昭公元年》中言:“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也就是说,古乐五声——宫、商、角、徵、羽,都为天之“六气”所化生。《淮南子》云:“合气而为音”。《后汉书》亦云:“五音生于阴阳”之合气。由这些乐论中可见,古人普遍认为音乐产生于太一之气,气不仅是启动艺术灵府的开关,也是艺术生产的基因。气为一切艺术之本源所在,由此也形成中国艺术讲究生机盎然、活泼生动的情趣韵味。气郁结为艺术,艺术也由此而展开一个浩荡的生命世界,充满生机与韵味。“气韵生动”由此而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又一突出美学特性。中国古典音乐在立意、为象,随意转而出的散板、散拍、散节奏方面,无不使音乐的线条呈现出自由抒发的生命活力,如吟、揉、绰、注、推、换、压揉等。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天地是一个大化流衍、生机浩荡的生命整体。中国古典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生命为本体的哲学。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只要是生命,就具有孳生化育之能力,从而使万物之流转,天地之无限,新新不停,息息无尽。中国古典艺术美学始终坚持:一切艺术生命都是整体中的生命,乃自一物之生命表现宇宙全体之生命,可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从一花一草可洞察宇宙之奥妙。在微尘中显大千、有限中见永恒,这就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所独有的创造法则。   正是在这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的支配下,才使得追求对生命本质的完美表达,对生活中生命情趣的自我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精神内涵。中国古典音乐无不是通过身体与心灵的内在体验的方式去构建或接触音乐世界,以生命直觉体验去发现和把握音乐的内涵。“气韵生动”的美学特性,造就中国古典音乐重视情感和体验,重视艺术家用“心”去完善自身体验的心理过程,重视把“生命”作为中心来加以强调的深层体现。中国古典音乐美学思维遵循的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程序,而是生命的、情感的趋向。在中国古典音乐理念中,音乐是心灵世界的直接产物,“音者,心声也”的观念自然得予肯定。音乐正因为是发乎人心,自然比语言要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正如古琴曲《流水》,之所以被演奏者钟爱,就在于乐曲本身是内心世界对自然的静穆观照,以及同宇宙自然相互悠游所产生的体验境界,所激起的不单纯是情绪变化,更是生命之道的超升。所以,乐曲虽然表面上是对景物的描述,而实质是借景抒情,体现着一种坦荡阔大的胸襟以及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正是这种扑朔迷
  离的虚灵飘逸感,使中国古典音乐具有了一种缕缕不绝、品玩不尽、三日绕梁的余韵,给人一种“情乱迷离”的魅力,引领思索、探究与把握,却始终捉摸不定,犹如烟消云灭。它不即不离地在脑海、内心深处盘旋。
  三、中国古典音乐“意境”的美学特性
  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奏乐器有古筝、古琴、琵琶、箫、埙等,由于主要为古人文人所用自娱功能,所以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意”的概念在古典音乐学中的运用大概始于汉代。《淮南子》云:“瞽师放意相物,写神愈午,而形诸于弦者,兄不能以喻弟。”《风俗通》亦云:“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倾之间,而意在流水”由此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一种寄意的载体。中国古典音乐的境界是雄浑、无尽、深微、幽远、恬淡的,以最少的声音物质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古琴、古筝、箫、埙等音淡、声稀,意得之于弦外、声外,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古乐重意境,以幽静深远者为主,其表达手法则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如古琴,民初杨宗稷认为琴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拟声、象形、会意”三类。会意则统领拟声与象形,因为后二者仍未脱离音乐的表面物化形态,必须提升至会意才是最终阶段。中国古典音乐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这是中国艺术虚实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是古人“融实入虚”、“虚实相涵”自然宇宙观之体现。至情景交融才能虚实如一,才能借有限之物表达空灵和幽远之韵。古曲中多用轻柔微弱之音以表达人内心深厚的情感。如《流水》、《平沙落雁》、《哀郢》、《阳关三叠》、《忆故人》等,多景中含情或情中寓景,使人之精神有所寄,意有所会。
  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创作家努力使作品具有某种意境,而欣赏者也凝神静听其中的意境,这种意境的传达要求创作家具有精湛的技艺,意境的营造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音色、节奏和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音色是中国古典音乐意境产生的重要条件。中国古典音乐对于音色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在音色中体现精湛的演奏技巧,更要体现创作者的人生追求与意境情趣。中国古典音乐中最普遍和突出的特征是节奏、节拍的不明确。如,古琴谱有一百八十多种演奏技法,然而记录时值的符号却很少。正是中国古典音乐节奏、节拍的不固定,从而实现通过自由的韵律同天地万物相应和,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除了通过一定的音乐要素表现音乐的意境,更重要的是“神”与“形”的统一,正所谓“意之深微”,意境存在于深微之处,幽邃之中。然而,它又是“深于游神,得于弦外”,它既要求在乐曲之中,又在乐曲之外,人们既可以通过有限之曲去领会其中意境,又需要超越乐曲的限制,驰骋想象去得到意境,意境是要靠想象实现的,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同时,意境的创造需要创作者本身具高尚的人格素养。中国古典音乐虽靠声音传达,相同的乐曲,但由于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不同所演奏出音乐的含义会截然不同。中国古典音乐强调演奏时要将音乐的音响与自然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结合起来,追求肤浅和人生态度淡漠的人是很难演奏出深刻的含义的。“意境”是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众多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追求的目标。中国古典音乐的意境中,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等思想,并逐渐积淀为民族的审美心理,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绵延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M].中华书局,198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朱立元.《天人合一   中华审美文化之魂》[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余甲方.《中国古代音乐史》[M].人民出版社,2003
  [5]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6]严北溟.《列子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依据问卷调查对江苏省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满意度现状进行了初探,最终了解了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的满意度。并利用数据统计对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满意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学员的主要要求,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健美操培训机构;满意度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
期刊
动画片作为电影艺术的分支,在世纪的长河里不仅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宝库,也创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虚拟明星。对于动画电影而言,角色塑造是创作的核心所在,成功的动画角色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审美高度和鲜活的生命力。在动画走向产业化发展的今天,那些虚拟的动画明星们还将影响电影的商业价值和衍生产品的命运。纵观世界动画发展史,美国动画可谓是独领风骚,米老鼠、白雪公主、小熊维尼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史莱克、瓦力
期刊
【摘要】本课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咸宁市中小学气排球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了影响咸宁市气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并对气排球开展的总体状况不够理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咸宁市中小学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咸宁市中小学;气排球;开展;可行性    1.前言  气排球运动起源于我国,作为一种新兴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濮阳市高中生篮球防守意识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使学生对防守意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百度、濮阳市图书馆,参阅了大量有关篮球防守意识培养方面的相关论著和文献。逻辑分析法,对搜集的资料归纳、分析。结果提出如何提高高中生的篮球防守意识的建议和对策总结出篮球防守意识的训练方法,为篮球运动员及教练提供理论支持。结论把篮球防守意识当作篮球基本功来培养,才
期刊
【摘要】学习单是一种有效的学辅助工具,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从设计基点和设计要点两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学习单设计的有效策略;并阐述了在课初、课中、课后“适时巧用”学习单以及在错误点、重难点、模糊点“适度调整”学习单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学习单;设计;使用    学习单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策略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目标,围绕有关主题,由教师预设的导学方案,是教师上课思路的体现,更
期刊
【摘要】在奥里匹克发展的今日体育项目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趋势发展,柔道作为奥运会项目突出了自己的特点“积极主动,快速联贯,勇猛顽强”。柔道的内涵体现在“精力善用”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学习柔道才能领会柔道“精力善用”之道。  【关键词】柔道;大外刈;联络形式    1.前言  柔道是一种两个人贴身接触,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不仅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要具备全面的技术,为了使柔道运动
期刊
【摘要】电视剧《木府风云》得到了观众和各主流媒体的肯定,作为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和谐向善的主题诠释、叙事策略的精巧布局以及突破传统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木府风云    《木府风云》聚焦明代丽江纳西木府的恩怨情仇,演绎了一段动人心魄的纳西史诗。该剧自2012年6月开播以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主流媒体也纷纷给予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各界人士对各大院校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在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政管理做到位了,高职院校中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基于这一客观实际,本文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旨在将行政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组织与决策作用淋漓尽致
期刊
【摘要】运动员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群体。本文从社会印象的概念及特点入手,探讨什么是运动员的社会印象、运动员的社会印象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重塑运动员的社会印象,从而为运动员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运动员;社会印象;重塑    1什么是社会印象  1.1会印象的概念。所谓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对认识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头脑中的认知客体。认知
期刊
【摘要】英语词典是英语学习中重要工具之一,英语词典的使用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上,词典使用指导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认识到词典使用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学生;英语词典;词典使用;调查研究    一、前言  史耕山,陈国华曾指出“词典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和源泉”。学习英语,查词典是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