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原乡情结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台湾不少现当代文学作品,都流露出浓郁的原乡情结,白先勇的小说尤为突出。他笔下的“原乡人”,由于历史原因,从大陆迁徙台湾、有的又客居海外他乡。这种流浪漂泊、甚至近似放逐的生活,使他们倍感孤独凄凉,难免使他们产生充满复杂的情感,甚至对远去的大陆背影,也心生无限的不舍、排斥,痛苦、迷茫。白先勇借“今昔之比”,精心营构了时空多维的展开方式,呈现出这群“原乡人”:身份迷惘的尬尴处境;迷惘背后的时空转换与历史暗含的大陆情结;以及朝代更迭死亡中的“原乡”倒影。这种原乡情结浸透着“历史乡愁”,充溢着家国失落的伤感与个体生命沉沦的悲情。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原乡情结;身份迷惘;大陆悲情;死亡倒影
  原乡情结,是在阅读很多台湾文学作品之后的一种最直观的感受。从钟理和的《原乡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一直到白先勇的《台北人》《纽约客》等作品,都流露出浓郁的原乡情怀。这些“原乡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他们从大陆迁徙台湾、有的甚至又客居海外他乡,这种漂泊、甚至近似放逐的生活,使他们倍感孤独凄凉。他们对台湾充满复杂的情感,甚至对远去的大陆背影,心生无限的不舍、迷茫、怅惘。这种浓郁的原乡情结,在白先勇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得益于他在小说中,通过“今昔之比”,精心营构了时空多维的展开方式,呈现出“历史乡愁”,充溢着家国失落的伤感与生命沉沦的悲情。
  本文试图从“原乡人”的尬尴处境、大陆情结、痛苦归宿等方面,来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原乡情结。
  一、“原乡人”尬尴处境:身份的迷惘
  白先勇和台湾许多现代派作家一样,面临的是历史的断裂,地域分割以及不同文化的激烈碰撞。这群原乡人对梦寐以求的异国怀有向往和期待,但是真正去了彼岸之后,又发现其实是一个冰冷的“失乐园”。这种现实与梦想的落差,使他们更加失落和无所依靠,所以就积压了深重的自我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正如余光中所说的:“一方面是个人与社会(甚至自然)的隔绝,另一方面是在台湾和海外的中国人与中国的泥土以及日渐消失的农业社会的阻隔。”在他的小说中,孤独感更多的就来源于与故乡的隔离和原乡意识的相互环绕,羁旅、无根,就这样笼罩着这群漂泊的“原乡人”。
  沉重的孤独和乡愁,使这群“原乡人”产生深深的困惑和迷惘,这是这群“原乡人”的共同特征,是一种自我孤独和压抑情感的混合体。《纽约客》开篇《芝加哥之死》写的就是这种身份迷惘所造成的种种困感、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了痛苦的现实和悲惨的人生。吴汉魂是诸多的“无根中国人”的代表,他的名字寓意着与中国隔断的表意,割断了联系,失去自我认同,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自沉密歇根湖。
  小说中充满了带有诡异乃至死亡气息的意象:“像堆黑蚁,在搬运虫尸”般的自传书,“腐尸”般的书籍,光怪陆离的异域生活,阴森的夜景,种种逼压他的异质力量构筑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容纳着一个长期与社会群体隔离的人,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丧失了追逐的目标和人生意义的吴汉魂孤魂般地游荡在街头,一直压抑着的原欲从他的精神荒原中奔涌而出,支配着他来到从未涉足过的酒吧,并在迷离恍惚中投入到老妓女的怀抱,而清醒的他却又无法面对现实。他曾经在梦中把母亲的尸身推进了棺材,这也隐喻着拒绝回到故土的内涵,选择美国的摩天大楼。他是一直很矛盾的,在马路上的焦虑让他冷汗不止,不断产生的幻觉让他几近崩溃,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地方。
  这些“纽约客”们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无所适从,但白先勇自始至终还是很明确,他定义为“客”,这个字就足以囊括他所有的想法。虽然白先勇明白他们无法逃脱“客”的命运,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清醒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些纽约客无法像台北人那样可以逃避现实,回忆灿烂过去,苟延残喘,凭靠无穷回忆,没有显赫的过去,有的只是乡愁,存在焦虑。他也许思考过别的方式,但没有答案,所以只好让他们死掉,把这种写法当成一种没有结局的结局来处置。
  二、迷惘中的大陆情结:时空转换与历史暗含
  白先勇的“台北人”,实际上是沦落到台湾的大陆“原乡人”。他们朝思暮想在大陆的亲人,怀恋过去的辉煌,任“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过境迁,所有的过往都是“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在这样今不如昔的对比中就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大陆情结。
  白先勇曾说过:“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感时伤怀的追悼,从《离骚》到《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人世沧桑的一种悲凉,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在其小说中,“历史”和“时空”是关键词。忧时伤国,本身也是一个“过去”和“历史”所围绕的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揉进了历史兴亡的体悟。从《永远的尹雪艳》等十四篇短篇小说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旧社会的上层人物及其附属的一群被历史抛弃的人。小说的卷首,白先勇写道,“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这其中的原乡意识主要就是建立在他对历史文化的忧患意识的基础上。小说就像一条长长的绳索,扣住了大大小小的人物串成的故事。欧阳子说,《台北人》一书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这就是小说中原乡意识最本原的动力——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因为这种时空转换的方式,曾经那个繁华的上海今不复在,被过去捆绑的人无不例外地“眷恋过去,蹒跚挣扎在现在,迷惘地看待未来”。
  《台北人》包含着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因素,时间也不再拘囿于个体的悲哀之上,带有白先勇自身对历史的感悟和对文化乡愁的深度内涵。台北是现在时,桂林、南京、上海是不能回去的过去,时间带来诸多的差异,比如那些风月场,上海百乐门和台湾夜巴黎,一个光芒万丈一个黯淡无光。正如欧阳子所说,“过去,代表着青春、纯洁、敏锐、秩序、传统、精神、爱情、灵魂、成功、荣耀、希望、美、理想与生命。而现在代表年衰、腐朽、麻木、混乱、西化、物质、色欲、肉体、失败、萎缩、绝望、丑、现实与死亡。”在花雕的酒力下,钱夫人晕眩于时空的错置之中.神思恍惚地游回了过去,她的精彩人生,这一切演了一场已成生命绝唱的“游园惊梦”,而梦醒之后不得已感叹现实时空的陌生异己,“变得我都快不认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
  三、时代更迭的死亡中,常有“原乡”的倒影
  小说中的“原乡人”,多有不幸的结局。阅读《台北人》常会萌生一种压抑感,和张爱玲一样,白先勇小说中人物也常遭遇人生中的突变,动荡的时代造成的更迭,或者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小说气氛常是苦闷的,人物大多以悲惨的命运为结局。
  在这些死亡叙事中背后暗含了白先勇的叙事态度。死亡,是对过去时光的哀叹,对命运无常的伤感,是对文化衰朽的一种担忧。
  当然,这些死亡中也有“原乡”的倒影。《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王雄之所以死亡,就因为想顺着水流漂回大陆。大陆和台湾“永隔一江水”使这些人与思念的人“生死两茫茫”。“原乡”,真正是可望而不及了,只好在死后,魂回故乡。
  总的来说,白先勇从《台北人》到《纽约客》,漂泊流浪中的“原乡人”是小说中连绵不绝出现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执着追寻,终成来不及实现的幻梦;对故土的回归,只不过印证了精神还乡的虚伪和荒诞。那些看起来被主人公精心设计的拯救和回归之旅,转化成了无处遁身的奔逃或悲戚地走向死亡。这种原乡情结,终于成了因现实种种不如意而寻求解脱苦难的精神寄托,但它最终还是无法安顿漂泊中“原乡人”的灵魂。
  作者简介:夏晨玫(1995–),女,福建人, 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产品内分工下的企业能力同时兼具“专有”与“专用”二重特性.低专有对高专有的依赖,低专用对高专用的剥削,使得能力同时具有低专有高专用特征的代工企业在GVC中处于极端不利
紫砂文化丰富多彩,每一把茶壶背后都蕴含了一个故事.从初见紫砂做壶到沉迷其中,如今的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制陶工艺,领悟了种种创作意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收获着令人惊
祝福rn炸果子的这个女人有点瘸.rn她没有丈夫,丈夫三年前出车祸死了.她有一个女孩,七岁,今年上了小学.她原是一家阀门厂的工人,后来工厂放假,她就摆摊炸果子.一张桌,几把椅子
玉笙宜兴的紫砂艺术在中国工艺陶瓷艺术中一枝独秀,从供春壶到曼声十八式,明清紫砂的繁荣延续到了当代,与中国其他艺术领域相比,紫砂艺术的发展时间是相对短促的,但经历数百年来名工巧匠以及有识之士的耕耘参与,在当代又一次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形成了目前千姿百态,别具一格的手工艺术。紫砂艺术并不单单是双手的艺术,它还融汇了许多其他艺术和文化元素。一把壶的造型,甚至能反映出当时所处时代的讯息,如一幅写满故事的画
狂欢化理论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形式将狂化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进而生成一种具体的生活感受。重读鲁迅《铸剑》和莫言《红高粱》,通过
杰克·凯鲁亚克的主要代表作《在路上》中以迪安和萨尔为首的垮掉一代通过反叛的生活方式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主流社会发出了挑战。本文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角度出发,对
肝外胆管癌一般症状较隐蔽,且转移较晚,一经发现多属晚期,且常侵及门静脉,肝动脉,使手术受到限制,有时胆肠吻合内引流也难进行,常须用外引流解除胆道梗阻,以延长生命。外引流常给患者
这个世界很怪,当你认为你是一个好人时,你往往又会觉得你是一个不幸的人.或是生活中充满苦难的人.在你感觉你是一个好人时,绝不会否认你的那些隐约不幸,并很容易想到你的那些
期刊
血压计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血压值是衡量一个人正常的生理指标的重要依据.从医生护士每天若干次的为病人量血压就可以看出.医院里血压计的频繁或者不恰当的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开了克利克家族十余成员的不同人生,小说的作者是女性,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