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中圣爱与欲爱两种伦理观的冲突和选择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棘鸟》这部作品始终贯穿着圣爱与欲爱两种宗教伦理观的对立和冲突,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徘徊、挣扎于圣爱和欲爱的伦理困境,无法自拔。在人性的欲望和基督的圣爱这场持久的抗争里,他们最终选择摒弃欲爱转向了基督圣爱,忏悔各自的“罪”,并由此得到了救赎,获得了新生。作者考琳·麦卡洛将个人独特的宗教伦理倾向融入这部小说,希望借此拯救20世纪后半期澳大利亚社会的精神危机,重建基督教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考琳·麦卡洛作为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她别具一格,身兼数职,被无数光环笼罩,其代表作《荆棘鸟》在西方文坛被誉为“继《飘》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被后人称作澳大利亚的《飘》。
  目前,国内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成果多涉及象征主义、女性主义的解读、人物形象的探讨、性别平等的思考和人性与神性等方面的研究,还未出现以“圣爱”和“欲爱”两种伦理观为出发点探讨宗教伦理冲突和伦理选择的论文。本文将借鉴宗教伦理学的观点对《荆棘鸟》所体现的圣爱和欲爱进行解析,探究复杂的人性欲望与基督教伦理观的冲突如何对立,分析在通往救赎的道路上小说中的人物又将做出怎样的伦理选择。
  “圣爱”与“欲爱”的矛盾隐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且都指向上帝和世俗爱情的主题。作品以农场女孩梅吉和罗马大主教拉尔夫冲破宗教禁忌的爱情为主线,叙述了一段交织着上帝圣爱和人性欲爱的悲剧爱情。例如,在金钱和名利的诱惑下,拉尔夫忍痛放弃了对梅吉的感情,取得了大主教的地位,梅吉则草率地嫁给了长相酷似拉尔夫但内心是个吝啬鬼的卢克。一次命运的邂逅里,在情欲的驱使下,二人违逆《圣经》里的“十诫”,于麦特劳克岛结合。梅吉把对拉尔夫无尽的爱畸形地转移到和拉尔夫的结晶——戴恩身上,戴恩长大后就预感到自己献身于主的宿命,在实现自己成为教士的梦想途中,为了搭救落水的两位女子去了天堂。梅吉终于明白“偷来什么,就归还什么”。而当拉尔夫得知戴恩是自己的孩子后,也忏悔了自己的罪过,倒在梅吉的怀里离开了人世。在这一过程中,圣爱与欲爱的冲突和选择、宗教伦理道德和人的自由意志的挣扎和抗争都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圣爱观与欲爱观的伦理冲突
  (一)奉献无私的“圣爱观”
  爱在《圣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整部新约的主旨所在,也是人类生活的核心存在。希腊文《圣经》提及圣爱时普遍采用的几乎都是“agape”,这个词不仅指上主对人的爱或人对自己邻人应有的爱,还包含了人对上主的爱。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人对上主的爱。
  人对上帝的回应包括了一些不仅仅被“圣爱的诫命”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元素,因为“信仰是从天主那里领受,爱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交流。爱的人无不渴望能给予被爱的人一点儿什么,能与其分享自己的一切、不能满足分享的愿望,他就会感到痛苦”。所以,人对上帝的爱不仅是出于一种诫命的约束,还包括感恩耶稣带来的人与上帝之间的新关系。虞格仁认为:“这种新关系就是上帝对人的态度由旧约律法(圣约)所保证的报偿性公义,转向福音所承载的、面向罪人的,自由赠与、宽恕的圣爱。而基督教所昭示的人与上帝的关系,其独特性就在于它毫无例外地有赖于上帝的圣爱。”
  首先,圣爱是一种至高无上、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它不需要外在的基础,它的基础是上帝本身。正因如此,圣爱具有一种普世价值,是不顾人的罪而爱人。《马太福音》中说:“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正如《荆棘鸟》里既存在魔鬼撒旦的化身——玛丽?卡森坐享荣华富贵,又有善良勤劳的克利里家族的男人们葬身火海的结局。
  同时,圣爱是人与上帝关系的发起者。上帝与人的关系开始于上帝一方通过圣爱的恩典下達至人,而从人这一方出发则根本不存在通往上帝的道路,这一理解说明了上帝是主动与人相遇的,圣爱即为上帝自上而下通达至人的途径。所以,祂也要求人们全心、全灵、尽力爱上主(《申命记》)。人爱上主必须胜于爱自己的父母、弟兄、姐妹、妻子、儿女甚至自己的生命(《路加福音》),这一点正是拉尔夫神父一开始做教士所执着追求的理想,而他内心对此笃信不疑。他曾说:“我将至死做一个教士。我不能背弃我的誓言……我从小受的就是把我培养成教士的教育,但还远不止于此。我是一个中空的躯体,常常是由上帝来填充它的。倘若我是个更好一些的教士,那就根本不会觉得有空荡的时候。受上帝的填充,与上帝浑然一体,那是不受地点影响的……这是天赐神授,其他人是永远也无法了解的。也许就是这么回事吧。放弃它吗?我做不到。”用《马太福音》的经文来总结,圣爱是“白白地得来,白白地舍去”,而拉尔夫的教士职责就是“白白地接受上帝的爱,也要白白地将它传递给自己的同胞”。
  (二)征服索取的欲爱观
  巴特认为,欲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征服性、索取性、占有性的爱,即自爱。它源自于自我主张并指向自我实现。欲爱之爱的运动,形成由自我发出,在即使牺牲自我的情况下,最终仍然回归自我的封闭循环。欲爱正是作为自爱而直接成为基督教之爱(圣爱)的对立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欲爱和圣爱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在形式上,欲爱强调以感官方面为主的极度亢奋,这种表现源于古希腊纵酒狂欢的仪式和聚会活动。当代精神分析学也突出了欲爱同感官之交合的快乐的联结,正是对这一外在表现形式的强调,才使得eros成为现代英文中表达与性欲有关的词汇的词干。柏拉图也认为,欲爱作为一种索取之爱,体现出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所以总的来说,欲爱根本上是人的爱,即便当人的爱被归于上帝的时候,欲爱也是以人为典范的。正因为欲爱是获得并占有的渴求,依赖于人的欲求而非神本身,所以《荆棘鸟》中梅吉和拉尔夫的感情便是一出在欲爱驱使下的典型悲剧。
  欲爱是在两人满足自身欲望的基础上发生的。对梅吉来说,英俊潇洒、温柔智慧的拉尔夫满足了她对成熟男子的一切幻想,他细心地帮她用苹果绿漆房间,主动教她骑马,听她倾诉对哥哥的担忧;与她分享女人初潮的不安,温柔地抚平她的慌乱……这一切都促使家庭生活不完整、性教育缺失、对异性不甚了解的梅吉对拉尔夫所拥有的“善”和“美”产生一种永久占有的欲望,其根本是拉尔夫身上具备梅吉个人所依赖和渴求的某种东西。相对地,拉尔夫首先是个男人,然后才是个教士。梅吉填补了他生活的空缺,“这是他的上帝所无能为力的,因为他是一个有情有爱的血肉之躯”。忠实于上帝、立志抛弃俗世杂念的拉尔夫作为一个凡人,也无法抵制梅吉头发那令人心旷神怡的颜色、那双美丽动人的眼睛和那完美无瑕的女性性格。处处谨遵教会清规戒律的拉尔夫从梅吉身上获得了俗世的男女之情和属于尘世的快乐,正是梅吉的出现牵动了他那一潭死水般的感情。所以,拉尔夫对梅吉的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自于弥补他所渴慕而不得的人欲的一种自我需要和自我满足。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固然纯洁美好,但实际上他们的爱都带有满足自身欲望和自我索取的成分,这就体现了人以自我为中心索取的欲爱和基督无私奉献的圣爱的本质区别。
其他文献
一戒贪.要树立‘’清官”形象。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某些制度、政策的不完善及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等主客观原因,一些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2008)是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还是享誉世界的俄吉双语作家。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踏入文坛。苏联解体后,但他的俄文著作仍被纳入俄罗斯文学之列,其作品从未淡出俄罗斯文艺界的研究视野。他素有“人民作家”之誉,是苏联时期成就最高的生态文学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他自觉担负起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命家园的神圣职责,以无比焦虑的心情思考并揭示当今人类与大自然的危机关系。他笔下
期刊
北二里半村紧靠包头东河城区,400多口人,却只有107亩耕地,要想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就必须把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尤其是要发展好水利事业。1997年,村里决定打5眼机井,衬砌1000 米水泥防渗
提出了一种用于拟合测量渐变波导的折射率分布的新的理论处理。该方法把统计优化手段导入循环迭代法 ,可适用于费米函数这一类曲线变化范围大、且有多个自变量的函数。实验上
目的:MTS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它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节.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P16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以期发现MTS1基因表达异常与涎腺多形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条战线曾涌现出一大批以铁人王进喜、环卫工人时传祥、纺织女工向秀丽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改革开放后,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
一、绪言铁是廉价金属,富矿较多,所以铁矿石的选别从未受到足够的重观。一般只用洗矿或简单的重选法进行选别,必要时,也只不过用磁选法来回收磁铁矿。可是,近年来,由于铁矿
约翰·福尔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实验小说家,奠定他文学地位的长篇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模式上都显示出很强的实验性.小说的主人公萨拉是一位极富有立体感
期刊
目的:  本研究通过应用显微CT,对种植于微型猪上下颌骨的微种植体进行扫描、三维重建,并测量其周围的骨密度,比较即刻负载条件下不锈钢微种植体和钛合金微种植体的成功率及其
在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基因治疗兔TMJOA的方法,并检测基因转染的质粒在兔关节内是否持续、有效分泌hIL-1Ra蛋白来阻断IL-1的活性从而发挥其抑制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