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语言不同于自然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象化文字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数学阅读又有着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之处,因此,引入“阅读式”教学必须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极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阅读,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课本;不少教师也不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一言堂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学生听完课后,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致使学生概念模糊,法则不清,性质混乱,定理不明,直接影响了数学的效果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利用丰富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学生学习中心对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构成中心对称的美丽图案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
2、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学习轴对称的作图时,刚上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一个实际的问题:江边上同侧的两个村庄,要在江边上建一个水塔,水塔应修建在什么地方,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用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用生动准确的数学语言及符号,恰当的动作和切合问题情景的神态表情,把学生受到知识的熏陶及感染,得以默化,实现个人心智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出阅读示范,教会学生读书
从多年教学实践及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题意理解不当、语言表述紊乱及语言间的转换困难上——即数学阅读能力较差。在数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数学课本,使他们发现这些文字的魅力,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同时,教师也要作好“示范”,利用概念、公式等教学,教会他们找出概念、公式中的关键字句,弄清其中多重含义。如:讲授“等腰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可在引导学生读“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个关键词句:“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特别说明是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可不可以是其它的角、其它的边”?去掉“顶角”两字行不行?。这样边思考边回答问题,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为他们以后“自读”提供了示范。
三、提出阅读提纲,带着悬念去读
为防止学生的读流于形式,抓不住关键,教师可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内容,布置阅读提纲,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去读。例如:学习“角平分线”一节时,可提出如下的提纲:(1)阅读课本中的定理,想一想,怎样用几何图形和文字语言表达他们?(2)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3)这里所提的“距离”相等是什么样的“距离”?(4)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某个角的角平分线?(5)能否在三角形内找一点使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教师出示提纲时,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将所要阅读内容的关键点,所涉及的知识点内容,新旧知识的对比,通过各种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启发他们去读、去想,从而真正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针对有关的典型疑问加以讲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四、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存在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课堂上,尽管学生读了,教师引导学生想了,但部分学生仍可能是“一知半解”,或者“似是而非”,学生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应及时布置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如:阅读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可设计以下一组练习:
1、x取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1x+4 (2)x-13x-1(3)32|x|-1(4)x+1(x-1)(x+3)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1)2a4ab=12b (2)x2xy=12y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了一个个“陷阱”使学生在不断的纠错中,进一步深化课本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课堂教学中,运用“阅读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阅读”本领的掌握,对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必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本领。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也必将会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有成功的愉悦感等多发面显现出效果。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利用丰富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学生学习中心对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构成中心对称的美丽图案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
2、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学习轴对称的作图时,刚上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一个实际的问题:江边上同侧的两个村庄,要在江边上建一个水塔,水塔应修建在什么地方,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用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用生动准确的数学语言及符号,恰当的动作和切合问题情景的神态表情,把学生受到知识的熏陶及感染,得以默化,实现个人心智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出阅读示范,教会学生读书
从多年教学实践及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题意理解不当、语言表述紊乱及语言间的转换困难上——即数学阅读能力较差。在数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数学课本,使他们发现这些文字的魅力,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同时,教师也要作好“示范”,利用概念、公式等教学,教会他们找出概念、公式中的关键字句,弄清其中多重含义。如:讲授“等腰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可在引导学生读“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个关键词句:“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特别说明是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可不可以是其它的角、其它的边”?去掉“顶角”两字行不行?。这样边思考边回答问题,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为他们以后“自读”提供了示范。
三、提出阅读提纲,带着悬念去读
为防止学生的读流于形式,抓不住关键,教师可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内容,布置阅读提纲,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去读。例如:学习“角平分线”一节时,可提出如下的提纲:(1)阅读课本中的定理,想一想,怎样用几何图形和文字语言表达他们?(2)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3)这里所提的“距离”相等是什么样的“距离”?(4)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某个角的角平分线?(5)能否在三角形内找一点使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教师出示提纲时,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将所要阅读内容的关键点,所涉及的知识点内容,新旧知识的对比,通过各种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启发他们去读、去想,从而真正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针对有关的典型疑问加以讲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四、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存在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课堂上,尽管学生读了,教师引导学生想了,但部分学生仍可能是“一知半解”,或者“似是而非”,学生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应及时布置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如:阅读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可设计以下一组练习:
1、x取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1x+4 (2)x-13x-1(3)32|x|-1(4)x+1(x-1)(x+3)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1)2a4ab=12b (2)x2xy=12y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了一个个“陷阱”使学生在不断的纠错中,进一步深化课本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课堂教学中,运用“阅读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阅读”本领的掌握,对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必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本领。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也必将会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有成功的愉悦感等多发面显现出效果。